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風起正清明,陪娃學習21首有關清明的古詩

2020-12-22 二胎媽媽的星辰大海

愛學習的小朋友們,清明節馬上要到了,我們來溫習一下清明節的文化常識,再學習一些有關清明的古詩吧。

清明,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

《歲時百問》中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

《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節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 按現行公曆,目前清明節位於4月4日、4月5日、4月6日三天中的一天。

孩子們只知道清明節適合踏青、郊遊,其實清明節更是一個傳遞思念的節日。我們參加清明節祭掃活動,就是為了紀念我們那些遠在另一個世界的親人。

關於清明節的古詩詞,也是舉不勝舉。下面是我挑選出的21首古詩,供大家參考,我們趁著節日的氣氛,帶孩子們學習一下這些古詩吧。

1.《清明》(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2.《寒食》(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3.《清明夜》(唐)白居易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迴廊行復歇,遙聽弦管暗看花。

4.《清明後登城眺望》(唐)劉長卿

風景清明後,雲山睥睨前。

百花如舊日,萬井出新煙。

草色無空地,江流合遠天。

長安在何處,遙指夕陽邊。

5.《清明即事》(唐)孟浩然

帝裡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

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

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6.《清明》(唐)孫昌胤

清明暮春裡,悵望北山陲。

燧火開新焰,桐花發故枝。

沈冥慚歲物,歡宴阻朋知。

不及林間鳥,遷喬並羽儀。

7.《臨安春雨初霽》(宋)陸遊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8.《蘇堤清明即事》(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9.《清江引·春思》(元)張可久

黃鶯亂啼門外柳,雨細清明後。

能消幾日春,又是相思瘦。

梨花小窗人病酒。

10.《長安清明》(唐)韋莊

蚤是傷春夢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內官初賜清明火,上相閒分白打錢。

紫陌亂嘶紅叱撥,綠楊高映畫鞦韆。

遊人記得承平事,暗喜風光似昔年。

11.《閭門即事》(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12.《長安清明言懷》(唐)顧非熊

明時帝裡遇清明,還逐遊人出禁城。

九陌芳菲鶯自囀,萬家車馬兩初晴。

13.《清明》(宋)王禹偁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14.《清明》(宋)高菊澗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血淚染成紅杜鵑。

15.《郊行即事》(宋)程顥

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

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紅;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遊衍莫忘歸。

16.《清明》(宋)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候。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17.《寒食野望吟》(唐)白居易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儘是死生別離處。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18.《清明日登老君閣望洛城贈韓道士

》(唐)白居易

風光煙火清明日,歌哭悲歡城市間。

何事不隨東洛水,誰家又葬北邙山。

中橋車馬長無已,下渡舟航亦不閒。

冢墓累累人擾擾,遼東悵望鶴飛還。

19.《江南清明》(唐)鄭準

吳山楚驛四年中,一見清明一改容。

旅恨共風連夜起,韶光隨酒著人濃。

延興門外攀花別,採石江頭帶雨逢。

無限歸心何計是,路邊戈甲正重重。

20.《清明》(宋)高翥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21.《清明即事》(明)瞿佑

風落梨花雪滿庭,今年又是一清明。

遊絲到地終無意,芳草連天若有情。

滿院曉煙聞燕語,半窗晴日照蠶生。

鞦韆一架名園裡,柳絲今日向東風。

相關焦點

  • 【地評線】荔枝網評:梨花風起正清明,「雲」寄哀思正當時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是一年清明時。在過去的清明節裡,人們或是傳承習俗,帶著崇敬和思念之情掃墓祭祖,緬懷先烈、感恩先人,或是珍惜春光,走進大自然去踏青賞春、嬉戲遊玩。但是今年,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清明時節的常態,為避免人員扎堆聚集,減少交叉感染風險,多地發文叫停清明現場祭掃,倡導「雲」祭掃,而一些允許現場祭掃的省份則規定去現場必先預約。事實上,無論是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期,還是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進行時,「雲」寄哀思都是正當其時。  「雲」寄哀思,是鞏固抗「疫」成果的現實需要。
  • 有關清明節古詩詞有哪些 描寫清明緬懷先人的經典詩句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8.《蘇堤清明即事》(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9.《清江引·春思》(元)張可久  黃鶯亂啼門外柳,雨細清明後。  能消幾日春,又是相思瘦。  梨花小窗人病酒。  10.
  •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宋朝人的「多人運動」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宋朝人的「多人運動」【引言】高曉松曾經說過,如果可以穿越朝代,他一定會選擇宋朝,這不僅僅是因為宋朝文人待遇好,而是宋朝的經濟發展水平普遍比較高,百姓的生活水平比起其它朝代來說也要高出不少。
  • 今日,清明
    在古人眼中,是盛行風的轉變,是和暖、溫潤的風,造就了萬物春生,一切因風而齊。《淮南子》中更是將清明稱為「清明風」,將風視為清明節氣的第一特徵。陽春時節,溫暖而強勁的春風,是暖溼氣流的「急行軍」。人們讚頌春風,實際上讚頌的是暖溼氣流的暖和溼,第一是暖,春風送暖;第二是溼,春風化雨。但中國地域遼闊,還有很多春風「鞭長莫及」的地方,正如古詩所云「春風不度玉門關」。
  • 梨花落後清明:古詩詞裡的花與少年
    如今的公曆上,冬至後一百零五日就是清明。當代「清明」還吸納了古代上巳(三月三)的部分習俗。三個節點離得太近,都在二月底三月初,元明以後就慢慢合流了,也註定這個日子義蘊複雜,百感交集。陸遊《聞武均州報已復西京》「懸知寒食朝陵使,驛路梨花處處開」,仇遠《生查子》「寒食正梨花,古道多芳草」,沈括《開元樂詞》「寒食輕煙薄霧,滿城明月梨花」,晏殊《寄遠》「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蘇軾更有名篇《東欄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 2019年清明是幾點幾分 今年清明節氣具體準確時間
    新華社天津4月3日電(記者周潤健)「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中國天文年曆》顯示,2019今年清明的準確時間為4月5日9時51分。此時節,陽光明媚,惠風和暢,楊柳垂絲,綠草如茵,滿眼春意。尤其在我國江南,清風細雨構成一幅詩意清新、唯美寫意的民俗水墨畫。
  • 清明|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
    破陣子 • 春景 【宋】晏殊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到秦始皇起才在墓側加蓋陵寢,漢代承襲之。 而皇帝真正下詔掃墓,則已是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唐玄宗詔令,寒食上墓,隨以為俗。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表達對祖先的「思時之敬」。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 有關清明的十首最美古詩詞
    清明節對於中國人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今天帶大家讀幾首古詩詞中的傳世經典之作,一起感受一下我們古人面對清明節時的心境。1| 這第一首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唐代詩人杜牧的那首《清明》:清明唐·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 「二十四番花信風」——古詩中的清明花信
    「二十四番花信風」是中國常見的一個節令用語。在古代,人們選擇應節令而開的花作為標誌,以花為節令之信使,故稱花信,而風應花期,又有了「花信風」之說。南宋程大昌又認為:「花信風:三月花開時風,名花信風。初而泛觀,則似謂此風來報花之消息耳。」(《演繁露》)現在正值夏曆三月,節在清明,不論從何種說法,都符合我們要說到的此時花信。
  • 【與書同行】清明 讀幾首詩吧
    不過,在古人的詩詞中,除了這種表達,清明還有另外一番樣貌:冰湖上蕩起漣漪,殘雪中冒起新綠,枝頭上泛起紅暈,窗欞外飛過燕影。臨近清明,翻開古人那些文字,可以穿越千年時空,分享他們在這樣的特定時節裡的真情實感。從他們詠嘆清明節的詩詞當中,感受他們的悲歡離合,感受他們的心痛哀思,分享他們的人生感懷……你的這個小長假,懷著的心境更接近於哪一種?
  • 十首清明詩詞: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京城一年一度又是清明,人們的心裡自然就起了憂愁思念。馬車聲在路上繁雜地響著,東城的郊外楊柳一片青翠。花開了草都長了出來,鳥兒在飛蝴蝶成雙成對在嬉戲。自己坐在空空的大堂裡回憶往昔,以茶代酒,喝著聊著。《清明日對酒》宋·高翥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 品讀古詩,看看古代人的清明,都有什麼特別之處?
    01掃墓祭祖清明掃墓之風在唐代十分盛行,這首詩就是描寫清明節掃墓時的情形。從這首詩中,可以品味出古人祭祀祖先的虔誠、悲傷和從容,也能看到人們對亡靈表達的祝福和期望。清明祭祀的參與者,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頭百姓,所有人都要在這一節日祭拜先人。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
  • 晏殊最悽美的一首詩,沒有提到清明兩個字,卻寫盡了清明的悲涼
    提起關於清明的詩詞,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杜牧那首最著名的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在仲春與暮春之交。古人關於清明的詩詞,也有很多。除了杜牧的這首《清明》,還有歐陽修的《採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爭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鈿車。遊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譁。路轉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歐陽修的這首詞,主要寫的是清明時節,人們遊春的情景。
  • 詩文賞析|清明時節雨紛紛:當詩遇到清明,句句黯然傷魂
    清明,是中國二十四節氣裡面最令人傷感的一個節氣。中國古人的詩詞裡面,關於對清明時節的描寫,不僅有對春光的喜愛與讚嘆,更有對過往祖先親人的緬懷、面對細雨霏霏時的絲絲憂傷、對人生多艱的無奈與感概。清明時節雨紛紛,當古詩遇到清明,句句讓人黯然傷魂...
  • 今日清明:清明何止雨紛紛,詩人筆下的垂柳繁花同樣動人
    《曆書》中有言:「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因此得名。」春深柳青,即是清明。清明標誌著暮春時節的正式開始。而如今的清明節,則是由清明這個節氣演變而來。掃墓祭祖、踏青、植樹、插柳皆是清明習俗。
  • 散文 | 李明蔚:又到清明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處幾清明。」這是北宋文豪蘇軾《東欄梨花》詩中的句子,觀察細緻,情景交融。他告訴我們,這溫馨美好的韶光固然令人陶醉,但人生幾何,切莫因為沉湎於此而忘記了珍惜時光。每年清明,面對自然界的季節輪迴,我們都應該多一些對生命價值的感悟,讓歲月芬芳,讓靈魂春色永駐。
  •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明日清明,清明為題的古詩欣賞
    這是一首借清明抒發感慨的詩作。首聯描寫清明之時兩幅不同的畫面。「佳節清明桃李笑」,清明正是春暖花開之時,百花競相開放,爭奇鬥豔。常見的桃花李花更是綻開花苞,盛開於春風之中,似有歡笑之意。他是因清明時節的這些現象,而得出了人生不論賢愚都要一律歸於荒冢這樣一個虛無的結論,這與他在貶謫生活中的消極思想是一致的。這首詩的景物的描寫、感情的抒發,無不得力於對比。不但桃花與荒冢有對比、齊人與介子推有賢愚之比,而且自然界的蓬勃春景與人生的無味黯淡也是一組鮮明的對比。
  • 「常思南鄭清明路,醉袖迎風雪一杈」十二首經典梨花詩詞欣賞
    梨花因其潔白素雅,故而象徵純潔無暇,純情真愛等;梨又與離諧音,因此也有了永不分離的含義。不過白色又會給人悲傷的感覺,因此有著悲傷的象徵。此外,它還象徵著寂寞惆悵,常被作為是情感的寄託,多用來表達離別之時的哀愁感。今天小編整理了十二首經典梨花詩詞與君共賞,一起來體味作者在詩詞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 讀詩|古詩讀清明3:詩聖在清明祭奠自己
    這是清明系列的最後一期,有朋友說上次一沒有讀一讀詩聖的兩首清明詩很可惜,那我們今天拜會一下詩聖,祭奠這位偉大的詩人。歌以詠志,看看在這掃墓祭祖之際,他是如何用他人杯中酒澆自己心中塊壘。原詩摘錄清明二首唐·杜甫其一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淨客船。繡羽銜花他自得,紅顏騎竹我無緣。胡童結束還難有,楚女腰肢亦可憐。
  • 梨花古詩詞:陸遊的3首梨花詩PK蘇軾1首,蘇軾勝!
    常思南鄭清明路,醉袖迎風雪一杈。梨花淡淡的顏色,清香的味道自成一派。它不會被桃花、李花佔了風頭。我常常想起我在南鄭縣從軍時的哪條種植著梨花的路,我在那裡喝醉了,揮動著衣袖,常常會落得滿身像雪一樣的梨花花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