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超四成大學生自己或身邊人曾遇到金融詐騙

2020-12-12 雲南網

原標題:調查顯示超四成大學生自己或身邊人曾遇到金融詐騙

近日,有媒體報導,安徽一名大學生遭遇校園詐騙案件,損失8萬餘元。此類案件在校園中並非個案,讓大學生了解防範金融詐騙知識,提高金融安全意識顯得尤為重要。為此,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圍繞防範金融詐騙話題,對全國10518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四成大學生表示自己或身邊人曾遇到過金融詐騙,電信詐騙、非法校園貸、釣魚網站系導致被騙的常見類型,超九成受訪者認為大學生被騙原因是防詐騙意識淡薄,近六成表示喜歡通過短視頻獲取防騙知識。

大學生或身邊人遇到過金融詐騙情況比例。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華錫 攝

超四成自己或身邊人遇到過金融詐騙,電信詐騙、非法校園貸、釣魚網站為主要詐騙類型

根據中國青年網調查顯示:41.53%的大學生表示,自己或身邊人遇到過金融詐騙。這其中,電信詐騙、非法校園貸、釣魚網站等詐騙類型最為多發,比例分別為74.34%、37.64%和36.06%。

「她缺錢了,看到有兼職信息,就抱著僥倖心理試了試。」商丘工學院學生陳寧的朋友曾遭遇過金融詐騙。她說,朋友看到有刷單賺錢的消息,便交了培訓費。一開始確實能賺到一些小錢,但她刷了幾次金額較大的單子時,對方卻不給返現了,「她知道自己被騙了,損失了三千多元錢,最終也沒能追回來。」

和陳寧一樣,青海大學學生任宇也曾遇到過社交陷阱類別的詐騙。他的同學QQ被盜後,以急用錢繳納學費的名義,發信息讓他掃碼轉帳,並告訴他之後會有銀行的延遲轉帳,並且出示了轉帳憑證。「我當時猶豫了一下,但還是轉過去了。」後來,任宇發現對方並沒有按照約定時間把錢轉過來,確定自己被騙了。

大學生自己或身邊人遇到金融詐騙類型比例。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華錫 攝

超九成認為大學生防範意識淡薄會導致被騙

對於遭遇金融詐騙的原因,大學生如何看待?調查顯示:91.29%的受訪者認為,被詐騙的主要原因是「大學生防範意識淡薄」,其次為「社會機構對個人信息保護不足」和「相關行業監管和法律法規應進一步加強」,分別為77.11%和70.64%。

南京師範大學泰州學院學生馮琰君認為,校園詐騙多發,大部分原因是大學生防詐騙意識淡薄。她說,大學生往往心思比較單純,對絕大多數人很少設防備。「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加強校園和社區防騙宣傳是非常有必要的,讓大學生們了解現在的詐騙手段,從而防止受騙事件發生。」

大學生被詐騙主要原因比例。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華錫 攝

近六成喜歡通過短視頻形式學習防騙知識

由上述數據可以看出,在大學生群體中普及防金融詐騙知識,尤為重要。那麼,大學生更青睞哪種內容形式呢?在本次調查中,57.27%大學生選擇更喜歡通過寓教於樂的短視頻,了解金融安全防範知識。

「我喜歡刷短視頻,如果通過短視頻了解防範知識會更容易接受。」蘭州大學學生魏彥龍之前通過學校講座了解過一些金融安全防範知識。他認為,比起看文字,短視頻能更快提取信息,「我希望通過短視頻了解金融安全知識,我更期待一些漫畫等類型的視頻,這種形式更生動有趣。」

此外,在獲取金融安全知識的渠道方面,調查顯示:83%的大學生表示經常通過網絡媒體了解防金融詐騙知識,其次是活動講座、親友老師、電視廣播,分別佔比77.58%、73.43%、56.35%。

大學生喜歡的金融安全防範知識宣傳形式比例。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華錫 攝

高校教師:大學生要增強防範意識,也要樹立正確的金錢觀、財富觀、價值觀

西南財經大學團委書記王偞婷認為,在大學生群體中,金融投機行為往往是金融詐騙得逞的原因之一。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除了增強防詐騙意識,還應當樹立正確的金錢觀、財富觀、價值觀。正確認識財富,正確認識投資與投機的差別,真正將關注點著眼於自身發展與進步,一步一個腳印地努力奮鬥。「金融詐騙等社會亂象,反映出的不僅僅是金錢問題,還反映了青少年財商素養缺失的隱患。西南財經大學近年來一直專注於青少年財商素養提升等志願服務,讓大學生們走進社區和中小學進行財經知識普及,也是希望能讓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為國民財商素養提升貢獻力量。」

江南大學團委書記單雲婷認為,通過調研數據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基本具備防範金融詐騙的意識,也樂於通過短視頻了解學習金融安全知識,但不容忽視的是,目前教育宣傳的效果還有待進一步提升。為此,她建議,在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的現在,一方面可以通過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和平臺加強金融安全教育,強化大學生防範金融詐騙的意識;另一方面,大學生自身應當牢記「天上不會掉下餡餅,消費警惕掉進陷阱,生活拒絕盲目羨慕,交友設置一定原則」,「平時多關注相關資訊,掌握基本法律常識,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合理的消費觀,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陳寧、任宇為化名)

相關焦點

  • 超4成大學生或身邊人曾被詐騙 社交、遊戲成為高發領域
    專家提醒,大學生上網社交玩遊戲,不可輕信不明連結,遇到需要輸入個人銀行卡、身份證、驗證碼等信息的連結,一定要確認是否為官方連結,以防成為電信詐騙的受害者。大學生被詐騙高發於社交平臺據《2019 年騰訊110數據報告》顯示,各年齡受騙人數比例中, 90 後佔比最大,達48%,可以看出,年輕群體更易上當受騙。
  • 大學生金融安全調查:近七成遇到過信息洩露,近九成認為應加強宣傳
    近日,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圍繞大學生金融安全話題,對全國1428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三成學生不了解金融安全知識,近七成學生遇到過個人信息洩露,超八成學生主要通過網絡了解金融安全信息,近九成學生認為應該加強宣傳力度,近九成學生認為面對金融安全問題時刻不能掉以輕心。
  • 調查顯示超五成大學生從未記過帳 清華教授支招理財
    結果顯示:超六成大學生不了解投資者教育,超五成希望通過短視頻獲取投資理財信息,超五成沒有過記帳行為,近八成投資理財資金來源於生活費,超八成偏好銀行存款,產品信譽、安全風險成大學生投資理財主要考慮因素。調查顯示:63.67%的大學生沒聽說過投資者教育,32.74%的大學生稍微了解,比較了解的大學生僅佔3.58%。  在接觸「金葵花在行動」大學生創意短視頻徵集活動前,桂林理工大學學生潘菲菲(化名)從沒聽說過「投資者教育」這個概念。
  • 大學生暑期作息情況調查:超四成作息規律,近七成24點前睡覺
    近日,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圍繞大學生暑期作息話題,對全國2179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四成大學生假期作息規律,近七成學生24點前睡覺,多數學生認為玩手機、追劇看電影、刷短視頻是影響作息不規律的主因,超九成學生認為作息規律重要,多數學生期待利用假期養成作息規律習慣。
  • 超三成大學生曾入不敷出 校園貸多從「急缺錢」開始
    而一家數據調查研究機構的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月均消費1212元,三成以上學生曾出現生活費不夠花的情況,39%的學生表示身邊有人使用校園貸。校園貸多從「急缺錢」開始今年3月8日、9日,廣州日報報導了大二學生小菲(化名)借貸2000元,3個月後變成10萬餘元的事件,小菲是典型的校園貸借貸者。
  • 360安全報告:2019年金融詐騙、遊戲詐騙、兼職詐騙舉報量最高
    比如,男性舉報量最高的兩大網絡詐騙為金融詐騙、遊戲詐騙。人均損失最高的詐騙則是網絡賭博詐騙。而女性舉報量最高的詐騙則是金融詐騙、兼職詐騙。報告稱,從相關舉報案例分析發現,女性中賦閒在家的主婦、大學生為兼職詐騙的主要受害人群。從年齡上看,騙子無論對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都「一視同仁」。
  • 大學生異地戀調查:超7成接受異地戀 多數認為分手是結局
    近日,中國青年網校園與通訊社對全國574名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7成大學生能夠接受異地戀,超7成大學生認為異地戀結局會失敗、分手,「缺乏溝通」「互相懷疑,缺乏信任」「長時間不見面,感情冷淡」是異地戀分手的主要因素,超6成認為異地戀情侶之間最重要的是「彼此信任和穩固的感情」,超5成認為異地戀之間保持感情的最好方式是「視頻、電話、聊天溝通感情」,超3成認為異地戀應該1個月見一次面
  • 2019年網絡詐騙人均損失創近六年新高 金融詐騙是禍首
    一線城市成騙子「淘金地」 廣東人更懂得維權 2019年,騙子又度過一個有「升」之年。 從2014年到2019年網絡詐騙舉報的數量和人均損失來看,這6年期間,儘管網絡詐騙的舉報數量有所起伏,但網絡詐騙的人均損失數額卻逐年提升。
  • 遇到網絡詐騙怎麼辦?看這裡
    隨著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各種網絡詐騙套路層出不窮,如果被網絡詐騙應該如何進行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呢? 大家要好好看看接下來幾點。網際網路金融詐騙的法律認定1、網際網路金融詐騙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利用網際網路作為手段,騙取公私財物,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的行為; 另一種是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假冒「網際網路金融」或者通過網際網路金融平臺,騙取他 人財物的行為。
  • 這個APP因涉嫌傳銷、非法集資、金融詐騙被立案調查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郭志強 │湖南報導圖|視覺中國近日,因涉嫌傳銷、非法集資、金融詐騙等違法行為,號稱「走路就能賺錢」的App趣步被工商部門正式立案調查。2018年下半年起,一個名為「趣步」的App 突然之間風靡起來,還曾一度登上App市場生活類下載量第一的位置。
  • 大學生防電信詐騙心得體會
    目前犯罪分子多以電話為平臺實施詐騙,其形式多種多樣並日益翻新,犯罪分子主要通過以下手段進行詐騙:一是發布虛假中獎消息;二是利用網絡購物陷阱詐騙;三是利用網絡找工作或借貸騙取保證金、手續費;四是冒充家人、朋友qq或微信騙錢;五是冒充國家工作人員藉由事端騙取匯款。
  • 中國大學生健康調查報告 多數大學生在「無意識養生」
    原標題:中國大學生健康調查報告 多數大學生在「無意識養生」 皮膚、情緒、睡眠是大學生的三大健康困擾;六成大學生會為了健康而運動……丁香醫生等近日發布的《2020中國大學生健康調查報告》顯示,一方面,大學生總體健康水平良好,對健康需求的關注度較低;另一方面,相對寬鬆的校園生活和健康的校園環境推動大學生在無意識中被動參與了很多有助於身體健康的養生行為
  • 進學校、進鄉鎮、進社區,交通銀行北京市分行將金融知識送到百姓身邊
    為普及金融知識,提升百姓防詐騙意識,進一步增強其風險防範能力,近期,交通銀行北京市分行所轄營業網點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金融知識宣教活動。活動期間,該行先後走進校園、鄉村、社區,將金融知識送到百姓身邊。進小學:金融知識從娃娃抓起理財習慣從小養成,校園是金融知識宣傳的一塊重要陣地。
  • 大學生健康調查報告顯示:學業成績是最主要壓力來源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中青校媒聯合丁香醫生共同發布的《2020中國大學生健康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當前我國大學生總體健康狀況良好,一些生活方式需要改進,並已逐步形成健康意識,特別是對健康生活方式關注度高。
  • 最新調查顯示:超三成日本人希望東京奧運會被取消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最新調查顯示:超三成日本人希望東京奧運會被取消新華社東京12月15日消息,最新的一項調查顯示,由於日本正遭受新一波新冠肺炎疫情的打擊,超過百分之三十的日本民眾希望東京奧運會和帕運會被取消
  • 中國大學生健康調查報告:皮膚、情緒、睡眠成三大健康困擾
    封面新聞記者 雷強六成大學生會為了健康而運動;男生比女生更自信……近日,丁香醫生發布了《2020中國大學生健康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一方面,大學生總體健康水平良好,對健康需求的關注度較低;另一方面,相對寬鬆的校園生活和健康的校園環境,推動大學生在無意識中被動參與了很多有助於身體健康的養生行為。男生比女生更自信調查發現,大學生對自己整體的健康現狀較為自信。
  • 中信銀行新鄉分行到新鄉職業技術學院開展金融防詐騙講座
    為進一步加強高校學生防範電信詐騙和金融消費安全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理性消費觀念,提高風險防範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中信銀行新鄉分行踐行社會責任,在分行合規部的大力支持與指導下,聯合新鄉職業技術學院開展「金融防詐騙宣講活動」。
  • 《生生世世》方文琳遭到詐騙 米可白聯合朋友調查 冷靜化危機
    記者林奕如/臺北報導方文琳在臺視八點檔《生生世世》飾演助產士,兒子被關進軍監,心急如焚操心過度,還誤信來路不明男子,對方表示有辦法將人救出來,更企圖從方文琳身上騙一大筆錢,好在米可白髮揮機警的反應,嗅到不對勁,聯合朋友們一起調查。
  • 調查顯示溫州超九成學生希望學業有成
    當難忘的2020年過去,2021年來到的時候,每個人都會有無限美好的新年願望。新年之際,本報記者通過手機端面向市區學生隨機發放調查問卷,收回424份有效問卷。面對「你的新年願望是什麼」這樣的多選題,調查顯示:學生最大的新年願望是學業有成,佔90%以上。
  • 這份中國大學生健康調查報告有點意思,多數大學生正在「無意識養生」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楊茜1月3日,丁香醫生發布了《2020中國大學生健康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該報告調查對象涵蓋不同城市、不同年級的 12117 名大學生,從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生活狀態、健康訴求四個維度對當代中國大學生的健康狀況和健康意識進行了全方位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