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在朋友圈看到有跑友稱「今天奧森跑路過看到一位跑者倒下,冬天天氣冷,跑步多結伴,放慢速度,安全第一」!
通過視頻可以看到,現場停著一輛救護車,其中一位醫療工作人員正跪地為倒地跑者進行胸外按壓,周圍也聚集了不少路過鍛鍊的人。倒地的跑者穿著跑鞋、帶著手套,已經失去意識。
希望最終經過搶救可以挽回一條生命,也再次提醒跑步的朋友們要注意身體給與的反饋信號,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1月6日晚,慈谿一學校操場上,男子鍛鍊時突然暈厥倒地。現場市民立即拔打了急救電話,經過專業急救訓練的跑友也在第一時間對倒地男子進行了不間斷的心肺復甦,但直到救護車到達現場並送至醫院後,該男子經搶救無效,最終遺憾離世。
有跑友表示,當時該男子正在散步,並未進行劇烈運動。
經常戶外鍛鍊的朋友都知道,夏季高溫是安全問題暴露的高發期,但其實有研究調查顯示,冬日進行劇烈運動的猝死率比其他季節都要高。
冬天寒冷,是心臟病發作最高峰的季節。有研究表示,當氣溫每下降10℃,心臟的發病率就會提升7%。
冷空氣能讓皮下血管收縮。人體為維持體溫,血液循環加速,血壓升高,心臟負擔加重,就會導致心肌缺血出現。甚至還會刺激冠狀動脈驟然收縮,引發心肌梗死。
劇烈運動也是引發猝死重要因素。劇烈運動時,血液多集中在肢體肌肉中。由於肢體肌肉強力地收縮,會使大量的靜脈血迅速回流到心臟,心臟再把有營養的動脈血壓送到全身,血液循環極快。
如果劇烈運動剛一結束就停下來休息,肢體中大量的靜脈血就會淤積於靜脈中,心臟就會缺血。沒有了「回心血」,就容易造成心跳的驟停,從而導致猝死。
在寒冷季節劇烈運動,無疑大大加重心臟猝死的概率,造成悲劇。所以,在寒冷的冬季,鍛鍊更要注意方式方法。
冬季鍛鍊,哪些人更需要注意?
患有這些病的人: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以及猝死家族史的人。
飲食習慣不好的人:抽菸酗酒、過度肥胖、暴飲暴食、運動完馬上猛灌水或者喝冰涼的飲料的人。
過度勞累的人:經常失眠熬夜、精神壓力大、生活壓力大、體力腦力活動大的人群。
45歲以上的人群:中老年人是心腦血管病的高發人群和潛在人群。多數人並不知道自己患有心腦血管病,因此,發生猝死概率更大。
冬季與其他季節不同,氣溫低,體表血管遇冷收縮,血流緩慢、肌肉的黏滯性增高、韌帶的彈性和關節的靈活性降低,因此極易發生運動損傷。
冬季運動這幾點不容忽視!
做好充分的熱身
冬季氣候寒冷,人體各器官系統保護性減弱。肌肉、肌腱和韌帶的彈力和伸展性降低,肌肉的粘滯性增強,關節活動範圍減小,再加上空氣溼度較小,所以使人感到乾渴煩躁,身體發僵,不易舒展。如果不做熱身活動就鍛鍊,往往會造成肌肉拉傷、關節扭傷。
所以在冬季進行健身鍛鍊時,尤其是在室外,首先要做好充分的熱身活動。通過快走、慢跑、伸展運動等,使身體發熱至微微出汗後,再投身到健身運動中。
三層穿衣原則 防寒保暖
冬季戶外運動,很多人為了活動方便往往穿的衣服比較少,在運動前後很容易著涼!冬季戶外運動一定要記住三層穿衣原則:最內層貼身速幹、中間層保暖、最外層防風禦寒!
尤其帽子、手套也是冬季戶外運動必不可少的裝備。
運動量要適中
運動量如何掌握,要根據鍛鍊者的年齡、性別、身體條件、訓練水平來決定。在鍛鍊當中應該及時進行自我醫務監督。根據觀察、體驗自身各器官的反映來掌握運動量也是一種比較好的方法。最合適的運動量是在運動完之後有點喘,但能正常地與人進行語言溝通。
拉伸放鬆同樣不能忽視
冬季戶外溫度低,尤其剛跑步結束出了一身汗不建議在戶外拉伸放鬆。建議直接跑步回家,或到室內相對溫暖的地方後換一身乾衣服再進行拉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