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耀今生·蘇州篇丨部隊磨礪工匠精神,民族榮譽感是老兵們創業成功...

2020-12-17 新華報業網

  交匯點訊12月1日,懷著激動的心情,「戎耀今生•尋跡江蘇退役軍人創業先鋒」採訪團來到了本次主題活動的第二站蘇州,探訪當地的優秀企業。

  從退伍軍人到企業家 以工匠精神做強民族品牌

  蘇州地區的第一個採訪點是位於蘇州高新區的萊克電器有限公司。一走進萊克電器的大門,董事長倪祖根就熱情地向採訪團介紹起自己和萊克電器的故事。

  榮獲江蘇輕工「大國工匠」稱號的倪祖根最開始的創業,源於上世紀90年一臺小小的吸塵器。1994年,為了實現「清潔之王」的夢想,曾在蘇州春花吸塵器廠擔任技術工程師的倪祖根開始籌備資金準備創業。在朋友的幫助下,倪祖根在蘇州高新區創建了蘇州金萊克電器有限公司(萊克電氣前身),通過自身對吸塵器電機的專業知識以及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創業第一年就獲得了500萬元的利潤,實現了當年吸塵器出口的行業顛覆。2009年,倪祖根創建自主品牌「LEXY萊克」,著力發展高端清潔家電產品。2015年5月,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看著萊克公司展廳內從最新型的吸塵器到高端人工語音智能小家電,採訪團成員們紛紛為我們的國產工匠產品豎起了大拇指。參觀了展廳後,倪祖根帶領採訪團來到了由智慧機器人進行操作的內部零件製造車間。各種不同類型的智慧機器人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零件的取配工作。

  發揮特長 投身特種車輛裝備製造行業

  隨後,記者團來到了江蘇振翔車輛裝備股份有限公司,這是一家以生產製造特種車輛裝備為主的公司。公司偌大的廣場上一字排開停滿了正在等待測試性能的紅色特種車輛。這「壯觀」的場面讓採訪團裡的95後們感到新奇又興奮,紛紛對董事長趙文提出問題,採訪現場一時熱鬧非凡。

  趙文談到自己的創業初衷時表示,每個人的理想不同。作為原武警蘇州市消防支隊的一名軍人,退役後趙文對部隊感情依然很濃,他選擇與4名戰友一起創業,於2011年3月,創辦成立了江蘇振翔車輛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趙文說:「從接觸消防車的那一刻起,我就對它產生了濃厚興趣,註定要與它結下不解之緣,而部隊生活鍛鍊和培養了我,應該把自己的特長發揮好,做一番事業並為社會盡一份責任。」

  掌舵一村 踐初心服務桑梓

  最後,我們來到了位於吳江區盛澤鎮的蘇州市蠶絲匠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潘曉豐不僅是退役軍人,還是盛澤鎮雙溪村黨委書記。

  談起創業史潘曉豐告訴記者,2005年,他應徵入伍,成為武警安徽省總隊某支隊的一名軍人。兩年的軍營歷練,不僅使他有了強壯的體魄,更培養了他獨立生活的能力、頑強拼搏的意志和吃苦耐勞的品質。2011年,從部隊轉業的潘曉豐在父母強烈要求下回到家鄉盛澤開始創業。2013年,潘曉豐和妻子張喜蘭在溪南村開了一個小作坊,請當地制蠶絲被的阿婆來拉絲製作。幾年間,小作坊升級成了車間,車間又變成了工廠。去年,夫妻倆註冊成立了蘇州市蠶絲匠紡織科技有限公司。訂單也從本地輻射到了北京、廣州、吉林、上海、安徽等地。

  在採訪現場,潘曉豐向採訪團展示了傳統的繅絲工藝以及蠶絲被的製作過程。在嫻熟的製作手藝下,小小的蠶繭就這樣在工人們的手中變成綢緞和蠶絲被銷往世界各地。

  交匯點記者廉昕朦/文滕升智/視頻朱信智/圖

版權和免責聲明

版權聲明:凡來源為"交匯點、新華日報及其子報"或電頭為"新華報業網"的稿件,均為新華報業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為"新華報業網",並保留"新華報業網"的電頭。

免責聲明:本站轉載稿件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華報業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者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戎耀今生|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以工匠精神做強民族品牌--蘇州篇
    12月1日," 戎耀今生 · 尋跡江蘇退役軍人創業先鋒 " 網絡主題活動走進蘇州,探訪了一批退役軍人創辦企業、做大做強自主品牌、為實現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而努力的故事。   倪祖根:以工匠精神打造高端綠色小家電民族品牌
  • 鐵血軍魂志不改 ,戎耀今生建新功
    11月30日,「戎耀今生·尋跡江蘇退役軍人創業先鋒」網絡主題活動在南京啟動。中央和省主要網絡媒體組成的採訪團,將赴鎮江、蘇州、南通、連雲港等地開展集中採訪報導。  江蘇是兵員大省,全省轉業退役人員逾百萬。江蘇也是經濟強省、創業熱土,無數退役軍人將創業作為自己人生的第二戰場。
  • 戎耀今生丨讓黑塌菜變成「擁軍菜」,這位退役軍人創業中再續軍緣
    12 月 2 日,現代快報記者跟隨 " 戎耀今生 · 尋跡江蘇退役軍人創業先鋒 " 網絡主題活動來到南通,走進左林的黑塌菜種植基地。2018 年,已在部隊服役 32 年的左林解甲歸田,回鄉開始創業,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菜農。左林是如皋第一個機械化、規模化種植黑塌菜的人,1000 畝地,沒人試過,沒人敢做。如皋的第一個智能大棚是左林搭起來的。由於充分利用機器,滿足了黑塌菜的習性,左林種出的黑塌菜品質更好,口感甜脆,名聲逐漸打了出去。" 現在粗略地算了一下,帶動了約 260 人一起致富,平均每人增收一萬五千元左右。"
  • 「戎耀今生」走進連雲港|卸甲歸田興農富民
    從部隊回到農村,他們選擇與泥土為伍。腳沾泥土,播種希望。創業路上,並非一帆風順,戎裝生涯賦予了他們一往無前的勇氣與堅持。近日,「戎耀今生·尋跡江蘇退役軍人創業先鋒」網絡主題活動走進連雲港,探訪當地退役軍人投身農業發展、建設美麗家鄉的故事。
  • 戎耀今生|虞強:做好企業也做好文化傳承
    採訪團合影 「戎耀今生 尋跡江蘇退役軍人創業先鋒」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11月30日走進丹陽天祿眼鏡電商有限公司 2000年從武警部隊光榮退役後,虞強進入上海寶閩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下屬的寧波子公司。2年的部隊生活,讓虞強養成作風硬朗,處事幹練的行事風格,工作中迎難而上、勇擔重任,很快被集團公司賞識並賦予重任,在他23歲時便成為集團內最年輕的子公司總經理,27歲成為集團公司的副總經理。
  • 「戎耀今生·尋跡江蘇退役軍人創業先鋒」網絡主題活動在寧啟動
    媒體採訪團記者合影 宋嶠攝 人民網南京11月30日電(黃啟源)11月30日,「戎耀今生·尋跡江蘇退役軍人創業先鋒」網絡主題活動在南京啟動。該活動由江蘇省委網信辦、省退役軍人事務廳主辦。江蘇是退役軍人創業創新的熱土,一批又一批退役軍人創業者匯入「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的時代洪流。今年曆時八個月舉辦的首屆江蘇省退役軍人創業創新大賽以及最近江蘇代表隊在全國退役軍人創業創新大賽中取得的優異成績,集中展現了江蘇廣大退役軍人初心永鑄、執著篤行、奮力攀登、匠心追夢的精神風貌。
  • 戎耀復興!構建線上老兵之家
    「戎耀復興服務平臺」上線啦!復興區為落實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建設建立了「網際網路+退役軍人服務」特色模式通過大數據、網際網路等技術手段建立的「戎耀復興服務平臺」網上辦事平臺為退役軍人提供就業創業方便及時了解關於退役軍人活動、培訓等詳情。權益維護遇到問題,闡明緣由,即可以線上反映、投訴,更加便捷高效的為退役軍人提供服務。
  • 切實提升自豪感榮譽感歸屬感
    剛退役的郭新楊正籌劃打開一片創業新天地。   正是丹桂飄香時,觀山湖區迎來80餘名返鄉退役軍人,送走即將步入軍營生活的205名新兵。長期以來,觀山湖區全力做好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在全社會營造關心國防、尊崇軍人的濃厚氛圍,切實提升廣大退役軍人的自豪感、榮譽感、歸屬感,鼓勵他們積極投身國家建設發展,激發強國興軍的磅礴力量。
  • 催淚的八佰,小人物們撐起的民族脊梁
    其時五十萬大部隊撤退,為了給九國公約會議展示中國軍隊仍在抵抗,留下524團堅守等待會議召開,以求得國聯對日本進行制裁,這場戰爭,實際上只是大人物策劃的一場演出,只是劇中沒有給大人物們任何出場機會,鏡頭只對準了真實的小人物,沒有人從戰略意義、國際局勢、大布局上去渲染政治妥協、高瞻遠矚、戰略撤退、運籌帷幄以及什麼是必要的犧牲。
  • 探索工匠精神的創新意蘊
    工匠精神是工匠們的行為表現與價值取向中所體現的精神內涵。近年來,黨和國家領導人在許多重要場合頻繁提及工匠精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弘揚科學精神和工匠精神」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指出,要大力弘揚「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 中國最優秀的老兵企業家王石的創業故事
    從戰場到職場再到商場的華麗轉身當了5年的兵,開了18萬公裡的車,部隊經歷磨礪了王石的團隊精神、組織紀律觀念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在鐵路局工作的每一天王石沒有給時任柳州鐵路局副局長的父親丟臉,始終保持退伍不褪色的汽車兵的本色勤奮工作,王石勤奮吃苦耐勞的精神受到了領導及同事們的肯定,緊接著,全國學校複課開始從基層組織選送工農兵學員,當時鐵路局有2個推薦上大學的名額,因為王石平時幹工作吃苦耐勞受人喜歡,老師傅們一致推薦了他上了蘭州鐵道學院(現蘭州交通大學)」。
  • 勞模風採丨胡達來:人民的好醫生 彰顯工匠精神
    勞模風採丨胡達來:人民的好醫生 彰顯工匠精神 2020-10-26 2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湖南八旬老兵被「部隊召回」,買火車票時卻被鐵警帶走……
    他走路有些佝僂,說話口齒不清,卻急切表示部隊召他回去,要買一張去北京的火車票,並從包裡掏出證件和200元現金。 從嶽陽到北京的車票需要173.5元,老人證件齊全符合標準,但考慮到其精神狀態不佳,且沒有隨行陪同人員,售票員李智還是多了個心眼:「爺爺,如果部隊讓您回去,是不是會有專人來接您?」老人表示沒有,只是收到部隊召回的通知。
  • 傳承大國工匠精神,樹立遠大職業夢想
    凝聚人才,創新科技,注重產業結構調整,加大科技投入,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這一系列的舉措使中國形成了「人人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局面。本次研學活動緊隨時代步伐,走進包頭機械工業職業學校、包頭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包頭服務管理職業學校三所職業技術院校,共同見證職業人才為社會以及世界貢獻的創新力量,學生們也化身小小工匠家,探究機械製造業的前世今生,感受智能生活的點滴改變,了解「中國速度」的震撼魅力;讓學生們親身體驗,走進多種多樣的職業技術崗位,走進操作間拿起操作杆,學習動作技能,有模有樣,在體驗中感受科技強國的創新力量。
  • 健身房裡的退役老兵_蘇州圖聞_蘇州新聞網
    近年來,健身行業在國內發展迅速,一些退役老兵也在這個領域裡找到了自身定位。憑藉著過硬的身體素質和軍人的執著,在經歷了諸多壓力和挑戰後,退役老兵成為健身行業裡一道別樣風景。身高185cm的董葉鋒曾經是一名戰士,如今是蘇州銀力體育學院的一名普拉提培訓師。董葉鋒少年時從事摔跤運動,在一次韌帶受傷後職業運動員生涯受阻,成了一名部隊戰士。談起從事健身行業的初衷,董葉鋒坦言是為了治療腰痛。
  • 龍馬學院|迪馬股份副總裁劉琦:工匠精神的堅守者
    早期央企的工作,劉琦理解了什麼是奉獻和拼搏,(幾家)大型外企的高管經歷讓自己的行業閱歷、視野得到拓展,職業精神和工匠精神也融入了血液。加入迪馬後,劉琦則對民企的創新精神與旺盛生命力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也希望用自己的閱歷將企業帶到新的高度。劉琦說:「過去幾十年,中國經歷了快速發展的過程,我也經歷過很多次改行或創業誘惑,但都放棄了。
  • 感受吳地風雅 傳承工匠精神
    近日,來自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信息技術學院的十五名師生,參觀了蘇州吳中博物館。通過一件件珍貴藏品,大家深刻感受了吳文化的變遷與發展以及吳文化中所蘊含的「工匠精神」。  蘇州吳中博物館是蘇州市第一座全面展示吳地文化的地方性特色博物館。館內擁有原吳縣和現吳中地域範圍內考古出土的文物藏品7000多件(套)。
  • 鐵打的營盤 永遠的老兵 ——訪上海軍酒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
    創立『軍酒』,就是切實響應政府號召,希望用自己的專業能力,助推退役的戰友們儘快融入社會,在地方的經濟建設中發揮出聰明才智,再立新功。我們力爭到2020年底助力10,000名退役軍人實現創業夢想。」這是韓宏偉親手寫下的幾行文字,承載了他創辦「軍酒」的初衷。這位曾經的「老兵」,正用他奮鬥一生的創業傳奇,吹響新一代退役軍人再創業的號角!
  • 推進工匠精神培育與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
    每個層次都包含了知識技能目標和思想品德目標,逐步提高學生專業技能和對精湛技藝的追求意識,使核心技能得到多層次的訓練,意志品質得到多層次的磨礪。學生也充分體驗了從不會到會、不熟練到熟練、不精到精的遞進過程,充分認識「工匠精神」在提升專業技能和專業素養中的作用。師生們對精湛技藝的追求和堅守,也結出了豐碩的成果。工程測量技術專業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連續六年共獲得9項一等獎。
  • 退伍老兵的「最後一分鐘」!
    將近晚上7點,再過幾個小時,老兵張晨龍和周金卻還在緊張地為第二天大家的早餐做準備。「幹一點,是一點,或許到明天就再也不能為戰友們服務了。」他迅速穿好衣服,拿起工具,準備各類食材。不管是留下來的,還是離開的,一朝戎裝,今生驕傲,若有戰,召必回!我將珍惜這最後時光,在位一份鍾,幹好六十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