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生活中有一些人習慣睡午覺,而一些人卻認為睡午覺對自己沒有太大的影響。
對於兒童來講,睡午覺和不睡午覺的孩子有差別嗎?答案是肯定的,習慣睡午覺的孩子在身體機能各方面發育都比不愛睡午覺的孩子更好。
想要孩子健康成長,就需要對其睡眠質量有著高的要求。在中國,許多人都有睡午覺的習慣,人們認為中午休息了之後,在下午起床時會更加精神,工作狀態以及工作效率也會顯著的提高。
很多人表明:每當吃了午飯後就犯困。這是因為當你吃了飯之後,血液會集中供向給胃,大腦供血不足,缺氧會造成困的錯覺。
這個時候,選擇休息半個小時左右,可以快速的恢復精神,以更好的狀態去面臨工作。
對於兒童來講,兒童的成長時時刻刻都離不開生長激素,只有身體有足夠的生長激素才會快速發育。
生長激素分泌於腦垂體,在休息時間腦垂體會分泌的更多,所以兒童需要保證足夠的休息時間,此時午覺也顯得極其重要。
如果沒有午覺對人們精神狀態進行緩解,那麼白天人們的大腦將面臨長時間的持續工作狀態。兒童因為生理機能發育的不完善,更容易在白天感到疲累,所以需要休息。
在上個世紀90年代,美國神經心理學家Alice做了這樣一個調查研究:他對700名兒童進行了長達一年的縱向調查研究,其中一組被試有睡午覺的習慣,另一組沒有,每隔一年對其進行不同的調查研究,其中包含對兒童的記憶測驗。
結果發現,習慣睡午覺的兒童對事物具有高記憶的能力,回憶率接近80%。而沒有睡午覺習慣的兒童,回憶率只達到了40%,兩者之間差距十分明顯。
後來,他們針對其腦部特點進行研究發現,沒有睡午覺的孩子,腦部發育較緩慢,智力也會較同年齡段兒童更低,這種影響會一直持續伴隨孩子成長。
一個人的記憶能力在6歲左右形成,3-6歲階段則是孩子記憶能力培養的關鍵階段,這一時期受到午覺的影響,兩類孩子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作為家長,需要讓孩子從小養成優良的習慣,例如早睡早起、習慣睡午覺等。很多家長認為孩子還小,只要不鬧,便任其發展,所以現在很多小孩從小抱著手機,過早的接觸娛樂於網絡世界。
手機帶來的輻射危害眼睛與大腦,並且,因為過多將時間投入虛擬世界,孩子對現實世界便有著模糊的認知。而等他長大之後,生活習慣、思維方式方法也已固定,很難改變。
如果等他長大之後,再擁有良好的作息習慣,是不太可能完成的事情。如果想要孩子從小有睡午覺的習慣,可以仔細參考以下幾種方法。
將自己成為孩子模仿的榜樣
在教育中,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言傳身教都是在教學。此時,以身作則是最好的方法。
如果想要你的孩子在中午好好睡覺,你就不能在中午看電視、玩手機。當吃了飯之後,你可以帶著他和自己一起睡午覺,長時間就能讓孩子形成睡午覺的習慣。
讓孩子保持良好的作息時間
作為父母,需要把控孩子良好的作息時間。當他放學回來、完成家庭作業後,便讓他早早的入睡。
第二天早晨,也要按時叫他起床,保證充足的睡眠。中午,督促孩子去睡午覺,下午才能精神充沛。
適當獎勵
適當獎勵,有利於孩子學會規則,遵守規則。如果你想要孩子長時間保持睡午覺的習慣,便可以提前告訴孩子,可以適當獎勵他:例如,給他買玩具、帶他去遊樂場玩等等。
或者通過代幣制的方法,每天睡午覺可以得到一朵小紅花,當小紅花湊齊30朵時,便可以滿足他一個願望。
長此以往,孩子便會養成良好的習慣。但父母在給出承諾後,一定要說到做到,否則便樹立了一個壞榜樣形象。
「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方法已經過時,現如今經濟條件提升,人民生活狀況開始好轉。在滿足物質條件溫飽的基礎上,也需要追求精神世界的滿足。
如果對孩子的教育只是非打即罵,孩子很容易形成矛盾的人格。我們應該好好引導孩子走向正確的道路,教育的方法也需要與時俱進。
- The End -作者 | 神奇小小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參考資料:《Psychology and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