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一傾城•歐洲篇•西班牙》 之 三毛的橄欖樹

2021-02-18 於伽精舍

《一國一傾城•歐洲篇•西班牙》

━━━━━━━━━━━━━━━━


三毛的橄欖樹


三毛作詞的《橄欖樹》大家都再熟悉不過了。三毛夢中的橄欖樹其實就在西班牙,就在馬德裡。


三毛在她的文章中這樣寫道:「我決定來西班牙,事實上這是一個浪漫的選擇而不是一個理智的選擇。比較我過去所到過、住過的幾個國家,我心裡對西班牙總有一份特別的摯愛,近乎鄉愁的感情將我拉了回來。事實上,七年前離家的我尚是個孩子,我這次再出來,所要找尋的已不是學生王子似的生活了。」西班牙,一個對於三毛來說,充滿著淚與歡笑的地方。一切都從這裡開始,也將從這裡結束。

在西班牙的馬德裡,三毛認識了荷西,一個她愛了一輩子的男人。不管過去多少年,馬德裡總是三毛時時掛念的地方,是三毛「夢中的橄欖樹」。

為什麼一定要是橄欖樹呢?也許與西班牙盛產橄欖是有點關聯的。畢竟,西班牙種植橄欖的歷史已經非常的悠久了,橄欖也是西班牙人民每餐必備的開胃點心。在馬德裡的郊外就種有大片的橄欖樹林,遠眺而去,一片綠色。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
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流浪。
為了天空飛翔的小鳥,
為了山間輕流的小溪,為了寬闊的草原。
流浪遠方,流浪。
還有,還有,為了夢中的橄欖樹,橄欖樹。」


三毛第一次來馬德裡是為了留學,她要在馬德裡大學哲學系進修兩年。馬德裡大學,西班牙名校之一,建校已經700周年了,堪稱元老級大學,是歐洲精神文明的支柱。三毛為何要選擇馬德裡大學?又為何要學哲學呢?三毛是個隨性的女子,一切跟著感覺走,她曾經聽過一張西班牙古典吉他唱片,優美的音樂引發出了她的無限想像:藍天,白雲,村莊,田園,牧場,以及茂密的葡萄園。於是她來到了西班牙,來到了馬德裡。

三毛曾經說過:「我一直在想,是不是應該到那裡看一次,然後把哲學裡的蒼白去掉。」那時的她,備受失戀的煎熬,於是,她來到了馬德裡大學,不是為了學習哲學,而是為了把哲學裡的蒼白去掉,把心裡的傷痛撫平。

當三毛第二次來到馬德裡時,心境與兒時為撫平失戀的傷悲而求學至馬德裡是截然不同的:「心情和第一次完全不一樣,不僅沒有離鄉背井的傷感,想家的哀愁,反而有一份歸鄉的喜悅和辛酸。」在這裡,三毛與荷西再次重逢,荷西沒有變,依然是「有少見的英俊的外表又有可貴的童心的男孩」,最重要的是經過六年,他對三毛的愛依然沒變,於是,荷西終於實現了他「一生最幸福的夢想」。


記得初識荷西時,三毛在馬德裡上大學三年級,而荷西只不過她學校附近就讀的一名高中生,但一次偶然的機會,聖誕節晚上,頭上一頂法國帽的荷西卻在她所居住的公寓樓下等她送她節日禮物與祝福!那時三毛根本就未對比自己小几歲的荷西懷任何想法。而荷西卻照樣逃課來看她,直到有一天,荷西一臉認真地說,ECHO,你等我結婚好嗎?六年!四年大學,二年服兵役!好不好。

在馬德裡留學期間,三毛到處遊走,同時把足跡留在書上,也留進了人們心裡。如今,還有很多人,去西班牙追尋三毛的足跡,在行走間,閱讀著這個女人。她是陳平,她是Echo Chen,她是三毛。

——選自《一國一傾城•歐洲篇•西班牙》(於伽著)

附:《一國一傾城•歐洲篇》(於伽著)

目錄:

1、德國:美因河畔的法蘭克福
一、故居裡的歌德
二、歐元的娘家
三、蘋果酒的故鄉
四、在法蘭克福大教堂做禮拜

2、西班牙:熱情似火的巴塞隆納
一、La Fonda餐廳的海鮮飯
二、畢卡索與巴塞隆納
三、波蓋利亞市場
四、高迪的城
五、加泰隆尼亞廣場

3、法國:浪漫的巴黎
一、艾菲爾的鐵塔
二、可頌的牛角麵包
三、起舞吧,我的艾斯美拉達!
四、拿破崙的凱旋門

4、盧森堡:綠色的城堡
一、世界首富之國
二、千堡之國
三、盧森堡大峽谷

5、比利時:歐洲的首都布魯塞爾
一、尿尿小童
二、濃情巧克力
三、歐洲的首都

6、荷蘭:自由的阿姆斯特丹
一、北方威尼斯
二、153歲的喜力啤酒
三、與梵谷跨時空對話
四、自行車的王國

7、波蘭:重生的華沙
一、華爾西和沙娃
二、年少時的偶像——居裡夫人
三、重建的華沙老城
四、兼職天文學家哥白尼
五、鋼琴詩人蕭邦

8、捷克:山城布拉格
一、昆德拉的布拉格之戀
二、卡夫卡的查理大橋
三、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國

9、斯洛伐克:親近自然的布拉提斯拉瓦
一、多瑙河之波
二、斯洛伐克的民間歌舞
三、集市

10、匈牙利:世界上最安靜的首都
一、布達與佩斯
二、鋼琴之王李斯特
三、熱愛自由的裴多菲
……

11、奧地利:音樂之都維也納
一、金色大廳聽莫扎特
二、女人善變
三、茜茜公主
四、音樂之聲

12、斯洛維尼亞:小城盧布爾雅那
一、南斯拉夫情節
二、城堡
三、住回監獄

13、義大利:水城威尼斯
一、因水而生
二、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三、威尼斯商人

14、梵蒂岡:一城一國
1、羅馬教皇
2、博物館
3、大教堂

15、瑞士:精緻的日內瓦
一、盧梭故居
二、瑞士手錶

16、葡萄牙:迷人的裡斯本
一、裡斯本的有軌電車

附錄:傾城別戀
1、安特魯普
2、科隆
3、羅馬
一、赫本的羅馬假日
二、羅馬生活在遺蹟中
4、蘇黎世
5、馬德裡

一、三毛的橄欖樹



(長按圖片,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

喜歡本文記得點右上角···分享喔~

搜微信號:於伽精舍

加於伽老師微信:yujia781954496

點下方 進入「於伽精舍」微店



相關焦點

  • 《一國一傾城•歐洲篇•瑞士》 之 瑞士手錶
  • 三毛與荷西 橄欖樹和梅花|拉帕爾馬島(La Palma)
    現在的安息處是在他原來的地方重新修建的,白色的牆壁印刻著橄欖樹,畫著的海螺上邊是一行「José Maria Quero Ruiz(1951年至1979年)」的字。旁邊封閉的墓穴中是荷西與三毛的合影,裡面很多寫著懷念寄語的鵝卵石,都是來這裡探尋的人寫下的一份懷念(因為三毛喜歡在撿來的石頭上畫畫)。
  • 西班牙千年橄欖樹——活著的古董
    有人說,在西班牙,橄欖樹就代表著財富。橄欖樹越多,說明這個人就越富有。西班牙是世界最大的橄欖油出產國,尤其近年來,西班牙出口的橄欖油品質口感絕佳,也在逐漸改變著其他國家人的飲食習慣。
  • 西班牙「隱世」海島,歐洲人譽為「幸福島」,作家三毛曾在此住過
    但凡喜歡作家三毛,或者看過三毛作品的人,都會對西班牙加那利群島有些了解。因為這裡是三毛生前居住的地方,尤其在她的書中經常會提起大加那利島,這裡曾留下她與荷西的浪漫愛情故事,如今島上依舊保留著許多三毛的許多生活印記,吸引無數「三毛迷」慕名前去參觀遊覽。
  • 三毛之死,王洛賓到底要負多少責任?
    荷西死後,三毛不會想到自己還會動心,而且是對一個比自己年長30歲的老人動心。但這份「膽大妄為」的愛意沒有得到熱烈的回應,不久,三毛抑鬱症復發,自縊身亡。三毛一生情路坎坷,19歲戀上師兄,逼婚不成後出走西班牙,在西班牙遇上荷西時,荷西18,她24,荷西要她等6年,但6年後是怎樣心境誰知道?
  • 三毛與荷西四個六年的愛與痛
    ——三毛《說給自己聽》導讀:1967年,年僅24歲的三毛孤身前往西班牙馬德裡文哲學院求學。那年的聖誕節夜晚,她在朋友家邂逅了未來的丈夫——荷西。當時的荷西英俊瀟灑,讓芳華正茂的三毛為之心動。 那位德國教師對三毛關懷備至,很快,他倆便準備結婚了,但是,就在結婚前夕,三毛的未婚夫心臟病發作,猝死在她的懷裡。流浪的生活剛要結束,卻承受不住這種停泊的理由。未婚夫去世以後,三毛吞下了過量的安眠藥準備自殺,幸好搶救及時,才免於喪命。被搶救過來的三毛並沒有為此停留,她再一次背起行囊,前往西班牙。
  • 西班牙僑商的「橄欖樹」情懷
    西班牙僑商的「橄欖樹」情懷 2017-10-29 16:20:4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王碩
  • 三毛:願來生做一棵樹,永遠停在出生的地方
    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著永恆,沒有悲歡的姿勢。一半在塵土裡安詳,一半在風裡飛揚。一半灑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三毛每每看見這首詩,我內心就會升起無限溫情。想去撫慰那個孤獨自閉的小女孩,想去握擁那個一直在覓愛失愛中漂泊的奇女子。是的,她就是三毛。風一樣的女子,帶著浪漫和執著,將一襲波西米亞長裙,旋舞出了盪氣迴腸的絕美。
  • 其實三毛並未盡懂王洛賓,只差那一步之遙的「徘徊」
    不然的話,就不會有三毛在半年內(1990年3月與9月)兩度千裡迢迢來從臺灣來到烏魯木齊王洛賓的家中看望他(第一次住賓館,第二次直接要求住王洛賓家裡),也不會在臺灣3個月內一封接一封地連發15封信給王洛賓,傾情訴愛;不然的話,也就不會在聞知三毛突然不幸辭世的噩耗後,王洛賓極其悲痛,將一生中最後一首情歌獻給了三毛,為三毛而寫,三毛而唱,為三毛而泣!
  • 《為了夢中的橄欖樹》——長沙市南雅中學K1812班 吳雅淇
    「為了夢中的橄欖樹」源自於著名作家三毛所作的一首歌詞。那個豪情萬丈同時敏感異常的女俠客,那匹獨立於夕陽餘暉中的野馬,為了夢中的橄欖樹而流浪遠方,只給後人留下寥寥燦美的文章以及一個蒼涼瀟灑的背影。確實,世上再無第二個三毛。對於旅行,我可以說是經歷豐富了。但對於旅行的真諦,我著實還是一片模糊。
  • 名人故事大全:三毛自學成才
    童年的三毛並未立志當一名作家,卻喜愛美術,她幻想將來成為一位畫家的妻子。  三毛小時曾讀過一本《三毛流浪記》,對她影響很大,從此便沉迷於書海之中了.瘋狂地愛上了文學。長大後開始寫作,她不署名陳平,而以「三毛」為筆名,作為紀念。讀小學、中學時,三毛的文章寫得不錯。在小學時,她便開始給報刊投稿了,參加學校講演的稿子都是她親筆寫的。在初中,她還學過寫詩。
  • 美麗與哀愁並存,永遠的女神——三毛
    三毛和林黛玉,從某種角度來說,確實很相像。一花一世界,一茶一人生。有人說,人生如茶,甘苦與共,冷暖自知。在歌德學院學習法語的那段時期,是三毛最為安心的一段時期,沒有風花雪月的感情糾葛,沒有悵然若失的痛苦回憶,有的只是對未來的無線嚮往。在歌德學院學習的生活雖然單調乏味,但是三毛卻甘之如飴。
  • 未婚夫在懷裡死去,摯愛荷西葬身大海,三毛又為何選擇自縊告終?
    」回想起小學四年級以後的日子,三毛有如進入了一層一層安靜的重霧,濃密的悶霧裡,甚至沒有港口傳來的船笛聲,壓抑得她喘不過氣來。上了初二,這樣的狀況依然沒有改變。因為沉迷閱讀,三毛的月考成績不理想,有四門科目不及格,她埋頭複習,進步神速,老師卻不相信。
  • 橄欖樹:地中海氣候的「長壽樹」
    但是有一種氣候相對比較特殊,它主要分布在亞洲、歐洲和非洲包圍的地中海沿岸地區,所以就取名為地中海氣候。當然地中海氣候除開分布在地中海沿岸,還主要分布在大陸西岸30-40度,如北美洲、南美洲和非洲、大洋洲等地區的地中海氣候有這種分布特點。除開地理位置的特殊,地中海氣候由於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盛行西風的交替控制,造就了其炎熱乾燥的夏季和溫暖溼潤的冬季。
  • 三毛與王洛賓的「忘年戀」,為何無疾而終,來聊聊他倆的故事!
    三毛的死,一如三毛一生的神秘經歷一般,總讓世人捉摸不透。在三毛以近乎詭異的方式結束生命後的第二天,一個78歲的老人,在日記裡寫下了一段給三毛的話。寫完後,他就扔掉筆失聲痛哭起來。這個老人,正是著名民族音樂家王洛賓。1990年,三毛與王洛賓,因為一個千裡迢迢的探視,開始展開了他倆的故事。
  • 三毛逝世30年後,一位西班牙攝影師,續寫了西撒哈拉的故事
    但這位「志行高潔,不肯隨波逐流之奇女子」的離去,還是給萬千讀者留下數不盡的感懷。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就在同一年,地球的另一端,令三毛魂牽夢繞的西撒哈拉,也迎來了命運的轉折:  摩洛哥和西撒人陣雙方停火,結束了持續長達16年的軍事衝突,令三毛又愛又恨的「沙哈拉威」們終於得到了暫時的和平。
  • 關於作家三毛的那些事
    讀文學作品的人都知道三毛。今天跟大家分享下三毛的簡介和我最喜歡的金句。三毛簡介原名陳懋平(後改名為陳平),中國現代作家,1943年出生於重慶,1948年,隨父母遷居臺灣。1967年赴西班牙留學,後去德國、美國等。1973年定居西屬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結婚。1979年9月30日,丈夫荷西因潛水中意外事件喪生,三毛在父母的扶持下回到臺灣。1981年回臺後,曾在文化大學任教,1984年辭去教職,而以寫作、演講為重心。1991年1月4日在醫院去世,年僅四十八歲。三毛經歷了灰暗的少女時期和多舛的青年、中年時期,使得悲情成了她作品的基調。
  • Read一周丨30年過去,今天讀三毛還有意義嗎?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宋浩「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時至今日,相聲演員嶽雲鵬唱起《橄欖樹》,還是有年輕人在臺下跟著唱。這首歌由齊豫演唱,作詞是三毛。1991年1月4日,三毛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今天是30周年。多年以後,浙江舟山的三毛散文獎,每屆都是三毛迷的狂歡,三毛的書也一版再版。
  • 加納利群島|我愛西班牙的理由之一,就是去了還想再去的加納利
    用國王的話說,西班牙已經遭受了危機。加那利群島60%的居民直接或間接依賴服務產業。上周日,各島迎來了首批國際航班,遊客成群結隊地到來。因此國王敦促促進旅遊,「無論是在半島還是在歐洲,都要儘可能地促進旅遊」。
  • 永遠的三毛
    清風徐來歲月香2021-01-11 12:31:03三毛(1943年3月26日-1991年1月4日)橄欖樹齊豫 - The Unheard Of Chyi三十年前的1月4日,三毛在臺北的一家醫院用一根絲襪結束了自己48歲的生命。「我們三十歲的時候悲傷二十歲已經不再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