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登基時花40萬打造了一把龍椅,裂開後,專家見到一物卻很驚訝

2020-12-15 騰訊網

皇位,一直是古代九五之尊的象徵。細數中國數千年歷史,皇位之爭成了朝代更迭的主要因素。沒想到,近代,袁世凱在推翻了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後,居然也有了稱帝的私慾。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正式推翻共和,復闢帝制,改中華民國為中華帝國,年號為洪憲。

但在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下,袁世凱這個皇位只做了83天,無疑是當下的一個「笑話」。不過,即使是被看作笑話,袁世凱在復闢帝制時,對登基非常看重。為了彰顯自己的帝王身份,袁世凱花費40萬大洋打造了一把屬於帝王的龍椅。和古代帝王的龍椅不一樣,袁世凱命人打造的這把龍椅採用了中心結合的設計,是一把椅背極高,椅面較矮的龍椅。但,於後世而言,這把龍椅既沒有中國傳統龍椅的富麗堂皇,又沒有西方椅子般精緻。這把椅子最終被人稱為不倫不類,不過,袁世凱倒是對這把椅子極為看重。

自古以來,坐上龍椅容易,但能否在龍椅上坐穩可不容易。袁世凱坐上了夢寐以求的皇位後,並沒有享受過太長時間的帝王威風。僅僅83天後,在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各省爆發的起義運動中被迫退位,最終袁世凱逐漸憂憤成疾,於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身亡。

雖然袁世凱去世,他命人精心打造的龍椅卻始終放在太和殿。每每看到這把龍椅,我們就能想到袁世凱曾鬧出的笑話。不過,這把龍椅並非在大眾接受下打造,但當時這把龍椅見證了中國徹底廢除帝制的歷史進程。上世紀五十年代,這把龍椅已經因時隔太久,又沒有精心維護,看上去殘破不堪。在殘破的靠背上,專家看到了一個不敢相信的景象。作為曾一心想當帝王的袁世凱,龍椅裡的填充物竟然滿是稻草,這一發現讓專家難以相信,但很快又對這一現象表示理解。

畢竟,當時袁世凱復闢帝制時遭到強烈反對,即使是前朝舊臣追隨其稱帝夢,但他們難免不會偷工減料,讓袁世凱自始至終都成了笑話。

如今,在太和殿看到的龍椅,是專家於1959年根據一張照片上提供的信息,找到的一把明代龍椅。畢竟,袁世凱打造的那把龍椅與輝煌氣魄的太和殿全然不符。

相關焦點

  • 袁世凱稱帝時,花40萬打造一把龍椅,有人打開夾層,頓時哭笑不得
    雖然我國封建帝制早就滅亡了,但仍然不乏有人覬覦這個「至高無上」的位置,比如一直備受爭議的袁世凱,他就自稱皇帝登基了。1912年2月12日,「末代皇帝」溥儀宣布退位,標誌著中國2000多年來的封建帝制結束;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復闢帝制,自己登基做皇帝,改民國五年(1916)為洪憲元年,史稱洪憲帝制。那麼「登基」時什麼是必不可少的?
  • 故宮龍椅為何一般人不敢坐?連退位的溥儀、復闢的袁世凱都不敢坐
    可以說,溥儀應該是兩度登上紫禁城中的皇位,儘管九一八事變後,溥儀被日本人誘騙到東北,在日本人的扶持下擔任偽滿洲國的皇帝,但是卻再也未能坐上紫禁城裡的那把龍椅。溥儀算作是清朝最後一位皇帝,卻不是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我們不要忘了,袁世凱在辛亥革命後篡奪了勝利果實,於1915年底,登基稱帝,雖然在位只有83天,但是也算是皇帝了。然而,袁世凱登基之後,卻沒有坐上那把髤(xiu)金雕木龍椅,而是定製了一把西式座椅,原來的龍椅則被放在新龍椅後面三米處。為何袁世凱登基之後,不敢坐這把龍椅呢?
  • 太和殿裡的龍椅,究竟是不是北京城的正中心?
    袁世凱 圖片來源於網絡對龍椅的製造,袁世凱自然非常重視,前後花了四十萬銀元打造出了一張中西合璧的金鑾寶座。更為諷刺的是,袁世凱的這張龍椅,正應了老人們口中常說的那句話:馬屎皮面光,裡面一包糠。 有一年,故宮整修文物,收拾這個龍椅,結果發現椅子用白鍛做的椅面因為時間久了,外表破了,破了就拆了重弄啊。撕開破的椅面一看,專家都愣住了。堂堂的紫檀木龍椅裡面,包裹的竟然是稻草。沒錯,這麼奢華的龍椅,裡面是稻草!
  • 故宮龍椅為何坐不得?一件事告訴你它的恐怖
    在古代每個帝王都有一把獨一無二椅子——龍椅,它就是一種權威的象徵。相信很多人在某些電視劇裡面也有所見,第一眼看上去它就像是用純金打造的,要知道這可是古代皇帝所座,是一個王朝的象徵,全部用黃金打造也是非常有可能的,但是事實上並不是這樣,它其實使用黃銅打造的,只不過在外面塗了一層金而已。
  • 調皮孩子爬上龍椅,皇帝問:當皇帝好玩嗎?小孩答6字,順利登基
    如果哪一個皇帝登基的時候沒有傳國玉璽做陪襯,則會被譏笑為「白板皇帝」,被世人輕蔑。 代表「天命所歸」的傳國玉璽消失之後,亟需一物代替傳國玉璽,作為皇權至高無上的代表,這時候,龍椅便應運而生。
  • 1915年的今天,袁世凱開啟83天的皇帝生活
    武昌起義爆發後,面對革命黨人的起義一籌莫展的清王朝,被迫於宣統三年八月二十三日(1911年10月14日)任命在河南彰德「養痾」的袁世凱為湖廣總督,前往湖北剿殺革命。兩面派的袁世凱又以一打一拉的手段,誘使革命派妥協,最後取消南北兩個政權對峙的局面。
  • 老照片:圖1龍椅上的袁世凱壓力大,圖6「鴻門宴」中毒酒的上將軍
    龍椅上的袁世凱,此龍椅大如床,甚豪華。他在內外反對浪潮裡,於1915年12月宣布自稱皇帝,看他神情恍惚,壓力很大。最後袁世凱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後宣布退位。其子袁克文曾規勸他:絕憐高處多風雨,莫到瓊樓最上層。李烈鈞(1882年—1946年)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 故宮龍椅傳世500多年依舊金光閃閃,到底是什麼名貴木頭
    我們先不說故宮龍椅的材質,說一下關於故宮龍椅不能坐的故事。眾所周知,古代人們很受傳統思想影響,很多天子用過的東西,普通人是不敢用的,說通俗一點,就是鎮不住。而對於最象徵皇權的龍椅,除了真命天子,其他人絕對不敢坐,因為傳說坐了龍椅會減陽壽。怎麼,你不信嗎?
  • 袁世凱責問原配:你為何反對我做皇帝?原配的回答讓他嗆個半死
    離「登基大典」越來越近,袁世凱登基所穿的袞冕及龍袍也在緊張地趕製當中。 袁世凱一臉的不高興,隨口就挖苦了一句:「我還沒做皇帝,你就擺起皇后的架子來了!」于氏立刻反唇相譏:「喲,我可沒這份福氣!今晚是家宴我才出來,明天你搞什麼登基大典,我是絕對不會參加的!」 袁世凱一聽這話就來氣了:你不來就不來,難道少你這個活寶?我做皇帝天下人都是贊成的,你這是違背民意!也不想想,要不是嫁給了我,你有今天嗎?」
  • 故宮內有一把龍椅,外國人坐過就意外死亡,連專家也解釋不了
    在那金鑾殿之上,最高的象徵也就是龍椅,也只有成為一個國家的帝王,才能夠有資格坐在這龍椅之上。所以那龍椅的位置也是在金鑾殿的正殿正中央。群臣們上朝,上奏時頭一抬便可看到龍椅,所以這龍椅無不是威嚴和身份地位的象徵。
  • 故宮龍椅傳世500多年依舊金光閃閃,到底是什麼名貴木頭?
    其實,故宮的龍椅曾經更換過,袁世凱於1915年12月宣布登基為帝,改國號中華帝國,建元洪憲。文物專家朱家溍接到命令,要重新找到原來的那把龍椅,那把經歷了明清兩代24朝、四百多年的見證文物。                                              雖然故宮在幾百年間經歷了大大小小80多起火災,但象徵皇權的龍椅卻絕不是袁世凱的那把西式龍椅。
  • 故宮「龍椅詛咒」:外國人坐上龍椅不久,回國後沒有原因離奇死亡
    奢華精緻的龍椅故宮是北京的標誌性景點,幾乎每一位來北京的遊客都會前往參觀。我們知道,黃金質地較軟,若要以黃金鑄造一把椅子會極易損壞,沒有什麼實用性。所以,一般來說龍椅都是選用上好的木料,再通過巧奪天工手藝精湛的匠人打造而成的。
  • 溥儀和妻子重遊故宮,看見龍椅後提出個疑問,溥儀的回答字字戳心
    但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皇帝溥儀晚年帶著妻子重遊故宮,看著無數人渴望的龍椅,卻淡然道出了12個字,字字透出心酸,仿佛自己對這王位並不那麼渴望、滿足,我們一起來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溥儀一生風風雨雨,三歲登基,六歲退位,一生經歷了清、民國和新中國三個不同時期,可謂是歷史的見證。
  • 袁世凱登基時被棄用的皇帝寶座後來是怎麼找到的?
    左祖右社,面朝後市。就是說,都城呈方形,每邊牆長九裡,四面各開三門。城中的道路,縱九條、橫九條,路寬可以九輛車並行。宮殿左面是祭祀皇帝祖先的太廟,右面是祭祀土地和五穀之神的社稷壇。前面為皇帝治居的宮殿,後面為人們交易的市場。在這個都城規劃布局的基礎上,營建北京的法寶,是一個「中」字。
  • 1915年袁世凱登基後祭天舊照:一百天的皇帝夢,官員穿祭祀禮服,天壇...
    袁世凱出身在河南的大家族,叔祖是袁甲三官至漕運總督。袁世凱發跡於朝鮮,鎮壓朝鮮的壬午軍亂有功,漸漸官位越來越大。後來在辛亥革命後促使清帝溥儀退位,建立民國,實現南北統一。他推行的一些新政,現在回頭看,在當時還是非常有遠見的。但是唯一的敗筆就是在稱帝一事上,今天我們回顧下袁世凱稱帝情景。
  • 龍椅製作精良,坐起來舒不舒服?溥儀:可沒那麼好坐
    而龍被視為皇帝的象徵可以追溯到漢朝,在秦朝以前龍並不是皇帝的專屬品,到了漢代時,因為劉邦出身低微,他需要一個合理解釋提高自己的聲望,他說自己的母親曾夢到龍盤在身上,後來就有了身孕生下了自己,至此以後歷朝歷代的皇帝就開始沿用了龍的形象。
  • 袁世凱賞家僕十塊錢,只因他發現一怪事,促使袁世凱決心稱帝
    承洋務派的遺產,到民國時開啟了自己統治十幾年的歷史。這其中關鍵人物就是袁世凱,有人將之和漢末的董卓對比,不過袁世凱更猛些,他真的當了皇帝。袁世凱發跡前有雄心,可沒機會。作為官宦人家的子弟,靠著父祖輩人的餘蔭,一路走來,貴人真是不少。袁家祖上平定捻軍有功,在他父親那輩時已經是世家了,可謂是個地方名門。
  • 1915年:袁世凱登基大典籌備處成立.
    袁世凱自幼過繼給袁保慶為嗣子,少年時隨嗣父先後到濟南、金陵等地讀書。袁保慶病故後,1873年冬,堂叔袁保恆獲同治帝三個月假期返回項城,與侄子袁世凱會面,袁世凱獲得赴京念書的機會。不過其落榜原因也有其他說法:袁世凱考得「項城縣之府案首」,但河南學政瞿鴻禨在考陳州府時,不尊重知府吳重熹,吳重熹為此針鋒相對兩人結怨,瞿鴻禨於是取消了陳州各府屬的府首,袁世凱因此成為犧牲品,雖然未能及第,但袁世凱於同年年底與沈丘于氏結婚,兩年後誕下唯一嫡子袁克定,不過袁世凱與于氏關係並不融洽。袁保恆見袁世凱完婚,頻繁招袁世凱回北京繼續學習以考取功名,袁世凱最初也極為重視「然雖多病,亦不敢自棄。
  • 袁世凱臨終立下遺囑,兒子:誰做繼承人,袁世凱一句話讓眾人驚訝
    在各大軍閥鬥爭中,袁世凱身為清朝官員,有著一系列的改革運動,也讓袁世凱在眾人眼中脫穎而出,本來的袁世凱只是一個地主家的孩子,卻能夠憑藉著自己的實力,一步步成為民國總統,其中的實力還是可以看的出來,他對封建王朝的一系列事情進行改革,創辦學校,開設工廠,還修建了中國第一條自主創建的鐵路等等,讓我國的進程逐漸向近代化發展。
  • 此人幼年爬上龍椅,對著皇帝說「我也想坐」,皇帝的回答一語成讖
    朱由校上臺後,這幅罕見的歷史畫卷展現得淋漓盡致。這一天,哥哥朱由校上了早朝,弟弟突然一躍而上,奔上了朝堂。面對皇上弟弟的出醜行為,文武大臣當然不敢多言,只能讓這孩子一步步走向龍椅。弟弟看見弟弟來了,就像往常一樣把他拉到旁邊,並把他放在龍椅上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