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角湖萬達廣場的快剪門店 記者姚傳龍 攝
武漢晚報訊(記者姚傳龍)只剪頭髮,不洗、不染、不燙,沒有專職收銀員,理髮師也不嘮叨「辦個卡」,剪一次一般只收10元錢。記者發現,近兩年,「10元快剪店」現身武漢不少超市、商場,受到一些市民熱捧。
17日19時,江漢區菱角湖萬達廣場地下一樓,懸掛著「人人剪」字樣的理髮店內,理髮師正在為顧客打理頭髮,剪一個板寸頭整個過程約10分鐘。理髮師與顧客的交流也僅僅在髮型探討上,不涉及預付卡推銷。
記者看到,店面門口有取號機,顧客將10元錢紙幣送入取號機,拿號理髮,若電子支付,掃描二維碼即可。取號機上顯示當天截止19時的理髮人數,89人。
這家理髮店隸屬於武漢快剪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公司名下門店26家。從2014年7月進入武漢市場,已經經營了4年。
「快剪的優勢在於專注剪髮,價格低廉。」公司負責人李立軒坦言,快剪店不做豪華裝修,只需配備發梳、電推剪、毛髮清潔機等簡單設備,再加上對店面租金進行控制,在人流量較大的商超中,租金一般不超過每月5000元。
「選擇快剪,主要還是因為既便宜又方便。」位於菱角湖的這家快剪店內,市民孫勇正在理髮,他算了一筆帳,在解放大道國廣商圈的一家美髮店,洗剪吹的會員價為58元,非會員價格更貴。而自己「平頭短髮」的髮型要求很簡單,在快剪店內理髮結束後,回家自行清洗即可。
「妻子因為要求頭髮造型,因此洗剪吹都在美髮店。」孫勇認為,快剪比較適合對髮型要求不高的男顧客,年輕女顧客很少會選快剪。
來自李立軒所在公司的數據,也支持孫勇的這一看法。據統計,這家公司旗下的快剪店日均客流量在100至150人之間,其中男女比例約為7:3,男性顧客各年齡層都有,女性顧客以小孩與中老年人為主。
武漢市美發美容協會會長雷三林表示,「快剪」一定程度上填補了美發行業在低價市場的空白,消費者各取所需。
武漢市政協委員、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胡懷敏表示,「快剪」這種方式能夠儘可能控制成本,人們理髮具有選擇性,這不是消費降級,而是一種更高效的消費分級。「『快剪』集中剪髮、成本低廉,能夠快速鎖定目標人群,因此確有一定的市場需求,值得推廣。」胡懷敏說,從長遠來看,專注核心業務、有效控制成本、薄利多銷,這三者結合在一起是「快剪」的盈利模式,這種模式同樣可以複製到服務業的其他方面,例如家政、餐飲等。
武漢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