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契克森米哈伊的說法,心流,就是個體完全地沉浸於體驗本身,而體驗本身就是最好的獎賞和動機。在心流狀態中,我們的感覺和體驗合二為一,即「行為和覺察融為一體」。
我們都有過沉迷於閱讀或寫作的經歷,有時連別人叫我們都聽不見;或者當我們在專心烹飪、和朋友談心、在公園打球時,經常幾個小時就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了。這些就是心流體驗。
在心流狀態中,我們享受著巔峰體驗,同時也做出了巔峰表現:我們既感受到了快樂,又展現出最好的狀態。運動員把這種情形稱為「在狀態」。無論我們在心流的境界裡做什麼,踢球也好,雕刻也好,寫詩也好,學習也好,我們對於正在進行的事情採取的是一種全神貫注的態度, 沒有任何人或事可以打擾我們或是使我們分心。在這種最佳狀態下,我們能夠更有效地學習、成長、進步並且向未來的目標邁進。
根據契克森米哈伊的解釋,擁有清晰的目標是心流體驗的前提。雖然目標有時會有所改變,但我們行進的方向是不能錯的。當我們全心全力投入去實現目標,不為任何其他的誘惑所動搖時,我們才能獲得心流體驗。同時,當下以及未來的益處在這種狀態下合二為一:遙遠的目標不但不是阻力,反而可以幫助我們感受正在經歷的意義。心流體驗所帶來的是更高層次的幸福,它把「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變成了 「現在的快樂即未來的成果」。
契克森米哈伊的心流理論還指出:「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說法代表我們必須承受極度的壓力,無論是身體上還是心理上的,才能發揮 100%的潛力,實現至高的目標;但在心流體驗中,痛苦本身並不是巔峰表現的最高境界;相反,有一個區域是在過難和過易之間,在這個區間內,我們不但可以發揮出最大的潛力,還可以享受過程中的快樂。如果想要達到這個境界,任務的挑戰要難易適度。如果任務難度大而技能不足時,我們會感到焦慮;相反,如果技能高超而任務太簡單時,我們就會感到乏味。只有當難度和技能匹配時,心流體驗才可能出現。
——整理摘錄自《幸福的方法》
泰勒·本-沙哈爾 著
美妙的心流在工作中
誠實的鏡子
很多問題,需要解碼和自己的關係
編輯/Nicole
聯繫我們,預約你的專屬成長力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