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吳皓教授在論壇作《中國老年聽力健康項目》報告中介紹 採訪對象供圖
今天,一項旨為防治老年性耳聾、幹預老年認知障礙的《老年性耳聾項目專題討論會暨中國老年聽力健康項目》,在「第二屆東方聽覺與前庭醫學會議暨第三屆上海聽覺研究前沿論壇」上正式啟動。
老年性耳聾又稱年齡相關性聽力損失,是指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的雙耳對稱、緩慢、進行性的感音神經性聽力減退,具有隱匿性及漸進性發展的特點。WHO報告顯示,全球65歲以上成年人中有三分之一存在聽力下降,80-85歲之間的老年人聽力下降比例高達80%。全球致殘性耳聾達4.66億,每年經濟損失7500億美元,預計到2050年將超過9億,目前我國老年性耳聾幹預率僅6.5%。
近年來,研究發現老年性耳聾與認知功能障礙密切相關。權威臨床研究結果顯示:聽力減退在9個導致老年痴呆的可控高危因素中高居首位,佔9%。60歲以上重度耳聾患者痴呆患病率是聽力正常老年人的5倍,中度耳聾為3倍,輕度耳聾近2倍。在我國,老年性耳聾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發病率高於聽力正常老年人(16.7% vs 10.8%)。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耳科學研究所所長、上海第九人民醫院院長吳皓教授在論壇作《中國老年聽力健康項目》報告中介紹,該健康項目首創關注聽力損失和認知功能的老年人隊列,是目前國際上唯一一個針對輕度認知受損老年人進行聽力幹預的隨機對照研究項目。該研究將明確聽力幹預(如助聽器,人工耳蝸等)對老年性耳聾患者認知狀態發展的影響,為老年性耳聾防控策略提供依據。希望通過該項目,驗證有效聽力幹預可延緩或改善老年性耳聾患者認知功能障礙,同時提高老年性耳聾的幹預率,進一步通過建立聽力健康示範社區,構建全生命周期精細化聽覺管理大數據系統,有效實現老年性耳聾及老年認知障礙的精準防控,從而推動政府建立國家層面的老年性耳聾保健和醫療政策。
新民晚報記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