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為何每次去搬救兵的人都是孫悟空,豬八戒曾經是天蓬元帥,還會沒人脈?
文/姜子說書
《西遊記》故事裡,唐僧帶著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三個徒弟西行,一路上遇上無數妖魔,每次都是孫悟空負責出戰,打不過的時候,還是孫悟空去請到處求助。
那麼,問題來了:豬八戒和沙僧也是唐僧的徒弟,曾經是天蓬元帥和捲簾大將,要說人脈,也不比孫悟空差才是,為啥他們很少打怪?為啥搬救兵的活他們不去幹呢?
其一、豬八戒和沙僧經常跟著唐僧一起被妖怪抓住了,只有孫悟空機靈,幾乎每次都能順利逃脫,眾人在獅駝國落難,唐僧是這樣說的:
「徒弟啊!常時逢難,你卻在外運用神通,到那裡取救降魔,今番你亦遭擒,我貧僧怎麼得命!」
既然豬八戒和沙僧跟著師父一起逢難,又如何出去搬救兵呢?只有孫悟空身子小,又靈活,行動又敏捷,所以,搬救兵的活,自然落到了孫悟空的身上。
其二、孫悟空的筋鬥雲比一般神仙的騰雲駕霧之術快多了,兵貴神速,人命關天,禁不起磨蹭耽誤,自然是孫悟空去請人比較好,而且孫悟空能說會道,能力強,辦事效率高,所以,孫悟空負責搬救兵。
其三、取經團隊分工明確,孫悟空負責保護取經人,是護法;豬八戒負責挑擔子,是長工;沙僧負責養馬、牽馬。
《西遊記》故事裡,取經團隊到了靈山不遠處,剛離開寇員外家裡,就遇到一夥強盜,強盜貪心不足,剛得了寇員外家產,又惦記上取經團隊的東西,孫悟空道:
「若要買路錢,不要問那三個,只消問我。那個騎馬的,雖是我的師父,他卻只會念經,不管閒事,財色俱忘,一毫沒有。那個黑臉的,是我半路上收的個後生,只會養馬。那個長嘴的,是我僱的長工,只會挑擔。你把三個放過去,我將盤纏衣缽盡情送你。」
其實,以上所說,還只是表面淺層的原因,要究其根本,亦有深意。上訴每一條原因背後,都有其內在的哲理寓意。
其一、為啥豬八戒總是跟著唐僧被擒?因為豬八戒代表的是取經人的弱點、軟肋。大肚子的豬八戒,是一顆吃五穀雜糧的凡俗之心,七情與六欲的結合體,是唐僧遭逢厄運的壓根,自然救不得師父。
其二、筋鬥雲也好,取經路也罷,十萬八千裡,只是一念之間,而靈山之行,原是修心,自然是孫悟空身先士卒。
其三、妖魔即心魔,沒有什麼降妖伏魔,本質上來說,不過是隱惡揚善罷了,魔是他,佛也是他,被困住由他,被解救也由他。
沒錯,西遊世界,講的是修心故事,就像有人不忿,為啥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因為魔不在別處,就在你自己心中!能自贖的,能自渡的,才有資格打怪、搬救兵。既然是修心,孫悟空作為心猿,自然推脫不得。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明刊百回本《西遊記》、《滿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