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氣盛,有時是褒義詞,
是青年人奮鬥的動力,
但有時又是貶義詞,
遇到事情往往不計後果。
今天的急診室裡,
一個剛入學的大一新生,
和同學才剛認識幾天,
就因為小事兩人發生衝突,
導致了嚴重的後果。
晚上八點多鐘,一輛救護車疾馳而來,車上的患者叫趙曉宇(化名),是一名剛上大學的大一新生。到達昆醫附一院的急診科時,曉宇的左肩上已經纏著厚厚的紗布和繃帶,傷情較重,在老師和同學的攙扶下曉宇走出了救護車。
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120救護人員:「生命體徵平穩,血壓也好的,還沒有掛號,我讓老師去掛號了。」
據陪同的學生回憶,當天下午軍訓時,曉宇(化名)與另外兩位同學發生了言語衝突,等軍訓結束曉宇回到宿舍後,這兩名同學追進了曉宇的宿舍,隨後幾人的口角衝突上升為肢體衝突。在拉扯混亂中,其中一人拿起宿舍的水果刀扎在了曉宇的脖子後方。之所以會轉來醫院,是因為學校的老師擔心,曉宇的刀口是否已經傷及動脈。
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急診外科醫生 鄭宏宇:「我看,傷口不是太大。」
醫生解開紗布之後看到,曉宇的傷口大約有5釐米左右,雖然傷口處依然鮮血直流,但所幸並沒有扎到動脈等要害部位,只需要對傷口進行清理和縫合即可。
年輕氣盛的曉宇只有19歲,在與同學發生衝突時,完全沒有想到會造成如此後果。醫生才剛開始給傷口消毒,曉宇就開始不停地喊疼,醫生耐心地和曉宇聊天,以分散他的注意力。
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急診外科醫生 鄭宏宇:「因為他靠背外側肌肉組織比較豐富,他肢體的感覺活動也好,不太像傷到神經,大血管損傷,包括葉氣胸,這些機率就更低了。」
曉宇(化名):「當時沒什麼感覺,只是感覺到在流血,當時打架的原因是什麼?就是一小點摩擦。」
醫生介紹,刀傷的位置如果再向上十釐米就會扎到動脈,可能等不到送往醫院,就會因為失血過多導致休剋死亡。聽到這些,再回想起幾個小時前發生的事情,曉宇說他非常後怕。因為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引發的衝突,差點讓自己失去了生命。
學校的老師介紹,目前另外兩名學生還在派出所接受調查。無論是打人者還是被打的曉宇(化名),學校都會進行嚴肅的處理。目的也是希望這些才剛入校的大學生能夠認識到錯誤,不能拿自己和別人的生命開玩笑。
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最是血氣方剛的年紀,往往會因為瑣事發生衝突。雖然一時吃不得眼前虧,卻也難以承擔衝動之後的後果。也希望通過這樣的一件事情,可以讓曉宇和另外兩名同學,從年少的魯莽中,獲得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