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9 13: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搭建橋梁 播撒希望
上午11點多鐘,病房工作井然有序。突然,在最靠近裡側的一間病房裡傳出了激烈的爭吵聲。那間病房的患者我很了解,是一個名叫曉宇(化名)的高二學生,因強直性脊柱炎行續貫治療第二次入院,一直是他父親陪著他,為了讓他安心學習,我特意給他選了最裡側、最安靜的一個房間。
疑惑中,我加快步伐走過去,聽曉宇的聲音越來越大,越來越激動:「爸,你不用再管我了,我不再花你的錢,藥我不用了,病我也不看了,我從樓上跳下去,一了百了。」聽到這話,瞬間驚出我一身的冷汗。推開病房的門,看見曉宇正對著父親大喊大叫,他父親站在床尾,不知所措。
我先對曉宇的父親擺了擺手,示意他暫時離開一會兒。我在曉宇的對面坐下,抽出紙巾,替他擦了擦眼淚。因為不是第一次和曉宇打交道,他很信任我,我們倆面對面坐著,他滿肚子的委屈瞬間爆發出來,一邊哭一邊說,我靜靜地聽著,不時幫他擦著眼淚。
原來,有個心結一直在他心裡。通過百度查詢、閱讀書籍等方式,他對自己的疾病已經做了深入地了解,他明白這個病有很強的家族聚集性,也從他母親口中探知他的姥爺當年是因為這個病去世,可他對誰都沒有說。
我輕輕地問他:「你要獨自承擔這一切,為什麼不尋求你親人的幫助?」
他長嘆一口氣對我說:「首先,我不敢告訴我的母親,她非常地愛我,如果她知道是因為她的原因導致我得了這個病,她會有深深的愧疚感;再者,我不敢告訴我的父親,如果父親知道是因為遺傳基因的問題給家裡帶來這麼大的經濟負擔,我擔心他會怪罪我的母親;而且,我也不敢告訴任何親戚朋友,怕他們因此而疏離我。我一次次從噩夢中驚醒,我不知道自己的路在哪裡?我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不知道自己以後能不能正常組建家庭?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正常工作,適應社會?不知道自己會不會出現書本上說的那些併發症?」他不停地對我哭訴著……我愕然,沒想到,他的心裡原來承受了這麼多。
我拍拍他的肩膀告訴他:「你真不容易,疾病本身確實對你的學習、對你的身體造成了很大影響,但既然這一切已經無法改變,我們只能去接受它,去適應它。你從去年開始應用生物製劑,治療效果不是很好嗎!現在已經有文獻明確說了,只要正規治療,不會影響壽命,所以你以後正常工作、正常生活是沒有問題的。」我把科室的電話號碼給了他,並讓他添加了專科疾病的醫患溝通微信群,告訴他,以後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可以和我聯繫,我會盡最大努力來幫助他。他感激地看著我,使勁點點頭。
我走出病房,在走廊裡看見了那個手足無措的父親,我把他帶到辦公室。他也是一肚子怨言:「這孩子就是不懂事,家裡花那麼多錢給他看病,稍微說他兩句,他還不樂意了!誰願意讓自己的孩子生病,如果可以選擇,我寧願生病的是我!」
我問他:「你感覺你兒子是什麼性格?」
他說:「在查出這個病之前,他挺活潑開朗的,但自從得了這個病,就變得特別偏激、固執,說來說去,都是病鬧的。」他重重地嘆了口氣。
「那除了疾病本身對孩子的折磨之外,你考慮過別的原因嗎?」
他搖了搖頭。
我對他說:「對曉宇而言,心理困擾才是他正視自己疾病的最大障礙。」他認真地看著我。
我接著說:「這種慢性疾病,必須全家配合,積極應對,才能收到好的治療效果。你必須和曉宇好好聊聊,孩子愛這個家,知道你們對他的付出,家是心靈的港灣,你們要讓孩子安心,要幫他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他肩並肩站在一起,幫他去面對以後的生活。」
他握著我的手說:「真的很感謝你們,我一直沒能耐心地聽孩子說說心裡話,我懂了,我會和他談談,打消他所有的顧慮。」
後來每當我巡視病房的時候,曉宇都會放下手中的書和我聊幾句,看父子兩個有說有笑的樣子,我終於放下心來。
單純的醫學治療手段只能減輕病人身體的痛苦,但對慢性病患者來說,家人的支持與鼓勵,心靈的疏導才是提高治療依從性的關鍵。走進患者的內心,在患者與家人之間搭建橋梁,把希望的種子播撒在患者心中。
本文作者
黃麗
聊城市人民醫院東昌府院區血液/風溼免疫科護士長
1
END
1
原標題:《【敘事護理】黃麗——甘做階梯,架起這對父子間溝通的橋梁》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