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來746》最後的「問心」,陳平安要面對的是什麼

2020-12-18 雪夜孤燈讀閒書

問心,何為問心?是自我探索和自我確定的過程,也是個人價值觀的參照體系。人在逐漸成熟的過程中,對自己都會有一個期待,這是你給自己的「人設」,但你真正是什麼人,並不總是與「人設」相符。只有在遇到左右為難,甚至撕心裂肺選擇的時候,通過再三的「問心」,探尋心中真實的答案,而「答案」背後的取捨,最能體現你的價值觀,這時的你才是真正的你。

「問心」這個說法,應該不是《劍來》首創,但把「問心」當成內核,《劍來》是獨一份。從某種角度說,情節和人物只是「包袱皮」,作者真正想通過作品跟讀者交流的,是「包袱皮」包裹著的內核。之所以說是最後一次「問心」,對應著「書簡湖問心」,要想知道等待陳平安的是什麼難題?只能從「書簡湖問心」入手。

「書簡湖」問心 ,陳平安應該如何處置顧璨?親如兄弟卻亂殺無辜,是選擇一劍殺之,圖個乾淨利落,還是委曲求全,費時費力的認錯補錯?陳平安選擇了後者。儒家有「子為父隱」的思想,現代法律裡也有類似的規定,陳平安作為顧璨的親人,本來就沒義務「大義滅親」。即使能找到道理原諒自己,可不殺顧璨,仍然悖逆了陳平安原本的「人設」。陳平安自碎文膽,自己懲罰過自己後,才過了自己的「心關」。從這個角度說,「書簡湖問心」陳平安確實是輸了。

顧璨的死活,是崔巉給出的題目,陳平安如何作答都是錯,但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他後面的「認錯補錯」,實質上是求心安的無奈之舉,但在漫長且虐心的「補錯」過程中,卻實實在在地影響了當地的人心和風氣。沒有這個「無心之舉「,陳平安就只是」陳憑案「。相對於世道的轉變,顧璨的死活就顯得微不足道。看到人心的轉變,屈原沉簡「書簡湖」 ,肯定了陳平安的貢獻。從這個角度說,陳平安是最大贏家,而且崔巉輸得很愉快。

「書簡湖問心」,陳平安過得糟心,但收穫甚豐,他認清自己,有了「我心自由」年頭,乃至後來「劍氣長城」成「孤子」,始終保持「心」的穩定,最終渡過維艱歲月,都依賴「問心」的淬鍊。陳平安從意氣少年,到成長為「劍氣長城」隱官,」書簡湖問心「是分界線。同理,崔巉的最後一次問心,也必將成為另一個分界線,標誌陳平安身份新的轉變。

既然是崔巉出題,自然要用他的視角,看看他關心的是什麼?

這裡有一個時間錯位。現在描寫陳平安返鄉,好像戰爭早已結束,可實際上,崔巉來替換陳平安,將妖族的力量一分兩段,才是戰爭勝負的關鍵,也就是說,起碼在這個時空,戰爭遠沒有結束。陳平安返鄉的經歷,可能是處在夢中,但可性能不大,因為有那些孩子。如果是做夢,就算能給陳平安經驗值,就白浪費了這些孩子的成長。所以更大概率上,陳平安是被送入了未來的某個時空分支,在那裡,世界的格局已經確定。前文有過鋪墊,三教祖師、周密、崔巉是最懂時空的五個人,周密殺白也,可以將一個大洲送入未來,那十四境的崔巉,單獨把陳平安送入未來,理應輕鬆做到。

崔巉作為一個戰略家,戰爭只是一個階段,他更在意未來的」重建秩序「。他問陳平安,」誰告訴你天地間唯有靈眾生,是萬物之首?「,可見在他心中,人妖分別並不是堅不可摧。現在戰爭即將勝利,如何處置入侵浩然天下的」妖族「,是要趕盡殺絕嗎?如果要趕盡殺絕,就真的能永葆太平嗎?中國歷史上,在漢族強大的時候,也曾經想過一勞永逸,將草原民族斬草除根,結果卻是」春風吹又生「。崔巉也沒有想到好的答案,他想看看陳平安會如何做?這才有了最後一次的」問心「。

陳平安的最後一次」問心「,應該是他回到」落魄山「,解決以往的難題,」正陽山「、」清風城「,父母去世真相,還有」本命瓷「的恩怨,等等。在這個過程中,他如何對待昔日」仇人「?有些可以直接殺掉,可必定有某個」敵人「,確鑿犯了某個錯,陳平安很想殺了他,平息心中的仇恨,但對方未必是罪魁禍首,因為很多罪惡是社會的錯。

崔巉說過一句話,大致意思是,陳平安做的事是他作為文聖弟子應該做的,將來吃虧的時候,不要因此與天地索求更多。在未來的時空,陳平安面臨殺與不殺選擇的時候,崔巉本以為能看到一個大度的陳平安,將仇恨放下,以大局為重。可陳平安的選擇,應該正好與此相反,然後再次呼應「書簡湖問心」,本來看似「錯誤」的行為,卻因為陳平安的無心之舉,造成一個更好的世道。對罪惡的寬容,是儒家文化的一個弊端。

等到陳平安回到這個時空,重新審視自己的選擇,會有豁然開朗的效果。「書簡湖問心」,是陳平安處置顧璨的選擇,是個人感情和道理的對立。最後一次的問心,陳平安要面對社會的不公,甚至是來自整體社會的罪惡。陳平安定然不會成為「聖人」,因為「聖人」的選擇顯而易見,但並不能解決實際社會問題。陳平安會從影響人心,轉變為影響世道的人。

相關焦點

  • 《劍來》:與姚近之的那些事兒,是斐然向陳平安的一場問劍
    陳平安到了桐葉洲大泉國境內,沒有刻意去找姚近之,而姚近之明知陳平安就在近前,卻刻意不去見他。陳平安是擔心寧姚的小帳本上又多一位女帝,那麼,姚近之是為了什麼?她偏不去金簧府見誰,要見面也是他來見自己。可,陳平安與她什麼時候到這一步了?當年陳平安從北晉遊歷至大泉,途經狐兒鎮外的客棧時,偶遇正趕赴蜃景城的姚家一行數人,後經歷一番坎坷,雙方便結下了不淺的交情。而當時姚家最為神秘卻也最為婉約的姚近之,對陳平安已然傾心。
  • 劍來:白玉京和文廟實力對比,陳平安想問劍前者需何種境界?
    青冥天下雷打不動第五人孫懷中、新晉十四境兵家修士吳霜降,這兩個人絕對算是五座天下最頂尖的那一波高手,可就算是這樣的高手,面對白玉京也不得不選擇隱忍,足見白玉京實力之恐怖,那麼未來有志問劍白玉京的陳平安應該要成長到何種地步才能一償所願呢?
  • 《劍來》陳平安在文聖的弟子中是什麼定位?
    在劍來一書中楊老頭曾與李二說過,一方道統,想要一脈相承,薪火相傳,需要三名弟子,一個是「能大用」,即挑大梁、鎮場子,有裡子、增面子;一個能「續香火」,即有韌性、懂事理,懂謙讓、能挑擔;最後一個必須「有意思」,即天賦好、根骨好,卻不一定要對師父和師門如何感恩。
  • 劍來:楊老頭隨口一問便助寧姚破境,他又會給陳平安留下什麼?
    而這其中又以青童天君楊老頭對陳平安的幫助最為重要,甚至在某種意義上還要超過將陳平安正式帶進當下這個光怪陸離的山上世界的齊靜春,因為他是最早在陳平安身上押注的大能,正是有了他的幫助陳平安才能活著度過曾經那個悲慘的童年。幼年喪父,母親又重病在身,陳平安自四歲起便要撐起整個家,可這個年紀的他又能做些什麼呢?
  • 《劍來》:心有不滿,陳平安「打臉」文廟
    「陳平安這一次沒有望向遠方,而是視線低斂,就看著腳下邊的廣袤大地。萬年以來,多少劍修,家鄉異鄉,就在這裡,來如風雨,去似微塵。」對多數來此的浩然天下人士來說,這裡只是一處遺蹟,有良心一些的,還記得這裡是一座英雄的城牆。只有劍氣長城的本土人士,才知道這裡也是無數劍修的魂歸之所,這裡的每一寸土、每一粒沙都混合著前輩劍修的鮮血,這一直都是一處戰場。這裡本該是肅穆的,可如今是什麼樣子?
  • 劍來:陳平安拜見至聖先師用意何在?文聖為弟子操碎了心!
    第一階段的他年齡尚幼,在這一點上想要強行說些什麼、想些什麼也很難,不過美滿的家庭是每一個人所嚮往的,再年少的孩子也會被這種溫情所感染,這是培養善良、溫柔、深情最豐沃的良田,而陳平安也沒有讓父母失望。第二階段的他過於悲苦,父親為了給他真正的自由為小人所害早早逝去,病重的母親和生存的艱辛同時壓在了陳平安的肩膀上,但此時的他活得很有意義,因為母親需要他。
  • 劍來,曹慈與陳平安問拳,文聖一脈相互講道理,各自遠遊
    第八百零六章 青白之爭一、曹慈與陳平安問拳二、文聖一脈相互講道理,各自遠遊詳述:一、白衣曹慈與青衫陳平安來一場只分勝負的問拳。問拳很精彩,旁白很多,說的很明白,不詳述。雙方境界:曹慈止境歸真境,陳平安止境氣盛境。止境分三個小境界:氣盛、歸真、神到。白衣曹慈問拳的理由有二:1、同輩之中,能入他眼中的武夫只有陳平安,既然遇見,不問拳一場,有些可惜。2、曹慈自創的拳法需要足夠強度的問拳來檢驗。
  • 《劍來》齊先生本不會死於酈珠洞天,就在於陳平安問了這個問題
    在最近一直熱火不下的小說《劍來》中,大多數讀者一直會有一個遺憾,那就是遇事不決,可問春風的齊先生怎麼就會死了呢?想必這不僅僅是陳平安的痛苦,更是廣大劍來讀者的痛苦。其實,當初齊先生本來可以不用死的,但是陳平安的一個問題,卻讓齊先生決定以一人身抵抗天道雷劫。這個問題到底是什麼呢?容我徐徐道來。世間成大事者,超世之才不過其次,堅韌不拔之志方為首要。齊先生第一次遇到陳平安就說了這段話,陳平安卻是用生命給他上了一課。
  • 劍來:為了大局要忍,姚近之尚且如此,陳平安未來何去何從?
    而如今的她已經貴為女帝,地位尊崇,卻依舊不能隨心所欲地施為,親弟弟受了委屈要忍著;姚家嫡系、盟友失了廟堂要忍著;爺爺心念前朝劉氏要忍著;失了氣節臉面的貴人們仍要搞風搞雨也要忍著。當年他給文聖的答案是要殺李寶瓶就要先問過他的拳,正如那位大驪縣令夫人侮辱小寶瓶等人時陳平安與之搏命相鬥,可當時的他人不過三境、行不過一隅,所敵之人也不過只是一個冷板凳縣令和他的惡婦、惡僕。
  • 劍來:提攜過陳平安的十大巔峰高手,他的成功並非偶然!
    所以陳平安是幸運的,縱觀四座天下,浩然天下九洲和數不盡的洞天福地、青冥天下白玉京內五城十二樓、蓮花天下、蠻荒天下,是找不出比陳平安天賦更高者、還是找不出和陳平安一樣願意承認道理存在合理性的人?都不是,只是陳平安碰巧在驪珠洞天遇上了齊靜春,這才有了整個「劍來」故事的拉開序幕。
  • 劍來:陳平安再見小寶瓶,文聖說要與天下為敵會否成真?
    老鴰窩裡出鳳凰是很多人的夢寐以求,當然了,那鳳凰應該是自己,否則任誰都難免心生異樣,尤其是雛鳳要長大需要的資源恐怕要數倍於普通雛鳥,否則何以鳳翔九天?可畢竟資源有限,雛鳥和雛鳳終究難以和平共處!眼下的文聖一脈可以算是浩然天下新生的一隻雛鳳,要成長就必須汲取營養,只是誰又甘願割肉相投呢?
  • 劍來:寶瓶洲風波止於一隻花瓶,陳平安可能即將匯合齊景龍!
    對於走過三洲之地、經歷兩次問心局的陳平安來說,雖出道不足三十載,卻在有心人的幹預下也算是見過了多少人一輩子也未必能看清的人情冷暖。而隨著他慢慢成長,很多他生命中出現的人如今都已悄然變換了角色,不過總有一些人始終不變,一如既往地站在他身邊,「酒仙」齊景龍就是其一!
  • 劍來:祁真說問劍正陽山會很難!三個玉璞真能攔住陳平安?
    這是一場等待了數十年的問劍,無論是對正陽山還是對陳平安和劉羨陽這兩位年輕劍仙皆如此,所有的恩怨都將在這一日了結,是「老當益壯」還是「後生可畏」就看今朝!真境宗到底不是玉圭宗,而姜氏似乎也沒有什麼高階強者出鏡,再就是寶瓶洲所謂的山上君王神誥宗,除了天君祁真外似乎也沒有什麼高手,所以正經說起來,正陽山宗主竹皇先前所言之百年內可與神誥宗爭一爭山上君王之稱倒也不算無稽之談。當然,始終隱在披雲山背後的落魄山並沒有被計算在內,畢竟瞞得就是正陽山。
  • 《劍來》陸沉的原型原來是他,鄒子的問道可能與陳平安有關
    在《劍來》最新的一章裡,陸抬和陸沉終於兩個人相見。但雖說是陸沉,但是好像是陸沉的其中一夢境心相這類的東西,而在書裡很多大人物一直都是有歷史原型的,那麼陸沉又是誰呢?而歷史上的莊子和家人的關係其實也是如此平常,莊子的妻子死了他還敲鑼打鼓的,鄰居問他緣由,他覺得其實並沒有什麼不好。甚至活著可能才不好,也是不在乎家人的生命。但是其實陸沉就如莊子那般,他們明白一切皆虛無,萬物皆縹緲。所以才會如此。第二,大夢一場。
  • 《劍來》:陳平安這是中計了?
    《劍來》,阿良與左右在蠻荒搞出天大動靜,遠在寶瓶洲北部的陳平安也察覺到了那份異象,由於擔心阿良與師兄左右玩脫手,因此想要就近去看看。正在苦惱自己趕路就像蝸牛爬的時候,突然出現兩位文廟來人,開口就說:「趕路太慢?倒也未必。說吧,想去哪裡?」
  • 劍來:陳平安借山水邸報布下神仙手,姜尚真鼎力相助挖陷阱!
    就好像《劍來》中的陳平安,在浩然天下大勢逐漸明朗後,借姜尚真掌握的山水邸報向那些喜歡隔岸觀火之人悄然遞過了一把軟刀子,準備讓這些喜歡躲在別人背後搞事情的傢伙們感受一下背後中刀的快樂。吸取別人的成功經驗再加以潤色升華向來是陳平安的拿手好戲,從寶瓶洲到桐葉洲、從浩然天下到劍氣長城,陳平安將這一優點發揮得淋漓盡致,而且每一次都能收穫不菲。
  • 「劍來」14境的陳平安會選擇合道什麼?
    我們都知道陳平安以後會成長為一位15境劍修,那麼等到陳平安14境的時候,他會選擇合道什麼呢?這裡列舉四個合道可能,分別是:神性!道理!寧姚!天庭! 神性:陳平安在元嬰時候,因為劍氣長城的原因,心魔一直沒有出現,現在神性陳平安被迫營業,已經出場了,氣勢洶洶,更灑脫霸道。
  • 《劍來》:陳平安與齊靜春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呢?
    陳平安本命瓷被打碎後,宛如黑暗中的螢火,小鎮的機緣紛紛向他湧來,但卻留不住。雖說也免去了本命瓷落入買瓷人之手的後患(生死操於人手)。 十四歲時,長生橋被蔡金簡打碎。後因陸沉緣故,照顧受傷的寧姚。劉羨陽因不肯交出祖傳劍經,被正陽山搬山猿打傷垂死,陳平安與寧姚合戰搬山猿,逼使搬山猿在小鎮換了三口氣(約折壽八十載)。
  • 《劍來》問心局未來發展(夢醒時分爽一把)
    第一章【契訶夫法則】「槍一定響」「第一幕出現的槍,第三幕一定要響」,契訶夫法則是劇本創作和情節設置的基本規律。意思是前期鋪墊的細節一定要在後來發揮作用,否則它壓根就不應該出現。崔瀺以白紙神通塑造光陰長河未來渡口的幻境,陳平安問心後返回長城決戰。「三全其美」第一幕的槍是光陰長河,第三幕的響是幻境問心,如此安排三全其美。第一,幻境問心破關升境,解決陳平安武力值不夠和升境不能太過簡單的難題。
  • 劍來:娘娘要借文聖借崔瀺的道理與規矩來壓陳平安
    #劍來# 本文轉自琳夢之瓔課代表修心一事,早早為之,讓平安不至於在城頭的數年裡道心崩潰。修心一事,亦對重情重義的陳平安極為殘忍。不忍離別,偏偏要經歷次次離別。平安也在機緣巧合中,學會了從容,煉出武夫英雄膽,得以再上一層樓。陳平安是老秀才的關門弟子,如家中么兒,聰明暖心且接地氣。也幸好得大師兄崔瀺如嚴父傳道護道,下手狠辣跟他爺爺錘鍊體魄來的異曲同工,自是成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