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3分《心流》告訴你,什麼才是真正的幸福

2020-12-23 流花影

什麼是終極幸福?你覺得現在的自己幸福嗎?

不知從何時起,在60-70年代人眼中讓人無比嚮往的朝九晚五地工作,越來越被80-90年代的年輕人感到厭倦。

「每個月總有那麼30幾天不想上班。」

「沒有一技之長的人才會出賣自己的時間換取金錢。」

「上班就是在浪費時間與青春。」

「毫無幸福感可言。」

據國內某求職網站發布的《2017離職與調薪調研報告》顯示:近三年應屆畢業生的離職率正在持續飆升,其中2016年高達26.5%。

如何讓自己獲得幸福感?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更加有意義?

這些問題,都在《心流;最佳體驗》書裡。這本書,是積極心理學的經典書籍,能幫我們排除外界幹擾,從內心深處提高幸福感。

2000年1月本書作者美國心理學家米哈利·契克森米哈賴和馬丁·塞利格曼發表了論文《積極心理學導論》,為學科奠定了理論基礎。而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下文簡稱米哈裡)更是憑藉其心流理論,為積極心理學打下了重要的基礎。

他在一次演講上說起自己童年時期身邊的大人多數經歷過二戰時刻,人們的工作、家庭以及安全都因為戰爭而失去;沒有人能承受戰爭給他們帶來的創傷,也很少有人可以重建正常舒心又滿意的生活。

10歲的小米哈利開始對什么元素注入可以豐富人們的話題產生興趣,大人無法給出解釋,他就去哲學書籍尋找答案,在25年裡嘗試過藝術、宗教等各種可以為自己解開謎團的途徑,無意中認識瑞士心理學家與精神病學家的榮格,最終意外和心理學結緣。他對藝術家、運動員、工人、家庭主婦進行深入研究,在25年裡整理出10萬份關於什麼才是真正的幸福報告結果,用最科學的方法去解答這道無法定義什麼是終極幸福的問題,最後寫成一本書名為《心流》。書籍出版後,被翻譯成30多種文字,暢銷全球。

下面我將結合本書著重分析心流,對於在維繫我們幸福感的重要作用;同時,也將補充個人發現的事情。什麼是心流最佳體驗?它能給予我們什麼樣的幫助?

在說心流之前,我們需要知道什麼是精神熵。不了解精神熵,就無法理解什麼叫心流。外界大量的資訊對意識的目標構成威脅,發生內在失去平衡,造成精神混亂。精神熵越高,精神越渙散;精神熵混亂程度和人的痛苦程度成正比。

精神熵是常態,在心理學上與精神熵對立的概念叫心流。當你全身心地投入某件事,達到忘我的程度,並由此獲得內心的秩序與安寧時,一種極大的滿足感悄悄地潛入了你的心使你快樂,這就是心流。

明天接著更新。

相關焦點

  • 《心流》豆瓣8.3,25年的研究,十萬份報告,幸福和你想的不一樣
    《心流》豆瓣8.3,被譯成30多種文字,暢銷全球28年,受眾極多!我第一次接觸它,是聽了樊登的介紹,當時正在做飯,聽了開頭不到10句,如獲至寶,趕緊停下正在洗菜的手,粗粗地擦了一把,就拿著手機走到書房裡,關上門認真的聽起來,陽光灑在書桌上,心頭突然明亮起來——這就是《心流》給我的初次體驗。
  • 《心流》:積極心理學創始人,告訴你關於幸福的秘密
    「我並不是說金錢,健康,名望與幸福無關,但這些東西只有在使我們對自我感到更滿意時才能發揮作用,否則充其量只是無關痛癢,甚至還有可能構成快樂人生的障礙。」積極心理學創始人米哈裡在《心流》中這樣說道。那麼,米哈裡所認為的快樂幸福,即心流,到底是什麼呢?答案都在這本《心流》中。
  • 《心流》想要獲得幸福,是要做到這一點
    按說,巴巴拉霍頓應該是過著非常幸福的王子與公主般的童話生活。但是,她生活得並不幸福,特別是晚年,非常悽涼、孤獨,財產也剩下3000美元。財富上無人能比,卻並沒有帶給她幸福。那幸福到底是什麼呢?幸福可以從哪裡獲得?
  • 心流:追求幸福是虛幻的,我們只能追求最優體驗!
    了解米哈裡的核心主張,就能明白在他的著作《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一書裡,他致力於研究的主題是什麼。圍繞著如何有效的工作,真正的幸福生活展開討論,米哈裡提供了一個通往幸福的途徑:那就是通過心流狀態,更好的享受生活。
  • 這部豆瓣8.3分的電影讓我們再一次看到人性冷暖!
    《理察朱維爾的哀歌》豆瓣8.3分主角理察朱維爾是一位死肥宅,雖然內心善良,卻因為自己的性格、外貌而處處碰壁,終於在被炒了n次魷魚之後,拿到了一份穩定的保安工作。時值亞特蘭大奧運期間,公園裡正舉行盛大的演唱晚會,一個神秘男子把裝滿炸D的包偷偷放在人群之中;理察在巡邏時發現了這個包並第一時間採取行動,才避免了一場驚天慘案,傷亡降到最低。一時間,他成了風靡全國的英雄。
  • 做什麼工作才能讓人感覺幸福?做能讓你進入「心流」的
    到底要做什麼工作,才能長久,又能做得快樂?要換以前的我,也會跟你一樣回答「不工作最幸福」、「提前退休最快樂」、「一夜暴富能解百憂」……但現在的我,不這麼想了,因為我體驗過長時間不工作的感受,那種無所事事,虛度生命帶來的生命無法承受之輕,與忙碌加班的感覺一樣糟糕。
  • 幸福不止是貓吃魚,狗吃肉,更是享受每一次的《心流》!
    而且他發現,凡優秀的人,都會經常性地經歷「心流」,可見,追求心流的人,更易走到人生高峰!而真正讓人快樂的,常常不是最終攀向的那座高峰,而是每一次全神慣注地攀高峰的狀態:全心全意投入一件事,把自己置之度外,所有的意識都只在這件事上,還可以不時地心生滿足,越滿足越喜歡,越喜歡越專注,越專注越收穫。當然,最後的結果就是感到快樂與幸福!
  • 我用幸福心理學的「心流」理論告訴你為什麼要讓孩子學彈琴?
    一、彈鋼琴的意義是什麼?我梳理了最常見的以下幾種觀點:1.陶冶情操,增加修養。這才是學音樂,學彈琴的真正意義所在。2.發展人生的興趣愛好。大部分媽媽抱著一個觀念,「我們不打算走專業路線,就當個興趣愛好。」興趣愛好也是需要付出時間和精力去培養的。
  • 快樂=幸福?你錯了,快樂興奮刺激但短暫,蜥蜴告訴你什麼是幸福
    每個人都渴望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人生,究竟什麼才是幸福?塞利格曼博士說,當你餵蜥蜴現成的食物,沒有讓它發揮它的優勢時,它的胃口沒有調動起來,當天接受挑戰時,它的胃口才打開,此時的蜥蜴是快樂幸福的。2、第二個故事:孩子迷上打遊戲
  • 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
    二戰以來,針對大量士兵在戰場上受到心理創傷,以及戰後社會發展中的各種問題,心理學主要聚焦在如何治療各類心理疾病方面,而對於如何幫助人們生活得更幸福,和培養具有非凡才能的人方面則停滯不前。直到進入21世紀以來,積極心理學運動興起,使得心理學才將視角更多轉向其他兩個使命,關注如何使人們獲得幸福和美好的生活。那麼,什麼是幸福?如何獲得幸福的生活?金錢能否讓人幸福?
  • 《心流》:幸福在哪裡,我找到了最好的答案
    他們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壓力,複雜的人際關係,還有快進的工作節奏,早已把人們的內心塞得滿滿當當,哪有時間問一句自己,你幸福嗎?而《心流》裡說,只有掌握心靈的人,才能決定自己的生活品質。之所以有這種反差,是因為你在付出的過程中,大腦進入了一種心流狀態。何為心流?作者在《心流》裡這樣闡述:心流即一個人完全沉浸在某種活動中,無視其他事物存在的狀態。這種體驗帶來的莫大的喜悅,使人願意付出更大的代價。
  • 豆瓣9.2分,秦昊王景春演技「炸裂」,這部劇憑什麼一騎絕塵?
    在這個炎炎夏日,有很多收視率高、製作精良的影視劇陪我們一起度過,《傳聞中的陳芊芊》《民初奇人傳》《幸福觸手可及》《怪你過分美麗》《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一寸相思》《十日遊戲》《三叉戟》《隱秘的角落》等多部影視劇都非常精彩。
  • 《心流》:熱愛生活的人,終會被生活所愛
    自古以來,幸福一直是不同時代的人們共同追求的目標,而對於幸福的定義也隨著時代的發展在不斷變化。隨著現代人物質和精神層面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幸福好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的人追逐金錢,有的人追逐權力,有的人則是地位,但好像真正感覺幸福的人少之又少。
  • 2018豆瓣LGBT電影前10,《上帝之國》上榜,《愛你,西蒙》8.3分
    2018豆瓣LGBT電影前10,《上帝之國》上榜,《愛你,西蒙》8.3分電影題材在當下的類型也是越來越多,科幻片、劇情片、驚悚片、災難片等,而還有一類電影算是小眾但是又倍受關注,這就是LGBT題材電影。這類電影往往會引發不小的關注。
  • 《心流》:來一次心靈的心流體驗之旅,提高你的幸福感
    2012年時,央視曾推出了《走基層百姓心聲》特別調查節目,走進基層提問"你幸福嗎?"。"幸福"成了紅極一時的網絡熱詞,不少人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陷入了對幸福的深入思考。據節目組調查結果表明:越高層次的人越不容易感到幸福,相反,層次越低幸福感越強。換而言之,隨著國民素質的整體提升,幸福指數反而降低了。
  • 心流體驗
    在心流狀態中,我們的感覺和體驗合二為一,即「行為和覺察融為一體」。我們都有過沉迷於閱讀或寫作的經歷,有時連別人叫我們都聽不見;或者當我們在專心烹飪、和朋友談心、在公園打球時,經常幾個小時就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了。這些就是心流體驗。在心流狀態中,我們享受著巔峰體驗,同時也做出了巔峰表現:我們既感受到了快樂,又展現出最好的狀態。運動員把這種情形稱為「在狀態」。
  • 《牧馬人》和《發現心流》:信仰和心流帶給我的現實感觸
    短視頻的一句「老許,你要不要老婆?」吸引我打開了這部拍攝在38年前的一部電影。《牧馬人》這部電影在豆瓣是8.8分,拍攝這部電影的謝晉導演是改革開放先鋒人物,他的每一部電影拍的都是小人物,但講的卻是大歷史。在《牧馬人》這部電影裡,是我第一次看這類題材的電影。但是已經被其拍攝手法和人物描繪與表達深深吸引。
  • 《心流》:想要提升幸福感,這點很重要
    ——維克多·弗蘭克爾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追求幸福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我們也各自在用自己所認同的方式去努力,但是《心流》這本書卻告訴我們:幸福不是人生主題,而是附帶現象。這本書由心流理論之父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所著,米哈裡認為幸福是你全身心投入一樁事物,達到忘我的程度,並由此獲得內心秩序和安寧時的狀態。
  • 《心流》:人一旦進入這種狀態,會在幸福中不知不覺成功
    《心流》:人一旦進入這種狀態,會在幸福中不知不覺成功什麼是心流,如何進入心流狀態高效率的做事?心流 是心理學家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定義的一種專注的狀態,這是一種完全投入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的投入者會有一種高度的充實感和興奮感,而這種狀態下的效率也是最高的。
  • 豆瓣8.3分,沒有一句廢話的國產懸疑片,燒腦又燒心
    但如果你曾看過他的電影,一定會牢牢記住這位才華橫溢的導演。忻鈺坤獨立執導的電影長片僅有兩部,卻部部口碑炸裂,雙雙躋身「豆瓣8分俱樂部」,屬於出道即巔峰的那類天才導演。這一次,忻鈺坤請來了宋洋、姜武、譚卓、袁文康,一出手便以豆瓣8.3分的成績拔得當年「最佳華語懸疑片」頭籌。這部電影,有著一個十分科恩式的名字——《暴裂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