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勇士凱旋。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王華 攝
題記
「一次次穿越風雨的勇氣,來源於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民族精神,來源於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家國情懷,更來源於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 在奮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徵程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國人民以不懼風雨的勇氣、不畏艱險的力量,匯聚成推動中華民族不斷發展壯大的歷史潮流,在磨難中成長,在磨難中崛起。
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 張麗霞 姜雲飛
今天,於3月30日勝利凱旋的大連第二、第三批支援湖北的醫療隊員將結束集中休養;此前的4月3日,首批援鄂也是首批凱旋的大連白衣勇士結束集中休整,回到了親人身邊。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激動、我們感動。因為在這546名白衣勇士身上,我們一次又一次看到了「櫛風沐雨百折不屈」的國之大愛,看到了「風雨同舟共克時艱」的城市之愛,看到了「推己及人心手相連」的親人之愛。心懷國之大愛,在國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候,他們深知「沒有國哪有家」?義無反顧衝上戰場,竭盡全力,勇於擔當,講大局、明大義、有大氣;心懷雙城之愛,大連把對湖北、對武漢人民的愛化作了白衣勇士千裡赴荊楚的硬核馳援,在最危險的地方、在最需要的地方,春雷化雨,花開希望,武漢人民也用最誠摯的愛感恩大連白衣勇士,感謝大連;心懷親人之愛,546名勇士帶走了546個家庭的牽掛和思念,也帶走了700萬市民的自豪和致敬。
(一)雙城之愛
馳援湖北,馳援武漢,是堅定的政治責任,也是「一樹櫻花,兩地情深」的雙城記。大連和湖北、武漢有著親情互動的淵源,越是到危難關頭,這份情愈加彌足珍貴。這一次,武漢、大連,山海相連,江海共親。
4月3日,大連首批馳援武漢的醫療隊員結束了休整,終於與家人團聚了。被問及「現在最高興的事兒是什麼」?醫療隊隊長、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二院曹麗華說,比回家更讓他們高興的是,他們曾戰鬥過的武漢蔡甸區人民醫院剛剛得到大連愛心企業的100萬元捐款。雖然回到了大連,可14天來隊員們無時無刻不心系武漢,「每天都看新聞,時刻關注武漢的疫情,牽掛那裡的醫護和患者。在休整的14天裡,隊員們經常通過電話和微信與蔡甸區人民醫院的醫護保持聯繫,得知他們已經休整完畢,醫護人員的狀態都挺好,醫院也恢復了正常的醫療秩序,我們都很高興。我們和武漢的醫護既是戰友也是親人,是一輩子的牽掛,唯願他們更好!」曹麗華說。得知大連向蔡甸區人民醫院捐款,該院ICU主任郭俊激動地說:「太感激你們了!謝謝大連醫療隊的戰友們!我們會一如既往,繼續戰鬥,期望早日戰勝疫情。明年春暖花開,武漢再相聚!」
再相聚,愛無垠。這是用淚水、汗水甚至血水凝結成的深情厚誼,比海邊的礁石還要厚重,比珞珈的早櫻還要絢爛。
3月30日,大連第二批、第三批馳援武漢的529名白衣勇士返連。在歡迎的現場,最動人的是一張張小手揮舞著「爸爸(媽媽),歡迎回家」的畫面兒,是一連15聲「媽媽!」直擊心扉的呼喚,是7歲孩子緊緊摟在懷裡生怕涼了的一盒海鮮餃子——「我爸爸最愛吃海鮮餃子,我一大早起來就和媽媽調餡和面,也不知道能不能見到他,讓他吃上。」……醫療隊員、瓦房店第三醫院董雲麗下車後,一下子聽到親人的聲音,瞬間流淚:「放心吧,我回來了!」醫療隊員、大連市口腔醫院赫佳的媽媽說:「女兒之前就瘦,遠遠看一眼,發現更瘦了……」
當戰「疫」的號角吹響,父母、夫妻、兒女,所有的角色都化身為英勇的戰士,白衣執甲,千裡馳援,只為更多的父母不再擔憂、更多的夫妻不再分別、更多的兒女不再流淚。
戰「疫」在一起,大連勇士用愛守護英雄城市
2月12日,大連醫療隊負責的武漢雷神山醫院A13病區率先接診。不久,病區裡就飄出了「海蠣子」味兒的武漢話——醫療隊員們主動學起了武漢方言。他們說,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更好地與患者溝通,另一方面,「讓患者聽到熟悉的武漢話,心情會放鬆,會感到溫暖和親切,增強他們戰勝疾病的信心。」(下轉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