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 Mitchell:自動駕駛將改變城市布局 停車場或消失

2021-01-10 網易科技

網易智能訊 4月30日消息,近日在北京舉辦的GMIC 2017上,馭勢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吳甘沙與卡內基梅隆大學機器學習學院教授兼院長Tom Mitchell進行了對話。

關於自動駕駛給城市騰出巨大空間的設想上,Tom Mitchell認為,自動駕駛車的下一個革命將會深刻的改變我們城市的布局。我們可以把現在這些昂貴的停車場轉變成綠地,海會看到現在都難以想像的一些新的商業模式的出現。

比如,自動駕駛汽車可能會給我們帶來移動餐館,我們不用外賣叫披薩了。也許到時候醫生還可以上門給你提供服務了,至少可以把星巴克開在這些無人駕駛車上,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新的業態。

根據Tom Mitchell的觀點,網約車未來需要和無人駕駛技術結合才能解決人們的出行難題,Tom Mitchell稱,網約車目前並沒有解決汙染和堵車問題,甚至會加劇。而真正合理的解決方案要讓規模擴大,儘可能把我們自動駕駛的技術量產化。我們不僅要有自動駕駛的汽車,有滴滴這樣公司的交易量,更重要的是現有交易量能夠以更優化的方式完成,減少汙染、減少堵車,車之間的互聯將使整個交通系統更加通暢。

Tom Mitchell介紹稱,Uber想要專門打造一個自動駕駛車的研究中心,現在這個自動駕駛車已經在這個城市裡可以開了,實際是有軟體控制,讓車自動接人,如果有時候剛好碰上無人駕駛的車,你就可以嘗鮮無人駕駛網約車了。(小羿)

以下為吳甘沙和Tom Mitchell對話實錄:

吳甘沙:Tom Mitchell您好!要想真正嚴肅的來討論一個問題,而且接下來就要吃午飯了,的確是非常有挑戰的。Tom Mitchell你是在賓州出生的,現在你也是在賓州工作的,你覺得在賓州這個最有意思的是什麼事情?

Tom Mitchell:我是在賓州的匹斯堡,關於匹斯堡這個城市,它是在過去三十年裡面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匹斯堡曾經是美國的鋼都,當然還有足球隊,還有橄欖球隊。但是很快很多的匹斯堡的鋼鐵企業都破產了,在70年代的時候,我們城市出現了很多失業問題。但是很快匹斯堡在這幾十年裡面成功轉型,目前匹斯堡又一派生機了。

當然卡內基梅隆大學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匹斯堡作為一個城市,它的成功轉型是大學和當地政府和企業之間的協調,還有非政府組織,還有代表工人的工會等等,協調之後的一個很好的結果,匹斯堡這些不同的機構之間的合作是非常好的,也推動了這個城市的轉型。

吳甘沙:這是一個巨大的成就,我也讀過經濟學家的一些著作,他們都把匹斯堡選為美國最宜居的城市之一,這個過程中離不開創新,我也讀了一本書好的想法是從哪裡來的?他有一些非常有意思的觀點,我們講動物其實也是遵循這樣一個規則,動物體型越大,它的心跳速度就越慢。像匹斯堡這樣的城市,它的體量比一個小鎮要大50倍,因此它的創新能力要比一個小的城市大的多得多,大150倍。北京比匹斯堡要大50倍,但是我不認為北京的創新能力比匹斯堡要大150倍,我覺得沒有這樣吧。你的觀點是怎麼樣?

Tom Mitchell:當我們討論一個城市的規模和它的創新能力之間的關係,我們必須要問一個問題,就是一個城市的創新能力或者創造力,相對於它的人口數量,或者相對於人和人之間互動,這個是不是有關係,你城市的規模大一倍的人,人和人之間的互動這種可能性就會大一個平方。我們其實也並不是那麼的聰明,其實我們互相之間交流,人和人思想的碰撞,才是產生創新火花的動力,人和人互相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往往是一個城市創新能力的源泉。

吳甘沙:這個是大城市的優勢,人口多,大碰撞可能會碰撞出一些智慧的火花,但是也有它的弱點,比如大城市有像北京這樣的大城市,有交通問題,會堵車,有路怒等等,有很多交通事故。能源的使用會產生霧霾等等這些問題,空氣汙染的問題,有些問題可能會演變成為大問題。一輛車比如90%多的時間都是一個閒置的狀態,你在北京要找車也找不到停車位等等,我們有600萬的車在北京,只有200萬的停車位,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就會需要去考慮怎麼樣去找更多的停車位,房地產的價格越來越高,空間越來越少,年輕人必須要住到很郊區的郊區去,有大量的時間花在通勤方面。浪費很多時間在每天從家到工作的地方,每天有10億小時的時間是在路上浪費掉的。如果我們追溯到以前埃及時代,當時造金字塔的時候,他們也就是花了10億小時的時間。所以每天大量的生產力被浪費掉,因為堵車這一件事情。你怎麼樣來解決這些大城市病?我不認為人和人之間的互動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Tom Mitchell:這個講的非常好,我認為從某種程度上講,我們考慮城市,互相之間物理上非常近,很重要的交談,你提到的非常具體的問題,網上、線上的互動,微信是中國目前網上人和人之間互動最受歡迎的一個應用,我自己也是非常活躍的微信用戶。註冊的時候也質疑我的身份。

吳甘沙:人和人互動的平臺或者其他平臺,讓我們面對面的交流變得不那麼重要,但是你要讓兩個人互相之間交流,還是要建立起一種信任,未來或者現在很多時候我們的互動,都是面對面交流相結合的一種狀態,微信在未來可能會被一些新的技術如虛擬實境等等技術來替代。但是我們通過微信與其他技術降低了人與其他人的要求,但仍然的需要物理互相接近,面對面的交流,筆觸其他事情,如吃飯,餐廳要坐下來吃飯,和朋友聚會,有情感需求,產生不同的移動出行要求,很多問題不能通過網上在線的交流來替代的,在過去這些年當中,我們出行方式有了很多改變,優步總部在舊金山,但他們在匹茲堡有一個很重要的研發重要,這樣一種轎車、約車服務,其實從某種程度上解決了人出行的一些難題。

Tom Mitchell:您講的非常好,共享服務對很多人哪怕是沒有車的人來說也能夠改變出行方式,比如滴滴、優步,根據你所在的國家都有很多出行的解決方案,不管是轎車、約車還是車共享的方式,都是非常好的解決方案,這樣的服務使得人出行過程當中可以在更加精準情況下,你到哪裡去,什麼時候到哪裡,可以進行相應的服務。而優步,你可以在城市之間進行城際的出行,都有非常好的解決方案。

吳甘沙:同時也可以創造很多新的就業機會,滴滴是中國的優步,每天峰值交易達到很高的數字。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阿里巴巴,所有類別產品加在一起,每天大概是三千到五千萬單。滴滴是出行服務,達到了一百萬單的交易量。另一方面也幫助就業,有數百萬的司機可以加入滴滴平臺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如果你需要真正的司機,那麼你會產生很多其他的成本,比如說司機的成本,司機有沒有時間,勞動的供應是有限的,不可能無限的擴大網絡,總是有一些瓶頸的。從2100萬到4200萬就很難了,因為0到2100萬容易,但2100萬到4200萬很難,怎麼解決勞動供應問題或者司機問題。

Tom Mitchell:我知道你個人對這個問題很有研究,即便找到司機做4200萬單的交易,但是汙染問題、堵車問題仍然沒有解決,甚至會加劇。而真正合理的解決方案要讓規模擴大,儘可能把我們自動駕駛的技術量產化,有很多公司都在考慮把一系列的技術用於未來的自動駕駛,很多傳統汽車公司也在這麼做。我們不僅需要有自動駕駛的汽車,有滴滴這樣公司的交易量,現有交易量能夠以更優化的方式完成,減少汙染、減少堵車,因為自動駕駛車能夠更加高效的駕駛,能夠形成一個車隊,能夠更好的來使用一些新的技術,減少能源的使用、消費,沒有堵車的情況出現,因為車互相之間的互聯和智能將使車和車之間的交流使整個交通系統更加通暢,所以自動駕駛的潛力非常巨大,能夠提高整個交通系統的效率,減少汙染物的排放,降低能源消耗。

吳甘沙:這確實讓人驚嘆,現在在北京駕車的時速是200公裡/小時,由於擁堵問題和交通信號燈跟十字路口的問題,如果能夠實現您剛才所說的,確實是很大的提高。我想在座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無人駕駛的鼻祖是湯姆的學生,在21世紀早期,達帕舉行了城市挑戰賽,卡內基梅隆大學在2007年就取得了達帕挑戰賽的冠軍,卡內基梅隆大學在這方面有很多的延展,後來去斯坦福上學,才贏得了達帕挑戰賽,贏得了大賽的冠軍,而卡內基梅隆贏得了城市挑戰賽的冠軍,大概在90年代的時候,當時有一個博士研究生寫了一篇論文,模擬神經系統來開車,端到端的開車,當時一般速度只有15—25公裡,但幾乎把這個速度翻了一番。可能在20年後,就真正應用這些技術了,因為自動駕駛端到端的實現是很困難的,所以我又去看那些論文上的引文,發現2005年做了相關按照,發現卡內基梅隆80年代就已經做了這些研究,那麼在過去幾十年有什麼進展嗎?在自動駕駛方面?

Tom Mitchell:我認為大的進展是80年代的時候,計算機是一個比較機械、盲目的東西,對世界沒有感知能力。80年代的時候,大家用計算機可以下棋,因為那樣的話不用真正的對世界進行感知。我想真正的革命是讓計算機從過去的沒有感知能力變成一個能夠可看見、能夠感知到的機器,可以看到,而且也有聽覺,聽到別人說的話,而且精準度也很高。這樣的話,在未來還有很多人工智慧方面的應用,你必須要有這種感知能力才能夠去開車。

吳甘沙:我們知道在2015年,優步從神經研究院還有卡內基梅隆的機器人研究院招募了40名科學家?

Tom Mitchell:是的,因為優步想要專門打造一個自動駕駛車的研究中心,現在這個自動駕駛車已經在這個城市裡可以開了,我的朋友讓我能不能試一下,實際是有軟體控制,讓車自動接人,如果有時候剛好碰上無人駕駛的車就碰上,要不然是人工駕駛的車接你。確實優步從我們那兒僱了很多人,大學對此不太高興,我們不想失去自己的人才。我想幾個年代之後,他們會意識到對於匹茲堡這個城市來說是好事,與此同時,機器人研究院為了替代這些流失人才又僱傭了大量人才,人才流動,可以在地區建立起更大的人才生態系統。實際上這個技術上的挑戰是很大的,我們需要更多的人才來解決這個問題。這就回到您一開始所說的,如果把自動駕駛的研究人員翻一番,也可以使得創新能力翻一番。

吳甘沙:從卡內基梅隆還有另外一個公司,這個公司已經被谷歌收購了,似乎卡內基梅隆成為這方面人才的孵化器。

Tom Mitchell:我知道在大學裡面也在進行這方面的各種研究,在機器人方面,我們正在研究一些不同的應用,從自動駕駛、採礦、農業種植等等,有一些比較容易,如果是一個比較小的區域,比如說採礦,就不會像在自動駕駛場景裡那麼複雜,因為不會有行人隨意穿過礦產區,還有無人機,還有機器人蛇這些蛇進入到人沒法進入的非常狹窄的區域。還有跟人工智慧方面相關的,我們還在考慮。將神經科學和人工智慧結合起來,也有這方面的跨界研究。

吳甘沙:我們再來看一下歷史,交通出行根本的改變了城市,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蒸汽機擴展了鐵路線,推動了鐵路的發展。而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汽車的廣泛使用又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又擴大了人們活動的範圍,改變了城市。可以在城市各處修建超市,現在我們又有了新的出行的可能,我們認為有無人駕駛車之後,就不需要那麼多的停車場了。車可以停在郊區,城市的布局就跟今天大不相同。我們是不是可以來預測或者是模擬這種空間布置的變化呢?

Tom Mitchell:我覺得你說得非常好。我們認為自動駕駛車的下一個革命將會帶來更加根本性的變革,會更加深刻的改變我們城市的布局。我們可以把現在這些昂貴的停車場轉變成綠地,變成城市的綠化,而且我們可以改善城市交通擁堵的問題。我們會看到現在都難以想像的一些新的商業模式的出現,就像當時出現facebook這樣的社交媒體一樣。而自動駕駛汽車可能會給我們帶來移動餐館,我們不用外賣叫披薩了,或者是移動的餐館,可能有無人機把這個披薩送到這個無人車上,然後再把車送到家裡。也許到時候醫生還可以上門給你提供服務了,至少可以把星巴克開在這些無人駕駛車上,所以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新的業態。所以對現在我們來說還是很難想像的,所以我們也很難按照這樣的可能性去設計我們的城市。我們還是有很多不確定性的,是不知道未來下一個技術革命會是什麼樣的方向,所以我們在設計城市布局的時候,也許可以設計一些空間,可以讓那些無人機或者是自動駕駛車可以停的地方,所以下一個一百年和過去一百年的區別在於,這種變革的速度會快的多得多。而這些城市他們的設計也要為這種難以預測的變化做好準備。

吳甘沙:我們都知道深度學習,已經在圍棋中打敗了人類得冠軍。而接下去我們還不知道它會在更加複雜的比賽中取勝,在我們小的時候我們玩過這樣的遊戲,就是來模擬城市的建造。不知道是不是可以用機器學習的技術,比如說深度強化來進行這樣的遊戲,來模擬未來城市的建設。這樣的話,就可以考慮到所有的這些不確定性,把它考慮在內,來進行預測或者是模擬未來城市的運營。

Tom Mitchell:非常有意思,如果來看一下深度學習,阿爾法狗,它打敗了人類的圍棋冠軍,它是下了幾百萬盤棋。您剛才所說的這個很有意思,如果我們可以對城市進行這樣的模擬的話,這個遊戲可能還過於簡單了,難以從事這個任務。如果我們再把它加深一下,真正來模擬幾百萬種城市建設的方式,也許我們也可以學到如何來管理城市可能出現的這些使不可預測的情況。甚至可以發現我們現在還沒有意識到想像到的一些方法。

吳甘沙:發明了無人駕駛的一個實景圖象的模擬器,如果在城市建設方面我們也能有這樣一個模擬器,通過機器學習算法,來預測或者進行模擬的話,我們可以看到未來城市的演進。

Tom Mitchell:還有一些非常艱難的政策上的選擇。比如說如果使用各種網上的醫學上的數據,城市用這些數據來控制傳染性疾病或者是新疾病的發生,這些也是一個可能的新的應用。可能會涉及到隱私的問題,有些人不願意在網上分享他們的醫療信息。另一方面,這些數據卻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好的管理上的經驗,所以這也是一個政策上的問題。你剛才所說的,類似遊戲的方法,我們可以來了解一下這幾種不同的政策上的選擇。

吳甘沙:不說醫療數據,像電信運營商他們也有人們的出行數據,也許可以設計一個更好的城市布局,把超市放在哪,把停車場放在哪。您知道現在中國在開發新的區域新的經濟帶方面有很多的動作,中國上個月最大的新聞就是中國決定打造一個副都副中心,北京太大了,所以政府想要疏解首都的非首都核心功能,來建設雄安新區。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來重新從頭來設計這個雄安新區的基礎設施。如果在這個過程中應用一些人工智慧的技術來設計這個新區的話,我想肯定是一件非常棒的事。

Tom Mitchell:我覺得這確實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這也是中國獨一無二的一個特點,可以進行這樣新區的開發。在講到未來可預測性越來越小,在建設這個新的城市的時候,他們就應該可以考慮有些空間可以進行重新設計,順應不同的功能。如果在五十年前我們就考慮到這些問題的話,也許我們就不會建造我們現有的這些機場了。在新區的時候也許可以考慮到這些無人車的可能性,在設計過程中要保持大的靈活性,當然做起來很不容易。

吳甘沙:我們的這種願景,這是一個永無止境的學習的過程,而且我們對此非常期待。謝謝Tom Mitchell和我們進行分享,也謝謝各位。

 

本文來源:網易智能 責任編輯: 王超_NT4133

相關焦點

  • 吳甘沙對話Tom Mitchell:人工智慧如何顛覆我們的城市 | GMIC 2017
    而真正合理的解決方案是儘可能把我們自動駕駛的技術量產化。有很多公司都在考慮把一系列的技術用於未來的自動駕駛,很多傳統汽車公司也在這麼做。我們不僅需要有自動駕駛汽車,而且好要以更優化的方式提供出行服務。自動駕駛的潛力非常巨大,能夠提高整個交通系統的效率,減少汙染物的排放,降低能源消耗。
  • 自動駕駛測試:滴滴牽手上海,百度布局成都
    而通過這次的體驗,我們大概也能預見到日後成都自動駕駛汽車的場景。滴滴出行是網約車服務行業的龍頭企業,自2014年進入成都,其陸續在蓉布局了代駕、單車、自營車隊、汽車維保、外賣、貨運等項目,開設了 10 家分(子)公司。近期數據表明,滴滴出行服務在蓉日均訂單量約為全國日均訂單量的 5%,在全國城市中排名第二,僅次於北京。滴滴出行正在積極謀劃在成都落地更多業務版塊。
  • 回到未來:在 2021 年端詳自動駕駛的模樣
    很多投資人常常打電話追問他:哪裡又有自動駕駛汽車已經在鬧市區做過實驗了。餘凱往往回答「是是是,這個確實快了」。但他一直心存疑問,現有的技術和政策都不允許城市中的自動駕駛實現。技術層面,自動駕駛並沒有做到 100% 的安全上路。「這麼複雜的系統,你是沒辦法保證他沒有 bug」,吳甘沙說。再聰明的人工智慧算法也存在邊界,而自動駕駛要面對的,是開放、動態的現實環境。
  • 2020自動駕駛:L4技術降維應用,自動駕駛由布道走向趕考
    在真正的L5級自動駕駛沒有到來之前,技術研發與測試將持續進行,相關法律、標準制定一直在路上,當前最重要的門檻為L3級自動駕駛的法律許可,這關係著眾多車企和科技企業的研發布局與產業投入。現階段談論自動駕駛需要劃清概念邊界,需要從場景出發。
  • 福布斯深度報導,自動駕駛初創PIX描繪全新城市願景
    2020 年以任何人都沒有想到的方式展開了,在一切都停滯的情況下,人類正在尋求改變,而今天我們的改變,也將深刻影響未來的走向,蝴蝶效應也許會來自於一個步履蹣跚的新興的產業:自動駕駛。疫情使全球對於無人駕駛配送車、消毒車、清掃車等的需求凸顯,另一方面,資本也捕捉到這個新興市場的機會,馭勢、新石器等自動駕駛初創企業紛紛宣布獲得投資。一夜之間,我們似乎看到了自動駕駛的春天。但是,這些場景僅僅是自動駕駛的淺層應用,還看不到改變未來的深層邏輯。
  • 戴姆勒將縮減規模 重心轉向電動與自動駕駛汽車
    戴姆勒將縮減規模 重心轉向電動與自動駕駛汽車   據外媒報導,戴姆勒CEO康林松(Ola Kaellenius)表示,5年後戴姆勒將成為一家規模較小的公司,專注於通過基於軟體的服務獲得循環收入。隨著梅賽德斯奔馳向電動和自動駕駛汽車轉型,該公司希望重新定義豪華汽車。
  • 小鵬NGP大戰蔚來NOP和特斯拉NOA 將用自動駕駛挑戰實現
    在本次活動期間,小鵬汽車詳細解讀了將在小鵬P7上首次搭載的NGP高速自動導航駕駛、屬於XPILOT 3.0的停車場記憶泊車功能以及打造中國最好用的智能座艙等豐富的內容。此外,小鵬汽車董事長、CEO何小鵬則表示:「小鵬汽車將發起一項挑戰,在2021年第一季度會以高速自主導航駕駛(NGP)的方式,從廣州出發一路北上並抵達北京,全程將超過2000km。」
  • 小牛電動發布自動駕駛電摩 思考未來十年城市出行
    同時,小牛電動提出了對未來十年城市出行解決方案的全新思考,通過構建「自動駕駛電摩+IoT+FLEET」模式,為小牛電動「個人自動駕駛城市出行解決方案」奠定良好基礎。與此同時,作為未來十年城市出行的開局之作,自動駕駛三輪電動摩託車TQi將會在2020年下半年正式發售。
  • 英語學習:自動駕駛飛機改變你的出行方式(二)
    自動駕駛可以使交通網絡規模化, 我覺得這會使飛機更加安全。客機在大部分飛行時間裡已經實現了自動化,我相信將來有一天,我們甚至不會信任需要 由人來駕駛的飛機了。So, one of our teams at A3 wanted to see just how close this future really was.
  • 自動駕駛技術向前商業化還有多遠?
    自動駕駛產業鏈企業動作頻頻:百度阿波羅繼與南京達成智能交通戰略合作協議後,又與成都籤約,開展在自動駕駛計程車、車路協同等方面的落地應用合作;亞馬遜宣布收購自動駕駛初創公司Zoox,推進其物流無人化發展戰略;滴滴出行在上海上線「未來出行」自動駕駛網約車服務……自動駕駛產業發展再次加速
  • 自動駕駛的「馬拉松戰役」
    此外,Chris Gerdes在2016年曾擔任美國運輸部的首位首席創新官,也是起草美國第一份聯邦自動駕駛汽車指南的團隊成員之一。 他認為,從最優秀的人類司機那裡學習經驗,並將這些經驗轉化為可以應用於自動駕駛汽車的算法將是主流趨勢之一。
  • 自動駕駛丨豐田將在歐洲道路上測試其自動駕駛汽車
    【TechWeb】7月1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豐田將在歐洲的公共道路上測試其自動駕駛汽車。該公司將駕駛員和汽車之間的關係視為隊友之間的合作關係,並將這種出行方式稱為「出行隊友概念」(Mobility Teammate Concept)。為了實現更安全、更便捷的交通,豐田正通過名為「Guardian」(高級安全駕駛輔助)和「Chauffeur」(高級自動駕駛)的兩條路徑開發自動駕駛技術。
  • 自動駕駛邊「跑」邊升級
    據金忠孝介紹,目前實驗室自研的SLAM感知定位技術,已經可以在無GPS信號的地下停車場應用,用於主動倒車、自動泊車等場景,誤差率可以控制在10.5cm,達到量產水平,「明年年底肯定有量產車搭載。」當下,L2 PLUS級的自動駕駛汽車已然「上路」;將來,自動駕駛的升級之路如何走? 德勤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未來3年至5年,汽車智能化、網聯化將迎來一輪高速推進,預計至2030年,中國運營的自動駕駛車輛將達到3000萬輛,居世界第一。
  • 大眾的抉擇:落地Robotaxi,看好中國自動駕駛
    大眾緊隨其後,近日宣布,計劃今年9月在合肥推出首批自動駕駛測試車,10輛經過改裝的奧迪E-trons將被部署在合肥海衡區,當地居民可以使用大眾的一款應用程式免費叫車,預計明年一季度對外開放。那麼,大眾明年初推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到底是什麼意圖?
  • 安富利:自動駕駛將重塑未來出行
    來源:安富利公司毫不誇張地說,物聯網正深刻改變著各行各業。而其中,汽車行業的迭代升級可以說是速度驚人。目前,汽車行業正在步入以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共享化為代表的新四化時代。所謂智能化,即自動駕駛,已成為全球車企的兵家必爭的之地。隨著5G技術的商用,自動駕駛也迎來了落地契機。
  • 明年蔚來將推出下一代自動駕駛 實現從輔助駕駛到自動駕駛的飛躍
    1月15-17日,由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主辦的2021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雲論壇上,蔚來聯合創始人、總裁秦力洪出席並表示,明年年初,蔚來將推出下一代的蔚來的自動駕駛,從輔助駕駛到自動駕駛的飛躍。在2022年年初,蔚來將推出下一代的蔚來的自動駕駛,從輔助駕駛到自動駕駛的飛躍,並且利用ET7的推出,提供了包括11個800萬像素車規級高清攝像頭,包含33個傳感器的一套超感系統。同時,該技術也將首次利用等效三百線,探測距離超過五百米的高清超遠距雷射雷達,並且首次運用算力超過1000TOPS的超算平臺。
  • 自動駕駛汽車這樣選
    關於停車的問題,AI自動駕駛一般會通過收集關於停車場的數據,並將這些數據輸入機器學習或深度學習(DL)算法,計算模式匹配會識別出這一停車場大多數的停車習慣,決定在該停車場該採用哪種停車方式。全部是自動駕駛汽車的情況太過理想化,在未來幾十年內,人類駕駛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將同時出現在道路上。自動駕駛汽車是否應該按照其他人類駕駛汽車的方式來停車呢? 人們設計發明自動駕駛汽車的目的之一不就是要完全摒棄掉人類駕駛員的駕駛陋習嗎?如果AI主要還是在學習其他人類駕駛員的駕駛習慣,那自動駕駛的意義是不是就該大打折扣。
  • 自動駕駛預期功能安全將推中國標準!
    他指出,城市布局不合理、駕駛行為不規範、交通場景過於複雜這三大因素,都讓國內自動駕駛車輛的預期功能安全問題更為特殊。 針對這些情況,他認為,應當構建預期功能安全場景庫、完善預期功能安全測試與評價體系規範,推進中國的測試驗證體系和能力建設。
  • 百度Apollo三年小目標:跑進30座城市、完全無人駕駛_易車網
    據介紹,用戶可通過人性化的UI觸控界面讓Apollo系統快速記憶與識別道路並上傳雲端,當雲端完成計算並下發,即可完成在無人幹預情況下的自動駕駛、躲避障礙物、車位智能搜索和自主泊入、泊出等功能,實現停車場景下的L4級別無人駕駛功能——用戶只需要把車停放在停車場的入口,車輛會在無人狀態下自動駛入停車場內,尋找並泊入可停靠的車位。
  • 挑戰特斯拉自動駕駛最強功能——自動輔助導航駕駛
    在城市環路、普通道路上,並不能開啟NOA功能。特斯拉NOA設置界面在具體設置方面,NOA共有4個具體功能選項。A、啟動車輛即啟動開啟該選項後,在具備NOA使用條件的路段,Model 3將自動開啟NOA功能。未開啟則需手動點擊屏幕上的按鈕開啟。本條挑戰選擇自動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