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新聞訊 (記者/德青 )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製造企業多以加工、代工為主,缺乏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品牌。打造自主品牌,增強本土企業競爭力亟待破局。12月1日," 戎耀今生 · 尋跡江蘇退役軍人創業先鋒 " 網絡主題活動走進蘇州,探訪了一批退役軍人創辦企業、做大做強自主品牌、為實現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而努力的故事。
倪祖根:以工匠精神打造高端綠色小家電民族品牌
萊克總部
從產品ODM(承接設計製造業務的製造商)代工起家,成為全球領先的吸塵器製造商,再到創立自主品牌萊克,同時主營空氣淨化器、淨水機等綠色智能小家電和園林工具產品,倪祖根始終保持軍人雷厲風行、速戰速決的作風。
倪祖根分享創業路程
1974年,倪祖根應徵入伍,離開了他生活學習了18年的家鄉。1987年,在部隊服役13年的倪祖根轉業回到蘇州春花吸塵器廠擔任技術工程師。「轉業進廠的第一天,我就接到了技術攻關任務,時間緊、任務重。」倪祖根憑著軍人般不服輸的精神,開始下車間一面學習日本質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一面深入到每一道工序。憑著學習和大量的實驗,僅花三個月,研發出的第一臺電機使用壽命就達到史無前例的300小時以上,填補了國內電機研發的技術空白。
出口的部分產品
1994年10月,倪祖根借款3萬美元創辦金萊克公司,專注以電機為核心部件的吸塵器、園林工具等產品的ODM出口業務。
萊克吹風機
為了贏得市場競爭,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品牌轉型,2009年,倪祖根創建自主品牌「LEXY萊克」,著力發展高端清潔家電產品。2015年5月,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近年來,倪祖根先後獲得諸多榮譽,如2014-2015年度蘇州傑出民營企業家;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智慧財產權工作先進個人」、「中國家用電器行業發展四十年功勳人物獎」和江蘇輕工「大國工匠」等稱號。
趙文:軍旅情懷,投身特種車輛裝備製造行業
趙文
1990年3月,趙文從老家安徽應徵入伍來到蘇州市消防支隊成為一名光榮的消防戰士。23年間,他多次參加滅火戰鬥和消防業務大比武,先後榮立個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6次,被公安部授予「全國優秀人民警察」稱號。
振翔股份軍人之家
「軍裝穿不了一輩子,但對部隊的感情不會斷。」趙文說,最擔心的還是戰友們的安全,所以希望為消防隊伍進行火災撲救和救援提供高精尖的裝備設施,更好地保護好他們。
2011年3月,趙文轉業離開部隊,但難捨消防事業。「從接觸消防車的那一刻起,我就產生了濃厚興趣,加之消防車輛裝備在實際使用中不合理之處,犧牲官兵多,急需改變創新。」趙文便與4名戰友一起創辦成立了江蘇振翔車輛裝備股份有限公司。
趙文接受媒體採訪
這是一家以生產製造特種車輛裝備為主的公司。憑著部隊培養的「敢打必勝,不怕吃苦」的精神和「誠信做人,務實做事」的作風,10年來,趙文帶領振翔股份快速發展,綜合實力大幅躍升,已跨入國內特種車輛裝備製造行業的第一梯隊。
振翔股份改裝車輛
企業壯大之後,趙文始終沒有忘記社會責任。公司成立「退役軍人之家」服務站,制定了「百名退役軍人」招聘計劃,吸納安置了50多名退役軍人就業;成立以退役軍人為骨幹的民兵應急班和應急保障分隊,隨時響應並配合應急管理部門參加搶險救援工作,先後幾十次趕赴爆炸、火災、洪澇等災害現場。
潘曉豐:掌舵一村,踐初心服務桑梓
潘曉豐展示絲巾
「十幾年前,長我幾歲的堂哥是一名西藏兵,當家人都在心疼他'吃苦』的時候,我以他為榮。」潘曉豐告訴記者,2005年,他應徵入伍,成為武警安徽省總隊某支隊的一名軍人。兩年的軍營歷練,不僅使他有了強壯的體魄,更培養了他獨立生活的能力、頑強拼搏的意志和吃苦耐勞的品質。
2011 年,潘曉豐在父母的強烈要求下回到家鄉盛澤。那一年,他完成了人生大事,與女友張喜蘭結婚。" 當時我爸的意思是,在外面創業不如回家鄉創業。"
回鄉創業,說得輕鬆,但具體做什麼讓小夫妻倆想了很久。偶然一次,潘曉豐看到新聞報導蠶絲被存在質量問題,這讓他心裡很不舒服," 盛澤紡織業歷史悠久,作為盛澤人的我也深受薰陶,要是我做,質量肯定過關。"2013 年,潘曉豐和張喜蘭先在溪南村開了一個小作坊,請當地懂得古九法制蠶絲被的阿婆來拉絲製作。
記者體驗手工剝繭
幾年間,小作坊升級成了車間,車間又變成了工廠。2019 年,夫妻倆註冊成立了蘇州市蠶絲匠紡織科技有限公司,創立盛澤首個桑蠶絲被原創品牌「蠶絲匠」。訂單也從本地輻射到了北京、廣州、吉林、上海、安徽等地。
絲綢手繪工藝
雖然企業規模不大,但慈善公益卻一直是 " 蠶絲匠 " 的企業文化之一。潘曉豐成立 " 愛心公益基金 ",創建 " 半條被子的溫暖 " 公益品牌,積極參與吳江區結對印江幫扶工作,連續兩年捐贈蠶絲被 200 餘條,各類書籍 300 餘套。
潘曉豐向記者介紹蠶絲被
潘曉豐目前是盛澤鎮雙溪村黨委書記,除此之外他身上的標籤很多,不僅僅是村書記,還是共產黨員、退役軍人、企業家。2018年,他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業務走出國門,遠達巴基斯坦等國。
「如果要問我最大的優點是什麼,那肯定是部隊鍛鍊了我特別能吃苦的品質,沒有部隊的經歷,就沒有現在的我。」潘曉豐說。任職期間,他始終把群眾需求作為「第一選擇」,把群眾利益作為「第一考慮」,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勾勒出一道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時代的基層黨員幹部行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