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酈道元的《水經注》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東漢以後,塔裡木河中遊的注濱河改道,導致樓蘭嚴重缺水,於是敦煌派出1000餘兵馬來到樓蘭,又召集鄯善、焉耆、龜茲三國兵士3000人,一起不分晝夜橫斷注濱河,引水進入樓蘭,才緩解了樓蘭缺水的困境。
然而這個辦法治標不治本,最終龐大的樓蘭古城還是因為缺水而隕落,從此退出歷史舞臺,而浩瀚無邊的羅布泊,也變成了一片乾涸的鹽澤,從此與塔克拉瑪幹沙漠融為一體,寸草不生,被稱為「死亡之海」。
由於樓蘭古國實在有名,故而它隕落之後,仍然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前來考察,其中包括馬可·波羅、斯文·赫定、桔瑞超等等,然而隨著考察的深入,種種怪事開始發生:許多人有去無返,在這裡化為白骨,詭異的是他們往往渴死在距離泉水不遠的地方;1949年,一架飛機在鄯善縣上空失蹤,結果1958年在羅布泊東部發現了它,機組人員全部死亡;1950年,我軍一警衛員失蹤,結果30年後,地質隊在距離他失蹤地點百餘公裡的羅布泊南岸發現了他的遺體……
從此以後,羅布泊成了一個可怕的地方,常人根本不敢靠近,而今天要說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
時間回到40年前,也就是1980年,這一年的5月8日,我國著名科學家,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副院長彭加木,帶著一支匯集眾多專家的考察團隊,前往羅布泊進行考察,他們的目標是穿越羅布泊並返回出發點,期間要進行相關科學考察。
一開始一切都非常順利,每天都完成了原定計劃,甚至僅僅用了28天就從南北縱穿了「死亡之海」羅布泊,大家一路採集了很多礦物化石,為將來祖國綜合開發羅布泊作出了前瞻性的準備,大家都非常自豪!
於是隊長彭加木臨時提出,大家乘勝追擊,再用20多天的時間,再次返回羅布泊,這一次他們要開闢一條全新的羅布泊穿越之路,為了國家,大家同意了這個計劃。
1980年6月11日,休整完畢的隊伍再次出發,不過這一次考察遠遠沒有第一次那麼順利,途中他們經歷了沙塵暴等各種自然災害,但大家都咬牙堅持了下來,6月16日,彭加木一行人抵達了庫木庫都克附近紮營,由於此時他們的汽油和糧食都所剩無幾,絕對不夠繼續走下去,便向組織發出援助請求,第二天就收到了回復,組織讓他們原地待命,等待救援。
按理說,此時的考察團隊只需要原地休整,等待救援部隊就行了,結果次日,隊長彭加木卻不見了,幸好大家在書裡發現了他留下的紙條,上面簡單地寫了幾個字:「我往東去找水井。」下面寫著「彭,17/6 10:30」,也就是說6月17日上午10:30分,彭加木隊長自己去找水井了。
雖然看到字條,大家都很疑惑,救援部隊馬上來了,隊長為什麼去找水井?但他們相信隊長應該自有打算,也沒多想,結果等到傍晚時分,彭加木仍然沒有回來,大家開始慌張了,四處尋找彭加木,但直到第二天,都沒有發現任何他的蹤影,和他一起失蹤的,還有隊伍在羅布泊找到的「植物標本」。
隨後,救援部隊抵達現場,並了解到彭加木的失蹤事件,於是立刻通知上級部門,由於彭加木是我國非常重要的科學家,國家當即高度重視,在接下來的半年裡,國家累計4次派出十幾架飛機、幾十輛汽車、幾千人拉網式地尋找,卻一無所獲。一時之間,所有人都陷入了無助之中。
截至2007年,人們共從羅布泊發現了6具乾屍,但經過檢測,均不是彭加木的屍骨,彭加木教授失蹤一事,從此變成懸案。
相信看到這裡,大家一定有很多疑問,比如羅布泊幾百年都沒人住過,哪裡會有可用水井?而且救援部隊明明馬上就來,彭加木為什麼一個人冒著生命危險去找水?最奇怪的是,出去找水幹嘛帶走植物標本?但這一切的一切,如今已經沒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