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標兵
王天皓
物理科學學院,2018級碩士研究生
人物簡介
王天皓,男,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2018級光學專業碩士研究生,中共黨員。現任南開大學研究生會主席、學生永懷精神宣講團負責人,曾任南開大學公能朋輩導師、黃埔團校學生校長等學生工作職務,近一年曾獲全國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優秀實踐者、優秀調研報告(一作)、優秀團隊案例(負責人),天津高校優秀學生幹部、天津市高等學校先進學生集體(負責人),南開大學五四青年獎章「青年領頭雁」類別、研究生黨員敬業模範先鋒等榮譽。
主要事跡
作為一名南開青年,王天皓以公能精神為舵、以時代使命為章,把愛國奮鬥作為青春最靚麗的底色,用志在公能的實際行動書寫自我錘鍊、服務奉獻、愛國報國的青春答卷,講好奮鬥故事,逐夢青春年華。
立公增能,堅守「服務同學、奉獻南開」的初心
出生在雷鋒第二故鄉撫順的他聽著雷鋒的故事長大,也在成才報國的路上逐漸扛起了新時代青年應備的理想信念、愛心善意和責任擔當。入學以來,他先後擔任校研究生會主席、兼職輔導員和團委宣傳部學生負責人等十餘項職務,一路服務,一路成長。2019年1月17日,他站在歡迎隊伍的第一排,有幸與視察南開大學的習近平總書記近距離接觸,在總書記「小我融入大我」的勉勵下,他立足同學需求,凝聚青春力量,服務引領廣大同學成長成才,相關事跡於去年12月被中華全國學聯報導,單篇閱讀超30萬,引起各級學聯組織廣泛轉發和良好反響。
上方圖片為相關報導《做學生幹部,請帶著笑奔跑》
赴各學院調研同學需求,整理訪談提綱2萬餘字、問題清單50餘項,打造線上常態化服務平臺,為同學發聲、為學校獻計,搭建同學與學校間的橋梁;發揮朋輩作用,協助專職輔導員進行學院碩博研究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在社會實踐、志願服務、科普宣傳等方面為三全育人工作盡智獻力;從作為軍訓指導員努力給新生上好「大學第一課」,到舉辦數十場朋輩互助課堂、科研就業講座,再到為畢業生提供服務指導,盡心為同學生涯發展保駕護航。
秉公盡能,勇擔「知中國、服務中國」的使命
在愛國奮鬥、公能日新的南開精神薰陶下,他不斷培養愛國愛群之公德,錘鍊服務社會之能力。從學校舉辦的大型活動到校史講解都有他志願服務的身影,一次次擔任國際會議和全國競賽的志願者,前往社區、養老院服務,在天津科技館志願講解,前往天津「太陽村」和自閉症兒童之家為留守兒童和「星星上的孩子」送去陪伴和溫暖,在郭永懷事跡陳列館掛職服務,負責學院30餘支志願團隊的組織考評工作,先後帶隊赴十餘個省市志願實踐,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獲評全國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優秀實踐者等國家、省部級志願實踐相關榮譽共9項,被學校推薦參評天津市五四青年獎章「青年志願者」類別,相關事跡被中國青年報等媒體報導。
圖為帶隊開展志願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
此外,他還積極發揮專業特長,助力科普和教育事業,為扶貧攻堅獻策獻力。組建團隊錄製科普視頻贈送給小學,前往榮成市教育局獻計慕課開發,多次在中小學、幼兒園開展科普活動,在達因黃海希望小學和海晏縣祁連山小學建立「南開書屋」、募捐書籍千餘本,赴贛南走訪調研助力精準扶貧,赴西部藏區開展科普調研、論文獲評全國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百篇優秀調研報告。
圖為在西部藏區建立南開書屋及開展科普調研
陶公築能
弘揚成才報國的愛國主義精神
服務他人、奉獻社會,需要無數個小我的共同付出,為此他積極發揮互助帶動作用,帶領班級獲評天津市高等學校先進學生集體,協助老師指導黨支部獲評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創建學生永懷精神宣講團,講團成員合計宣講兩彈元勳、烈士郭永懷先生科研報國的事跡精神覆蓋3萬餘人次,個人原創郭永懷相關推送及視頻點讚破萬。
圖為進行郭永懷先生事跡精神的展板講解及現場宣講
圖為「南開大學」公眾號推送《今夜,星空為你點亮》
宣講黨的精神和先進人物事跡20餘場,在第二屆全球勝任力青年交流沙龍報告《全球發展與個人擔當》,在全國高校研究生「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學習論壇作代表發言,在天津市研究生會工作交流會報告分享《學生幹部的初心和使命》。
圖為在高校研究生學習論壇和全球勝任力青年交流沙龍作代表發言
戰「疫」期間,作為校研究生會主席和校團委宣傳部學生負責人,他原創及統籌完成校級平臺推送報導近二百篇,深入挖掘戰「疫」事跡、整理一線信息和防護指導、傳遞愛與溫暖,調研解決同學各方面問題訴求,負責學校公益家教活動部分工作、為一線醫護人員堅守後方,面向其他高校、黨團班集體開展網絡宣講,積極吹響戰「疫」號角,全力構築青春航標。
圖為戰「疫」期間工作報導及進行線上宣講
圖為戰「疫」期間部分原創推送
讓青春在奮鬥中閃亮,讓信仰在奉獻中發光
作為一名新時代青年,王天皓將繼續用赤子之心講好服務奉獻的青春故事,以實際行動踐行小我融入大我的熱血誓言,用愛國奮鬥的擔當作為書寫屬於「90後」這一代人的青春答卷!
來源:南開研究生 王天皓,南開大學研究生黨建研究會 編輯:劉晶晶
審校:劉皓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