自律對於孩子來說重要嗎

2020-12-15 經驗的敘述者
自律-成功的必要條件

說到這個問題也許每個人的答案都不一樣,有的人認為小孩還小不要對他過於約束,讓他自由發展。也有的人認為自律對於一個人的成長非常重要,應該從小培養。那究竟自律對於小孩來說重不重要,看完以下內容或許你就能自己找到答案了。

在談到自律對於小孩是否重要之前我們需要了解什麼是自律。

自律通俗的來說就是自己約束自己,然而這只是對它的表面理解,對它更為準確的解釋是指個人在沒有他人現場監督的情況下,自己不受外界的因素和情感的支配,根據自己的價格觀,人生觀以及行為準則來約束自己做事的能力。

通過以上的定義可以讓我們了解到,自律需要滿足幾個條件:

1.現場沒有他人監督完全靠自己,這是什麼意思呢?舉個例子學生考試的時候有監考老師在場時,他沒有偷看任何學習資料即考試作弊,這算不算自律呢?當然不算,但若這時老師突然有事離開了考場,而這位學生依然能不偷看任何學習資料去作弊,那麼此時就算自律,這樣說明想必大家都能理解了吧!

2.不受外界因素和情感的影響,這又該怎麼理解呢?同樣地我再給大家舉個例子大家就會明白了。今天小明要徒步去一個較遠的地方上課,臨出發前突然下起了大雨,一眼望去路面上濘泥不堪,他若此時依舊徒步走去上課,說明他能不受外界因素的影響,具備自律的品質,反之則說明他不夠自律。或者另外一種情況,臨出發前他因為某事被父母誤解教訓了一頓,心情非常糟糕,然而他並沒有因此而不去上課,說明他能不受自己情感的支配,而去做他自己認為該做的事,這說明他具備自律的品質,反之則說明他不夠自律。

3.要有自己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行為準則,通俗地說就是要有自己的規則,因此規則的正確與否至關重要,這離不開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對小孩的教育,幫助小孩樹立良好的規則感,讓他們清楚地知道很多事情的邊界在哪兒,即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可以做,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通過以上的描述,我們對自律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那自律對孩子究竟是否重要呢?

著名企業家賈伯斯曾說過一個自信的人他必然是自律的。為什麼這樣說呢?

想必大家都有此類的經歷,某天看了一些勵志的書籍或者電視劇,於是決定自己之前碌碌無為了這麼久也是時候該奮發圖強了。於是給自己制定了一系列的計劃,然而等到真正要實行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還有其它事情要做,這個事先放一放,或者是今天沒什麼時間了,明天再做吧,可是到了後天發現自己什麼也沒做,然後慢慢的這些計劃就會被擱置,直到下次再看到一些勵志的書籍或者電視劇,自己又開始制定一些計劃,然而歷史依舊會重演。長此以往,一堆從未行動和堅持的計劃就成為了自己焦慮的根源,讓自己心中產生負罪感,對自己產生懷疑,從而導致自己缺乏自信。

想必大家都知道自信的重要性吧,一個人如果缺乏自信他將一事無成,可見自信對人一生的影響是巨大的,而自律是產生自信的必要條件,這也是為什麼賈伯斯如此說的原因。

自律還能讓人延緩滿足自己的欲望,這是什麼意思呢?舉個例子,有自律的孩子如果發現自己有些該做的事還沒做時,他會停止玩耍,靜下心來把該做的事做完,然後再去享受玩所帶來的快樂;而不自律的孩子不會這樣,他們會優先去玩,至於該做的那些事則以後再說。

因此不自律的孩子在生活中很難直面困難或者是讓他們感覺不舒服的事,當他們遇到困難時,總會選擇繞道而行,對問題和困難不去理會,而優先去享受讓他們感覺快樂的事,然後等到非解決不可的時候才去面對,久而久之他們會變得貪圖享樂不思進取,對他們今後的成長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

不自律還會使人懶惰、空虛,抑鬱進而產生無助感甚至是絕望。調查研究顯示大部分有自殺傾向的人本身都不具備自律的品質。

不自律會讓人遠離自己嚮往的生活,使人失去原本屬於自己的珍貴的東西。

看到這想必大家對於自律都有了一個更深層次的感悟,而對於自律對孩子是否重要,都有了自己的答案,下期我將會進一步向大家講述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習慣,有興趣的家長朋友歡迎到時前來探討。

相關焦點

  • 自律能力對孩子很重要,父母要幫孩子告別拖延,提高做事效率
    讓孩子積極解決問題現在很多人都會存在"拖延症",對於不自律的孩子更是如此。因此父母想要讓孩子變得自律,一方面是想要孩子告別拖延症,提高其辦事效率,另一方面是想要孩子能夠變得自律從而用更加積極的態度去解決生活上的一切問題。
  • 對於普通家庭來說,讓孩子出國留學是好的選擇嗎?
    主要還是經濟問題能否解決 其實,無論什麼樣家庭,孩子如果能夠出國留學長長見識開拓眼界,並不是壞事。主要還是經濟問題能否解決,孩子本身的文化基礎等這裡面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因為出國留學畢業後如果不想回國,那麼他是否具備留在外國的生存能力?這取決於他自身文化,專業,機能風綜合條件。
  • 對於上班族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跑步!說得對
    對於跑步來說,一刻都不想停,幾天沒跑就渾身受不了。但是堅持跑步的人,他們不也一樣跟你朝九晚五的上班嗎?他們不也一樣,一天都是24小時嗎?別給自己找太多理由,藉口越多,自己越是懶於行動。對於上班族來說,每天都要和人打交道,同事之間的相處,領導之間的匯報,客戶之間的溝通,會議研討的交涉,項目工作的協調等,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觀點,難免會發生摩擦,產生糾紛矛盾。
  • 如何讓孩子變得更自律?這些教育孩子的關鍵點,你都知道嗎?
    孩子們不僅做事情的時候為所欲為,而且根本沒有任何的自律性觀念,這就是因為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不夠到位,導致孩子養成了不好的性格,你如果想讓孩子以後成長的更加優秀,那麼首先你就得讓孩子變成一個足夠自律的人。
  • 自律與不自律的孩子,過的是截然不同的人生
    為此,他感到非常焦慮、著急,在直播的時候就反覆提醒和告誡孩子們,「在家一定要好好學習!」但是,老師再掏心掏肺苦口婆心的提醒孩子認真學習,那些不自律、不自覺的孩子依然不自律。那些自律的孩子,根本不需要老師、家長整天盯著、催著學習。
  • 對於孩子來說,物質與精神需求哪一個更加重要點?其實都很重要
    所有人都認為物質和精神上的需要對孩子更重要很多家長一直以來都在糾結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的需求,這對孩子的未來發展更重要。事實上,這個問題與產卵和下蛋的原則沒什麼區別,因為沒人能確定哪個是卵。家人對孩子將來的成長更為重要。
  • 通過培養孩子的自我控制力來實現自律?對不起,那是最低級的自律
    我們為什麼要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我們要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因為自律對於孩子來說至關重要。毫不客氣的說,一個人的優秀程度,基本等同於他的自律能力。就拿學習來說,有的孩子放學就總想著玩,不想老老實實的坐在課桌前複習,那成績肯定好不了;相反,有的孩子儘管也想玩,但是他卻知道只有努力複習將來才能取得好成績,因此,他就克制住自己想玩的衝動,老實地坐在課桌前複習,最終也會取得優異的成績。這就是自律能力的差別。
  • 自律的孩子,是這樣的家長培養出來的
    自律是一個人獲得成功必要的品質,懂得約束自己的人總是能夠保持高效率的狀態,對於孩子來說,自律的品質對於他們未來的成長發展所產生的影響會更加明顯。雖然引導孩子做到自律很難,但是這卻是父母教育中非常值得被重視起來的部分。
  • 自律對於人的一生有何價值?
    ——吉姆.羅恩對於自律從古至今廣為認同,一個人擁有自律的品質對於他的學習、生活或者工作都尤為重要。為什麼人們會如此重視自律?自律真的會對人的一生起到重要的作用嗎?事實上,自律在古代就已經引起了重視。對於自律,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自律。
  • 學霸的「草稿紙」走紅,網友感嘆:自律的孩子連草稿都這麼優秀!
    不得不說一些小事情,確實更能反映出孩子的性格和處理事情的態度,而一個足夠自律的孩子,在任何方面都是優秀的,也更能證明在學習上面孩子存在著很好的學習習慣,如此自律的人,優秀也是不無道理的。那麼家長應當如何將孩子培養成一個自律的人呢?如何培養出一個自律的孩子?
  • 孩子,你所羨慕的生活背後,都是苦行僧般的自律!
    從自信來,而自信則是從自律來。——賈伯斯 自律則自信,自信則自由。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裡這樣寫過:「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自律的孩子各有各的幸福和滿足感,不自律的孩子卻大同小異。
  • 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從好習慣開始
    自律不僅可以讓孩子在學習中自我督促,自覺學習,更是一種人格素養,是一個人核心素養不可或缺重要元素,成功成才的必要條件。一個人的學習和生活如果總需要「他律」——在他人監管下進行,離開「他律」便消積懶散,躑躅不前,那麼他的學習就很難進步,人生就難以成功。有人說,孩子自律性差,他們就是管不住自己,大人擰著耳朵說一萬遍也沒用?這可怎麼辦?
  • 孩子「懶惰不上進」怎麼辦?試試「馬蠅效應」,孩子越來越自律
    孩子也是這樣,其實我們也是這樣。 孩子為什麼不自律? 孩子不自律主要原因是什麼呢?其實這還是主要與孩子所受到的外界幹擾有關。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原因。 1、孩子自身的定力不足 由於現在手機等電子產品的幹擾誘惑力比較大,所以孩子容易受到幹擾。
  • 輸贏對於孩子的成長重要嗎?以下3點內容,家長越早知道越好!
    在家長的意識中,他們總覺得輸贏很重要。他們總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人家的孩子進行比較,他們覺得孩子沒考上好的大學就是輸了,沒考上公務員或者老師就輸了,可是孩子一定要按照父母的做法走嗎?家長能說出什麼是贏,什麼是輸,他們之間有絕對的標準嗎?
  • 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或許我們一直引以為傲的自律,才是一記重擊
    文/爸媽快來看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每一位家長都希望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而優秀這個字眼又往往和自律、習慣有著緊俏的關係,很多人都說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只需要自律就足夠了,實際上這樣的教育理念有些太過表面化。
  • 一年級99分語文試捲走紅,字跡乾淨整潔,自律的孩子真優秀
    要知道對於剛上小學的小朋友來說,寫字歪七扭八,橡皮擦得黑乎乎,這都是非常常見的事情,而這位小朋友的試卷,讓人不得不羨慕。其實之前在網上也有人曬出,朋友家孩子的草稿紙,只見雖是草稿紙,上面卻是規規整整的,寫的也絲毫不潦草。不得不說,這樣的字,這樣的人,都讓人看起來更加的賞心悅目。
  • 學生成績下降,是自律能力不夠嗎?
    孩子的表現好壞受許多因素影響。特別是在這個特殊時期,許多因素正在影響未成熟的兒童。我們不能僅憑某種考試的質量就得出學生的自律能力強還是弱的結論。1.成人很難做的事情,對於不成熟的孩子來說更困難在流行病期間,我們的許多成年人都有不好的行為,晝夜倒置,玩手機和其他不自律的行為。
  • 對於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考多少分才正常呢?
    作為一個家長來說,我認為到了三年級語數兩科均在90分以上算正常。孩子經過了一二年級階段,對基礎知識的紮實,學習習慣的自律性已經養成。有的家長在一二年級的時候總是要求孩子兩科都能考100分,我覺得沒有必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仔細地想一想,有時候連大人都不能做到100%的仔細,一點兒也不出錯。用這樣高的要求去逼迫孩子,其實是難度非常大。
  • ...孩子被盯著才乖?讓自律成為孩子的一種生活方式,孩子不優秀都難!
    所以,從3歲開始,父母就可以著手培養孩子的自律,當然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般要到10歲才能真正形成自律,內化成自己的習慣。而能做到自律的孩子,在學習上的習慣和效率都會高很多。其實總的來講就是說:孩童時期的可塑性最強,從小培養孩子的自律習慣比教授知識更有益。
  • 孩子不夠自律,是因為缺乏意志力?心理學家揭秘真相併非如此
    通過持續追蹤研究發現,那些成功抵制住棉花糖誘惑的孩子,在以後的生活中也會更成功,他們會更自信、更可靠,在學業上也會獲得更高的SAT分數。這個實驗,成為驗證「延遲滿足能力與未來成功之間關係」的重要實驗。但是今天,我們聊的不是「延遲滿足能力」的重要性,而是回過頭來看,那些當初成功克制住自己不吃第一顆棉花糖的孩子,究竟做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