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詐騙猖獗,不明網站連結無處不在,輕輕一點,後果可就沒那麼簡單。「微信客服」的連結竟然是詐騙陷阱,遊戲充值也會被騙。寒假即將到來,作為容易上當受騙的群體之一,大學生的錢包可能正在被騙子「覬覦」。專家提醒,大學生上網社交玩遊戲,不可輕信不明連結,遇到需要輸入個人銀行卡、身份證、驗證碼等信息的連結,一定要確認是否為官方連結,以防成為電信詐騙的受害者。
大學生被詐騙高發於社交平臺
據《2019 年騰訊110數據報告》顯示,各年齡受騙人數比例中, 90 後佔比最大,達48%,可以看出,年輕群體更易上當受騙。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圍繞防範金融詐騙話題,對全國10518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四成大學生表示自己或身邊人曾遇到過金融詐騙,電信詐騙、釣魚網站等系導致被騙的常見類型。在大學校園做微商的蔡同學就曾經遭遇過網絡詐騙。據蔡同學回憶,今年6月份,他忽然收到一條頭像是微信官方頭像、暱稱為微信客服的人發來的消息。該「客服」稱,蔡同學正在使用的微信帳號沒有經過綁卡認證,很快將不能繼續使用,如果需要繼續使用需要點擊消息中的連結認證個人信息。
由於正處於做微商的起步階段,蔡同學的帳號確實還未進行綁定認證,所以便相信這條信息並點擊連結,然後輸入了自己的信用卡卡片信息和簡訊驗證碼。接下來的發生的事情,讓蔡同學直呼上當。因為填寫信息之後,他收到的不是認證成功信息,而是收到了信用卡交易簡訊。這時,蔡同學才意識到自己被騙。回過頭看自稱客服的人發來的信息時,發現是個假冒帳號,該「客服」並非官方客服而是一個私人帳號假冒的。
廣發信用卡中心分析2020年以來發生於大學生群體的電信詐騙案件發現,由於大學生的消費習慣集中在社交平臺,因此該領域也是詐騙高發領域。主要被騙原因是,大學生持卡人輕信他人,主動自行支付發生交易從而產生損失。
玩遊戲買裝備也有欺詐交易
與蔡同學有過類似的遭遇還有另一位在某高校就讀的黃同學。不過,黃同學被詐騙的途徑是誤點了遊戲充值連結。黃同學表示,在他某天玩遊戲的過程中忽然有充值彈窗彈出,玩到興起的他就點進了這個所謂的連結,輸入自己的信用卡帳號、密碼購買遊戲裝備。然而,錢付出去之後,黃同學卻遲遲沒有收到裝備。
遊戲需謹慎,充值找官方。從2019《網絡詐騙趨勢研究報告》來看,遊戲詐騙是舉報量最高的三大詐騙類型之一,受害者主要是以大學生為主的青少年群體。遊戲類詐騙在寒暑假期間更是較為高發,臨近寒假,大學生閒暇時間增多,而各大遊戲平臺也推出五花八門的活動。此時應警惕騙子趁虛而入,利用「低價」買賣遊戲裝備的方式,吸引受害人登錄虛假遊戲交易平臺或者下載虛假交易APP,以保證金、交易費等形式詐騙。
廣發信用卡在此提醒,詐騙手段層出不窮,建議校園內加大對青少年的防騙宣傳力度,提高大學生的安全防範意識。大學生們應做到不輕信他人、不點擊不明連結、不透露個人信息的「三不」要求,更好的預防電信詐騙。
文/金仁甫
內容來自北京頭條客戶端
[ 北京頭條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