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者王彥:與城市「合影」36年,見證時代變遷|致敬城市耕耘者

2020-12-14 瀟湘晨報

【一張照片凝固著一段時光,承載著一份記憶,而一組「編年」照片,則承載著對時代的記錄,見證著人們生活的變遷。有一對父子,從1985年開始至今,每年國慶節期間,都要到瀋陽中山廣場去拍一張紀念照,36年過去,鏡頭留下了這對父子作為普通市民的生活印記,也串聯著時代的更迭,他們的變化,折射著城市的拓展和更新。由美的置業遼寧區域與瀋陽日報聯合推出的「致敬城市耕耘者」系列專題,今天通過36年來堅持用紀念照「打卡」瀋陽中山廣場的王彥父子的視角,去見證城市的蛻變。】

有這樣一對父子,他們每年國慶節期間都到瀋陽中山廣場合影,至今已經36年未間斷。他們的故事登上了遼瀋地區的《瀋陽日報》等報紙和電視臺等媒體後,又被北京、天津、福建、湖南等全國各地的報紙和電視臺關注和報導,在網絡上,各大門戶網站和平臺,更是全國熱傳,有一部視頻的播放量合計高達7799.7萬次,連《人民日報》(網絡)也報導了他們的事跡……這位父親名字叫王彥,是一位瀋陽市民,他和兒子王田用一種特別的形式和執著的情懷,見證了改革開放以來的時代變遷和城市的巨大發展。

家國情懷,父子與中山廣場合影36年秋風送爽,轉眼又要到國慶節了,王彥和兒子每年約定拍照的日子越來越近。「今年拍照也都準備好了,從他三歲時我第一次和他合影,到2000年他初出國留學,回國後又到天津工作,即便是在國外七年,回國後也在外地工作,但我們每年國慶節都一定要到中山廣場合影。他小時候有抗拒心理,現在他理解了,每年十一都提前訂票,安排行程……」王彥說,36年的時間,他和兒子王田每年國慶期間都要到中山廣場拍一張合影,這些照片見證了父子容顏的變化,也見證了城市的快速發展,每年一次充滿儀式感的合影,串起了父子兩代人對家鄉深深的依戀之情。

1985年,王彥三十歲,兒子才三歲。他在中山廣場附近人民銀行大樓上班,妻子也在旁邊工作,國慶節妻子值班,王彥就帶著兒子去附近玩,「中山廣場是當時瀋陽的地標,我和妻子的單位又在廣場邊,更難得的是適逢國慶節,城市裡充滿喜慶的氣氛,我帶著兒子在中山廣場,感受到一種蓬勃的力量,對城市的未來也充滿了憧憬,恰好看到有那個時代剛剛出現的彩照,就帶著兒子在中山廣場的偉人像下面,拍下了第一張有紀念意義的合影。」

王彥當時沒有想到,每年國慶和中山廣場的約定從此就開始了。

時代向前,照片背景折射美好生活的演進王彥本人和中山廣場的緣分是深遠而長久的。王彥的父母都不是瀋陽人,但是他本人出生後,就一直生活在中山廣場附近,小學、中學也都是在廣場附近的學校上學,每天上學都要路過廣場。這些都在他的生命中打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跡。1978年,王彥從部隊轉業後回到瀋陽,進入中山廣場旁的遼寧省人民銀行工作。到了1999年,他又轉入廣場旁新設立的華夏銀行工作,他翻著相冊向記者介紹:「你看這個塔吊沒?後邊的建築都沒起來,但是幾年後那裡就矗立了新的高樓,前邊廣場邊這座建築的使用者幾經改變,現在是華夏銀行了,就是我『下海』以後工作的地方。」一張張照片,不僅是王彥和兒子的溫暖回憶,更是城市生長的時代見證,王彥說:「從人民銀行到股份制銀行的『下海』,是當時打破鐵飯碗、勇於開拓創新的觀念轉變,在這些小小照片背後,記錄著不同的時代浪潮澎湃而來」。

王彥翻開相冊,帶著我們穿越36年的時間,去感受變化——從小紅馬甲到中山裝到西服再到休閒服裝,父子倆的服裝在變;中山廣場周圍的環境也在發生著變化,父子兩個身後的遼寧省人民銀行辦公樓翻建成人民銀行瀋陽分行大樓,真空研究所的牌子換成了南方證券,又換成華夏銀行,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辦公樓、和泰國際大廈,廣場周邊的廣告牌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瀋陽百花十四吋黑白電視機開始逐年演變:長劍、555香菸、青島啤酒、諾基亞手機……照片裡的中山廣場記錄著時代的變遷,更記錄著父子對家鄉瀋陽的熱愛。

「雖然每年都一定要去同樣的地點拍照,但是每年的心情都有所不同,生活和身邊的環境,其實是一直在變化的,如果把36張照片擺在一起對照,會看到很多變化,我看到兒子從3歲孩童一路走來,長大成人,成家立業,也看到自己從青年走到中年的點點變化,感慨歲月成長的同時,也會感慨生活的巨大變化。」王彥說。

城市向上,見證瀋陽邁向「國家中心城市」「相同地點的照片,但從背景裡是可以看到變化的,城市天際線越來越遠,三十幾年裡瀋陽城變化太大了。以前很多城市外圍郊區,現在都成了市中心。比如說滑翔居住區,曾經是機場和田野,從1984年到1990年左右,就成了全國最大的居住小區,這幾年更是進一步成為繁華的都市區了。」王彥回憶說,城市的變化日新月異,在瀋陽長大的他,隔段時間不去一個地方,就會發現那裡新增添幾條路,多了很多漂亮的建築,一個地方的沒幾年就會興盛起來。

「過去,渾河岸邊淨是灘涂地和棚戶房,政府用了三十年時間,把渾河變成市中心,渾河兩岸也全是風景優美的公園,前陣子去沿渾河去於洪新城方向,北岸有看到很多新社區,建築造型也和以前的大不相同了。」

「再比如說丁香湖,過去那邊都是挖沙子留下的坑和水窪,現在你看看丁香湖是什麼樣子?碧波蕩漾的大湖和湖邊公園,新修建的社區和道路,現在還通了地鐵,像丁香湖這樣的二環區域,過去是城邊,現在是中心區域了……」

作為老瀋陽,王彥從照片說到了城市的變化:「城市中心的變化也一樣大,過去很多蘇式風格的住宅樓,都是兵營式排列的,現在很多玻璃幕牆、金屬裡面的超高建築、新式商場拔地而起,你看現在金廊沿線,完全是國際化大都市的氣象,前幾天我發現老市府多了一個城市博展館,外觀是現代藝術館的造型。我們這座城市,不僅僅是城區面積大了、樓高了、路寬了,而且更繁華了,建築更好看、更有藝術品位了,現在的瀋陽展現出國際化大都會的風範,可以看到,我們瀋陽人從溫飽走向富裕以後,開始有了文化追求,有了精神追求了。瀋陽正在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相信近幾年會有更大提升,我和妻子退休後在幾個城市中,毫不猶豫地選擇回到家鄉瀋陽定居,因為這裡有我們不能割捨的情懷,也有我們所期待的美好未來」。

鏡頭裡外的故事,都是歷史的見證。36年36張照片,不僅記錄了父子倆的幸福溫情,也真實記錄了改革開放以來他們家如何一步步走向美好生活。「從膠捲相機,換成數位相機,直到近幾年的手機,拍攝的設備在變化,電腦、微信我也在玩,很多細節變化,讓我感到生活很幸福!」 王彥說,現在自己有空翻看這些舊照片,從中能感受到生活和城市正在變得美好!時光無聲,歲月有痕,王彥和他的兒子王田,因為36年堅持不懈地與城市合影,成為時代發展和城市更新的見證者。

本文為廣告推廣信息

【來源:瀋陽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上海小囡」成為上海城市變遷的見證者和參與者
    看著黃浦江兩岸一點點在變化,能成為上海城市變遷的見證者和參與者,真是一名土生土長的「上海小囡」最大的幸福。    「楊浦小囡」的濱江夢    小時候對楊浦濱江的最大感受就是「近江不見江」。    高一那年暑假,我和同學到位於楊樹浦路的上海制皂廠勞動,下了公交車還要走好遠的路才到。
  • 一城榮耀致敬深圳40年榮耀發展見證者
    深圳榮耀見證者,從追趕到引領浪潮 掌潮世界,鯤鵬展翅,是一座城市扶搖直上九萬裡的時代信念。2020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從「特區」到「先行示範區」,雙區並舉,見證了一座城市因創造而偉大的屹立。 40年,波瀾壯闊,40年,照亮生活,中海地產堅定選擇與深圳這座城市共謀發展、共贏未來、共創美好生活。深耕32載,中海地產已經帶給深圳36個項目,服務了44090戶家庭,以先行者姿態擎引粵港澳大灣區。
  • 解讀城市歷史變遷
    近年來,我國多個大中城市出版了城市古舊地圖集,作為總結城市發展脈絡、解讀城市歷史變遷、探究地域歷史文化的基礎性資料。由長春市檔案館副館長趙欣策劃,趙洪、房友良兩位文史專家擔任主編的國家重點檔案保護與開發項目——《長春歷史地圖集》(以下簡稱《地圖集》),歷時三載付梓,這是我國東北地區首部城市歷史地圖集,填補了東北地區史學研究的空白。礪劍三載,切磋琢磨。
  • 見證城市生長 感受時代變遷
    參觀人員觀看觀山湖區20年城市建設攝影展。王雪純 攝 10月27日,觀山湖區融媒體中心組織幹部職工20餘人參觀觀山湖區(金陽新區)建設二十周年成就展示中心,了解觀山湖區發展歷史,見證感受這座新城的發展巨變。 伴隨著講解員的講解,參觀人員緩步進入成就展示中心大廳,領略觀山湖區20年發展的卓越風姿。
  • 「年度流行語」見證時代變遷
    ■陸天成  周  偉連日來,經過公開徵集、專家評選、媒體投票等環節,各大機構開始發布「2020年十大流行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抗疫、逆行者、後浪、脫貧、颯、直播帶貨、雙循環、打工人等熱詞榜上有名,為時代的裡程留下了生動註腳和豐富表情。「歲月不居,時節如流」,時間在語言上不斷留下「轍痕」。語言是人類溝通交流的手段、表達思想感情的載體,也是時代發展的「晴雨表」、生活變遷的「風向標」。
  • 雷永輝:追光10年,記錄下時代和城市的變遷(上)|守藝福州
    他熱愛城市攝影,出門隨時隨地帶著他的寶貝相機。他說,攝影可以記錄一個時代和城市的縮影,「不去拍照,你永遠不知道身邊這上下一刻有哪些事物正在誕生與消亡。」>擅長人文、風光、商業攝影以及360全景拍攝作品多次在國內外攝影大賽中獲獎13年前,雷永輝因為興趣開始投身攝影,不想一發不可收拾,從人像、風光,到人文、紀實,從重大題材,到身邊故事,他的攝影題材在一次次創作中被不斷擴大,而他的焦點只有一個:用攝影記錄這個時代和城市的變遷
  • 上海70年的城市變遷都濃縮在這兒了……
    70年風風雨雨,70年城市變遷。即日起,70幅精選自上海市各區檔案館的珍藏照片,正在仙霞路328號城市憶空間內展出。新舊光影對比的呈現方式,清晰地展示了各區在交通、經濟、商圈、生活等方面的變化。嘉定區從農田縱橫到高樓林立嘉定區的城中路段早已今非昔比虹口區虹鎮老街從「滾地龍」到現代社區的變遷楊浦區舊上海市圖書館曾被作為同濟中學校舍如今它已作為楊浦區圖書館重新開放
  • 安徽合肥:自行車博物館內見證時代的發展變遷
    2020年9月22日,安徽合肥,合肥市蜀山南崗自行車博物館正式開放,這裡見證時代的發展變遷!自行車博物館位於合肥市蜀山區南崗鎮梁墩村,館內收藏自行車誕生以來各類自行車展品數百件,包括自行車主題的報紙、郵票、明信片、珍貴照片等,見證了時代的發展變遷。
  • 開通113年 青島公交見證城市變遷
    檔案承載著服務當代開啟未來的重要社會職能,而公交歷史檔案更是濃縮了一座城市公共運輸的發展變遷。6月27日上午,青島公交首屆歷史檔案展暨青島公交勞模工匠展廳啟動、青島電車博物館開館儀式在青島公交集團市北巴士第一分公司舉行。
  • 國際新聞工作者日|感謝有你 見證時代的變遷~
    他們就是這座城市的「無冕之王」今天是第62個國際新聞工作者日,是屬於他們的節日。因為有你,見證改變~倘若一個國家是一條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聞記者就是船頭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無際的海面上觀察一切,審視海上的不測風雲和淺灘暗礁,及時發出警報。
  • 為美好而來-致敬城市奮鬥者-用懂你的溫度創造美好生活
    為美好而來-致敬城市奮鬥者-用懂你的溫度創造美好生活 2020-07-09 12:39:16|來源:北京樓訊
  • 為煥新城市而來 敏捷華東雙子閃耀亮相
    來源:鳳凰網房產杭州站&nbsp&nbsp&nbsp2020年12月10日 17:04
  • 2019南昌國際馬拉松英雄際會,見證時代!
    為延續英雄馬這一優秀的體育品牌,進一步彰顯「天下英雄城」的城市魅力,2019英雄馬在繼續保持競賽組織的高水平、組織活動的高標準外,還從賽事專業化運營、跑者服務和城市特色等方面持續發力,力爭打造成為更具影響力、更加國際化的高端馬拉松賽事。
  • 潤啟美好未來·紹興871LOOP全新城市文旅綜合體項目正式奠基
    王祥明董事長談到,「十四五」時期長三角區域擔負著集團創新轉型主戰場、產業協同示範區、高質量發展引領者的重任。 王祥明董事長指出:「華潤在長三角地區發展經過多年耕耘已形成了較強影響力和市場佔有率,『十四五』期間我們要聚焦資源優選項目加大投資,加強內部統籌協同形成發展合力,完善機制推動項目作實作優。」
  • 金水河:商都變遷的見證-光明日報-光明網
    據說,這是鄭州大學中文系84級畢業20年學子聚會時一名校友所作,「打油詩」喚醒了學子當年在金水河岸學習、戀愛的青春往事,迅疾紅遍了鄭大學子的朋友圈。    一條金水河,半部鄭州史。    金水河,這條以前清澈,曾經渾濁少水甚至一度斷流,如今又碧水東流貫穿鄭州主城區、橫穿鄭大老校區的河流,不但是商都鄭州變遷的見證者,也是「老鄭大」學子集體回憶的標記。
  • 中海地產致敬城市英雄,「感恩者聯盟」即刻出發
    所有的漫威迷,湧入電影院,見證傳奇的終章落幕,更為了致敬宇宙十年的英雄情懷。圖片來自網絡如果說,鋼鐵俠、美國隊長、雷神等人,用炫酷的超能力,為我們定義了英雄的過人之處。那麼那些在現實生活中,為了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全力以赴、負重前行的人;那些為了這個社會長治久安、默默付出的人,則用行動告訴我們:我們的身邊也從不缺少英雄。
  • 福田用一場燈光秀致敬城市一線建設者
    時光是最忠實的記錄者記錄了耕耘的足跡時光也是最慷慨的回贈者有耕耘必有收穫▽出席嘉賓追憶「這三十年」作為2020年春節前的收官之作,本期活動邀請了3位城市一線建設者,他們分別是2019年度國際中國愛心公益大使、深圳巴士集團鵬程電動公司駕駛員張翔,2018和2019年度「優秀工會代表」、順豐深圳區景田分部收派員孫學鑫以及堅守福田環衛事業十八載、PPP標段深圳市盈聯城市環境服務有限公司環衛工人劉貴才。
  • 創文明城市,揚州人快行動!首屆城市撿跑公益活動即將震撼啟幕!
    他們每天迎著朝陽出發,懷揣著理想堅定向前,用行動傳遞榜樣力量,他們就是這個時代的新興偶像,用[善良][魄力][堅守][奉獻]共同構成這座文明城市的美好品格。為城市榜Young點讚!學習榜樣力量,創建文明城市,更多揚州人在行動!
  • 「致敬城市英雄·2020武漢公益盛典」回顧溫暖瞬間
    「致敬城市英雄·2020武漢公益盛典」回顧溫暖瞬間發布時間:2020年12月19日 16:32 來源:長江日報   「致敬城市英雄·2020武漢公益盛典」回顧溫暖瞬間  張伯禮李蘭娟視頻送祝福許「櫻花之約」  17日,作為長江日報報業集團打造的公益平臺,長江公益特別攜手武漢市青少年發展基金會、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天柱山風景名勝區等單位,舉行「致敬城市英雄
  • 為何融創每一次落位,都是催動城市更新的能量引擎!
    呼嘯而來的往往是追隨者,默默耕耘的才是引領者。邱吉爾有句名言:你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NO.1丨壹成立17年,融創中國與時代同頻共振「建築是縮小的城市,城市是放大的建築。」建築猶如城市的年輪,經過歲月的沉澱,不僅締造人們視野的廣度,更影響人們生活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