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4成大學生或身邊人曾被詐騙 社交、遊戲成為高發領域

2021-01-09 青瞳視角

網絡詐騙猖獗,不明網站連結無處不在,輕輕一點,後果可就沒那麼簡單。「微信客服」的連結竟然是詐騙陷阱,遊戲充值也會被騙。寒假即將到來,作為容易上當受騙的群體之一,大學生的錢包可能正在被騙子「覬覦」。專家提醒,大學生上網社交玩遊戲,不可輕信不明連結,遇到需要輸入個人銀行卡、身份證、驗證碼等信息的連結,一定要確認是否為官方連結,以防成為電信詐騙的受害者。

大學生被詐騙高發於社交平臺

據《2019 年騰訊110數據報告》顯示,各年齡受騙人數比例中, 90 後佔比最大,達48%,可以看出,年輕群體更易上當受騙。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圍繞防範金融詐騙話題,對全國10518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四成大學生表示自己或身邊人曾遇到過金融詐騙,電信詐騙、釣魚網站等系導致被騙的常見類型。在大學校園做微商的蔡同學就曾經遭遇過網絡詐騙。據蔡同學回憶,今年6月份,他忽然收到一條頭像是微信官方頭像、暱稱為微信客服的人發來的消息。該「客服」稱,蔡同學正在使用的微信帳號沒有經過綁卡認證,很快將不能繼續使用,如果需要繼續使用需要點擊消息中的連結認證個人信息。

由於正處於做微商的起步階段,蔡同學的帳號確實還未進行綁定認證,所以便相信這條信息並點擊連結,然後輸入了自己的信用卡卡片信息和簡訊驗證碼。接下來的發生的事情,讓蔡同學直呼上當。因為填寫信息之後,他收到的不是認證成功信息,而是收到了信用卡交易簡訊。這時,蔡同學才意識到自己被騙。回過頭看自稱客服的人發來的信息時,發現是個假冒帳號,該「客服」並非官方客服而是一個私人帳號假冒的。

廣發信用卡中心分析2020年以來發生於大學生群體的電信詐騙案件發現,由於大學生的消費習慣集中在社交平臺,因此該領域也是詐騙高發領域。主要被騙原因是,大學生持卡人輕信他人,主動自行支付發生交易從而產生損失。

玩遊戲買裝備也有欺詐交易

與蔡同學有過類似的遭遇還有另一位在某高校就讀的黃同學。不過,黃同學被詐騙的途徑是誤點了遊戲充值連結。黃同學表示,在他某天玩遊戲的過程中忽然有充值彈窗彈出,玩到興起的他就點進了這個所謂的連結,輸入自己的信用卡帳號、密碼購買遊戲裝備。然而,錢付出去之後,黃同學卻遲遲沒有收到裝備。

遊戲需謹慎,充值找官方。從2019《網絡詐騙趨勢研究報告》來看,遊戲詐騙是舉報量最高的三大詐騙類型之一,受害者主要是以大學生為主的青少年群體。遊戲類詐騙在寒暑假期間更是較為高發,臨近寒假,大學生閒暇時間增多,而各大遊戲平臺也推出五花八門的活動。此時應警惕騙子趁虛而入,利用「低價」買賣遊戲裝備的方式,吸引受害人登錄虛假遊戲交易平臺或者下載虛假交易APP,以保證金、交易費等形式詐騙。

廣發信用卡在此提醒,詐騙手段層出不窮,建議校園內加大對青少年的防騙宣傳力度,提高大學生的安全防範意識。大學生們應做到不輕信他人、不點擊不明連結、不透露個人信息的「三不」要求,更好的預防電信詐騙。

文/金仁甫

內容來自北京頭條客戶端

[ 北京頭條客戶端 ]

相關焦點

  • 調查顯示超四成大學生自己或身邊人曾遇到金融詐騙
    原標題:調查顯示超四成大學生自己或身邊人曾遇到金融詐騙近日,有媒體報導,安徽一名大學生遭遇校園詐騙案件,損失8萬餘元。此類案件在校園中並非個案,讓大學生了解防範金融詐騙知識,提高金融安全意識顯得尤為重要。
  • 360安全報告:2019年金融詐騙、遊戲詐騙、兼職詐騙舉報量最高
    北京商報訊(記者 魏蔚)1月7日,360企業安全集團、360獵網平臺發布《2019年網絡詐騙趨勢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360安全大腦基於360獵網平臺2019年收到的近兩萬條有效詐騙舉報,金融詐騙、遊戲詐騙、兼職詐騙成為舉報量最高的三大詐騙類型,其中金融詐騙的舉報量和人均損失雙高。
  • 超三成大學生曾入不敷出 校園貸多從「急缺錢」開始
    而一家數據調查研究機構的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月均消費1212元,三成以上學生曾出現生活費不夠花的情況,39%的學生表示身邊有人使用校園貸。校園貸多從「急缺錢」開始今年3月8日、9日,廣州日報報導了大二學生小菲(化名)借貸2000元,3個月後變成10萬餘元的事件,小菲是典型的校園貸借貸者。
  • 註冊門檻低虛假宣傳多 「雲相親」成詐騙高發地
    (王維宣 攝)隨著我國單身成年人口超2億,全面進入第四次單身潮,陌生人社交的版圖開始逐漸擴展。然而,婚戀平臺「殺豬盤」騙局,「雲相親」成詐騙高發地,引發不少媒體關注,同時也引發了不少婚戀用戶群體對平臺粗放管理、審核缺位等方面的質疑。
  • 反詐智慧課堂走進莞城:和大學生一起向「詐騙」說不
    「詐騙就在我們身邊,尤其要重視校園反詐,近段時間以來,校園發生多起詐騙案,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視。」校園防詐要引起重視據悉,莞城公安分局將反詐智慧課堂安排在校園裡舉行,主要是結合目前電信詐騙犯罪相對高發的特點,通過開設講座、搭建交流平臺的形式,面向理工學院師生開展法律宣傳、警示教育和安全防範宣傳活動,全面提升在校師生對電信網絡詐騙的安全防範意識,樹立莞城公安正面形象,提升群眾安全感和對公安工作滿意度
  • 2019年網絡詐騙人均損失創近六年新高 金融詐騙是禍首
    這從一定層面反映出,網絡詐騙騙術愈發精準、專業,導致個體上當受騙的損失也越來越大。 具體到2019年網絡詐騙主要類型看,金融詐騙、遊戲詐騙、兼職詐騙成為舉報量最高的三大詐騙類型。網絡賭博詐騙、交友詐騙和金融詐騙則成為人均損失最高的三類詐騙。舉報量最多、人均損失又遙遙領先的金融詐騙正迅速蠶食著受害者的錢包。
  • APP「雲相親」成詐騙高發地:註冊門檻低,吸金套路多
    來源:新浪財經「雲相親」已成電信詐騙高發地疫情期間,相親沒有停止,而是更多地從「線下」轉到「線上」。包括「珍愛」「伊對」等在內的多款婚戀交友App下載量和使用人數激增。大數據快速匹配、視頻直播互動、紅娘牽線、互贈禮物……顛覆傳統的新型相親模式讓眾多大齡單身男女躍躍欲試。
  • 網絡詐騙陷阱也許就在你身邊
    因王進性格較為內向,平時的社交圈子較小。業餘時間,他喜歡上網玩遊戲。2019年9月,一名叫劉娜(化名)的「女子」,自稱是四川巴中一家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兼職遊戲推廣員,使用網絡交友軟體「探探」,添加王進為好友。劉娜謊稱自己是四川音樂學院綿陽分院大三女生。隨後就給王進推薦網路遊戲,並在遊戲中以夫妻名義陪玩,誘使王進向遊戲帳號中充值提升遊戲等級,自己從中賺取提成。
  • 疫情期間常見的網絡詐騙類型!趕緊轉給你身邊的人!
    疫情期間常見的網絡詐騙類型!趕緊轉給你身邊的人!虛假售賣口罩詐騙▐ 騙術揭秘在搜尋引擎中輸入「口罩詐騙」這幾個字,你會得到1080萬個結果,在社交平臺宣傳自己有大量口罩貨源,而且還把檢驗檢疫合同、倉庫庫存、口罩細節這些排上圖片,發到各個地方,等那些「病急亂投醫」的人主動聯繫。
  • 又有在校大學生被抓!警惕,這是犯罪!
    近年來,電信網絡詐騙案件持續高發,而非法開辦販賣手機卡、銀行卡等逐漸成為其背後的「黑灰產業鏈」,不法分子更是將目標瞄準了以在校大學生等為主的年輕群體。非法購銷銀行卡,在校大學生成嫌疑人今年4月,杭州警方接到線索稱,轄區內開戶的一張銀行卡資金流出現異常。民警調查後發現這張銀行卡涉嫌電信詐騙,而辦卡人是轄區某大學的一名在校學生小陳。
  • 貸款一分沒拿到反被騙走15萬,年終詐騙高發多留個心眼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寧公宣 記者 顧元森 陳子秋)年終歲末是詐騙案件高發期,南京警方梳理了近期發生的一些典型詐騙案件,總結出一些防範竅門。民警提醒市民,平時多留個心眼,不給別有用心之人發「年終獎」。鄭女士看到不遠處的「大師」身邊圍著好多人,想著能幫家人求個平安,便答應了下來。隨後,「大師」拿著一把尺子在鄭女士的手上比劃著,接著打了幾個手勢,旁邊的人解釋稱大事不好,鄭女士家裡有災。鄭女士聽完就慌了,急忙問有沒有辦法可以消除。大師又比劃了幾下,周圍人稱可以消災,但是需要花900元的香火錢,鄭女士沒有猶豫,掏出現金交給了對方。
  • 電信網絡詐騙案持續高發,騰訊手機管家盤點TOP5詐騙套路
    近日,公安部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今年公安機關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工作有關情況,報告顯示,全國共破獲電信網絡詐騙案件10.1萬起,貸款類詐騙、兼職刷單詐騙、冒充客服退款詐騙、虛假購物詐騙、冒充公檢法詐騙為主要詐騙類型。對此,小編對高發騙局進行盤點,幫助用戶了解詐騙套路,避免被騙。
  • 2018年春運火車票今起預售 票務詐騙進入高發期
    此時,騙子們利用票務詐騙作案也進入了高發期。今天上午,市反詐騙中心對外發布了購買機票詐騙案例,提醒市民在購票時千萬要多留個心眼,謹防上當受騙。  分析  騙子只訂票不付款 等待第二次行騙機會  據市反詐騙中心的民警介紹,林女士遭遇到的是購買機票詐騙。在騙局中,嫌疑人偽造假的訂票網頁,再以超低價的噱頭吸引受害者,當對方上鉤後,騙子們以支付購票為由來實施詐騙。
  • 七成大學生願意主動「玩梗」 能成為社交「快捷鍵」嗎?
    「淡黃的長裙」「無語子」 超七成受訪大學生願意主動「玩梗」——  「玩梗」能成為社交「快捷鍵」嗎當「玩梗」成為年輕人的社交「快捷鍵」就讀於傳播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齊悅辰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玩梗女孩」,她每天都在微博、豆瓣上關注各種最新動態。她還與4個好友一起組成了一個微信群,大家每天分享八卦和流行「梗」。上個月,由於要專心準備一篇重要論文,齊悅辰把微博卸載了,也沒有過多參與到好友群聊中來。
  • 春節將至 重慶警方公布電信網絡詐騙高發案例
    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電子網絡科技已經成為每一天不可缺少的元素。無論是投資理財、婚戀交友、招生求職等等方面都可以通過網絡來實現。而不法分子更是看中網絡世界的紛繁複雜,布下層層陷阱,讓人一不小心就跌入深淵。據了解,在如今警方嚴厲打擊的各類違法犯罪活動中,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已成高發態勢。
  • 大學生金融安全調查:近七成遇到過信息洩露,近九成認為應加強宣傳
    中國青年網北京1月16日電(記者 李華錫 實習生 張宇)近年來,電信詐騙事件多發,金融安全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作為一個龐大的消費群體,大學生對金融安全了解多少?是否遭到過金融安全問題?對於金融安全持怎樣的態度?
  • 隱私、詐騙與愛,夕陽社交有未來嗎?
    接近一半的老年人身邊沒有子女的陪伴,精神的空虛逐漸成為一種渴望與人交流的需求。這也促使他們積極走出自己的生活圈子,向外拓展更多的領域,老年人的生活圈子也正在被這種不同以往的需求被逐漸打開。 這種不同以往的需求,從個體的角度而言延拓了老年人的心理壽命,從群體的角度而言,也創造了細分領域的消費市場。 隱私,詐騙與愛,夕陽社交的羅生門 「我的媽媽管那個騙子叫女兒,我心裡挺難受的」看著劉女士堆了一屋子的保健品,她的女兒張曼(化名)痛心地說。
  • 大學生聯盟來了!全民反詐,上溪派出所這樣做……
    全民反詐 人人參與 為守牢老百姓錢袋子 「國優」派出所又有新行動啦 近日,針對通訊網絡詐騙案件高發實際,義烏市公安局上溪派出所在承包製基礎上
  • 年底電信詐騙高發,萊蕪人一定要知道這些套路!
    臨近年底電信詐騙案件高發為提高轄區廣大群眾防電信詐騙意識確保群眾財產安全免受侵害近日,民警整理了六種常見電信詐騙犯罪類型及防騙秘籍看完這些速成防騙小達人一起來行動吧1冒充公檢法詐騙案例2019年10月,某女大學生孫某接到一個自稱是「公安局戶籍科工作人員
  • 大學生賣銀行卡買AJ鞋子,卻被同學用來洗錢!結果……
    非法購銷銀行卡在校大學生成嫌疑人據央視新聞報導,近年來,電信網絡詐騙案件持續高發,而非法開辦販賣手機卡、銀行卡等逐漸成為其背後的「黑灰產業鏈」,不法分子將目標瞄準了以在校大學生等為主的年輕群體。可能有些辦卡人並不知道,這些手機卡、銀行卡被用於電信詐騙等犯罪活動後,自己也會因此被追究刑事責任。話題#聽信同學辦銀行卡成犯罪嫌疑人#衝上了微博熱搜↓↓↓今年4月,杭州市公安局拱墅區分局接到一條線索,稱轄區內開戶的一張銀行卡資金流出現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