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臺灣間諜想滲透大陸各部門難上加難,畢竟兩岸交流的渠道有限。於是,臺灣情報機構就瞄上了大學教授。兩岸雖政冷,但還是存在各種學術交流,在臺灣情報機關眼裡,這些學者就成為了他們發展運用的對象,而施正屏正是其中一位。
11月25日,國臺辦新聞發言人朱鳳蓮證實,11月24日安徽省馬鞍山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對施正屏間諜案作出一審宣判,認定施正屏犯間諜罪,判處有期徒刑4年,剝奪政治權利2年,並處沒收個人財產人民幣2萬元。人民法院嚴格依法審理案件,充分保障了施正屏的各項訴訟權利。
施正屏,1960年出生,臺灣人。案發前,其是臺灣師範大學教授。他早年在美國留學,曾在臺北駐美國文化代表處任職。豐富的閱歷和人脈關係加上專業的素養,讓施正屏進入臺灣「國安局」的視野。2005年,施正屏的老師邀請他參加一個飯局,同來吃飯的還有兩個臺灣歐亞基金會的人,其中的聯繫人叫周德益,是臺灣「國安局」制內間諜。2005年,在老師的推薦下,他擔任臺「國安局」掩護機構歐亞基金會「兩岸農業政策研究小組」組長,並跟臺「國安局」制內間諜周勝裕(化名周德益)建立聯繫。
兩人逐漸熟絡後,周德益開始向施正屏提要求,周勝裕要求施正屏到大陸要向他報備,幫他收集一些情報,並只能向他一個人報告。由於自己的父親曾被臺灣情報部門迫害過,施正屏一直心懷恐懼。
2010年,施正屏在參加大陸某科技研究院學術活動時,主辦方提供了一些材料,當時施正屏看了這些材料覺得很有用。於是,施正屏與主辦方說,文件資料看不完,想借回去看,主辦方同意了,於是,施正屏將活動文件資料全數拍攝交給臺情報部門。
從此,每次施正屏在大陸拿到周勝裕認為重要的資料,周勝裕都會迫不及待地約其見面,然後通過優盤把資料帶走。
施正屏先後30多次入境參加大陸有關單位舉辦的兩岸研討會議,並對活動資料、人員名單進行拍攝,對與會人員重要發言進行記錄,並借參會之機結識大陸人士,返臺後交給周勝裕。而周勝裕則會根據這些資料的重要性給施正屏付費,從幾萬到十幾萬不等。由於手頭拮据,施正屏還主動為臺灣「國安局」寫報告。
除了自己搜集情報,施正屏還給周勝裕「區域經濟與人力資源發展協會」秘書的掩護身份,以便於接待大陸高級智庫,甚至還將周勝裕引薦給大陸某部委駐臺辦事處開會交流。據介紹,從2005年到2018年,施正屏以臺灣學者身份到大陸刺探情報,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兩岸關係、政策法規等多個領域,通過公開套取、打探刺探、金錢收買、物質引誘等手段獲取「一帶一路」、亞太戰略等方面的數據和內容。
從2005年到2018年,施正屏以臺灣學者身份到大陸搜集情報,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兩岸關係、政策法規等多個領域,通過公開套取、打探刺探、金錢收買、物質利誘等手段獲取「一帶一路」、亞太戰略等方面數據和內容,其間共領取間諜經費160萬臺幣。
2018年8月,我國家安全機關將施正屏抓獲,對其依法實施審查。辦案機關通知了其家屬,並根據法律規定保障他們各項合法權利。
而當時對施正屏被抓,臺灣一些媒體還製造其所謂「失聯」,意圖製造事端,栽贓大陸,但無奈,證據確鑿,狠狠地打了那些人的臉 。
近年來,我國對國家安全機密的把控越來越嚴格及正規,臺灣情報部門無法滲透,只好盯上學術交流。其中套路令人心驚,有以約稿為名義的,有以校友交流為名義的,有以情人關係為名義的。總之,手段多樣,令人不易識破。
據介紹,這些「學者們」搜集情報的手法可是高超得很。為避免引人警覺,他們並不搜集紅頭文件等涉密資料,而是多走多看多記等方式,套問、刺探大陸有關內幕信息。這些套取的情報有些看上去似乎是公開的,有些是片段式的,但經過「拼圖式搜集」和專業部門的分析,就成為了對臺灣情報部門來說意義重大的戰略性情報,裡邊往往包含著大陸未來對臺政策走向等訊息,臺情報機關提前掌握,就會使大陸對臺政策受到影響,危害性不比讓對方獲取有密級的紅頭文件小。
近年來,大陸也加大了反間諜的宣傳力度,國家安全部門通過制定短視頻、發放宣傳單、廣播電視宣傳等,讓人們時刻提高保密意識。
而對於這些破壞大陸發展,影響兩岸交流的間諜分子,必將嚴懲不貸。我們也警告臺灣當局,「臺獨」是絕路,搜集再多的情報,也不可能改變祖國必將統一的歷史趨勢。
如果您發現身邊有可疑似間諜人員,請撥打「12339」舉報電話,反映這一情況,國家安全機關就會對其進行核查。(張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