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吸引30萬北京天津老人到大同養老,打造北方養老之鄉

2021-01-09 澎湃新聞
山西:吸引30萬北京天津老人到大同養老,打造北方養老之鄉

杜哲蓉/生活晨報

2017-07-13 20:41

7月12日,記者從山西省民政廳了解到,「十三五」期間,我省將實施養老服務業發展十大重點工程。

這些重點工程分別是:

市縣兩級公辦養老機構全覆蓋工程到2020年,使市、縣兩級公辦養老機構實現100%全覆蓋。

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示範工程全省11個設區市和市轄區在2020年底以前建成至少2-3個具有示範作用的綜合性社區服務中心和3-5個有示範效應的城市日間照料中心。到2020年,全省城市社區養老服務基本實現全覆蓋。

農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示範工程繼續開展農村老年人日間照料示範縣、示範村創建活動,力爭到2020年在全省創建20個示範縣、300個示範村,起好引領和示範作用,實現全省農村老年人日間照料幸福工程基本覆蓋千人以上行政村的目標。

「一區兩片」健康產業規劃工程積極編制我省「一區兩片」健康養老產業規劃,規劃實施「1310」工程,即規劃建設1個省級康養綜合示範園區(大同)、3個省級康養園區(晉中、晉城、忻州)、10個特色康養小鎮。

大同市康養產業園區建設工程利用大同的區位優勢,率先推動大同先行先試,建設大同市康養產業綜合園區。吸引30萬北京、天津老人到大同養老,把大同打造成北方養老之鄉。

醫養結合示範工程到2020年,所有醫療機構開通老年人優先掛號、優先就醫便利服務綠色通道,80%以上的三級綜合醫院、50%以上的二級綜合醫院開設老年病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入住養老機構和居家老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務,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到70%以上,所有養老機構能夠為入住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各縣(市、區)至少建成1個醫養結合機構或醫療養老聯合體。

長期照護保險試點工程力爭在「十三五」期間,形成長期照護保險制度架構體系。

養老信息化工程整合老年人口、養老機構、社區居家養老、老年人能力評估、養老從業人員等數據統計分析,建設省級養老服務信息系統。市縣重點加快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建設,為社區居家老人提供配餐送餐、家政預約、物品代購、服務繳費、上門護理等各項服務,通過線上建設平臺、線下提供服務,實現「點對點」式的養老服務需求與供給精準對接。

公辦養老機構改革試點工程到2020年公建民營機構達到各級公辦機構總數的30%以上。

養老服務人才培養工程加快培養老年醫學、康復護理、膳食營養、心理諮詢、社會工作等專門人才。「十三五」期間完成3萬名養老護理員培訓就業。

(原標題為《 我省養老服務業十大重點工程公布 「十三五」期間,市、縣兩級公辦養老機構實現100%全覆蓋》)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養老服務,山西

相關推薦

評論(37)

相關焦點

  • 大同老人迎來「智慧虛擬養老院」
    近年來,大同打造出沒有圍牆的「虛擬養老院」,讓老年人盡情享受網際網路時代的快捷便利,一個可推廣、可複製、可持續的養老服務新業態勃然興起。  近日,在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下發的《關於支持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中,「大同助老」的主要做法和經驗被列為主要推廣內容。山西晚報記者日前就此進行了採訪。
  • 「創作開運禮」《2020話民生 辦實事》之三 實施城鎮養老幸福工程
    截止2019年11月底,全省農村社區有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6681個,基本上覆蓋了千人以上行政村,能夠為農村留守、空巢、高齡等30多萬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和文化娛樂活動;目前全省城市有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社區照料中心、社區老年餐廳等996個,太原、大同等5個市有智慧養老服務平臺,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整合社會資源,通過網際網路線上+專業助老員線下團隊,為老年人提供助急
  • 智慧養老 天津電信為老年人打造家門口的智慧社區服務站
    12月23日上午,天津電信西青分公司與西青區西營門街道文瑞家園社區舉行愛心呼叫智能養老設備籤約儀式。西青電信以文瑞家園智慧化養老項目為核心,著力打造區域內智慧社區深度合作。
  • 明代的養老和優老之政
    幾乎覆蓋到社會的每一個階層  朱元璋從掌握政權開始,就意識到恤老、養老的重要性。洪武元年(1368),他下詔,「民年七十之上者,許一丁侍養,與免雜泛差役」(萬曆《明會典·養老》),成為明朝善待老人的基本法律規定。政局穩定後,朱元璋開始關注全社會弱勢群體的供養和優給,使鰥寡孤獨老幼殘者皆有所依。
  • 呼倫貝爾市「網際網路+智慧養老」打造養老新形態
    養老一直以來都備受社會關注,它既是一項重要社會事業,也是一項重大民生工程,事關市民福祉和城市長遠發展。為了進一步提升全市養老和便民服務水平,呼倫貝爾市民政局通過運用安心養老綜合服務平臺開展全市高齡補貼的核查認定工作,並將於12月30日之前完成對全市47978位高齡老人的生存認證。
  • 2019年北京養老新政:60歲以上老人持卡免費乘公交逛公園
    2019年持北京通-養老助殘卡,60周歲至64周歲老年人也可享受目前65周歲以上老人才能享受的免費乘公交、逛公園等社會福利政策。同時,本市將探索建立家庭護理假制度,支持家庭成員照顧老年人。  》》北京養老助殘卡如何辦理?
  • 養老還是青州好!
    近日,在我市文旅康養片區內的長庚養生文化園,從東營特意趕來考察養老住所的王慶華興奮地說。作為國家重點醫養結合項目,長庚養生文化園利用獨特自然環境優勢,打造集醫、養、康、樂、遊五位一體養老中心。如今,這一項目雖然還沒有正式對外營業,但每天都會吸引不少人前來參觀預定,老人及看中這裡優美的環境,更中意完善的配套設施。
  • 【乾翔科技】打造中國健康養老新篇章
    在國家提倡「9073」的養老目標中,90%的老人居家養老、7%的老年人進行社區養老、3%的老人在養老院養老。老年驛站即是將養老服務設施引入社區,讓老人可在社區內接受日託、護理等養老服務。老年驛站是2016年率先從北京市開始試點實施,之後在全國推廣運行。到2019年底,已經在國內大部分城市開展了老年驛站的建設。
  • 北京椿萱茂•和園長者社區打造養老社區新模式
    在會上,2020年集營養管理創新示範基地、智慧養老示範基地、老年文化交流中心等於一體的,全方面滿足中國長者從活力、協助到專業照護、醫療護理及臨終關懷全周期養老服務需求的椿萱茂·和園長者社區正式面世。項目在養老服務和運營模式上做了再次升級,進一步深化了CLRC(持續生活退休長者社區)產品,讓長輩從「被全方位的照顧」到「主動享受年輕力的生活」,給長輩提供全新活力養老生活服務。
  • 養老地產「風口」來了?企業進入養老地產慎之又慎,國家發文引導
    《中國養老產業白皮書》的數據顯示,預計2020年中國養老地產市場空間將達到7.7萬億元,2030年將進一步擴張,達到22.3萬億元。企業跨界玩養老多地政府出手引導目前國內參與養老地產建設運營主要包括傳統養老機構、房地產商和保險機構三大陣營。
  • 官方養老機構、政府養老官員,唐朝老人的感覺:歲月靜好
    ,漢代政策規定,年齡達二十歲時便已達到法定勞動年紀,而到了六十歲時便可以不再從事農活,同時國家還會免去其勞役賦稅。 根據《唐六典》記載,唐朝政府的養老官員就是縣令,這個職位的設立,就是配合著國家各種養老措施更好的實施,在鄉飲酒禮上主要負責招待前來赴宴的老年人,將敬老愛老等孝道風氣更好的在社會宣揚,並且要時時刻刻注意到自己管理的地區的養老問題以及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問題。
  • 城企聯動,南昌高新區打造高標準鄉鎮養老機構
    「我們接手後,總計投入2000萬元,對原有的5棟樓房和院落全部翻新,室內設置了各種功能間,室外提升了道路、管網等,打造成莊園式的養老機構。」高新區天同養護院,即麻丘鎮敬老院院長韓敏輝說。「老人住進來,首先要到一樓的評估室做一次詳細的能力及風險評估,醫護人員依此制定專業的養護方案。」韓敏輝出示老人們的評估材料並說到,「這份20多頁的報告中,涉及跌倒風險、噎食風險、窒息風險、墜床風險等多個維度,護理人員可以有針對性進行照料,避免危險發生。」
  • 打造中國職教特色的「養老服務國家工匠之師」
    養老服務領域國家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將通過3年時間的建設,促進養老服務領域「雙師型」教師教學能力的突破發展和打造具有中國職教特色的「養老服務國家工匠之師」的任務和功能。《北京勞動就業報》對此進行了報導。  2019年8月,教育部發文公布「首批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遴選結果,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教學團隊成功入選。
  • 農村60後的老人,存多少錢才夠養老?10萬夠嗎?農民有什麼好的養老方式
    60後按照出生年份來計算,最大的1960年有60歲,最小的1969年有51歲了,所以60後指的是現在處於51歲到60歲的這部分老人,要問農村60後,要問多少存款才不焦慮?其實也就是老年人面對的養老問題,農村老人你不像城市裡老人,有養老退休,農村裡老人沒有退休年齡,只有幹得動和幹不動。
  • 大同平城區全力打造中國北方藥材交易中心
    7月4日,在大同市平城區中國北方藥材交易中心一期工程的施工現場,幾十名工作人員正在緊張作業。「通過北京和大同兩大研發中心全面支撐平臺架構以及後續維護擴展。」據現場負責人介紹,中國北方藥材交易中心將打造國內一流的創新型、資源型綜合電商平臺。
  • 北京養老盤點 滿足醫養結合的養老院 泰和養老院算一家
    疫情當下,小體量養老院的不足之處也逐漸的浮出水面,表面的服務看起來跟大型養老機構相比一點都不差,但是在條件上還是有很大的落差,大型養老機構所具備的服務,就拿醫療來說就是小型養老機構所不具備的一項重要服務,而醫養結合的養老院也正是老人與養老行業所需要的。
  • 龍湖布局北京養老市場,首個城市養老公寓亮相
    順應北京養老市場需求與政策指導方向,龍湖集團旗下養老品牌——椿山萬樹正式布局北京,首個養老項目龍湖椿山萬樹·北京豐臺頤年公寓進入預約階段。豐臺頤年公寓位於北京市豐臺西四環小屯公園西側,城市生活配套豐富,自然環境宜居,將為高齡自理、術後康復、失能失智及需重疾照料的長者,提供專業照護、溫暖生活、自在空間及品質養老生活。
  • 養老周刊丨北京發布養老機構疫情補貼細則;龍湖椿山萬樹落地成都
    《內容》指出,養老機構繼續堅持封閉式管理,但要規範家屬探視、春節回家老人返院程序、外出就醫老人返院和員工通勤返崗程序,並有條件恢復新入住老人入院,適度恢復驛站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將國有企業採取租賃方式出租自有物業用於養老服務的租賃期限延長到15-20年,且要給予一定的租金優惠,原承租主體優先續租。
  • 如何吸引港澳長者前來佛山養老?探訪廣東首家外資養老院
    在建設多層次養老體系方面,廣東省積極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戰略機遇,加快構建與廣東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大養老」服務體系。同時,積極探索打造區域合作「灣區模式」,在養老服務標準制定、方式創新、制度銜接等方面形成廣東特色,積極適應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需要。
  • 人大代表李楠楠建議:提高社會認同感,吸引更多青年人加入養老行業
    90後全國人大代表李楠楠,是江蘇省南通市佰仁堂常青樂齡護理院院長助理,長期在養老機構工作,她對養老服務人才缺乏問題特別關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李楠楠帶來一份建議,希望提高對養老服務人員的社會認同,建立健全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製度,以吸引更多的青年人才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