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明星】張艾嘉:奇女子這三個字,她擔得起

2021-02-11 香港薈

14日在香港上畫的《相愛相親》是張艾嘉自 1981 年以來所執導的第 14 部電影,可以同時自編自導自演,把三件事一起做好的女性影人,放眼世界影壇,除了Barbra Streisand之外,恐怕也只有張艾嘉能做到這種境界。

 

臺灣出身,張艾嘉闖的卻是香港影壇。很多人甚至搞不清她究竟是香港人還是臺灣人。從羅大佑的「小妹」,到現在的「張姐」,張艾嘉的大眼睛裡的慧黠依然,又多添了些溫潤。

 

1953年7月21日於臺灣嘉義出生。她算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類型:父親是中華民國空軍軍官張文莊,外祖父以前是中華民國第六任新聞局長、總統府國策顧問魏景蒙,小姨是英文版《中國日報》的董事長魏小蒙,連母親也是當時知名的社交名媛魏淑娟。但她沒享受太久名門生活,對她管教頗為嚴格的母親早早地把她送到美國去讀書。

 

1969年在臺北美國學校攻讀期間在空軍廣播電臺主持英語歌曲節目,次年在中國電視的《每日一星》擔任「每日一星小姐」和演唱。1972年畢業後,女製片人李時蓉邀她主演電影《飛虎小霸王》,後由導演羅維介紹來香港加入嘉禾公司,簽了五年基本演員合約,但她只演了三部動作片便和嘉禾解約。

 

那個時代香港幾乎全是武打片。女明星可以有的角色,只能是個花瓶。拍了三部戲以後,電影公司老闆有天跟她說:「真奇怪,你本人看上去還可以,但你上鏡實在不怎麼好看!」那是張艾嘉面對的人生第一個打擊。「我本來是個非常有信心的女孩子,但突然有人跟我講,我其實是一隻不太漂亮的花瓶。」但張艾嘉註定是個狠角色:「但我沒有把它當作失敗,只是把它當一杯牛奶,把它喝下去。」於是她走出錄影棚,走進配音間。為的不只是配音,更是研究演員的表演。

功夫不負有心人,張艾嘉接到了《梅花》(1975)、《碧雲天》(1976)等好劇本,放膽用自己的方式演,終於收穫了觀眾和業界的認可,兩奪金像獎(1987、2002)、三奪金馬獎影后(1976、1981、1986)的殊榮。

 

‍‍

 

在七八十年代,女演員通常演到三十出頭,就必定結婚息影。為了讓事業得以延續,她決定自己為自己寫戲。

八十年代初,張艾嘉回臺灣和一幫新浪潮導演,雄心勃勃打算創文藝片新風。正當覺得前途一片光明之際,迎來的卻是人生第二次重創。

1983年張艾嘉策劃兼主演的《海灘的一天》,不受發行商認可,令她受挫決定辭職。張艾嘉再次放下身段,捲起袖子重新開始。「我靜下心來,開始專心寫《最愛》(1986)的劇本。從那時起,我的生命裡再也沒有成功和失敗兩個詞,只有好好把該做的做好,僅此而已。」

86年吹文藝片風,張艾嘉第一部自編自導自演的《最愛》就贏得了金馬金像雙料影后,也獲得了金馬獎最佳導演的提名。

張艾嘉和繆騫人兩位氣質女神演技比拼,看得人心醉,夾在中間的男主角林子祥唱主題曲,問了一個很多人都不懂回答的問題 : 「誰人是我一生中最愛?」

 

其實文藝片就是文藝片,你騙不了人的,何必去騙人呢?你只要進來,你進來後,發現文藝片其實挺好看的,我就會覺得它就有了生存的希望。我只是覺得現在的人看電影已經不是看電影,而是看熱鬧。這個我覺得是錯誤的。其實,我們應該試著去尊重「看電影」這件事。

還有,我不認為文藝片就不是商業片,我覺得任何電影,只要它拿出來讓觀眾買票去看,它某種程度上就是一個商品。所以我從來不去避諱「文藝片」三個字。我之所以這麼堅持,是因為我曾經歷過好多現在大陸電影市場所經歷的事情,當年臺灣電影、香港電影都是如此。

我64歲了,其實也挺累的了,所以我覺得還是做自己會做的、喜歡的事情吧。

藝術來自於生活,對於感情生活張艾嘉也是一言難盡的。在第一段婚姻內她並不幸福,25歲時嫁給美聯社香港分社社長劉幼林,婚姻勉強維持了三年就便以離婚告終。可能因為太年輕,還不懂婚姻的含義。

到了1981年,29歲的張艾嘉與羅大佑相戀,很多人也許不知道以後膾炙人口的《童年》首唱並不是羅大佑,而是張艾嘉。雖然在這段感情中張艾嘉比羅大佑年長一歲,但羅大佑還是親暱的稱張艾嘉為「小妹」,更是為張艾嘉創作歌曲《小妹》,「小妹」這個稱呼後來也成為了張艾嘉的暱稱。

25歲時嫁給美聯社香港分社社長劉幼林,婚姻勉強維持了三年就便以離婚告終。

29歲的張艾嘉與羅大佑相戀

 

 

1985年她透過朋友認識已婚商人王靖雄,墜入愛河,甚至在1990年未婚懷孕生下Oscar,第三者加上未婚媽媽讓她背負雙重壓力。她當時想,「始終覺得自己到了這年紀,突然有了BB,這是否就是天意?」她覺得如果是天意,就將小孩留下來,她沒想過墮胎,當時也沒想過王靖雄會離婚。 2000年拍攝《地久天長》前,兒子Oscar被綁架,8年來,恐懼仍在她心中,她說:「那種後遺症,沒有人可以理解,只是,會了解到這個世界有許多事是沒法預計到,意外會隨時發生。」

 

張艾嘉在綁架案結案之後,面對媒體有這樣一番話:

一直以為最重要的是盛名,時時處處想保持常青,不管是婚姻還是兒子,都當作自身招牌的一點金漆,從未將自己從高處放下,好好審視一下生活。直到兒子的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方才明瞭最珍貴的財富並非那個熠熠的金字招牌。

熙熙攘攘,皆為利來;攘攘熙熙,皆為名往。以前,我就是攘攘熙熙中的一分子,結果從相夫到教子處處一敗塗地。

有人說,64歲的張艾嘉雖然眼尾早已有了皺紋,但少女的韻味還在。可能是她畢生都在追尋一個「愛」字,也始終都逃不過「愛」這個字,愛是什麼,是開始於心動的一瞬間,在平凡光景裡的念念不忘,用盡一生的時間去堅守的承諾,是相愛到相親的過程。

 

 

相關焦點

  • 【港明星】《號外》:香港黃金時代的衣架
    5月,這本雜誌即將迎來5000期。第1期和第498期 八九十年代《號外》雜誌的封面,一直想寫出當時那種震撼。 無論視覺、明星、標題都非常引人入勝,心中就只有一句:怎麼當年香港可以走得那麼前?那時正值香港時裝媒體最輝煌的年代,港精英與中產階級興起,大批留洋學生回港,經歷西方嬉皮士浪潮洗禮,本土文化熾熱,帶來的是國際視野與多元化思想。加上經濟起飛,自然吸納到大量社會年輕精英,可以把熱情和青春盡情揮霍,在造夢的時尚行業遊蕩,瘋狂且激情。《號外》創刊時說:「這是香港的第一次。
  • ​【港明星】張可頤:千禧年TVB 4大當家花旦,50歲了!
    港明星第115期提到TVB的光輝歲月,一定少不了四大花旦們。
  • 【港明星】鍾鎮濤:人生喪到盡頭就是燃
    出身於溫拿樂隊的鍾鎮濤,人生起歷過大起大跌。著名娛評人查小欣曾說,如今的鍾鎮濤,幸福得來不易。他是一個極度勵志的例子,男人最痛的事,他都經歷過。任何人在人生低谷覺得絕望時,想想鍾鎮濤的過去,對比他今天的圓滿生活,會頓覺人生充滿希望。
  • 【港明星】鄧紫棋:香港小巨肺是如何被毀的?
    有「小巨肺」之稱的她,一出道便受到矚目。耍大牌、只顧內地市場,G.E.M.在香港樂迷心中的形象因而受損,有人甚至給她起了「國際G.E.M.」、「宇宙G.E.M.」等等的稱號,對她冷嘲熱諷,令她在本土的香港失盡民心。有傳G.E.M.近年這麼多負面評論,經常捱轟,全部都是經理人張丹一手造成,不懂同傳媒溝通,最終連累到藝人。
  • 【港明星】梅艷芳離世14年:金曲以外還有她的電影
    講起梅姐,都會想起她獨特個性的聲線,為我們唱過不少好歌,但其實梅姐亦為我們帶來不少好電影,讓我們一起回顧梅姐過往的經典好戲。《緣份》是不少人第一部認識梅姐的電影,當時21歲的她是影壇新人,梅姐戲內的角色是使用自己的名字「Anita」,一個玩世不恭的富家千金,與張曼玉做情敵,主動追求哥哥張國榮。
  • 【港明星】傅明憲:難以令人生恨的郭芙
    港明星第114期本週,莊士集團太子爺莊家彬(Albert)與女友程新惠入紙註冊,準備做老襯。這位城中筍盤最為人熟悉的,就是早年曾與大10年的傅明憲發展姊弟戀,可惜未能開花結果,有指因為傅明憲曾離婚,令男方家裡人無法接受,最後棒打鴛鴦。很多人認識傅明憲是因為當年95版《射鵰英雄傳》的郭芙。
  • 【港明星】楊紫瓊:我是如何熬過被叫「香蕉人」的日子?
    她說自己年輕時也曾被稱作「香蕉人」,雖然她並非生長於美國,但卻因為在馬來西亞出生長大,因此華語說得不好、認字也認得很少,在初次踏進香港時,被說是個「不純的中國人」,讓當時的楊紫瓊感到很挫折。「我甚至不懂怎麼使用筷子,當時我用我有限的廣東話聽見旁邊的人說,我既不是華人也不是『外國鬼子』……」,她有點無奈地接著說「對他們來說,我就是個香蕉人,因為我看起來像華人,但表現得不像個華人」。楊紫瓊身上混合著多種文化元素,已經很難將她清晰定義為某一類型的人。連楊紫瓊自己也很困惑。她說,「我的事業開始於東方,我的心一直都在東方。我的缺點是,不能讀中文。
  • 【港明星】香港奇女子:88歲夏蕙BB的奇幻逆齡人生
    由於沒有法律效力,所以就被正室女兒申請禁制令,不許他們以夫妻名義出席公開場合。在胡百全先生病重住院至逝世期間,夏蕙姨與胡百全這段超過五十年的親密關係也要終結,包括經濟上的所有供養。黃夏蕙對胡百全不保留的愛,換來是雙方無止境的痛。胡百全與黃夏蕙交往之前已有家室,二人交往之後,黃夏蕙以妾侍身份為胡百全誕下四男兩女。胡生、元配、夏蕙三人關係從此緊張。黃夏蕙對胡生愛得深恨得深,直言曾怨恨丈夫搞不清楚家庭關係,造成各方痛苦。多年之後,人走了,恨淡了,愛還在。
  • 【港明星】陳慧珊之後再無職場女精英
    郭可盈、蔡少芬和陳慧珊1997至98年,陳慧珊先後演出《鑑証實錄》和《妙手仁心》,這兩部作品亦是為她奠定了港劇精英女性的形象,一說起法醫和律師,自然想到Flora那張高冷的臉,經濟獨立,對愛情寧缺毋濫,讓一班嚮往獨立的年輕女觀眾
  • 香港這一年,港漂內地生眼中的108個瞬間
    2019.8.27-2020.8.27 / 香港 / 108張相片 / All by Travis前言:去年8月,我在朋友圈看到《一年,香港,我記錄下的108個瞬間》,作者是同為浸會的18Fall學長(WeChat ID:fandiculous35)。觀看之時深為所動,與之聯繫,便有了這個主題的續寫。去年若是「起」,如今便是「承」。
  • 文化本事|港生活.學正字
    為甚麼有這麼多錯別字呢?原因大致有三:(一)電腦輸入法的盛行導致執筆忘字,例如「歪」和「丕」的頭、尾倉頡碼都是「一」,因而出現混淆;(二)部分簡化字轉換成繁體字時出現謬誤,例如「後」是固有繁體字,也是「後」的簡化字,因而出現混淆;(三)未能掌握漢字的字形結構和字義的演變,譬如將表示穀物的「粱」,誤寫為表示木橋的「梁」。
  • 有這三個心就能見到佛 | 大經專修
    ⊙大經專修 | 第390期我們常講的真誠、清淨、恭敬,有這三個心就能見到佛
  • 港飲港吃港味道,鶴山這間茶餐廳深藏地道港式絲襪奶茶,承包了半個沙坪的美味!
    其實比起其他「西餐廳」,茶餐廳「生活」更近——能夠近距離體驗香港普通人的生活方式,或許是茶餐廳的最大魅力。由主營西式茶點發展而來的茶餐廳結合中式、南洋飲食文化,可謂團結了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最終成為了最平民化的飲食場所。
  • 能看懂這十張圖,證明你們孩子的英文拼音已經學得不錯了.
    能看懂這十張圖,證明你們孩子的英文拼音已經學得不錯了。答案在下面(但先不要偷看哦!)譬如說,英文」Tap」這個字,就包含三個小音素 - /t/, æ, /p/ 的聲音(記得,我是說聲音,不是英文字母' t ', ' a ', ' p ')。
  • 香港唯一一個被媒體稱為奇女子的翁靜晶,情史只是她神奇的一部分
    其中視頻中說到,在陳百強與何超瓊的「曠世之戀」之前,還有一段感情是與香港的一個奇女子翁靜晶的,為什麼說她是香港的奇女子呢?因為她的一生真的非常神奇,神奇到編劇都寫不出這樣的劇本。原因是跟她傳過緋聞的人,如鍾保羅跟張國榮先後跳樓身亡,陳百強則離奇昏迷後去世。然後喜歡上比他大三十歲的武打明星劉家良,還義無反顧地跟他結婚,還一口氣生了兩個孩子。
  • 【港明星】永遠的松松姐姐 47歲陳松伶領養殘疾孤兒延續生命
    這麼有觀眾緣的藝員不多,而陳松伶就是其中一位。她因主持過兒童節目,所以經常被稱為「松松姐姐」。今年47歲的松松,11年下嫁細自己8年的張鐸,婚後火速造人,不過未有著落,近日她改變計劃,想效法張慧儀,收養殘疾孤兒,她坦言初時老公張鐸對領養都有心理障礙︰「他是很傳統的人,他都要挑戰自已 」
  • 【娛子醬】晶女郎樣靚身材正 梗有個你Like!
    舒淇當年拍了「四級寫真」的舒淇獲王晶發掘,由臺灣來港發展。當時連廣東話也不懂的她,獲王晶慧眼識英雄,開拍電影《玉蒲團之玉女心經》等讓舒淇擔正,片中雖不乏性感鏡頭,但卻成功為她殺出一條血路。加上舒淇本身的努力,最終成功轉型成影后級紅星,且「把曾經脫掉的衣服一件又一件的穿上」,改寫他人對舒淇已落下的印象!
  • 【港明星】自閉兒媽媽倪詩蓓:一代玉女的港式悲劇
    倪詩蓓五官立體,大眼閃爍精靈,又有170cm的模特兒身材。黎姿曾經在一次電臺訪問中透露,自己少女時期與黃玉郎的這段感情是她人生中最刻骨銘心的初戀,當時分手的時候,一度傷心得想過自殺,但也是在那段感情之後,她對男人便失去了安全感。
  • 乘風破浪的姐姐︱鄭希怡人氣急升 掛住個女或全家移居上海賺人仔
    鄭希怡(Yumiko)近年漸漸專注湊女和經營時裝生意,不過她並沒有放棄演藝事業,最近就轉戰內地,演出人氣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
  • 【港明星】薛家燕:命運跟她開了玩笑,而她對命運有說有笑
    相學上的分析,若痣生得黑漆而光澤,或紅如硃砂有光澤,是為善痣,主吉。若是灰暗沒有光澤,為之惡痣,主兇。 對照薛家燕的人生,是否也是如此呢?她早在八歲已參與電影《七兒八女九狀詞》的演出,開始其演藝生涯。從影以來,家燕姐參演電影逾百部,少女時代的代表作就有《雪花神劍》、《六指琴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