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瞭望東方周刊 ,作者東老師
瞭望東方周刊
有思想的新聞
來源:微信公眾號「瞭望東方周刊」(ID:lwdflwdf)
近年來,「臺獨」分裂勢力為阻撓兩岸交流、抗拒祖國統一,頻繁在境內外串聯反華勢力針對大陸地區開展間諜活動。為打擊「臺獨」分裂勢力的囂張氣焰,國家安全機關於近期開展「迅雷-2020」專項行動,破獲涉嫌資助「港獨」、刺探情報、挑撥中國與其他國家外交關係等行為的一系列重大案件。
視頻來源:新聞聯播
由暗殺等轉為 「心戰、策反、煽動」
中國長安網2019年度照片——《浮出水面》 國安宣/攝
1949年國民黨敗逃臺灣後,其情報部門對大陸的間諜活動一刻沒有停止過。其中尤以「國防部軍事情報局」及其前身、「國民黨中委會大陸工作會」為「急先鋒」。
1949至1969年,是臺灣派遣軍隊、海匪和武裝特務,從海上、空中對大陸,特別是東南沿海地區進行竄犯襲擾活動的20年。他們秘密搜集槍枝、製造炸藥、調查中央領導人的住所和行蹤,尋機行刺。
圖源:《人民政協報》截圖
1955年4月,臺灣「保密局」得到消息,以周恩來總理為首的中國代表團將包乘印度客機「克什米爾公主號」赴萬隆出席會議 。於是,喜出望外的毛人鳳親自坐鎮指揮,在飛機上安放了炸彈。11日, 當「克什米爾公主號」飛越北婆羅洲時發生爆炸。周總理因應邀先去仰光臨時改變路線,才倖免於難。
40年後,當年參與並策劃該事件的原國民黨「保密局」偵防組組長谷正文在臺灣《中國時報》上公開承認此事。臺灣間諜的暴力突擊行動一直收效甚微,至上世紀70年代末戛然而止。
上世紀80年代,隨著海峽兩岸由軍事對抗逐漸轉為政治對抗,臺灣情報機構充分利用機會,向大陸派遣了大量特務,搜集我政治、經濟、軍事情報,利用各種輿論工具進行造謠、煽動性宣傳成為臺灣情報部門的首要任務。僅1986年1月至9月,某地區就查獲臺灣「心戰」宣傳品600多件。
「臺獨」分子李孟居曾潛入深圳偷拍大量武警集結視頻圖片。圖源:央視網
2000年,陳水扁上臺後,臺灣情報部門逐漸淪為「臺獨」勢力搜集大陸情報、「反制」兩岸和平統一的工具。
這些間諜人員主要分兩類:一是旅遊、探親、交流訪問的人群中發展短期搜集情報者。一次付給至少五六萬臺幣的報酬,這對許多臺灣人有很大誘惑;二是以臺商身份進入大陸,表面上從事商業活動,實則從事間諜活動。
2003年12月15日,廣東、福建、海南、安徽、浙江、江蘇、上海和山東八省市同時行動,抓獲了以「臺商」名義從事間諜活動的宋孝濂、王長勇等24名臺灣間諜和19名涉案的大陸人員,摧毀了臺灣間諜機關在大陸布建的秘密情報網。
隨著編外間諜一批批落網,2006年5月初,臺灣「軍情局」打破了10年來未向大陸派遣編制內軍官的慣例,派出「軍情局」四處上校副處長朱恭訓以臺商身份經香港赴大陸「考察投資」,這位臺灣「情報界精英」踏入大陸尚不足一個月就落網,成為近年來臺灣「軍情局」人員在大陸被捕的最高級別軍官。
承諾不願兌現,用完就丟
圖源:焦點訪談
外圍諜報人員被吸收進「軍情局」並源源不斷地派赴大陸,其中還有一些人是被迫成為臺灣間諜的。
姜建國出生於上海,父親是舊上海的資本家,1949年拋下子女逃到了臺灣。姜建國在上海第二醫學院畢業後,當了一名普通醫生。1981年,他成為父親的唯一遺產繼承人,於是,姜建國馬上攜妻女來到香港,棄醫從商並做到中層職位,擁有百萬家產。
1985年5月,他從大陸購買一批蠶絲運往臺灣,由於臺灣的貿易壁壘政策,姜建國在蠶絲外包裝的袋子上,都用「印度尼西亞製造」的假標籤裝飾起來,為了省錢,裡頭小袋包裝上印的「中國製造」卻沒清除乾淨。這批貨沒能混過去,臺灣當局將他的貨品全部扣押沒收。
想到馬上就要到手的四五十萬美元可能就這麼泡湯,姜建國火速趕往臺灣找當地朋友活動。朋友向他引薦了一位沈先生,沈先生答應歸還他的貨品,但同時提出了一個條件,要他參加國民黨。
「參加什麼黨都可以,吊兒郎當黨都可以,只要能把東西拿回來。」姜建國一心只想著把貨拿回來,但眼前的這位沈先生,並不是普通人物,而是臺灣軍情局的一名軍官,他的目標是要讓姜建國為臺灣軍情局服務,否則蠶絲全部沒收。
此時,姜建國有兩個選擇:要麼做一個眼前虧本的商人,回去繼續經商;要麼這次不虧錢,但要從此做他們的人。
第二天在沈先生家裡,姜建國宣了誓。「如果我對黨國不誠不意,願從紀律懲處,包括家人。」這段誓詞,姜建國在很多年之後反覆回味過,但他當時並不知道他將付出什麼樣的代價。
宣誓之後,姜建國便開始接受為期7天的特務培訓,學會配製藥水寫密信,學會反跟蹤,學會通過電臺接收任務。
「當時我的代號是5331,每星期一到星期六晚上8~10點鐘,(電臺)就叫三遍:5331同志請注意,中央現在給你講話,請記住,1034……」只進行了7天的突擊訓練,姜建國被臺灣軍情局委任為中校處長,領取960美元的秘密月薪,並如願拿回了蠶絲。
此後,1987年,姜建國作為港商返回上海洽談港口開發,他的這個身份再次被臺灣軍情局利用,在姜建國拿到港口圖紙後,臺灣方面給了他豐厚的獎賞——4000美元。同年,姜建國又來到大連,這次,他的一切行蹤早已進入了大陸安全部門的監控。
姜建國糊裡糊塗一年多的間諜生涯,換來的卻是人生13年零4個月的上海提籃橋監獄生涯,在人生頂峰的時候鋃鐺入獄。沒有想到,走出監獄後的姜建國發現,別說家人,連自己的房子,甚至房子附近的街道都不見了。據說他入獄不久,前妻將房產賣掉,帶著女兒遠走他鄉。
走投無路的姜建國找到臺灣當局,他的想法是,至少坐牢期間的工資要補給他,拿這筆錢買個小房子,可以有地方住下來。2003年,他找到臺灣軍情局,臺灣方面承認了他的身份,但給了3000美元就將他打發了,沒有別的補償。回到香港,姜建國只能靠政府補貼和自己撿廢紙皮賣來維持生計。
據《環球時報》報導,自1949年至今,已有超過3000餘名間諜敗露,因失手被捕、死亡、失蹤的臺灣諜報人員,多達1.9萬餘人。臺灣的情報搜集計劃,無論是早年的「神斧」「班超」「光武」「三民」「海狼」「長風」,還是近年來的「威遠」及「定遠」,「沒有一次是不付出代價的,總會有報告稱被『破線』 或『拆臺』,也就是情報網被大陸的反間諜系統查獲」 。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臺灣當局對間諜們許下的種種承諾總不願兌現,許多人在退役後甚至連養老保險都沒有,就像「打發狗一樣」,令許多間諜寒了心 ,也使原來準備加入間諜組織的人打了退堂鼓。
此前因在大陸從事間諜活動被判無期的臺灣間諜李俊敏被臺灣認定「因公殉職」,當其在大陸被釋放,「死而復生」準備返臺時,卻遭到臺灣當局的種種刁難。
為此,臺灣《聯合報》2006年12月9日發出感慨:「臺灣當局對諜報人員用完就丟,當權者都需要他們 , 可是用完就遠離他們,甚至糟蹋他們。」
圖源:新聞聯播
當代,諜戰手段不再囿於傳統方式。「網軍」尤其是「黑客」成為臺灣情報部門的另一股力量。2008年上半年,國家網際網路應急中心監測發現,大陸地區外的木馬控制端IP有98230個,其中來自中國臺灣的佔到 65%。臺灣諜報機關還制訂了一系列網絡專項計劃,在全球設立了數十個網絡情報工作據點,以大陸周邊國家為主陣地,採用狼群戰術進行網上竊密和情報滲透。
此外,臺灣間諜還潛伏在大陸的一些軍事網站和軍事論壇上,尋找可能提供情報的人員。
網上交友徵婚等形式吸引目標
許以戀人的身份向目標提出要求,讓對方及時把成果發過來分享,「彼此做對方的眼睛。」圖源:央視新聞
臺灣間諜潛入、策反、竊取情報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據《國家安全》期刊發文分析,這些臺灣間諜既使用了傳統的間諜手段,比如金錢收買、感情拉攏、色情引誘等,也與時俱進地使用了很多新技術,充分利用電子郵件、微信等網絡技術和社交媒體的便捷性展開活動。極力向大陸滲透,大肆策反發展人員,布建間諜情報網絡,嚴重危及國家安全和利益。
什麼樣的人容易被境外間諜機關盯上?
圖源:焦點訪談
退伍軍人、留學生、高校師生、軍事愛好者、軍工企業和國防科研單位人員、政府機關人員、年輕網友均有著相當的「吸諜力」。比如,臺灣間諜情報機關特別瞄準大陸赴臺青年學生群體,利用兩岸擴大交流交往的有利條件,組織安插大批間諜情報人員在臺灣島內高校活動,以各種掩護名義哄騙利誘大陸赴臺學生,利用學生從事間諜情報活動,性質極為惡劣。
需留意的是,網絡媒介往往與傳統的「人力情報」搜集模式相互勾連。比如,臺灣間諜通過技術手段將自己的微信、QQ 號碼位置「擬定位」到大陸軍工科研單位、或其他重要目標周邊,通過微信「搖一搖」「附近的人」或網上交友徵婚等形式,吸引目標單位內部人員與之建立聯繫。
比如被媒體曝光的陝西閻良某軍工單位職工周偉的案例。一次偶然的微信「附近的人」搜索,使他結識了名為「羽晴」的女網友。由於女方營造出的對周偉工作的崇拜,出於炫耀與交友目的,周偉多次毫無防備地向其透露自己工作內容。
圖源:焦點訪談
2015年9月,周偉被臨時抽調對某軍用飛機進行改裝工作期間,羽晴多次聯繫並詢問該飛機的數量、新老型號區別、裝備變化等信息,周都如實相告。國家安全部門調查顯示,二人微信聊天中,周洩露的涉及軍用飛機生產、裝備信息共11條,其中4條信息被確定為秘密級。
圖源:反間諜微電影《獵狐》劇照
近年來,國家安全機關成功破獲了一批重大間諜案件,挖出內奸、切斷渠道,防止危害擴大,依法懲治了間諜犯罪分子,有力維護了國家和人民的安全。這些成績的背後,是隱蔽戰線的無名英雄們的忠誠堅守和默默奉獻。
參考文獻:
1.《共產黨員》:《兩岸諜戰:從暴力走向網竊》
2.《中外文摘》胡潤民:《兩岸諜戰60年》
3.《國家安全》張帥:《百餘起臺灣間諜案告破的背後 臺諜竊取大陸情報有多種手段》
4.《人民文摘》吳峻松:《臺灣間諜的悲劇人生》
5.《世界知識》王宏德:《同根相煎:臺灣間諜在大陸》
6. 新華網:《間諜策反活動畫面首次曝光!》
掃描圖片上的二維碼
定製標準版團旗、團徽,下載團歌
編 輯丨王殿禕(山西交控集團)
校 對丨鹿 幾
校 審丨陳 葵
值班編委丨王小鯤
原標題:《就這?「轉型」幾十年,臺灣間諜「菜」得越來越有特色……》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