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打造稻田藝術雕塑慶祝仫佬族豐收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一位女子在雕塑前自拍。 王以照 攝

現場吸引了眾多遊客帶家人前來遊玩。 王以照 攝

一群兒童在水稻秸稈製成的雕塑上玩耍。 王以照 攝

當地仫佬族民眾穿著盛裝出席活動。 王以照 攝

觀眾用手機拍攝現場的雕塑。 王以照 攝

稻穀秸稈製成的「牛」雕塑。 王以照 攝

一位遊客在雕塑前合影。 王以照 攝

兒童們在一個雕塑前玩耍。 王以照 攝

遊客在一個「牛」造型的雕塑前玩耍。 王以照 攝

螞拐(青蛙)造型的雕塑。 王以照 攝

11月21日,首屆廣西大學生稻田藝術節落幕,稻田藝術作品坐落在廣西柳州市柳城縣古砦仫佬族鄉的稻花飄香現代糧食核心示範區。廣西區內近20所高校的40多個團隊,打造出多個巨型雕塑,包含豎琴、織布機、鯉魚和壯族圖騰之一的螞拐(青蛙)等多種造型,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觀賞,一同歡慶當地仫佬族民眾的稻穀豐收。據了解,古砦鄉中國唯一的仫佬族鄉,該示範區共幫助古砦5個貧困村摘掉村級集體經濟空殼村的帽子,實現32戶131人脫貧。

相關焦點

  • 廣西打造稻田藝術雕塑慶祝仫佬族豐收(組圖)
    一位女子在雕塑前自拍。 王以照 攝現場吸引了眾多遊客帶家人前來遊玩。 王以照 攝一群兒童在水稻秸稈製成的雕塑上玩耍。王以照 攝當地仫佬族民眾穿著盛裝出席活動。 王以照 攝觀眾用手機拍攝現場的雕塑。 王以照 攝稻穀秸稈製成的「牛」雕塑。 王以照 攝一位遊客在雕塑前合影。 王以照 攝兒童們在一個雕塑前玩耍。
  • 自駕遊廣西河池羅城,看潺潺流水,賞天坑奇觀,探秘千年仫佬族
    廣西河池羅城是我國唯一一個仫佬族自治縣,地處嶺南桂西北的九萬大山南麓。05仫佬族村寨羅城仫佬族自治縣位於廣西北部,這裡環境優雅,風光秀麗,有「小桂林」之稱。山水風土人情,都有著當地獨特的民族氣息。06仫佬族博物館仫佬族博物館屬文博館類人文風景旅遊區,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四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這裡是一座以展示羅城仫佬族繁衍生存,社會發展物證、文化遺珍為主要任務的,
  • 【「飛閱」中國】稻田藝術畫 「熊貓」迎豐收
    近日,在廣西賓陽縣古辣鎮大陸村,兩隻憨態可掬的「熊貓」出現在稻田裡,一隻扛著扁擔,一隻拿著鋤頭,表達著迎接豐收的喜悅心情。這幅稻田藝術畫作佔地面積約60畝,由黑、綠、淺青三種顏色的水稻組成,從今年7月份開始創作。隨著水稻生長,目前畫作進入最佳觀賞期。
  • 廣西羅城:全國唯一仫佬族自治縣圓「高速夢」
    11月28日,在廣西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東門鎮收費站,投資為109.53億元的廣西融水縣至河池市高速公路(簡稱「融河高速」)舉行通車儀式,標誌著全國惟一的仫佬族自治縣——羅城縣結束了不通高速公路的歷史,38萬多仫佬山鄉百姓終於圓了期盼多年的「高速夢」。
  • 中國唯一仫佬族自治縣:廣西河池羅城
    石圍古村 羅城仫佬族自治縣,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是全國唯一的仫佬族自治縣。仫佬族,自稱「伶」、「謹」,漢人稱「姆姥」,是由百越族群中僚人的一支發展而來,有本民族語言而無本民族文字。仫佬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與漢壯民族雜居,受其經濟文化影響。新中國成立以後,經民族識別確認為「仫佬族」,成為中國56個民族大家庭中一員。
  • 今天,這個仫佬族自治縣告別不通高速的歷史
    11月28日上午,在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收費站外廣場,隨著廣西壯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二級巡視員黃榮鈺宣布:「融水至河池高速公路通車!」融河高速正式開通,這標誌著全國唯一的仫佬族自治縣——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告別不通高速公路的歷史。
  • 融河高速公路通車,廣西羅城仫佬族自治縣結束不通高速的歷史
    融河高速公路通車,廣西羅城仫佬族自治縣結束不通高速的歷史 河池日報 圖新華社南寧11月28日消息,28日上午,融水至河池高速公路正式通車,廣西壯族自治區羅城仫佬族自治縣結束了不通高速公路的歷史。
  • 2020年廣西慶祝中國農民豐收節精彩繼續!
    既有專業會議,又有農民體育競賽、勞動競賽、農事體驗,還有農產品特色美食、民俗文化等展銷展示、評選、品嘗及科技服務等系列活動;既展示脫貧攻堅新成果、農業農村發展新成就、農民生活新面貌,又充分彰顯今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感黨恩、跟黨走,慶豐收、迎小康」的活動主題……昨日在桂林全州縣開幕的全國農民體育工作現場會、「大碧頭杯」第四屆全國農民體育健身大賽暨2020年廣西慶祝中國農民豐收節
  • 全國唯一的仫佬族自治縣結束不通高速歷史
    來源:廣西日報楊再旭 莫剛軍經過3年建設,11月28日,由廣西北部灣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直屬企業廣西新發展交通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融水至河池高速公路(簡稱「融河高速」)正式通車,全國唯一的仫佬族自治縣羅城結束了不通高速公路的歷史,38萬羅城百姓圓了期盼多年的「高速夢」。
  • 電競聯動雕塑藝術,和平精英高校賽華南大區於廣州開賽
    最終,「廣東工業大學」代表隊以64分拿下了本場比賽的冠軍,「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院」代表隊以58分拿下了亞軍,這兩支隊伍攜手晉級高校賽大區賽全國總決賽。  據悉,本場賽事與中國華南地區唯一一所高等美術學府-廣州美術學院聯合,聯動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雕塑系,結合和平精英大都會版本進行校園共創,並在展區內進行賽事落地執行。
  • 廣西:「藝術」「市場」比翼飛
    「藝術」「市場」比翼飛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蔣 林    山清水秀的廣西,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就推出遐邇聞名的彩調劇《劉三姐》。柳州市藝術劇院打造的民族音樂劇《白蓮》、民族音畫《八桂大歌》先後獲得國家文化部「文華獎」,《八桂大歌》還獲得2003-2004年度國家舞臺藝術「十臺精品劇目」、第七屆中國藝術節「觀眾最喜愛劇目」殊榮。
  • 「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2020廣西藝術作品展覽工藝美術類...
    「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2020廣西藝術作品展覽工藝美術類優秀作品、入展作品名單  一、優秀作品名單(共20件)>品類 1 黃劍、郭梁、夏樹榮、莫彩玲 時代楷模黃文秀 《豐收罐
  • 全球頂級雕塑藝術家助力 綿陽北川將打造雕塑藝術公園
    川報觀察記者 祖明遠 綿陽觀察 付江 5月17日,2020中國北川禹羌國際雕塑大賽正式啟動。 圖片作者 黃麗 來自全球18個國家26位頂級雕塑藝術家受邀參加此次大賽,他們將以國際視野、創意獨特、製作精良的現當代公共藝術作品傳承禹羌文化的瑰寶
  • 小小稻田創意滿滿!休閒農業升級可以這麼酷!
    註:對於稻田綜合種養,無論是哪種類型,除了考慮地形、選育不同品種的稻穀之外,還要注意水禽、水生物的密度、稻田深度、水溫差等等。由於農業的多功能性,稻田除了具有糧食生產功能,還有景觀藝術價值,例如,稻田畫、稻田景觀、秸稈藝術,甚至近幾年又興起了稻草藝術節等等。
  • 柳州市首家規範化鄉鎮黨校在柳城古砦仫佬族鄉揭牌
    揭牌儀式現場  11月20日上午,柳州市首家規範化鄉鎮黨校——中共柳城縣古砦仫佬族鄉委員會黨校正式揭牌。  古砦仫佬族鄉是全國唯一的仫佬族鄉,全鄉約3.7萬人,其中仫佬族佔總人口數的30%,民族文化底蘊深厚,民俗特色鮮明濃鬱。該鄉近年來大力發展水稻、甘蔗、肉鴿等特色產業,於2020年實現貧困人口1254戶4723人全部脫貧。  古砦仫佬族鄉黨校作為柳州市首家揭牌的規範化鄉鎮黨校,是加強基層黨員幹部特別是民族地區幹部教育培訓工作的一個重要試點。
  • 跟著《國家地理》走近十大豐收慶典(圖)
    【環球網綜合報導】人們每天的生活都離不開食物,因此許多國家都專門設立了慶祝豐收的收穫節。為了慶祝收穫的喜悅及勞動的成果,不同的國家和民族選擇不同的日子,採用不同的儀式載歌載舞地慶祝收穫節。儘管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習慣,但收穫的喜悅是相同的。下面就跟隨《國家地理》雜誌,看一下世界各地都有哪些神聖的收穫節吧!
  • 仫佬族與仫佬醫藥
    仫佬族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他們常自稱「穆伶」(mulam)、「伶」(lam)、「謹」(kjam)。漢族記音稱之為「仫佬」,壯族稱他們為「布謹」,史書記載中寫作「姆佬」或「木佬」。全國仫佬族人口約有21萬,其中近80%主要分布在廣西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其他散居在廣西柳城、宜州、忻城、都安、環江、金城江、融水、融安等縣(區)。
  • 傳承非遺文化 弘揚民族傳統——記自治區級仫佬族剪紙技藝非物質...
    □本報通訊員  文明  她沒有很高的學歷,也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學院式」學習,僅僅是憑著自己對仫佬族傳統文化的痴迷和熱愛,就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仫佬族傳統文化的挖掘、傳承和創新中來;她創作的藝術作品反映著仫佬族人民的生產生活,在全國和全區各項賽事中,屢次斬獲大獎;她的作品和傳承民族文化的事跡先後被權威主流媒體刊發
  • 【廣西早新聞】廣西「女跑腿」抱著小孩送外賣,網友:生活不易
    廣西最後8個貧困縣擬摘帽退出11月14日,廣西扶貧開發辦公室網站發布《關於融水苗族自治縣等8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的公示》,8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擬摘帽退出。公示稱:對申請2020年脫貧摘帽的融水苗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那坡縣、樂業縣、隆林各族自治縣、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大化瑤族自治縣、都安瑤族自治縣等8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滇桂黔石漠化片區縣)進行了第三方專項評估檢查。經過嚴格評估檢查和報請自治區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同意,以上8個縣符合貧困縣脫貧摘帽標準,擬摘帽退出,現予以公示。
  • 稻海翻金浪,豐收美景入畫來!在中堂即可拍出稻田美景……
    中堂鎮四鄉村 這裡種植了過百畝水稻 重現了水鄉中堂魚米之鄉的盛景 這裡百畝水稻即將迎來豐收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