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育孩子就是一場跑步比賽

2020-12-15 美麗心情Jude

今天是我跑步的第90天。

也是第一次迎來人生中慢跑的10公裡。

疫情期間,不節制的飲食,把原本堅持了多年的體重平衡打破了。

痛定思痛,四月起,開始定下運動計劃,並專門為此下載了跑步APP。

整整3個月,從開始最艱難的一公裡、二公裡、三公裡,到後面四公裡、五公裡、六公裡,八公裡,十公裡,一點點加碼,一點點挑戰自己,按照自己的身體狀況,調節自己的活動量,越跑越輕鬆。

人生第一個慢跑10公裡

沒有跑過步的人絕對不能體會到跑步的難。跑步之難,難在啟程。這點,身邊朋友都有一二。

「我根本不能跑步」,「跑步對膝蓋有損」,「工作太忙,沒有時間跑步」,「一天帶娃都累得不得了,哪有時間跑步?」

他們這些客觀的、主觀的、正確的、錯誤的,都能成為不跑步的藉口。還好,自己堅持下來了,並打算一直保持下去。

速度慢一點沒關係重要的是堅持下去

個人認為,跑步是個很難堅持的事情,而教育孩子是個更難又更難堅持的事情。

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都有不同的境遇。對家長們來說,養育孩子仿佛也是一場跑步比賽:從嬰孩時期閒散的漫步,到兒童時期的大步走,再到升學前的跑步和衝刺……

孩子的每個階段都會有不同問題。而不論哪一個階段,父母們都希望能陪孩子順利度過。

當孩子在需要幫助時都會出現各種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只有一個,便是堅持。比如學習、閱讀、興趣愛好等。

堅持下去的意義在於找到自己

在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我們不僅要給他合理的教育和引導,更要給他一份示範和挑戰,很多習慣養成需要很多天甚至很多年的堅持。做父母的,就是應去教孩子如何做好每一件像跑步這樣簡單的事,而不是望子成龍,一步登天。不放棄、堅持下去,孩子就會還你一個奇蹟。

相關焦點

  • 別整趴踢了,是時候弄一場跑步比賽了
    多少年了,自從告別學校以後,就再也沒參加過像樣的運動會比賽。不過開始跑步以後倒是參加幾場馬拉松比賽,雖說是比賽,但實際上更像是一場超大型聚會,自己水平較差,少了點競技的感覺。如果你身處一個跑團,或者身邊愛跑步的朋友比較多,不妨嘗試弄一個跑步比賽玩玩,既能鍛鍊身體,又能增進感情,一起出去玩玩更是心曠神怡!如果沒什麼經驗,組織一場一二十人的比賽還是比較合適的,人數不算太多,也不需要多誇張的場地,可以考慮的項目也多,趣味性和競技性可以兼得。
  • 養育孩子,本質上是一個複雜體系。理解養育的本質
    養育是複雜體系養育是複雜體系。養育孩子,絕不是「別人怎麼做,我照做就行」這種簡單粗暴的邏輯就能概括的。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感受,都需要被尊重、被理解。生活在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能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怎樣能讓龍捲風消失呢?把蝴蝶殺死?當然沒有那麼簡單。
  • 父母要懂得正確養育孩子,才不會讓孩子成為下一個「朱露莎」
    所以,在家長看來,這朱露莎真不是一個讓人省心的孩子,都不想自家的孩子成為下一個朱露莎,簡直太坑家長了。但是,在朱露莎父母的印象中,朱露莎就是那種非常羞澀的乖乖女,平時不敢多看男生一眼,接到男生的小情書都會和父母報告,就像一個純真的小公主一般,非常容易上當受騙。
  • 這部火了五年的電視劇告訴我們:養育一個孩子,需要一個「孩子村莊」
    再一次刷劇時,我在雙門洞式鄰裡關係的背後,發現了一個道理:養育一個孩子,需要一個村莊。1這些治癒溫暖的鏡頭都是值得再刷的理由《請回答1988》中的主角,是5個生於1971年的孩子:德善、阿澤、善宇、正煥、東龍。5個孩子5個家庭,各有各的樣子。
  • 家庭養育|孩子生命中的「鷙鳥」
    :本文選自《靠主應許養育兒女》第一章《從聖約而來的激勵》,本書作者周畢克(Joel R.Beeke),中文翻譯陳萍,校對齊宏偉。你也許知道聖約的教義,你知道你和你的家庭都在神的聖約中,但你依舊瞅著自己的孩子,問:「神的應許怎麼才能成就在他們身上呢?我們已經把事情弄得一團糟,怎麼才能有好結果呢?」基督徒父母可以從神啟示給亞伯蘭(後來被稱為亞伯拉罕,參創 17:5)的約中大得激勵。《創世記》第十五章記載了神和亞伯蘭所立的約和此約在養育兒女過程中的應用以及我們當如何與此約連接。
  • 養育孩子,是父母的一場自我修行!
    當你把自己教育好了,孩子只是美好的你的反映,他自然會好。「自我學習」和「自我教育」,是真正有意義和起作用的。 孩子身上的問題,是自己的投射。
  • 《敗者為王》:養育孩子的最高段位,是培養孩子這種「特質」
    在訓練隊裡,因為自己的身高問題,他經常遭到隊友的排擠和嘲笑,經歷過重重的落選、失戀,甚至在國際大賽中遇到的各種勁敵導致他頻頻落敗,各種生活、職業、感情上的壓力都李宗偉襲來,但是面對了所有的壓力和一次次的失敗,他並沒有放棄,而是選擇了重新出發,最終在一場馬來西亞公開賽當中終於打贏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讓全國人民都為他驕傲和開心。
  • 《當談我跑步時,我談些什麼》:寫作就是一場長跑
    1982年秋,33歲的村上開始跑步。從夏威夷的考艾島,到麻薩諸塞的劍橋;從村上市的鐵人三項賽,到希臘馬拉松長跑古道,他永遠在奔跑。2009年,村上春樹把他這25年來在路上一面奔跑,一面思索地東西集結成書——《當我跑步時,我談些什麼》。「誠實地書寫跑步,某種程度上也就是誠實地書寫我這個人。
  • 父母養育孩子,本來是分內之事,但這社會使得養育孩子分外地艱難
    作者 | 同源丁當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父母養育孩子,本來是分內之事,但是這社會使得養育孩子分外地艱難。父母掙錢不易,自己捨不得吃捨不得穿,卻要給孩子交學費買衣服,買書。
  • 李玫瑾:養育男孩,12歲前堅持這4點,孩子將來少走彎路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子不教,父之過」,意思就是說,孩子教育不好,是父母的過錯。也確實是這樣,孩子將來會成長為什麼樣的人,是完全取決於父母的,父母不同的教育方式就直接決定了孩子不同的人生。那麼養育男孩,有沒有什麼可供參考的意見呢?公安大學心理學教授李玫瑾在很多講座中就提到了關於男孩的一些養育方式,總結下來就是:養育男孩,12歲前堅持這4點,孩子以後少走彎路。
  • 父母養育知識的獲得與處理
    走好人生每一步對於初為父母的人來說,就要面對養育孩子的問題,養育,既要撫養孩子,還要教育孩子,撫養相對容易,教育相對困難,因此,要養育好孩子,就必須有相應的知識儲備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雖然對家庭教育很重視,但重視家庭教育的階層,主要是社會地位較高的家族或家庭,不是普通百姓,普通百姓說得最多的是:「多一個娃兒,多一雙筷子」,只管生,不管養的現象普遍存在,就是今天,還有很多人沒有完全轉變觀念。
  • 漫畫家日記:為了贏清洗劑,趙石全家參加跑步比賽!
    漫畫家日記:為了贏清洗劑,趙石全家參加跑步比賽!因為家裡沒洗潔精了,趙石媽媽讓爸爸去買一瓶回來,可是半路爸爸看到小學門口寫著一則消息,只要跑步比賽贏了,就可以免費獲得禮品洗潔精一瓶,於是趙石爸爸就回家了,跟家人說只要去跑步贏了就有洗潔精,不用買了,雖然趙俊說這是別人小學的事,不關他們事啊,可是摳門的爸爸依然要去參加。
  • 「視母如仇」怪孩子嗎?和中國式養育脫不了干係,媽媽自食其果
    為什麼中國式養育會讓一些孩子「視母如仇」?但是放在現今文明社會,這無疑就是父母愚昧無知,武斷專橫的藉口。 就像上面這個故事所說的晨晨媽媽一樣,大多數人打孩子並不是出於讓孩子在疼痛中學習道理的目的,而更多的為了發洩自己在情緒上的不滿,卻還要披上一層「對孩子好」的遮羞布。
  • 信心的勇士力克·胡哲的父親出書 分享養育孩子的經驗與心得
    命運無法束縛我們,任誰都可以創造出充滿意義、滿足且愉快的生活,只要我們專注於自己的天賦,而非自己的缺陷;力克就是最好的證明。我們都不完美,卻也都能成就完美。——鮑裡斯·胡哲」「我祈禱已為人父母的自己,能像我的父母一樣厲害。
  • 跑步帶我度過至暗時刻,跑步比賽的意義是什麼?
    跑步比賽的意義對每位參加比賽的人都有不一樣的意義,有人認為跑步賽是為了吃自助餐式的補給,有人認為跑步比賽是旅遊觀光,有人認為是挑戰自己……01不是在跑步的路上 ,就是在組織跑步的路上。我的手機簡訊、微信、自媒體帳號、朋友都與跑步有關。
  • 觀看一場馬術比賽,孩子能從中學到什麼?
    作為家長,很多都希望能給孩子打造一個寬廣的平臺,讓他自由地奔跑。從小拓寬孩子們的視野就變得非常重要。一場高水平的馬術比賽,或許對孩子的成長會有極大的改變!1、開拓眼界從寬度上說,觀看一場高水平的馬術比賽,讓孩子多接觸到了一項世界性的運動,而且可以近距離地欣賞馬術運動員尤其是同齡人在賽場上的表現,必然能增長見識和開拓視野。從深度上說,參賽選手比賽過程中與馬的互動,體現出的愛心、勇氣、耐心與智慧,這些品質會默默地影響到觀看比賽的孩子。
  • 新時代需要更多「**保育院」幫助家庭解決養育孩子的難題
    育鄰夢新時代需要更多「**保育院」幫助家庭解決養育孩子的難題,共享「家長」將成為打開年輕父母因忙於工作無法兼顧撫養孩子社會性難題的鑰匙。工作賺錢為了今天那個養家餬口、教導孩子學習成長為家庭明天能夠生活幸福。然而,現實情況卻是工作時間不可帶孩子,教導孩子學習成長的時間不可兼顧工作。因此,在共享經濟盛行的當下,共享「家長」或許能夠為解答家庭在選擇工作與養育孩子上所面臨的兩難局面。
  • 跑步美女:照顧孩子,努力工作,還堅持跑步……付出比常人多得多
    為了證明自己的懶惰行為的合理性,用力去抨擊一些外出跑步的人,其實真正不照顧家庭的,反而是這些懶蟲們。真正勤快的人,在任何場合,都改不了自己的秉性,無論是工作上,還是家庭生活中,她們都像勤勞的小蜜蜂一樣,閒不住,說的就是這些堅持跑步的美女們。
  • 這部火了5年的電視劇告訴我們:養育一個孩子,需要一個村莊
    再一次刷劇時,我在雙門洞式鄰裡關係的背後,發現了一個道理:養育一個孩子,需要一個村莊。1這些治癒溫暖的鏡頭都是值得再刷的理由《請回答1988》中的主角,是5個生於1971年的孩子:德善、阿澤、善宇、正煥、東龍。
  • 常幹這種事的爹媽,就是在親手養育一個自卑自棄的孩子
    面對失去耐心的父母,孩子的大腦肯定是「短路」的,遺憾的是,這位媽媽卻依然在命令孩子臣服於自己,並保持積極有效的思考。換位思考,便可知這又怎麼可能呢?我們的大腦需要安全和肯定,而不是威逼和否定。當我們與孩子的溝通完全被後者掌控,孩子的大腦只能選擇做一件事——想方設法保護自己不受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