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小知識|抽血手臂淤青了好幾天是為何

2021-01-09 Lachesis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自身的健康越來越關注,健康體檢成為日常保健中最常見的方式,抽血化驗是體檢項目中最常見的一項。不過,總有患者抽血完後胳膊出現青腫,有人的胳膊還會鼓起一個大包。這時,患者會覺得給自己抽血的護士技術不好,殊不知這可真是冤枉了醫院採血室的護士們。

「為什麼抽個血,手臂抽血處要淤青好幾天?」

「淤青是不是護士抽得不好造成的?」

「抽血後出現淤青是身體出現問題嗎?」

「揉一揉能儘快消除淤青嗎?」

好多患者抽完血,棉籤一摁,手肘一屈,衣服一披,走人,還時不時伸直手肘看看血止住了沒,沒有再重新夾緊,看上幾個回合,最後覺得應該止血了,棉籤一扔完事。結果,過一會兒就發現採血的地方竟然紫了,或者還伴有酸痛感,此時往往會埋怨採血姐姐技術不是太好。其實不然!好的按壓手法和過硬的採血技術一樣重要哦!

下面我們來看看

到底哪些原因會造成抽血針眼處淤青呢?

一、壓迫面積太小

皮膚表面的針眼並不一定與血管壁上的針眼在一個點上,按壓時僅僅用一根手指壓住了皮膚表面的出血點是不行的,不能有效按壓住血管上的出血點,所以才會出現滲血、淤血情況。正確的止血按壓應該是用三個手指壓住抽血處或者在用一隻手的大拇指按壓棉籤頂端的同時另外四個手指放在胳膊的下面按壓,形成上下兩個支點,將皮膚表面和血管壁上的出血點整體壓住,就可以避免血管繼續出血。

二、止血邊按邊揉

採完血後血管針眼處仍在繼續出血,但是按壓時千萬不能揉,輕揉出血處不僅不能止血,相反會加速出血,效果自然適得其反。正確的方法是只能壓不要揉。

三、按壓時間過短

正常抽完血後止血一般要3~5分鐘,年齡大或血小板異常患者應相對長些。

四、袖子勒得過緊

正確的做法是抽血後一方面進行按壓止血,同時拉下上臂衣袖,避免上臂被衣服「勒」得太緊,影響血液正常回流。特別需要提醒的是,當天需要採血的患者穿著最好寬鬆些,這樣便於採血和止血。

正確的按壓方式

正確的按壓方式是胳膊平直,將棉籤平行於血管的方向按壓,這種方式能夠增加按壓面積,保證能同時按壓住皮膚上的和血管上的針眼。前臂呈伸展狀態時,穿刺點位置也不會產生較大的位移,按壓就能使穿刺點受力均勻,最大限度地降低淤血和疼痛的發生率。正確的按壓時間以5分鐘較為合適,時間太長,患者多難以堅持;時間太短則會因出血尚未完全止住而增加皮下淤血的機率。對於有出血傾向的病人,應適當延長按壓時間。

如果沒按壓好,出現了皮膚淤青或腫脹也無須緊張,因為一般淤血是可以自行被吸收的。為加快淤血的吸收,也可以採取抬高患肢、先冷敷(抽血後的48小時內)後熱敷的方法。必要時,還可用雲南白藥1克與食醋1毫升混合調成糊狀後溼敷,以達到止血、消腫、減輕局部疼痛、促進淤血吸收的目的。

如果採血後給予正確的按壓,但是還是出現大面積皮下出血淤青,這時候需要考慮是否自身的凝血功能異常。

也有少部分人由於自身血管脆性增加,採血過程中容易扎破血管,皮下滲血造成淤青。

如果已經出現了淤青也不要太緊張,抽血後淤青24小時內可以適當冷敷,24小時後可以用熱毛巾進行熱敷,改善局部循環,促進淤青消退,一般1-2周可消退。

今天的科普小知識到這兒就要結束啦

聰明的你,學會正確的按壓手法了嗎?

下次抽完血記得好好按壓哦~

因為熱愛,所以堅守

因為堅守,所以期待

相關焦點

  • 抽血後為何會出現淤青?
    「哎呀,你看,你們抽血把我的胳膊都抽腫了,怎麼有這麼大一片淤青啊,是不是沒紮好啊?」「怎麼別人抽完血沒有淤青,我是不是凝血不太好?」「我吃著阿司匹林呢,青了這麼一大片,是不是不敢再吃了呀?」在山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神經外科臨床工作中,趙志丹經常能聽到患者抱怨。
  • 一抽血就淤青是體質問題嗎? 「揉」針孔真的能讓血管更快癒合嗎?|...
    一抽血就淤青是體質問題嗎? 「揉」針孔真的能讓血管更快癒合嗎?時間:2019-03-04 14:22   來源:youwu科普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一抽血就淤青是體質問題嗎? 揉針孔真的能讓血管更快癒合嗎?
  • 抽血後出現淤青是醫生技術問題?NO!
    在醫院檢驗科抽血窗口有時候會出現這麼一幕,患者抽血後針口附近出現一片淤青。有些人會質疑是不是醫生技術問題造成的?或是自己身體有什麼問題? 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檢驗科檢驗師阮森林說,根據採血指南及我們多年的工作經驗證實,其實出現淤青的最常見的原因是按壓不當,包括按壓的位置偏差、時間過短、邊按邊揉,這些都會使血液滲入皮下軟組織,引起皮下淤青。 抽血時,注射器不僅僅刺破皮膚表面,還要扎入靜脈血管,才能抽出血。
  • 空腹抽血不能喝水?空腹越久越好?答案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小空腹」,指的是早餐沒吃高蛋白、高脂肪類食物,只喝了稀飯之類的食物,「小空腹」檢查項目可以在早餐後4小時後做。可以「小空腹」的檢查:凝血功能、糖化血紅蛋白、血常規、血沉、免疫所有化驗項目如B肝三系、肝炎全套、各類激素、心肌標誌物、甲狀腺功能、腫瘤標誌物、自身抗體、類風溼因子等。
  • 身體有小淤青,小心是某種疾病
    最近咱們岐黃學社學友會的學友反饋,自己手臂有莫名其妙的青紫,自己也不記得是什麼時候磕的了。隔段時間後,青紫就消失了。老年人俗稱是「鬼掐青」了。生活中,磕磕碰碰在所難免,因此手臂上、大腿上經常會出現青一塊紫一塊的淤青,過五六天之後,淤青就會慢慢消失,恢復正常。
  • 抽血前要空腹?還不能喝水?關於抽血的這幾個問題,終於搞清楚了
    抽血化驗是常見的檢查項目之一,不管是感冒發燒、咳嗽,還是做肝腎功能檢查都離不開抽血。大部分情況下抽血化驗需保持空腹狀態,因為空腹檢查出的結果較準確。關於抽血有很多的講究,如是否能吃藥、空腹的時間等,不妨一一來了解一下。
  • 【獻血故事】獻血的淤青,是我見過的最美的「紋身」!
    獻血之後,手臂上有淤青怎麼辦?「不要難過,那一定是世上最美的紋身。」獻血的淤青,光榮的象徵!「大哥,您這個紋身夠霸氣的呀!」給我採血的男工作人員一邊費力地幫我找血管,一邊和我攀談。「哎呀,一看就是小混混啦,你看他那不正經的頭髮。」「是啊是啊,你看他的手臂,多嚇人啊,肯定不是好人。」「肯定是和別人打架啦,這種人一看就不是什麼好人啊,天天打架鬧事那種啊。」電梯門終於開了。我被推進一間手術室,無影燈是那麼亮。
  • 新冠肺炎核酸檢測要抽血嗎?抽血查IgG、IgM是什麼
    新冠肺炎核酸檢測是抽血嗎?新型冠狀病毒的核酸檢測的取樣方法既不需要開刀也不需要打針,只要「輕輕一抹」。(央廣網)抽血查IgG、IgM能查出什麼?14日上午,武漢江夏區體育館前,110人依次抽血、查咽拭子,參加武漢市居民新冠病毒血清流行病學調查。被抽樣的家庭成員全部免費檢測咽拭子核酸檢測、抽血查lgG、lgM。
  • 小朋友抽血現場,用最狠的語氣說最慫的話:這個很痛請快一點
    「文/茉莉媽咪(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想必很多人小時候都害怕體檢抽血,小編每次去體檢之前的一晚上都輾轉反側,想像針頭扎進手臂的恐怖景象就更加害怕。這時大人就會勸慰我們:抽血不疼,就像被蚊子咬了一口一樣。
  • 手臂上大面積的淤青清晰可見
    就在近日,萬茜也是出席了某時尚活動,但是從照片上來看,她雖然恢復的不錯,但是右臂上的大片淤青清晰可見,也是讓人看了很心疼。 人家手上有淤青你看不見?要是人家真沒受傷那麼嚴重,完全是自己炒作的,那她現場出來這麼表現不是打自己臉嗎?現在的女藝人已經到了這麼蠢的地步,另外骨折又不是說整隻手都廢了,尤其是上臂骨折,手是完全可以動的好吧。 如果看了現場正面照就知道除了拍照那一分鐘,她都把手搭在包包上支撐著,而且生圖胳膊上都是淤青痕跡。
  • 沒磕沒碰,身上無緣無故出現淤青是怎麼回事?和哪些原因有關?
    有的人身體因為皮膚比較嬌嫩,只要稍微輕輕碰到什麼東西,就會有淤青出現,顏色由藍變青,從紫變黑,剛碰到的時候可能會痛,變成淤青就沒什麼感覺了。但是,有的人身體明明沒有發生碰撞,卻突然出現像碰撞以後的淤青,皮膚上面有不痛不癢的橢圓狀塊兒,這是怎麼回事呢?沒碰撞就瘀青,是身體的第一道警訊!
  • 為什麼看病時,無論大病小病都要先抽血?抽血到底能查出什麼?
    去醫院檢查身體或者是看病的時候,往往要先抽血,去查血常規。查血是很平常的事情,很多人都做過,但關於抽血,大家的疑惑可不少,比如:為什麼現在幾乎一看病就要抽血?甚至感冒發燒這種小問題也要抽血?為什麼有的檢查抽一管血還不夠,還要抽好幾管血?
  • 孕期知識科普-孕期檢查準爸爸陪伴的重要性
    而且在這個建檔的過程中,孕媽是需要抽血的,一旦孕媽的血型是O型血,那為了預防極有可能發生的ABO溶血症,孕爸也是必須要檢查血型的。當然孕媽可以放心的是這種情況發生的概率是非常低的,通常新生兒黃疸是比較常見的,而且出生3-6周會出現貧血的症狀,這些症狀也是比價輕微的。如果檢查出的溶血症是比較嚴重的,那麼就要聽取醫院的建議進行診斷治療。
  • 為什么女生膝蓋總有淤青?其實真相不是你想的那樣
    不過,生活還得繼續,博士的日常科普也得跟上。仲夏七月,氣溫升高,酷暑難耐。女孩們的穿著逐漸清涼,街上的短裙短褲多了起來,超短的、迷你的,雖說青春靚麗又好看,但也帶了一個新的問題:你是否常常看到一些女孩膝蓋上留有淤青?為什么女生膝蓋會出現淤青,而且還是兩邊都有?
  • 瑜伽知識小科普
    一提起瑜伽,你心裡有可能想到的是優雅,是減肥,是瘦身,是鍛鍊等等,不過這些都是一些廣告商們想讓我們接受到的信息,今天友小瑜給大家帶來幾個瑜伽小知識的科普。
  • 為何身上無緣無故出現淤青?提醒:身體4個問題終究「藏」不住了
    日常生活中有時人們磕到或者碰到身體的某些部位,身體上就會出現淤青的情況,但是有的人沒有出現磕碰的情況,有時身上也會出現淤青的情況,那麼這種情況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會影響人們的健康嗎?下面就跟大家談一下人們的身上為何會無緣無故出現淤青的問題,希望人們能夠了解一下。
  • 兒科一線抗疫醫生創作科普童謠 唱出防疫小知識
    ,唱出防疫小知識,帶動孩子和家長自覺遵守防疫理念。  作為科普童謠的創作人之一,兒科醫院傳染科葛豔玲醫生坦言,「考慮到孩子居家少出,願孩子們在唱誦科普童謠時成為保護自己的小主人,在後方做好自我保護就是為防疫做出的最大貢獻。」童謠與科普碰撞 傳遞防疫小知識  兒童是需要人們時時保護的弱勢群體,守護兒童健康是醫護人員最大的責任。
  • 手臂淤青疤痕長到嚇人,復健舉500g都費勁
    工作室先是主動提到「醫學奇蹟」,然後強調萬茜復健時樂觀堅強,說她每天都很努力,手臂是一點點逐漸康復的。視頻中萬茜的右手臂一直僵著,幫助復健的護理人員給她檢查情況,鏡頭給傷口特寫時可以發現,這條疤痕一直從手肘往上延伸,有整個上臂那麼長,筆直一條暗紅色的線,周圍則泛著烏青,皮膚微微起皺。
  • 同樣是抽血,為什麼有的人扎手指,有的人扎胳膊?有什麼區別?
    在體檢的時候,很多的項目都是需要抽血的,但是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每個人的抽血部位是不一樣的。有的人是扎手指,而有的人是扎胳膊,這是什麼原因?不同的部位的抽血,疼痛感覺也是不一樣的,出血的速度,以及出血的量都是不一樣的,到底從哪個部位抽血最靠譜,今天咱們來說一說,大家不妨了解一下。
  • 尷尬,為何女友身上總是有淤青,真相絕不是你們想的那樣
    最近,單位的小楊遇到了一件糟心事,原來他在周末的時候帶著女友和朋友一起聚會,但在聚會過程中女友閨蜜發現女友身上有多處淤青。於是,就此向小楊發難,質問是否欺負了女友。面對「鐵證」,縱有百口也難以說清,實在是冤枉……那麼,問題來了,小楊女友身上的淤青到底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