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手使不上力 警惕漸凍人症早期症狀

2021-01-16 99健康網

  寫字手抬不起來,以為是肩周炎犯了,忍痛8個月後,再到醫院去就診,竟被告知患上了運動神經元病。昨天在市一醫院,得知自己成了「漸凍人」,孔先生當場崩潰。

  43歲的孔先生是高中數學老師。今年寒假開學後,他發現在黑板上寫字時右手有些不得力。一開始他並沒有太在意,慢慢地感覺寫板書越來越費勁,甚至要用左手託著右胳膊才能正常寫字。暑假期間,孔先生在家休息了一個月,期間多次到社區醫院做按摩和理療,奇怪的是,症狀沒有緩解。開學第一周,上課時他發現右手越來越沒力氣,連粉筆都拿不起來了,這才急忙趕到市第一醫院。

  經過磁共振和肌電圖等一系列檢查,醫生診斷孔先生患上了運動神經元病,也就是俗稱的「漸凍人症」。因為一直拖著不管,此時他的病情已經非常嚴重。

  「患者剛出現症狀時,常常會被誤診為頸椎病或腰椎病。」該院骨科醫師黃自鋒遺憾地說,孔先生如果在剛發現右手無力時就到醫院,儘早地給予神經保護和支持治療,能延緩病情的發展。漸凍症不及時幹預,病情發展很快,拖到後期,醫生也無力回天。很快,孔先生就會出現四肢不能動,吞咽無力以及呼吸功能障礙,只能癱瘓在床。

  黃自鋒提醒市民,若出現手腳無力,一定要儘早到醫院就診。雖然漸凍症的發病率很低,但也不能掉以輕心。

  什麼是漸凍人?

  「漸凍人症」是一組運動神經元疾病的俗稱,因為患者大腦、腦幹和脊髓中運動神經細胞受到侵襲,患者肌肉逐漸萎縮和無力,以至癱瘓,身體如同被逐漸凍住一樣,故俗稱「漸凍人」。由於感覺神經並未受到侵犯,因此這種病並不影響患者的智力、記憶及感覺。像人們熟知的一代理論物理學大師、科學巨匠霍金就是位「漸凍人」。

  漸凍人病因

  肌萎縮側索硬化的病因至今不明。20%的病例可能與遺傳及基因缺陷有關。另外有部分環境因素,如遺傳、重金屬中毒等,都可能造成運動神經元損害。產生運動神經元損害的原因,目前主要理論有:

  1、神經毒性物質累積,穀氨酸堆積在神經細胞之間,久而久之,造成神經細胞的損傷。

  2、自由基使神經細胞膜受損。

  3、神經生長因子缺乏,使神經細胞無法持續生長、發育。

  漸凍人的早期症狀

  早期症狀輕微,易與其他疾病混淆。患者可能只是感到有一些無力、肉跳、容易疲勞等一些症狀,漸漸進展為全身肌肉萎縮和吞咽困難。最後產生呼吸衰竭。

  依臨床症狀大致可分為兩型:

  1、肢體起病型:症狀首先是四肢肌肉進行性萎縮、無力,最後才產生呼吸衰竭。

  2、延髓起病型:在四肢運動還好之時,就已經出現吞咽、講話困難,很快就進展為呼吸衰竭。

(責任編輯:蘇嬌蓉)

相關焦點

  • 什麼是漸凍症 漸凍症的早期症狀
    漸凍症是現在醫學上面的治療難題,這種疾病因為病因不明,沒有有效的方法能治療,所以一旦患上了漸凍症就相當於被判了死刑。那麼什麼是漸凍症?漸凍症早期症狀有哪些呢?下面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漸凍症如果通過專業的名詞給我們解釋可能我們並不是很了解,但是如果告訴我們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就是這種疾病我們可能就了解了。
  • 今天是世界漸凍人日,關於漸凍症這些前兆需警惕
    醫生:早期治療是延緩疾病進展、提高生活質量的關鍵  福州新聞網6月21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陳丹 通訊員 吳旻慧)今天是「世界漸凍人日」。昨日,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舉辦了「關愛漸凍人,附一在行動」公益講座暨病友會。醫生們呼籲,要用愛去融化冰冷,並及時發現「漸凍症」的早期症狀。
  • 世界漸凍人日|拿筷子不靈活、四肢不協調?你需要警惕漸凍症
    這樣的想法於很多人而言或許只是假想,但對於漸凍人來說,這卻是他們必須思考的日常。他們患病後肌肉萎縮無力,但大部分人的意識卻是清楚的。從四肢不協調到說話進食甚至呼吸都變得困難,他們每天都目睹著自己逐漸走向死亡……什麼原因可能導致漸凍症,發病症狀有哪些,如何預防,怎樣治理?6月21日是世界漸凍人日,這些關於漸凍症的知識,一起來了解。什麼是漸凍症?
  • 漸凍人症是什麼 漸凍人症怎麼預防較好
    但由於感覺神經並沒有被侵犯,患者的記憶、智力、感覺等均不受影響,處於「有口難言,有心無力」的狀態,因而異常痛苦。由於「漸凍人症」比較罕見,患病的機率較小,大家便以為這種絕症離我們很遙遠,但其實不然。霍金的離世以及前段時間北大女博士婁滔患上「漸凍症」後,留下「遺囑」要求捐獻自己的器官等事例莫不拉近了漸凍人症與人們的距離。
  • 「虎口」沒有肉 警惕「漸凍症」
    就是在手背上,大拇指和食指連接的地方。把拇指和食指靠攏,使勁兒並在一起,就會在虎口區鼓起一個包,按上去硬硬的,那是一塊肌肉,醫學上叫第一骨間肌。別看這塊肌肉小,生活中卻有著大作用,手上的精細動作都離不開它。有的人全身消瘦,尤其是肌肉鬆弛的老年人,一雙手看上去皮包骨頭的感覺,但不影響活動和力量。
  • 「世界漸凍人日」 漸凍人症前兆勿忽視
    央廣網北京6月20日消息 6月21日是世界漸凍人日。漸凍人症,正式名稱是肌萎縮側索硬化症,也叫運動神經元疾病。這種疾病的運動神經元損傷會導致病人出現肌無力、肌肌萎縮、 吞咽障礙、說話不清、肌肉跳動等症狀。
  • 了解漸凍症,關愛漸凍人
    6月21日是世界漸凍人日。「漸凍症」醫學名稱叫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影響大腦和脊髓中與運動相關的神經細胞,造成運動神經元死亡,令大腦無法控制肌肉運動。主要臨床表現是肌肉逐漸萎縮無力,患者最後會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 漸凍人症的誤診解析
    中國約有十萬漸凍人,但漸凍人症的診斷情況不容樂觀。誤診通常存在兩種情況,一是其他疾病被誤診為漸凍人症;另一種是漸凍人症被當成了其它疾病治療。不少漸凍人症易被誤診為頸椎病。很多患者,做了頸椎病手術後,症狀仍不見緩解,才發現原來是漸凍人症。從臨床情況來看,被誤診的現象比較普遍,約有20%!
  • 警覺是「漸凍症」早期!不要和頸椎病混淆了
    漸凍人症即是我們所說的運動神經元性疾病當中最常見的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屬於上下運動神經元的進行性變性性疾病。 它的臨床症狀會造成肌肉的無力,強直,病理反射的陽性甚至亢進,又可有肌鬆軟萎縮,肌束的顫動和反射的低下。
  • 泉州五旬男治頸椎查出「漸凍症」:年輕人也可發病
    ­  最近,一名50歲的泉州男子被查出「頸椎病」,可術後右手完全抬不動,吃飯、洗澡都要家人幫忙,輾轉多家醫院才確診患上「漸凍症」。福建協和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鄒漳鈺說,目前,我國約有20萬「漸凍人」,大多在發病兩三年後,逐漸不能行走、說話、吞咽,身體就像被凍住,但頭腦清醒如常,逐漸呼吸衰竭死亡。
  • 要謹防漸凍人症,早診斷關乎生存時限!
    聽過「冰桶挑戰」的人,相信對漸凍人並不陌生,近年來,隨著很多名人明星相繼參加/發起了冰桶挑戰,讓該疾病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 識別漸凍人早期症狀 運動神經元病初期發展較為緩慢,不易察覺,症狀呈進行性加重。
  • 湖北鍾祥一家五口患漸凍症去世,武漢接診的「漸凍人」越來越多
    他是全球最知名的漸凍症患者,也是存活時間最長的漸凍症患者,他的勇氣與堅持鼓舞了全世界。他強韌的生命力、堅強的意志力、樂觀豁達的性格、以及良好的醫療條件等等,一起創造了奇蹟。然而,絕大多數的漸凍症患者沒有那麼幸運。「漸凍症」是一種上運動神經元和下運動神經元受損的慢性進展性疾病,學名是肌萎縮側索硬化症(英文縮寫為ALS),也稱運動神經元病。
  • 「虎口」沒肉警惕漸凍症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盧巖    「虎口」是指在手背上,大拇指和食指連接的地方。把拇指和食指靠攏,使勁兒並在一起,就會在「虎口」鼓起一個包,按上去硬硬的,其實那是一塊肌肉,醫學上叫第一骨間肌。
  • 關愛漸凍症患者 水滴籌助力"漸凍人"延續生命
    隨著冰桶挑戰風靡全球,"漸凍症"這個詞第一次廣泛的為人所知。漸凍症全稱,肌萎縮側索硬化(ALS)也叫運動神經元病(MND),是一種罕見病,會導致腦和脊髓中的某些神經細胞逐漸死亡。這些神經細胞被稱為運動神經元,它們能控制肌肉,使身體做出各種動作。漸凍症會使運動神經元逐漸受到損害,導致肌肉無力、僵硬、就像是人被"凍住"一樣。
  • 關愛漸凍症患者 水滴籌助力「漸凍人」延續生命
    2014年著名棒球運動員皮特·弗雷茨首次在網絡上發起 「ALS冰桶挑戰」。在中國,小米公司董事長雷軍第一個接受挑戰,在同事的協助下,他將一桶裝滿冰塊的冰水從頭頂淋下,並在視頻裡點名劉德華、郭臺銘、李彥宏接受同樣的挑戰。 隨著冰桶挑戰風靡全球,「漸凍症」這個詞第一次廣泛的為人所知。
  • 讓患者生不如死的「漸凍人症」
    一家5口都成「漸凍人」  患者查出SOD1基因突變  「漸凍人」多為零散發病,家族發病的比例不超過10%。  結合陳女士的症狀表現,張旻懷疑她患上的是罕見的肌萎縮側索硬化,這是運動神經元病的主要臨床類型,也就是俗稱的「漸凍人症」。通過神經電生理檢查,陳女士最終確診此病。  陳女士的家族都被蒙上了「漸凍人症」的陰影,醫院為其提供了免費的基因測試,顯示患者存在SOD1基因突變,這正是已知的導致「漸凍人症」的異常基因。
  • 為什麼有人會患上漸凍症?
    據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內科高聰教授介紹,肌萎縮側索硬化即是俗稱的「漸凍症」,其發病症狀為:肌肉逐漸不能動彈,就像被凍住了一樣,逐漸出現肢體無力、肌肉震顫,慢慢會進展為肌肉萎縮與吞咽困難甚至呼吸衰竭。雖然漸凍症病因尚不明確,目前還不能治癒,但及早發現可在醫生的指導下用各種綜合手段改善症狀、提高生活質量、延緩疾病進展。
  • 漸凍症有哪些危害,最終致死原因是什麼?
    漸凍症是指患者的神經運動細胞被一些因素侵襲,從而導致出現了神經元的病變,就會導致患者出現肌肉的萎縮、無力甚至是癱瘓,出現這種症狀還是需要重視漸凍症,學名叫做肌萎縮側索硬化或運動神經元病,多發病於中年群體。患病後全身肌肉逐漸萎縮,最終導致呼吸衰竭。
  • 世界漸凍人日:請給予漸凍症患者和家庭多些關愛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頭腦清楚,感覺正常,身體卻仿佛被冰雪慢慢凍住一樣,最後全身肌肉逐漸萎縮,無法行動,最終甚至無法呼吸而不得不離開這個世界,他們被稱為「漸凍人」。今天(6月21日)是世界漸凍人日,專家呼籲給予漸凍症患者和家庭多一些關愛。
  • 海綿寶寶創始人去世,漸凍人症再次引發關注!
    這個活動不僅讓更多人知道罕見疾病——漸凍人症,也引發了人們對於漸凍人症群體現狀的關注。僅在美國就有170萬人參與挑戰,250萬人捐款,總金額達1.15億美元,這可能是為某種疾病或緊急情況捐助最多的款項。2018年3月14日,科學家霍金的過世再次引發了人們對於「漸凍人」的關注。這個牽絆了霍金一生的漸凍人症到底是什麼?如何早期發現並進行治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