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說水滸》第431期(文/焦目)
有句話說得好,錢不是萬能的。是的,錢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在實際生活中,錢能解決絕大多數的問題。所以,古人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些都是有道理的。當然,守住自己的底線,更重要。
水滸中,好漢們吃喝玩樂,都需要錢,所以水滸對錢的描寫很多。
諸如宋江刺配到江州,一路就花了一百多兩銀子;林衝買刀,花了一千貫;林衝刺配滄州,為了避免殺威棒,不得不問柴進借錢;張順為了找安道全,救宋江,帶了一百兩黃金,卻被張旺劫走,差點連小命都丟了;梁山需要錢糧,於是好漢們不得不拉李應、盧俊義等財主上山,還要搶奪州府的錢糧。
書中提到的錢,有金子、銀子和銅錢,單位各不一樣。最常用的還是銀子和銅錢,銅錢還常用「貫」,比如十萬貫生辰綱等。
那麼,在水滸中,銀子和貫是怎麼換算的?一兩銀子是否等於一貫錢呢?
正常情況下,一兩銀子等於一貫錢,但是水滸不是正常情況。事實上,從宋朝到明朝,銀子和貫的換算都不是固定的。
整個宋朝時期,全國每年的金銀產量都不多,所以市場不流通銀子。直到三百多年後,明朝中後期,銀子才在市場流通。
徽宗時期,還流行省陌,即不足一百文錢,可以當一百文使用,多則七八十文,少則五六十文。即便官方,也只是規定77文錢作100文用。而且,因為銀子產量少,價值高,所以一兩銀子可以值2000文。
要是這麼算,一兩銀子等於兩貫錢還多。
不過,根據水滸的內容來看,一兩銀子的價值,要遠遠多於一貫錢的價值。
何濤見他話眼有些來歷,慌忙取一個十兩銀子,放在桌上,說道:「兄弟,權將這錠銀收了。」……何濤道:「銀兩都是官司信賞出的,如何沒三五百貫錢?兄弟,你休推卻。——《水滸傳》
何濤為了破生辰綱的案件,向弟弟打聽,並取了10兩銀子。後面他又說「三五百貫錢」,這三五百貫是指官府對晁蓋等人的懸賞嗎?顯然不是。因為水滸中,懸賞最低都是一千貫,晁蓋等人劫取蔡京的生辰綱,懸賞肯定更多。
所以,這裡說的「三五百貫錢」指的是10兩銀子。按著500貫來算,那麼1兩銀子等於50貫錢。也即是說,1貫就是20文錢。
武大郎為了幫鄆哥,曾給了鄆哥幾貫錢,讓他去買米。
顯然,這裡幾貫錢並不多,若是一貫等於1000文,武大郎恐怕根本付不起。另外,鄆哥去找西門慶時,也說過「賺幾十文錢養活老爹」。這說明,武大郎給的幾貫錢,大致就等於鄆哥說的幾十文錢。
從這一點來看,1貫等於20文錢也是合理的。
另外,林衝買的寶刀,是花了一千貫錢。倘若一貫錢等於一兩銀子,那麼林衝一把刀就花了1000兩,這顯然不合他的身份。畢竟他只是一個禁軍教頭,品級很低,薪俸不會高到哪裡去。
如果1兩等於50貫,那麼一千貫不過20兩銀子,這對於林衝的工資來說,並沒有很離譜,所以他當場就能買下了。
新水滸中,對這一點考據到位,林衝在問柴進借錢時,起初柴進只給了10貫。但林衝卻說要10兩銀子,顯然,一兩銀子不等於1貫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