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街頭賣刀,要價三千貫,其放到現在價值多少?

2020-12-15 騰訊網

文|武品文史

在古代,一個英雄人物如果因為一時的落魄,囊中羞澀,又不屑做歹事,那只能變賣隨身值錢的物件暫時渡過難關,比如秦瓊賣馬、楊志賣刀,其中這楊志賣刀還搞出了人命。

因為當時楊志的寶刀開價就要三千貫,而一個叫牛兒的潑皮卻想不花一文錢白得這把刀,所以他就故意刁難楊志,最終在楊志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殺掉了這個潑皮牛二。

那麼有人肯定要問這三千貫錢換到現在能值多少錢呢?今天我們就來算算看。

我們都知道這個名著講述的是宋徽宗時期的故事,那個時候一貫錢是七百七十文銅錢,那麼這三千貫錢,算下來就是231萬文銅錢,是個很大的數字了。

再來看當時一貫錢能換多少銀子,當時兩貫錢可以換得一兩白銀,換句話說,他這一把刀等於一千五百兩銀子。

北宋的重量單位一兩不是等於今天的50克而是只有40克,這麼多銀子換算下來就等於60000克,也就是60千克,以如今約20元一克的銀價為參考,那麼三千貫錢便是120萬人民幣,是不是很嚇人?我也被嚇了一大跳。

又不是什麼名貴古董,憑什麼一把刀要賣這麼多錢?這樣就難怪那個潑皮劉二會氣急敗壞的說他這是「鳥刀」,但是如果大家覺得這種算法不靠譜,那麼我們再來換一種算法,用物價換算。

用米價換算則更為直觀,依據《宋史.食貨志》記載,宋朝一石米大約七百文左右,還不到一貫之數,我們就且算它一貫。那麼宋朝一石是多重呢?約等同於今天的120斤,換言之,一貫可以買到120斤的大米,乘以3000就是36萬斤,如果按照現代的3元一斤的米價,算下來也就是108萬。這樣看來也不少呀!

還有一種可用當時的工資水平來做參照,在當時的汴京,普通勞動者每天的薪資在200文左右,比如酒肆裡的店小二,他們都屬於工薪階層比較有說服力,由此可知,在汴京城的一般百姓,一個月的收入有6000文,而如今大城市的普通打工者一個月差不多有6000塊元左右。

按照這種算法,那麼宋朝的一文等同於現代的一塊錢,根據前面換算出來的321萬文錢,就等於現代的231萬元人民幣了。這個數目可就大多了,等同於二線城市一套大房子的價值。

不算不知道,這一算嚇一跳,楊志這口寶刀賣的可真是不便宜,也就怪不得牛二說了那句「什麼鳥刀「了。

參考文獻:《宋史.食貨志》、《宋史》、《水滸傳》

相關焦點

  • 《水滸傳》中楊志賣刀要價三千貫,這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
    楊志賣刀算是《水滸傳》中的一個經典情節,其與《隋唐演義》中的「秦瓊賣馬」,可謂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兩大失意青年的典型。充分告訴了我們社會現實的殘酷,虎落平陽,不勝唏噓。《水滸傳》中的楊志,出身名門,武藝高強,身為楊家將之後的他,憑藉著一身本事,本該是前途一片大好。
  • 水滸傳中,楊志賣刀要價三千貫,這個價格到底算不算貴?
    楊志賣刀算是《水滸傳》中的一個經典情節,其與《隋唐演義》中的「秦瓊賣馬」,可謂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兩大失意青年的典型。充分告訴了我們社會現實的殘酷,虎落平陽,不勝唏噓。當時楊志之所以選擇上山,除了害怕梁中書的懲罰之外,更多的是他已經嘗遍了人情冷暖,不想再淪落到當初賣刀時那樣,被牛二這樣的潑皮欺負。所以,賣刀一事,對於楊志的心境轉變有著很大影響。
  • 水滸傳裡楊志賣刀要價三千貫錢,換算成人民幣,有多少?
    楊志的賣刀是《水滸傳》中的經典情節,與《隋唐演義》中的「秦瓊賣馬」一起,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兩個失意青年的典型。充分告訴我們社會現實的殘酷,虎落平陽。《水滸傳》中的楊志出身名門,武功高強,應該是繼楊家將之後的大有前途的人物。可惜命運造人。
  • 水滸傳中楊志賣刀,他那把祖傳寶刀要價三千貫,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英雄也有落魄的時候,人生大多數是三分富,七分窮的過,英雄也有囊中羞澀的時候,因為英雄不做燒殺搶劫的勾當,所以為了度過難關,往往會變賣身上的物品,典型的例子就是秦瓊賣馬,楊志賣刀。青面獸楊志是楊家將的後人,是一個武舉,武功了得,曾任制使,因為護送花石綱失敗,被革職。後來楊志為了復官,千裡迢迢來到東京,可惜復官不成功。
  • 水滸傳:楊志賣刀價格三千貫錢,折合人民幣多少?普通人就算了吧
    水滸傳:楊志賣刀價格三千貫錢,折合人民幣多少?普通人就算了吧文/萌萌的吳道靖一提到英雄好漢的故事,很多人的腦海中就浮現了《水滸傳》。這本小說是講述的就是一些英雄好漢的江湖故事,這些人過著逍遙自在的生活,相信大家注意到他們每天生活中有一個細節就和別人不一樣。
  • 水滸中楊志賣把刀要價3000貫,放現代值多少錢?普通人根本買不起
    作為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也誕生了不少經典的名場面,而「楊志賣刀」更是經典之一,楊志因為被高太尉趕出了殿帥府,因為身上沒錢決定賣掉家傳的寶刀渡過難關,然而卻碰上了糾纏不清,看上他刀的牛二,從此導致了一樁血案的發生。
  • 水滸中楊志賣把刀要價3000貫,相當於現在多少錢?說出來你都不信
    在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中,《楊志賣刀》也是一個著名的場景。被高太尉趕出皇宮指揮所的楊志,不得不插入一張草籤,低價出售他祖傳的珍貴刀具,因為他沒錢了。他想從惡棍牛二那裡偷窺,從而引發了另一場謀殺。楊志的寶刀切割銅和鐵,但刀刃沒有捲起來,頭髮吹得太多。因此,這是非常罕見和不尋常的。為此,他提出了3000滲透的價格,這也引起了人們的好奇。現在,3000滲透的價值是什麼?你不相信。
  • 小說《水滸傳》中,林衝買刀花了一千貫,相當於今天多少錢?
    話說林衝一日與魯智深吃酒逛街,在街頭遇到一大漢插標賣刀,林衝身為禁軍教頭,自然是識刀愛刀之人,知道這是一把寶刀,遂花一千貫買下。誰知後面卻被高太尉以「看刀」為由,叫其帶刀進「白虎堂」,最終禍事臨身……楊志賣刀,結果怒殺牛二,賣出一個殺人之罪。這林衝買刀,卻也有異曲同工之妙,落得個刺配流放,不得不說,這《水滸傳》的故事情節之安排,確實有點意思。
  • 從《水滸傳》楊志賣刀談起
    人們通常沒有足夠的時間、精力和耐心來仔細甄別產品真正具有的價值。從《水滸傳》楊志賣刀談起我們且先來看《水滸傳》中對「楊志賣刀」的描寫:當日將了寶刀插了草標兒,上市去賣。走到馬行街內,立了兩個時辰,並無一個人問。將立到晌午時分,轉來到天漢州橋熱鬧處去賣。
  • 水滸傳:楊志賣刀值3000貫,折合成人民幣是多少錢?一輩子都買不起!
    楊志原本是楊家將的後人,屬於身出名門,不僅習得一身好武藝,而且在當時工作也不錯,在殿帥府任職。但是在他工作的過程中,卻丟了花石綱,讓他原本大好的前途毀於一旦,沒有辦法,沒錢的他只能流落在街頭。
  • 水滸傳:林衝買刀與楊志賣刀,兩口寶刀影射兩位豪傑
    《水滸傳》中著名的兩次關於刀的買賣,第一次是林衝在閱武坊巷口,見一個大漢賣一口寶刀,於是出一千貫將其買下;第二次是楊志在盤纏用盡的情況下,決定賣了祖上留下的寶刀,卻在天漢州橋撞上了潑皮牛二,刀沒賣成還殺了牛二。
  • 鄭屠向金翠蓮索要的三千貫文書錢,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
    在這個故事中,綽號「鎮關西」的鄭屠霸佔了流落渭州的金翠蓮,又在三個月後將其拋棄,還強行索要三千貫的文書錢,逼得金翠蓮只好與父親一起以賣唱來還債。一天,金翠蓮在酒店賣唱時,想起了自己的悲慘遭遇,不禁放聲大哭,驚擾了在隔壁與九紋龍史進、打虎將李忠一塊喝酒的魯達魯提轄。魯達覺得很奇怪,便讓酒保將金翠蓮父親叫來,疑問究竟。
  • 「讀與賞」《楊志賣刀》:一口寶刀引發的血案
    這一文錢也確實難倒了楊家將後人楊志,英雄視寶刀為生命,此時卻要賣掉寶刀,可見楊志當時的處境何其艱難,可想他此時的心情是多麼懊惱、痛苦。據原文記載,楊志對是否賣刀曾做過一番思想鬥爭。「楊志尋思道:『卻是怎地好?只有祖上留下這口寶刀,從來跟著洒家,如今事急無措,只得拿去街上貨賣得千百貫錢鈔,好做盤纏,投往他處安身。』」從楊志賣刀中,我們看出了楊志的落魄、無助與無奈。
  • 古代1兩銀子可以換多少人民幣?楊志的刀能賣1840000元!
    在小說《三國》的描寫中,曹操就有過三把著名的兵器,每把都是削鐵如泥的好東西,《水滸傳》中方臘的手下石寶的劈風刀,一舉殺了五個人,而好漢楊志的祖傳寶刀也是吹毛立斷,相當的厲害。相比於三國演義,水滸中對故事以及人物的描寫都更為的心思細膩,這其中包括人物的吃飯、住店等小事情,還有每次劫掠來的財富,以及各位好漢的兵器價格。
  • 林衝買刀用一千貫,武松打虎知縣賞一千貫,一千貫相當於多少元?
    《日知錄》記載,洪武十八年朱元璋曾規定:一石米5貫錢。按照明制,一石大概相當於現在的150斤。按照現在現在的大米價格,一斤米貴的可能要幾十塊,便宜的也要2、3塊左右。我們就取平均2.5元/斤算,明朝1石米也就是150斤米大米375元人民幣。
  • 水滸:楊志賣刀,恰恰反映了楊志人際關係極差,楊志註定一生孤獨
    在水滸傳中,楊志為什麼賣刀?而且這把刀是祖傳的寶刀,折合人民幣大概一百多萬吧。楊志賣刀,是楊志押運的花石綱在太湖裡翻了船。後來走高太尉的關係,把自己積攢的全部家當都給高俅送了禮了。不但沒有求個一官半職,還被高俅轟了出來。書中說,楊志走投無路,手中無錢才被迫賣刀。
  • 從「三碗不過岡」到「楊志賣刀」,看水滸中的廣告宣傳
    武松質問其因,酒家答道:「客官,你沒見我門前招牌上面明明寫道『三碗不過岡。」武松道:「怎麼喚做三碗不過岡?」酒家道:「俺家的酒雖是村酒,卻比老酒的滋味;但凡客人來我店中吃了三碗的便醉了,過不得前面的山岡去。因此喚做『三碗不過岡。若是過往客人到此,只吃三碗,更不再問。」武松笑道:「原來恁地,我卻吃了三碗,如何不醉?」酒家道:「我這酒叫做透瓶香又喚做出門倒。初入口時,醇酸好吃,少時刻便倒。」
  • 魯智深的很難信,楊志的刀值北京一套房?
    而這很有說頭,魯智深本來想做一個重達一百斤的,但鐵匠怕他用不了(也有可能是做不出來),於是互相商量,最後給魯智深做了一個六十二斤重的,比起關羽的關王刀只輕了十九斤,成本和人工成本加起來,最後,魯智深為這個禪杖付出了五兩銀子。五兩銀子是什麼概念?
  • 武松出家六和寺,皇帝賞錢十萬貫,折合今天多少錢?
    那麼,十萬貫錢到底值多少錢呢?為了好理解,我們不妨折合物價,換算成今天的人民幣來看。一個前提:由於水滸各部分成書時間不同,貨幣體系也很混亂,有珠寶、金子、銀子、貫、錢甚至還有鈔,所以不考慮歷史,只在水滸的世界中折價、換算。先看水滸中的銀子水滸中,一兩銀子值多少錢呢?書中沒有直接說,但通過幾個例子可以看出來。即阮小二買菜、鄆哥養家幾處。
  • 《水滸傳》第五章楊志比武大名府——人要有一技之長
    話說楊志,乃三代將門之後,武侯楊令公之孫,年輕時做過殿司制使官,因蓋萬歲山而奉命去太湖邊搬運花崗石赴京,結果押運的船翻黃河裡了,所以不能回京赴任,如今罪犯被赦免,楊志準備了一擔錢物回東京準備打點打點,希望找到一個職位,結果是錢花光了,不但職位沒弄到,高太尉對他臭罵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