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神秘失蹤的人物,當屬被稱為建國以來最大未解之謎的彭加木羅布泊事件中的主角——彭加木。
他的失蹤顯得是那麼的突然,僅僅一天時間就再也找不到他的蹤跡,縱然是政府花了月餘的時間去進行地毯式的搜索,也沒有找到關於彭加木的任何足跡,他在哪裡?他到底去了哪裡?這一切都是未解之謎。
有人說他被人謀殺,有人說他穿越成為王莽,有人說他被外星人帶走,有人說他自己逃走了,總之關於他的失蹤說法,在現今的網絡上是層出不窮,讓人眼花繚亂。
彭加木的失蹤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1980年5月2日,彭加木帶著一支由11人組成的考察隊從烏魯木齊出發,進入羅布泊實地考察。考察隊由彭加木(生物化學家)任隊長兼臨時黨支部書記,汪文先(水文地質學家)任副隊長,陳百錄任臨時黨支部書記兼行政主官、保衛員(隨身攜帶著一支64式手槍)。
進入羅布泊之後,考察隊來到了位於羅布泊的馬蘭基地(核試驗基地),他們需經過馬蘭基地的批准,方才可以進入到羅布泊的核心地區。在取得了馬蘭基地的通行許可證後,8日考察隊便從馬蘭基地檢查站出發,駕駛著兩輛吉普車、一輛牽引車,開始了中國人第一次組隊穿越羅布泊的核心地帶的考察之旅。
在他們出發前,馬蘭基地為確保考察隊人員的安全,方便他們在遇到困難時,能與他們及時聯繫,就讓一位叫蕭萬能的戰士帶著一部電臺跟隨考察隊行動。
不過,在第一天,考察隊就跟蕭萬能失去了聯繫。當時由於載著蕭萬能和電臺的吉普車開錯了道路,而彭加木為了不耽誤考察隊的進程也沒有等他們來回合,故而在接下來一個月的考察中,這部馬蘭基地配備的電臺都沒有起到任何作用。
幸運的是,儘管考察隊在羅布泊遇到各種危險,但也沒有到要用這部電臺的地步,所以電臺的失聯,並沒有給考察隊帶來什麼致命性的後果。當時,考察隊幸運地在水和油即將用盡時,於6月5日到達羅布泊米蘭農場。
歷經一個月的考察,就此告一段落。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深入到羅布泊核心地區的考察,此次考察為新中國對於羅布泊的研究取得了諸多第一手資料,極大便利了接下來我國科研人員對於羅布泊的研究。
對於考察隊來說,這次考察是極其成功的。
然而,彭加木卻不這麼認為。
彭加木認為此次考察計劃並未完成此前的預定目標,那就是為國家找到更多的礦產資源。
故而,他覺得應該再次進入羅布泊,去探索一條全新的通往羅布泊地區的道路,這樣既可以讓之後想進入羅布泊考察的中國考察隊有更多的選擇,更可趁此機會為國家採集到更多的生物、土壤標本和礦物化石。
對於這次重返羅布泊的計劃,考察隊的隊友都很是不解,他們認為既然好不容易歷盡艱辛穿越羅布泊,考察計劃已順利完成,為什麼還要再去冒一次險呢!
就在考察隊為是否要重返羅布泊爭論不休時,新疆分院的電話到了,他們同意彭加木重返羅布泊。
上級的電話,瞬間就讓這爭論停止了。見上級領導都同意彭加木的請求,考察隊成員也就不再爭論,隨即開始了重返羅布泊的準備。當然,在出發前,彭加木和考察隊員之間還是達成了一個共識:為了保證考察隊的安全,一旦水和油用到一半,探險的路卻還沒有走到一半時,那就是要立刻原路返回。
畢竟羅布泊很是兇險,更何況這次還要去探索此前從未探索過的地區,這更是兇險。這條新路線,前面到底會遇到什麼,誰也不知道,因此謹慎考慮,也屬實正常。
之後,在米蘭農場,考察隊經過五天的休整,在路線、物資等一切都準備妥當後,6月11號他們再次出發啦!
只是,讓誰都不會想到的是,這次重返羅布泊會成為彭加木教授的永別。
這次重返羅布泊計劃,考察隊決定從木蘭出發,沿疏勒河古道東行,到達庫木庫都克,再西行尋找進入羅布泊的新路線,然後橫向穿過羅布泊,到達敦煌。
此次行動,考察隊預計走完全程的時間需要7天,因此他們準備的物資大概就是7到8天的用度。
然而,當考察隊行至疏勒河古道時,他們卻驚訝地發現7天走完全程的預估時間實在是太樂觀。古道道路崎嶇,峰迴路轉,滿地都是被泥沙覆蓋的泥坑,稍有不慎,要嘛就是迷路,要嘛就是車子被陷住,可謂是千迴百轉,好不艱辛。被這麼一折騰,考察隊每天都只能走4、5公裡,且耗油量驚人,遠遠超出每日計劃所用。
至6月13日,時間過去三天,考察隊卻只走了150公裡,連一半都沒走完,可水、油等物資卻快用了一半。
因此,按照此前達成的共識,這時考察隊應該是要立刻返回,避免受到不必要的損失。
可是,這時彭加木卻不同意,他希望考察隊再撐一下,只要撐到庫木庫都克,一切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彭加木之所以如此堅決地想往前走,是因為他的時間不多了,身患兩種癌症的他,時日無多,這次若回去恐怕就再也沒有機會回到羅布泊啦!他希望能用自己最後的一點時間為新中國再做一些貢獻。所以,他堅持往前。
當天夜裡,考察隊的營地遇到一場大風,大風瞬間就將考察隊的帳篷頂給吹走,為避免被吹走,大家只能是抱住帳篷杆。這時,化學家馬仁文站了出來,他告訴彭加木不能再走啦!再走就是一條死路。
然而,彭加木還是不願意放棄,他在大風中給所有人打氣:「最困難的時候,就是勝利將要到來的時刻」,「大家要挺住,絕不後退一步」,並說道,現在還沒有到山窮水盡的時候,縱然是到了那個地步,我們也還可以通過電臺向馬蘭駐軍求救。
這時,眾人見彭加木如此堅決,也知道這可能是彭教授最後一次對羅布泊的考察,加之有軍隊做靠山,他們也不會有生命危險,也就不再堅持,答應彭繼續向前走。
6月16日,考察隊來到第一站庫木庫都克以西8公裡處, 並在此露營。此時距離原計劃只剩一天,可距離羅布泊卻還有著一段很長的距離,考察隊隨身攜帶的汽油只剩1/4,帶的水因為被鐵鏽汙染,已經不能再喝。
這時,考察隊包括彭加木已經意識到現在已經是最後時刻,若再不向馬蘭基地求救,恐怕有性命之憂。
16日晚9點,考察隊向指揮部「720」發出求救電報。
17日早9點,指揮部傳來消息:「同意送物資,就地待命,停止前進」,並要求考察隊報告駐紮地點的坐標和地形特徵。
當彭加木得知駐軍居然要用直升機來送水,他頓時就不樂意啦!他認為直升機送一次水要花費六七千元,相當於一公斤水要十幾元,這實在是太浪費國家的錢了。所以為了給國家省錢,彭加木希望考察隊能夠自己再努力一下去附近再尋找一下水源,他認為羅布泊地區曾經是個湖泊,50年代都還有漁民在此捕魚,因此這裡的地下肯定是有水的,所以他決定一定能在這裡找到水。
然而,此時考察隊見軍隊已經答應救援,他們認為沒必要再去冒險,等待救援,是最為穩妥的做法。因此,斷然拒絕了彭加木的建議。
中午,考察隊向指揮部發去方位:「東經 91°50′,北緯 40°17′」,並告知他們會在地面上插上一桿紅旗。
不久,指揮部回來消息:「18日上午送500公斤水,但直升機無法送油,請原地待命」。
就在這時,考察隊隊員突然發現彭加木不見啦!並在他隨身攜帶的軍用地圖中發現一張紙條。
紙上是一句話:「我往東去找水井 彭17/6:10:30」。
這是彭加木留給這世間的最後一句話。
之後,考察隊在確定彭加木教授已經失蹤,便趕緊向上級匯報。18日凌晨2點,彭加木失蹤的消息通過新疆軍區,傳到了黨中央的耳中。
中央得知彭加木教授失蹤的消息後,動用了兩架直升機,一架救護飛機,數10輛軍車,100多人,在他失蹤附近進行地毯式搜索,然而搜索了10天都毫無收穫。
7月17日,新疆自治區黨委和基地部隊又再次組織181人,48輛汽車進行第二次地毯式搜尋,可依舊沒收穫。
11月10日,駐軍再次從敦煌進入羅布泊地區,進行第三次地毯式搜尋。此次搜索有1029人參與,搜索總面積達1011平方公裡,搜救人員只間隔50米,每人每天尋找近1平方公裡。可搜索了41天的時間,仍然一無所獲。
直至今日,我們都未找尋到彭加木的遺體。
彭加木到底去了哪裡?最後一刻又倒在哪裡?這一切的一切,到現在都仍然是一個謎。彭加木教授,就這樣神秘消失在羅布泊中,好似從來沒出現過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