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終極幸福?你覺得現在的自己幸福嗎?
不知從何時起,在60-70年代人眼中讓人無比嚮往的朝九晚五地工作,越來越被80-90年代的年輕人感到厭倦。
「每個月總有那麼30幾天不想上班。」
「沒有一技之長的人才會出賣自己的時間換取金錢。」
「上班就是在浪費時間與青春。」
「毫無幸福感可言。」
據國內某求職網站發布的《2017離職與調薪調研報告》顯示:近三年應屆畢業生的離職率正在持續飆升,其中2016年高達26.5%。
如何讓自己獲得幸福感?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更加有意義?
這些問題,都在《心流;最佳體驗》書裡。這本書,是積極心理學的經典書籍,能幫我們排除外界幹擾,從內心深處提高幸福感。
2000年1月本書作者美國心理學家米哈利·契克森米哈賴和馬丁·塞利格曼發表了論文《積極心理學導論》,為學科奠定了理論基礎。而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下文簡稱米哈裡)更是憑藉其心流理論,為積極心理學打下了重要的基礎。
他在一次演講上說起自己童年時期身邊的大人多數經歷過二戰時刻,人們的工作、家庭以及安全都因為戰爭而失去;沒有人能承受戰爭給他們帶來的創傷,也很少有人可以重建正常舒心又滿意的生活。
10歲的小米哈利開始對什么元素注入可以豐富人們的話題產生興趣,大人無法給出解釋,他就去哲學書籍尋找答案,在25年裡嘗試過藝術、宗教等各種可以為自己解開謎團的途徑,無意中認識瑞士心理學家與精神病學家的榮格,最終意外和心理學結緣。他對藝術家、運動員、工人、家庭主婦進行深入研究,在25年裡整理出10萬份關於什麼才是真正的幸福報告結果,用最科學的方法去解答這道無法定義什麼是終極幸福的問題,最後寫成一本書名為《心流》。書籍出版後,被翻譯成30多種文字,暢銷全球。
下面我將結合本書著重分析心流,對於在維繫我們幸福感的重要作用;同時,也將補充個人發現的事情。什麼是心流最佳體驗?它能給予我們什麼樣的幫助?
在說心流之前,我們需要知道什麼是精神熵。不了解精神熵,就無法理解什麼叫心流。外界大量的資訊對意識的目標構成威脅,發生內在失去平衡,造成精神混亂。精神熵越高,精神越渙散;精神熵混亂程度和人的痛苦程度成正比。
精神熵是常態,在心理學上與精神熵對立的概念叫心流。當你全身心地投入某件事,達到忘我的程度,並由此獲得內心的秩序與安寧時,一種極大的滿足感悄悄地潛入了你的心使你快樂,這就是心流。
明天接著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