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為什麼說「粗筋貧窮到,壯骨老不閒」?馬雲的骨相到底有多好古人在日常生活中,總結出了很多的膾炙人口的俗語,比如說「男看鼻子女看嘴,一生富貴少是非」等,這些俗語,都是人們在生產勞動中,總結出來的識人之術。
識人用人,無論是古代,還是今天,都是一項重要的技能,其實古代的識人術和今天的人力資源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就拿這句「粗筋貧窮到,壯骨老不閒」來說,這句俗語雖然看似沒有任何道理,但是其中卻蘊含著深刻的古人的大智慧!
這句話說的其實是:我們可以從一個人的筋骨,看出一個人的生活得好不好。那些筋骨和肌肉相互滋養,筋不外漏,骨不凸起,這種人一看就是吃得好,喝的好,不用做什麼體力勞動的人。
而那些骨骼比較粗大,而且青筋外露的人,一般都是從事體力勞動的人,活得不夠滋潤,每天奔波勞碌,這樣一解釋,這句俗語看起來就有道理多了!
曾國藩的識人術
曾國潘我們都知道,他不僅僅是一代名臣,更是一位人力資源的高手,他能夠一眼看出你這一輩子的成就如何,他所著的書更是識人經典,是他夜以繼日的研讀《智囊全集》之後所撰寫的。
曾國藩在書中有一篇專門講「觀骨」,和俗語「粗筋貧窮到,壯骨老不閒」的說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曾國藩說一個人有九種貴骨「:天庭骨、枕骨、頂骨、佐串骨、太陽骨、眉骨、鼻骨、顴骨、項骨」,這九種骨,只要有一種完美,就不缺吃喝;有兩種就非富即貴;有三種便只要稍稍努力,就會飛黃騰達;有四種,就會大富大貴!
馬雲的長得確實不怎麼樣,但是按照曾國藩的說法,馬雲的骨頭很好,從照片上看,我們看不到枕骨、頂骨、佐串骨等等。#馬雲#
但是像天庭骨豐隆而起、眉骨有稜角而不外露、鼻骨挺拔、顴骨「若不得而起」,只是眼前的,就符合了曾國藩所說的四個!
蘇軾年輕的時候,在東京汴梁遇到了一個道士,道士就說了「一雙學士眼,半個配軍頭」,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意思是,從蘇軾的眼睛看,他能夠做到學士,但是他的頭上的骨頭不好,所以他的後半生只能夠被發配他鄉。
果不其然,蘇軾曾經官至翰林學士、禮部尚書,但是後來因為烏臺詩案,蘇軾被貶謫到了邊遠之地。
無論是「粗筋貧窮到,壯骨老不閒」這句俗語,這句俗語雖然不能夠代表古人的智慧,但是卻能夠反映出古人的三觀和認知。
這些古人的識人術都是老祖宗們經過不斷的實踐總結出來的經驗,這些經驗以及識人智慧指導著我們的生活,能讓我們少走很多彎路,因此,還是值得我們潛心研究學習的。
很多人都問我,想要學習很多古人的智慧,不知道從哪裡學起,其實我覺得,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從書本上獲取。
不妨先從古人的枕邊書開始看起,比如這本曾國藩的枕邊書,明代文學奇才「馮夢龍」撰寫的《智囊全集》便足以成為你的首選,裡面的識人觀人術可以讓你在這個社會上更好地立足,在職場上小心小人,在交友上慎重。
曾國藩能以中人之資,而成一代「聖賢」,靠的就是"智慧"二字,他每晚都會閱讀《智囊全集》,夜闌人靜時,凝其思,品其味」。
這本書究竟有多厲害?再看看讀過它的人就知道了
千古大帝康熙、乾隆將它稱為「國之利器」,在治國安邦中充分利用其中智慧,倍加珍愛,只準內部傳閱。
一代名臣紀曉嵐將它倒背如流,遂練就鐵齒銅牙,妙語連珠,王健林就將其列入書單,推薦給萬達高層,從古人智慧中學習職場用人訣竅,加強個人修養。
《智囊全集》記載了從先秦到明代的1238則名人智慧故事,取材於帝王將相、士子儒生,包括全部正史和筆記、野史。
不僅有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謀略,也有平常百姓小人物生活中的奇巧機智,專門分析他們的錦囊妙計。
馮夢龍在寫這本《智囊全集》時,就說:「天下無餘智」,這意思就是——普天下所有的智慧皆囊括於此。
智囊中的故事雖然很多,卻不是長篇大論,內容精悍,多則幾百字,短的按文言文字數算還不到100字,短短幾分鐘,便可輕鬆閱讀數則古人智慧典例。
這本書裡面的每個故事,都取自相關歷史人物的事跡,均有史實依據,絕非胡編亂造,取材豐富,也因此又被稱為「小資治通鑑」。
讀書獲智,重在能讀懂、讀通,所以讀哪個版本也很重要。要是全都是文言文,我們不太能看懂。
因此,推薦的是自己在讀的這個版本的《智囊全集》,它完整地收納了馮夢龍的點評,還特別由做了注釋、講解,所以對比其他版本注釋要更詳盡也更容易讀懂。
它將原版故事完完整整收錄進去,並且每當給你講完一個故事時,馮夢龍還會對這個故事進行評論。
總敘、分敘,各篇之後的評語,文中的夾批,全部都最直接、最集中地表達了馮夢龍的政治態度、人生價值和愛憎之情,是研究馮夢龍思想的第一手材料。
這樣不僅幫你們由淺入深的講解了故事背後的道理,並且還做到了原文與解讀相輔相成,通篇讀下來更容易將智慧吃透、理通,熔煉於心,並運用於現實。
這套書一共有六冊,只需要99元,一頓飯錢就能學到古人的智慧一節為人處世的大道理,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