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冠》改編於《中國女排》2016年里約奧運會上時隔12年再次殺進四分之一淘汰賽,最終取得冠軍的真實體育歷史情節,這也是中國女排奪冠重要輝煌的轉折點。
原本計劃在2020年春節檔上映的《奪冠》,卻因為疫情被迫撤檔。時隔8個月,9月25日終於在全國影院上映。
伴隨著中國女排30多年的成長回憶錄,讓更多人看到輝煌背後是幾代體育人的努力奮鬥和堅定意志。冠軍不是生來就有的,是無數次流血不流淚,掉皮不掉隊堅持下來的。是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像郎平、陳招娣、孫晉芳等女排運動員揮灑汗水,為祖國榮譽和心中夢想而戰贏得來的。
圖片來自網絡
不得不說導演陳可辛在選演員的眼光上獨具慧眼。但在最初選演員上陳可辛導演並不順利,先後找了很多演員,都被拒絕。在採訪中鞏俐也表示當初陳可辛導演在找到她飾演郎平時,自己也覺得人物壓力太大,曾三次拒絕飾演郎平。最終自己被 「明知道自己不會贏,還是要拼盡全力、永不放棄」的精神所打動,接下了郎指導這一角色。
直到《奪冠》上映以後,鞏俐還是會擔心自己飾演的郎指導會有較大的差異:「因為要表現出郎指導和中國女排的精神,在表演上難度比較大。可辛導演找我來演郎指導時,我心裡覺得可能擔任不了這個重擔。」
在電影開拍前幾個月,鞏俐經常去到女排現場觀看女排訓練和比賽,更多時間她會在現場觀看臨摹郎指導的各種專業術語、表情、動作等細節。很多網友在看完《奪冠》以後紛紛表示鞏俐不愧為國際影后,在人物特性、神態、氣質細節上高度還原了郎指導。
甚至在電影開拍以後,郎平在現場見到鞏俐飾演的自己,都忍不住擁抱鞏俐誇讚「好導演、好演員就是不一樣」。女排運動員們在第一次看到畫好裝扮的鞏俐時都驚呼「太像了」,可見鞏俐在表演上的功底深厚、演技精湛。
鞏俐、郎平對比照神韻相似
不僅是在找主要演員上陳可辛導演碰了很多次壁,黃渤也曾經拒絕過飾演陳忠和教練,也都擔心自己會飾演不好人物角色。在找女排運動員上也同樣並不順利,最初他們在全國篩選尋找1米8以上的演員,教她們排球,但是最後拍出來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後來陳可辛導演乾脆把目光轉移到國家隊女排身上,不管是真實人物還是專業球技她們都是最好的「演員」和運動員。很多角色都是運動員們自己飾演自己,真實的把自己的人物性格和日常訓練還原展示在大眾面前。
電影中我們看到的朱婷、徐雲麗、張常寧、林莉都是2016年里約奧運會上奪冠的女排隊員。導演陳可辛在選擇青年郎平時,更是把眼光鎖定在了郎平女兒白浪身上。除了她是郎平的女兒以外,白浪自身也因為有過長達十年的排球運動員生涯,身高上189cm,比母親足足還高出5cm。
除了在找演員上陳可辛導演獨具慧眼,在處理年代事件、環境、服裝、道具上也十分嚴謹。儘可能去還原歷史上每一個細節,更是把漳州訓練基地1:1還原出來,幾次比賽場景也都真實的還原呈現在大眾眼前,希望觀眾能看到真正的女排精神和年代變遷。
青年陳忠和(黃渤飾演)、青年陳忠和(彭昱暢飾演)
建國初期,1953年中國排球協會正式成立。比起歐洲、美洲等其他國家排球競技體育運動,中國的排球體育競技起步要晚很多,但這一點不耽擱中國人民對於排球體育競技的愛好和對排球體育精神的追捧。
60年代,日本女排新勢力正挑戰著蘇聯女排長期霸榜地位,這股新勢力也被稱為「東洋魔女」。日本女排在1960年創下118場國際賽連勝紀錄,轟動世界,日本女排的成功也引起了當時中國排球界的注意。
1976年, 在袁偉民的帶領下,新的中國女排國家隊正式成立。而後中國女排在1979年亞洲女排錦標賽中取得良好突破。決賽以3-1擊敗前世界冠軍日本女排,首次稱霸亞洲。
80年代在袁偉民的指導下,中國女排開始騰飛。1981年,在日本舉行的第三屆世界盃上,中國女排以7戰壓倒性全勝日本,獲得冠軍。這是中國三大球中的首個世界冠軍。(三大球:足球、排球、籃球)
1982年,在秘魯舉行的第九屆世界女子排球錦標賽中,中國女排3-0輕取古巴,獲得世界女排錦標賽冠軍。
1985年、1986年,中國女排先後獲得第四屆世界盃冠軍和第十屆世界女排錦標賽冠軍。成就了世界女排史上首個女子排球五連冠佳績。
2001年在當了20多年排球陪練的陳忠和正式擔任中國女排主教練。並在當年日本奪得女排大冠軍杯賽的冠軍。
2002年,中國女排在韓國釜山亞運會中,獲得冠軍。
2003年,對於中國女排來說是豐收的一年,先後斬獲瑞士女排精英賽、世界女排大獎賽、亞洲女排錦標賽等幾個國際賽事冠軍。同年11月在日本舉行的第九屆女排世界盃中,中國女排以11全勝的戰績再次勇奪冠軍,距離上一次女排獲得世界盃冠軍已過去17年,中國女排精神再一次成為大街小巷追捧的熱潮。
2004年雅典奧運會,中國女排成功奪冠,失落了20年的奧運金牌被穩穩的收入囊中。
2013年5月,郎平開始正式掛帥成為中國女排主教練,再次執教中國女排。時至今日先後帶領中國女排獲得世界女排大獎賽、世界盃等多個大賽冠軍。
2015年9月6日,中國女排時隔11年第一次拿到世界排球三大賽的冠軍,這也是郎平作為主教練所得到的第一個世界冠軍,同時贏得2016年里約熱內盧奧運會參賽資格。
2019年8月29日,中國女排在日本大阪舉行的世界盃豪取11連勝成功衛冕,奪下隊史上的世界盃第5冠。這是中國女排隊第4次在世界盃以全勝戰績登頂世界盃冠軍。之前的世界盃冠軍分別是1981年、1985年和2003年。
《奪冠》正是把中國女排精神和年代變遷一一展示還原在觀眾眼前。從女排的成立到成熟再到奪冠,又從經歷低谷到變革再次重回中國女排輝煌,數不清的冠軍榮譽,長達30多年的時間變遷、人物輪換,都在述說著女排精神。不管是過去還是今天,女排精神依然在激勵著每一位體育人前行。
圖片來自網絡
對喜歡觀看電影的人來說,這是一部不容錯過的體育精神題材的好作品。
作為一名90後,自然無法真實見證歷史上女排輝煌的一刻,《奪冠》無疑讓更多年輕人了解女排歷史,知道了女排精神。
平時我們能夠熟知的運動員,大多是在一些體育項目獲得好成績以後,才漸漸被大眾熟知。我們很少能直觀看到運動員背後的故事、性格、生活甚至喜好,我們很難去想像到運動員背後的艱辛到底有多艱難。
《奪冠》不僅僅讓我們看到女排輝煌的歷史時刻,更生動的把運動員不為人知的內心、性格統統鮮活的展現在大眾面前。在我們讚許她們堅強不屈的意志的同時,也心疼她們身體上的傷痛。而這所有榮譽背後,是女排姑娘們用一次又一次扣球練習、一次又一次摔倒爬起換來的。
電影開篇有一句話很振奮人心:「女排精神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精神,喊出了為中華崛起而拼搏的時代最強音」。
即使在物質生活充裕、科技發達的今天,女排精神依然是個人、集體、乃至整個中國的最強音。它猶如一盞航燈,指引著、激勵著在奮鬥中短暫迷失方向的人,同時它依然是國家情懷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