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紅色蜂巢』,社區裡的志願服務多了,逢年過節還會組織活動。上半年疫情防控期間,每天都有黨員志願者在小區裡巡邏,幫我們解決各種困難,大家住得放心又舒心。」談起這幾年社區裡的變化,家住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盛澤鎮衡悅社區新華新村小區的李阿姨臉上洋溢著笑容。
近年來,盛澤鎮不斷加強基層黨組織標準化、規範化建設,並結合「海棠花紅」先鋒陣地群建設要求,打造具有盛澤特色的黨建陣地群——「紅色蜂巢」,以黨建引領社會治理全面升級,實現了黨群關係的新突破。
從單個試點到集群效應
初秋晚上,涼風習習、蟬鳴陣陣,居民們三三兩兩來到位于衡悅社區蠶花公寓的「紅色蜂巢」先鋒驛站,一邊納涼聊天,一邊接受「蜜蜂黨員」提供的測量血壓等志願服務,黨群一家,其樂融融。
2017年,盛澤鎮以衡悅社區為試點,啟動了「紅色蜂巢」黨建陣地群建設工作,這是盛澤鎮建立的首個「紅色蜂巢」先鋒驛站。
「紅色蜂巢」項目的靈感來源於蜜蜂採花釀蜜,勤勞務實的蜜蜂精神與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精神不謀而合,而蜂孔相連的蜂巢結構又生動而形象地表達出了網格化管理的實質。
「我們的『紅色蜂巢』先鋒驛站地方雖然不大,卻精緻小巧,功能齊全。」盛澤鎮衡悅社區黨委副書記朱雅萍告訴記者, 「紅色蜂巢」裡面設置了黨員談心室,有黨員風採展示牆,還設置了先鋒驛站的活動制度和活動計劃。它的建立不僅為周邊幾個黨支部開展活動提供了場所,也把黨員志願服務推向了制度化與常態化,很好地滿足了小區居民和黨員的日常活動需求。
有了「蜂巢」,自然要有「蜜蜂」。在盛澤鎮的「紅色蜂巢」裡,也有著這麼一群可愛的「黨員蜜蜂」,他們駐紮在基層,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釀造著甜蜜的幸福生活。
衡悅社區開展評星定級活動,黨員們正在「釀蜜」光榮榜前查看年度積分。
顧定妹就是「黨員蜜蜂」中的一員。退休前,她是衡悅社區黨委蠶花支部的支部書記,退休後,她成為了一名黨員志願者。「每個月的5、10、15、20、25日,都是固定的黨員志願服務日。」顧定妹說,他們依託「紅色蜂巢」開展了很多活動,比如元宵節猜燈謎、端午節做青糰子送給孤老,還有志願服務助力「331」行動等。入夏後,社區又成立了「六點半服務隊」,每晚6點半,在社區居民納涼時為他們提供各類志願服務。
像顧定妹這樣的「黨員蜜蜂」,盛澤鎮還有許多。這幾年,盛澤鎮黨委聚焦「服務保障基層黨組織強化政治功能、深化服務功能」的主責、主業,不斷推進全鎮各級黨建服務陣地體系建設,在綢都大地上遍布「紅色蜂巢」,探索將其從單個站點建設逐步推向陣地矩陣體系化建設。
目前,盛澤鎮已形成「1+4+N」的「紅色蜂巢」黨建陣地群,初步實現「紅色蜂巢」全覆蓋。所謂「1+4+N」,即1個區域黨建工作總站、4個區域黨建工作站和N個先鋒驛站(黨員中心戶),覆蓋服務全鎮8000餘名黨員,充分發揮好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從社區延伸到廣大農村
建一個「蜂巢」很容易,但要把它築牢,成為一處基層戰鬥堡壘,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幾年,盛澤鎮按照黨組織建在網格上的要求,通過優化組織設置、完善網格化管理等方式,不斷強化「紅色蜂巢」黨建陣地群。
盛澤鎮模擬蜂巢組織,優化黨支部設置,建立了黨員責任區。黨員按照就近原則分別落戶到「蜂巢」,一個「蜂巢」覆蓋一個或多個支部,「蜂巢」相連組成網格結構。網格化的管理模式不僅為建設法治型黨組織創造了條件,更為規範落實「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談心談話等組織活動提供了載體。
「紅色蜂巢」在社區的發展、壯大,讓這一黨建品牌獲得了廣泛關注,但是要想更進一步,使其成為各級黨組織提升基層黨建水平、凝聚廣大社區黨員群眾的戰鬥堡壘,還是需要紮根農村,在廣大農村有所作為。
2018年,盛澤鎮將「紅色蜂巢」陣地從社區延伸到農村,在七莊村建立全鎮首個村級「蜂巢」。2019年,該村又投入10萬元,在七莊浜自然村建設了第二個村級「蜂巢」。
盛澤鎮在七莊村建立首個村級「蜂巢」。
「我們村的『蜂巢』集功能展示、黨建服務、教育培訓於一體,為規範黨組織生活和黨員行為提供堅實的陣地保障。」七莊村黨總支書記孫國平告訴記者,有了「紅色蜂巢」作陣地,七莊村開展黨建工作就更有底氣了。自第一個先鋒驛站成立以來,該村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構建黨群聯繫點、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居民議事點「三維一體」的服務體系,積極凝聚社會力量,走「黨建+」發展之路。
「通過『紅色蜂巢』,我們的『黨員蜜蜂』在群眾身邊履行義務、奉獻服務,把黨員的形象留在老百姓心裡,切實發揮黨員在鄉村振興中的示範引領作用。」孫國平說,七莊村以「黨建+」模式為工作引領,激活黨組織的「神經末梢」,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積極開展各項黨建活動。在黨建活動中,黨員、幹部入戶走訪聯繫群眾,收集、整理、歸納群眾的合理訴求,制定群眾需求清單,構築服務解難的「連心橋」。
「這幾年,我們不斷向有條件的自然村、小區進行推廣,不斷擴大覆蓋面,實現基層黨建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相統一。」盛澤鎮組織人事和社會保障局局長吳偉紅表示,近年來,盛澤鎮不斷築牢「蜂巢」,建好基層戰鬥堡壘,爭創「先蜂」,培育紅色力量,釀好「蜂蜜」,讓群眾享成果,全面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滿意度,也使「紅色蜂巢」的影響力逐年擴大,成就區域黨建品牌中的一抹亮色。
從固定陣地到流動陣地
如果說建設「紅色蜂巢」先鋒驛站的目的是把支部建在基層網格上,那麼「紅色蜂巢」流動服務車的出現,則是把這種紅色空間變得隨時隨地、即需即有。
吳偉紅告訴記者,盛澤鎮共有黨組織554個,目前黨的組織和工作已基本實現全覆蓋,但陣地數量有限,服務難以實現真正的全覆蓋。為了增加陣地靈活性,擴大陣地服務覆蓋面,盛澤鎮打造了全鎮首個移動戰鬥堡壘——「紅色蜂巢」流動服務車,提供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政策宣傳、便民服務、黨務諮詢、志願活動、民意快線等服務,是一個流動式的「紅色蜂巢」先鋒驛站。
「流動先鋒驛站」開進社區送學上門。
這輛流動服務車於去年3月開始運行,設立了以黨員志願者為骨幹的「行動支部」,全年在盛澤鎮的八個社區巡迴開展活動,服務內容包括:學習教育、接待走訪、崗位服務、結對服務、政策宣傳、志願服務、積分考核、特色服務等8個方面,日夜穿行在綢都的街頭巷尾,成為集宣傳、諮詢、服務等活動於一體的移動戰鬥堡壘。
「依託這輛流動服務車,我們把基層黨組織的學習陣地搬到了居民小區內,黨員們圍坐在車內就能進行黨課微課堂的學習、向黨組織繳納黨費,大大方便了行動不便的高齡黨員。老城區的黨員志願服務陣地也得到了擴展,政策諮詢、免費理髮、健康義診、便民充電等傳統的志願服務項目也能在車子上進行。」吳偉紅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這輛流動服務車又變身「防疫音頻流動宣傳車」,用接地氣的表達形式定點巡鎮、走街串巷,呼籲市民做好防疫工作,與此同時,它還擔任了「紅色快遞員」,為居家醫學觀察人員送去了方便麵、米、油等物資。
運行一年多時間,「紅色蜂巢」流動服務車出色完成了「雙亮一考三服務」的總體任務,在全鎮營造了良好的黨建工作氛圍,實現了黨建「無死角」服務,成為了綢都一道亮麗的紅色風景線。
接下來,盛澤鎮黨委還將繼續深化和擴展「紅色蜂巢」項目,把「紅色蜂巢」建在網格上、建在黨員中心戶家中、建在流動服務車裡,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為促進盛澤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稿件素材由蘇州市吳江區委組織部提供■記者:郭文治 鄭新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