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來無事,重溫了一遍《肖申克的救贖》。經典就是經典,每一次欣賞能發現不同的亮點,這一次我就發現了一個。
十年前我還小,對老布這個角色的印象並不深刻,也不明白他為什麼突然自殺。直到最近看完一人之下的陳朵篇,我才明白了一些其中意義。
老布和陳朵有許多相似之處,但糾集其中意義卻大相逕庭。下面,我來分析一下他們二人的相同與不同之處吧!
01悲劇的出場
監獄裡的高牆實在是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是體制化。
老布因為殺人(據說是失手殺了妻子和女兒)被判無期徒刑,他在肖申克關了50年。多年的服刑,單調乏味的監獄生活已經被老布接受。在這裡,他不需要思考,也不需要希望。
陳朵作為蠱身聖童,出生在藥仙會。她被當作蠱毒培養皿來對待,不需要去表達,不需要去疑惑,不需要去判斷,任何人類應有的情緒都被抹去。
老布和陳朵這一老一小都是悲劇的出場。如果說老布因為殺人罪有應得,那陳朵就只能是倒黴了。
不管怎樣,老布被監獄體制化,他不再有追求,也不認同新鮮事物。陳朵從一開始就沒有接觸過外面的世界,不知道感情也沒有足夠的認知,被扼制了天性。
兩個人都似乎沒有了靈魂,如同行屍走肉在人間殘留。
02別人眼中的自由
老布被保釋出獄,他沒有感到自由,而是對未知生活感到害怕。別眼中的監獄生活是拘束和限制,而他已經把監獄當成了家。
只有在家,心靈才能得到慰藉,老布甚至想通過殺掉獄友的方法繼續呆在肖申克。
陳朵也一樣適應了藥仙會的生活,她不需要去思考,只需要聽令執行。當她被哪都通公司解救出來,她能做的只有自動屏蔽感知。
陳朵沒有獲救的感覺,而是像在執行另一個任務。外界的刺激不斷的衝擊著她僅有的認知,她對外界生活的一切都感到恐懼。
當監禁成為習慣,當迫害成為習慣,老布和陳朵都已經不再可能回到正常人的範疇。他們的人格已經被塑造成型,只不過一個算先天改造,一個算後天改造。
不過,二人的結果都一樣,他們為了適應規則,已經成為另一個世界的正常人,另一個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明白的世界。
03正常生活的痛苦
老布回到社會群體,被安排正當工作。工作並不辛苦,他卻顯得格格不入,周圍的人並不喜歡他。休息的時候,他會到廣場上去餵鴿子,這是他僅剩的樂趣。因為這能讓他想起監獄裡養的鳥,這也是唯一找尋監獄回憶的地方。
陳朵變成了哪都通的臨時工,西南主管老廖像對待女兒一樣對待她。老廖想通過刺激讓陳朵變成正常人,殊不知這對陳朵來說才是最大的折磨。
從原來適應的生活變更為另一個環境,任誰都會感到害怕。再加上老廖用各種方法不斷地刺激,這已經超過了陳朵適應力的極限。
回到外面的日子,每一天都讓老布和陳朵感到煎熬。
不管是受人歧視的老布還是備受關懷的陳朵,他們能做的還是被動接受。他們被動接受別人安排的生活,內心的痛苦無人體會,終有一天他們會在沉默著爆發。
04同樣的結局不同的意義
老布再也受不了了,他決定離開。換上自己最體面的西裝,拿彈簧刀在牆上留下老布曾經來過的字樣,老布徹底離開了這個世界。別都認為好死不如賴活著,可對於老布來說,死亡才是最佳歸宿。
因為殺害老廖,陳朵被曾經的同事包圍了。臨時工們給了她兩個選擇,一個是回到公司承認錯誤,另外一個就是死。陳朵高興地選擇了死亡。從培養皿到人類,她唯一想得到的就是自己被認同。她終於得到了選擇的機會,她開心地走了。
雖然老布和陳朵最終的結局一樣,但是他們走時的心情不一樣。
老布走的落寞,或許還帶著一點生氣,他討厭這個世界。
陳朵則是徹底的解脫,她對這個世界不理解,她只想回到自己熟悉的世界中。
這就是小女孩和老大爺的本質區別。小女孩沒有經歷過,沒有想過掌控這個世界。老大爺曾經有過,被強行改造後選擇順從,但在內心深處他還是有一點反抗精神。
寫在最後
肖申克珠玉在前,一人之下另闢蹊徑。
老布在犯罪的時候結局已經註定,這是告誡人們不能犯錯,錯誤不可挽回。
陳朵的命運不堪,但真正讓她想早點離開的原因,卻是老廖的絞盡腦汁的關愛。
痛苦源於欲望,原本無欲無求的陳朵被安排了正常生活,卻沒有給她應有的認同和選擇的權利。
就像父母對孩子一般,不能只有無微不至的愛護,還要將心比心。理解孩子所想的,給孩子選擇的空間。從這點來看,戀人、夫妻、朋友之間的關係也是一樣,愛一個人要用心去體會這個人的感受,愛不是強加了守護,而是思你所思,想你所想。
我愛你,與你無關。這是自私,不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