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科技職業學院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國蔓延。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保證全院師生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德州科技職業學院認真按照上級部署,緊密結合工作實際,堅持「疫情防控」與「改革發展」兩手抓、同促進,緊緊圍繞「偉大抗疫精神」這堂生動的「思政大課」和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實際,探索出一條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的具有高職特色的「1234」思政工作新體系。
(德州科技職業學院落實疫情防控工作)
一、工作背景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教育事業「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020年1月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這場「大考」,不僅檢驗一所高校的快速反應能力,也在考驗學校的探索創新能力。「疫情防控」「延期開學」「線上教育」「網絡班會」等等,一系列新安排新要求新工作不斷提出,迫切需要高職院校深刻認識到疫情防控期間的思政工作不能「掉線」、不能「斷檔」、不能「邊緣」,特別是面對大學生居家學習、延遲返校帶來的心理健康、日常習慣、思維觀念帶來的變化,必須要以與時俱進的態度、改革創新的思維,去「補齊」以往思政工作的「短板」,建立起一套更加適用於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的工作體系,實現疫情防控與日常管理的有效銜接,更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二、主要做法
(一)明確1個政治核心:加強黨的建設,發揮引領作用,為構建新形勢下思政工作體系提供政治核心
自疫情防控阻擊戰「號角」吹響以來,學院黨委於1月31日晚,發出了《致全院基層黨組織和全體共產黨員的一封信》,號召全體黨組織、共產黨員提高政治站位、迅速行動起來,以「衝鋒」的姿態投入到各級疫情防控工作中去,特別強調學生管理隊伍中的教師黨員要以率先垂範、引領示範的行動,開展「『疫』同前行」網上主題活動,引導全體大學生在疫情防控中上好這一堂「思政大課」,深化愛國主義情感,培養擔當作為精神。在4月15日首批畢業年級學生返校複課前,學院有130餘名教師黨員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 1個案例獲得山東省疫情防控期間教學創新案例,1名教師黨員受到上級表彰,被評為「好人之星」,46名教師黨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
自落實疫情防控常態化校園開學複課工作以來,學院黨委實施「黨員聯繫班級」制度,通過開展「書記面對面」、「同吃一頓飯」、「走訪進班級」等活動,使黨課在學生中間開設,問題在班級內部解決,矛盾在基層一線化解,保證了校園的安全穩定。受到教師黨員的影響,學院有2200餘名大學生團員主動參與所在地的疫情防控志願工作,多人受到駐地團市委、團省委的表彰、表揚。
(學院「抗疫明星」、優秀共產黨員李新萍在錄製網課)
(二)做好2個保障:政策機制保障與後勤服務保障
一是在政策機制保障上,對教師們在思政工作措施、打算、行動上的探索,給予大力支持、大力鼓勵,讓每名教師吃下「定心丸」;對教師們在思政課工作上的探索,給予充分認可、及時推廣,確保在工作上的投入、付出與收穫得到尊重。同時,為做好疫情防控常態條件下的思政工作,學院還通過招聘、轉崗等形式,充實了思政工作隊伍,解決思政工作人員不夠、精力不夠等問題,並成立了「馬克思主義學院」,與學生處、團委形成「一體三翼」,為推進思政工作高質量、規範化開展打下堅實基礎。
二是在後勤服務保障上,優先對思政工作「開綠燈」,特別是在舉辦活動、開展工作方面,對所需要的物資、設備及時保障、及時補充,大大提高思政工作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同時,學院依託融媒體中心,積極開展健康、向上的校園氛圍營造,通過校內網站、報刊、宣傳欄等意識形態陣地,及時更新有利於疫情防控、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為做好思政工作、加強思政教育,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營造良好環境。
(學院輔導員與返校學生進行交流)
(三)形成3級應急值守體制:實現校園內24小時思政工作「不斷線」
學生工作無小事,思政工作無時限。隨著疫情防控的常態化,為確保日常教學、管理工作正常進行,學院探索出一條「校、系、班」三級24小時應急值守體制,將應急值守、思政管理融為一體,形成工作常態。
在應急值守工作人員安排上:每日由1名校級領導帶班,中層領導、醫護室人員、校園安保人員值班,各二級學院專職輔導員宿舍值班,形成以服務學生為中心、以保證校園安全為重點,面對突發事件逐級匯報、迅速處理的工作機制。在應急值守工作內容要求上:自值班交接班開始,當日值班人員對當天值班負總責。白天以院系管理為主,夜間以值班人員管理為主。自學生夜間返回寢室起,由值班人員進行宿舍巡查、走訪,輔導員開展重點學生談心談話,校、系值班人員檢查、落實當日發生問題和值班到位情況,隨機對學生宿舍進行座談。自開學以來,3級應急值守體制形成常態,實現了校園安全穩定,未發生安全事故,營造了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
(青年輔導員堅持示範引領工作在疫情防控第一線)
(四)堅持「4位一體」:確保思政工作「全覆蓋」「無盲點」
1.網絡連線凝聚學生情感。為做好疫情防控,避免人群密集、交叉感染,學院充分發揮各類網絡APP功能,建立師生網絡連線制度,要求每名學管教師每日與學生進行視頻連線,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存在問題,將思政工作落到實處。目前,學院學生處、團委、各二級學院通過網絡連線的形式,「在線辦公」解決了學生反映的生活學習各種問題2189條,均得到了圓滿解決,「好評率」實現了100%。針對一些未返校學生,學院繼續實施線上教學,針對部分居住地偏遠、生活條件差的學生,實行「思政工作+教學工作」相結合,採取「一對一」幫扶,既保證解決學生線上教學的困難,又消除學生因未能返校、居家學習的焦慮。
2.主題活動豐富教育內涵。開學之初,學院充分依託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中湧現出的一大批感人事跡,精心組織思政工作素材,為全體大學生分批上了一堂以弘揚偉大抗疫鬥爭的「開學第一課」,進一步增強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以更加堅定的信念、紮實的行動投入到學習、工作中。在日常學習中,學院以開展「課程思政」教學能力大賽為契機,形成「人人都是思政工作者」的新機制,讓每一名教師走上講臺,圍繞高職大學生專業知識強、實訓實習多的實際,將思想政治工作與專業教學結合好、講授好,實現思政與教學融會貫通,發揮出「1+1>2」的育人效果。與此同時,各級學院分別組織「中國英雄」、「最美逆行者」等主題演講和觀影活動,凝聚全體大學生眾志成城、凝心聚力的思想與鬥志。
3.心理健康活動成為常態。為全面應對疫情防控帶來的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各項問題,學院完善了心理諮詢室、充實了心理健康教師隊伍,開設了「E心理」線上網絡諮詢,確保心理健康工作貫穿思政工作全過程。自開學起,學院堅持將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組織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講座4場,印發心理健康調查問卷18760份,開展心理健康服務346人、次。同時,學院啟動了「心理健康服務進班級」活動,組織輔導員、心理諮詢教師開展「面對面」心理健康諮詢服務,走訪學生4332人,解答心理諮詢5147條,不僅涉及疫情防控、個人安全防護等方面帶來的心理問題,也包括資格考試、專升本、實習就業等方面問題。通過紮實的心理健康教育,保證了大學生以健康、樂觀的心態面對學習與生活。
(學院舉辦復學複課心理健康講座)
4.談心談話拉近師生距離。做好高職大學生的思政工作,不僅在室內,更在室外。高職院校大學生的課堂更多在車間、實驗室。為此,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個人安全防護基礎上,學院組織教師開展「三多」工作,即:多走出辦公室、多走到學生中間、多聽取和解決學生問題。為此,學院學生處、團委制定了「教師談心談話記錄表」,每名教師要結合講授課程、工作職責和學生需求,每日到教室、車間、宿舍與學生促膝談心,聽取他們對學院在教育教學、學生管理、後勤服務等方面的意見建議,了解他們在日常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困惑與問題,及時提出解決性措施,對涉及其他部門的,則通過「3級應急值守體制」,向當日值班領導匯報,確保當天問題當天解決,確保學生滿意、家長放心。
(輔導員與學生進行談心談話)
三、工作啟示
(一)大力豐富載體。疫情防控常態化校園管理和思政工作,既是面臨的一次新考驗,也是擁有的一次新探索。作為高職院校,要緊緊圍繞大學生的實際和社會發展的新形勢,不斷探索、建立新的思政工作載體,主動更新思政工作體制機制,更有針對性、實效性的做好思政工作,確保達到預期效果。
(二)形成工作合力。思政工作,特別是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的校園思政工作,不僅僅是某一個部門的職責,而是所有部門的職責。這就需要每個部門立足部門工作實際,形成重視思政、參與思政、做好思政的工作格局,形成合力、齊抓共管,從而形成「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政工作新局面。
(三)注重質量考評。做好新時期的思政工作,要建立起一套適應形勢和實際的督導考評體系,可在繼續實施師生滿意度調查、學生信息員打分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具有思政工作特色的質量考評機制,實現思政工作任務的完成有標準、有考核,也要有效果、有質量。
來源:中青在線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