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林衝買刀與楊志賣刀,兩口寶刀影射兩位豪傑

2021-01-09 小Q大話

《水滸傳》中著名的兩次關於刀的買賣,第一次是林衝在閱武坊巷口,見一個大漢賣一口寶刀,於是出一千貫將其買下;第二次是楊志在盤纏用盡的情況下,決定賣了祖上留下的寶刀,卻在天漢州橋撞上了潑皮牛二,刀沒賣成還殺了牛二。

林衝買刀與楊志賣刀的故事,有頗多相似之處,所以當我第一次讀到林衝買刀的故事時,甚至疑惑賣刀之人是否就是楊志,後來發現書中還另有楊志賣刀的回目,這種疑惑才不攻自破。

林衝買刀的場景:那賣刀的大漢頭戴一頂抓角兒頭巾,穿一領舊戰袍,手裡拿著一口寶刀,插著個草標兒,立在街上。

楊志賣刀的場景:楊志當日將了寶刀,插了草標兒,上市去賣,走到馬行街內,立了兩個時辰。

由此可見,賣刀的大漢與楊志,兩人賣刀的情形幾乎是如出一轍。當然這兩件事的相似之處遠不止如此,兩口寶刀對於兩位豪傑也都有著更深層的含義。

林衝為什麼買刀?第一,林衝是一個武官,他的官職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常年舞槍弄棒,刀對他來說是必備品;第二,那大漢所賣的確是一口寶刀,「那漢颼地把那口刀掣將出來,明晃晃的奪人眼目」,林衝對它甚是喜愛;第三、引用林衝的話,「高太尉府中有一口寶刀,今日我也買了這口好刀,慢慢和他比試」。可見林衝買刀的目的,為自己喜歡,也為討好高俅。

楊志為什麼賣刀?楊志賣刀的理由很簡單,就是盤纏用盡、走投無路,因此不得不忍痛割愛,將祖上留下的寶刀賣了。而將門之後的楊志又為什麼會落魄至此,則是拜高俅所賜。

林衝與楊志,一個買刀一個賣刀,一個得意一個失意,處境與心境都是恰恰相反的。隨著故事的發展,他們卻成了同樣的失意人,原本得意的林衝,最終是樂極生悲,原本失意的楊志,最終是更加失意。

林衝得了寶刀,除了自己滿心歡喜,更想要把寶刀獻給他的頂頭上司高俅,誰曾想對方非但不領情,還製造了「誤入白虎節堂」的冤案,林衝鋃鐺入獄,寶刀沒官入庫。楊志被高俅奪去了官職,走投無路之時選擇賣刀,等了兩個時辰無人問,卻等來了潑皮牛二,楊志被逼無奈殺死了牛二,雖說是為民除害,殺人重罪卻要他一人承擔,寶刀同樣沒官入庫。

可嘆的是,兩位豪傑,兩口寶刀,竟然都無用武之地,雙雙落得個充軍發配、沒官入庫的下場,又都是因為高俅的陷害與不容。

林衝買刀,因為林衝識得那是一口寶刀,所以肯出價一千貫買下,對於朝廷而言,本領超群的林衝,又何嘗不是一口「寶刀」。楊志賣刀,賣的是祖傳的寶刀,身為楊家將後人的楊志,將門之後、世代忠良,他的刀是寶刀,他自己又何嘗不是一口「寶刀」。

兩口寶刀,代表著兩位豪傑,兩口寶刀的下場,也就是林衝和楊志的下場。寫寶刀無人問津,就註定了林衝和楊志的本領無人賞識;寫寶刀被沒官入庫,就註定了林衝和楊志的仕途徹底結束。作者寫買刀與賣刀,卻不只是為了寫刀,更是為了寫林衝與楊志,寫兩位豪傑的窮途末路。

相關焦點

  • 水滸林衝買刀「買禍」,楊志賣刀「賣罪」,難道只是巧合嗎?
    今天要說的是兩件大家耳熟能詳卻又容易忽略的「類似事件」,那就是林衝買刀,楊志買刀!首先來看看林衝的購刀。當時,林衝正與高延內鬥智鬥勇,因為高延內糾纏林夫人。高延內卻「一力減十會」:我父親叫高俅!當然,我們先不糾纏,高亞娜是高俅的兒子,反正高俅對於高亞娜,已經決定要幹掉林衝,誘餌就是高俅珍藏的一把寶刀。
  • 「讀與賞」《楊志賣刀》:一口寶刀引發的血案
    《楊志賣刀》 周東申 2018年一文本敘事《楊志賣刀》該作品為中國文學題材,故事內容選自《水滸傳》第十一回「梁山泊林衝落草,汴京城楊志賣刀」。講述了青面獸楊志因身上盤纏已然用盡,只好賣掉祖傳寶刀,卻被無賴牛二蠻橫糾纏搶寶刀,最終失手將牛二殺害的故事。
  • 楊志手中真的有寶刀嗎?——青面獸楊志的故事(之三)
    從小說的這兩段描寫來看,楊志的手中應該是沒有那把寶刀的。楊志使用的當家武器,主要是條樸刀。另外,他的身上還挎了口腰刀。所以,楊志到了東京城的客店裡,放下行李之後,還要解了那腰刀和樸刀。如果楊志手中真的有那把「砍銅剁鐵,刀口不捲」的寶刀,那麼,楊志就犯不著在梁山腳下,要費這麼大的周折,拿著樸刀,同林衝鬥上個三十來合了。楊志只需拔出那把寶刀來,一刀砍將過去,哪裡還有不勝林衝的道理?第三段描寫,是講楊志東京城賣刀的情形。
  • 從《水滸傳》楊志賣刀談起
    從《水滸傳》楊志賣刀談起我們且先來看《水滸傳》中對「楊志賣刀」的描寫:當日將了寶刀插了草標兒,上市去賣。走到馬行街內,立了兩個時辰,並無一個人問。將立到晌午時分,轉來到天漢州橋熱鬧處去賣。……卻說牛二搶到楊志面前,就手裡把那口寶刀扯將出來,問道:「漢子,你這刀要賣幾錢?」楊志道:「祖上留下寶刀,要賣三千貫。」牛二喝道:「甚麼鳥刀!要賣許多錢!我三十文買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你的鳥刀有甚好處,叫做寶刀?」
  • 林衝為何買寶刀?排除兩種可能性,越難以置信越是答案
    《水滸傳》中林衝的故事雖然豐富精彩,但是隻字未提林衝有收藏寶刀的愛好!拋開林衝的愛好不談,林衝根本沒有能力收藏寶刀!換句話說,寶刀林衝收藏不起!楊志山窮水盡賣家傳寶刀的時候,他開出的價格是三千貫。(按照國家級教授李治安研究成果,換算一下,三千貫相當於今天的八、九十萬左右)。
  • 楊志殺牛二屬於防衛過當不像是英雄事跡,這是《水滸》的敗筆嗎?
    牛二在作死的路上邁出的第一步,就是對寶刀的價值完全看不上眼。「漢子,你這刀要賣幾錢?」楊志道:「祖上留下寶刀,要賣三千貫。」牛二喝道:「甚麼鳥刀,要賣許多錢!我三百文買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你的鳥有甚好處,叫做寶刀?」楊志道:「洒家的須不是店上賣的白鐵刀,這是寶刀。」
  • 水滸傳中楊志賣刀,他那把祖傳寶刀要價三千貫,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人生之路起起伏伏,水滸傳中的英雄命運也是如此,就說林衝吧,起初是八十萬禁軍教頭,威風凌凌,可是沒多久,就變成了階下囚,發配充軍,要不是小旋風柴進舉薦,林衝能夠上得了梁山,還不知林衝的命運會走向哪裡!英雄也有落魄的時候,人生大多數是三分富,七分窮的過,英雄也有囊中羞澀的時候,因為英雄不做燒殺搶劫的勾當,所以為了度過難關,往往會變賣身上的物品,典型的例子就是秦瓊賣馬,楊志賣刀。青面獸楊志是楊家將的後人,是一個武舉,武功了得,曾任制使,因為護送花石綱失敗,被革職。後來楊志為了復官,千裡迢迢來到東京,可惜復官不成功。
  • 小說《水滸傳》中,林衝買刀花了一千貫,相當於今天多少錢?
    小說《水滸傳》中的林衝,無疑是一個悲劇人物,原本好好的八十萬禁軍教頭當著,家中又有美麗賢妻,生活即使沒有大富大貴,那也是衣食無憂。但偏偏卻惹上高太尉這麼一個權貴,遭設計陷害,最終家破人亡。而林衝之所以中計,全因一把刀。
  • 水滸傳:楊志賣刀價格三千貫錢,折合人民幣多少?普通人就算了吧
    水滸傳:楊志賣刀價格三千貫錢,折合人民幣多少?普通人就算了吧文/萌萌的吳道靖一提到英雄好漢的故事,很多人的腦海中就浮現了《水滸傳》。這本小說是講述的就是一些英雄好漢的江湖故事,這些人過著逍遙自在的生活,相信大家注意到他們每天生活中有一個細節就和別人不一樣。
  • 《水滸傳》誰的刀最厲害?武松和楊志的刀都沒有他厲害!
    無論是武松還是楊志,都無法與他匹敵。吳松馬的戰鬥力不容小覷。主要武器是刀。小說前半部分,西門慶被殺,張獨簡被砍。他不僅使用尖刀或腰刀或菊刀,後期還使用了兩把環刀。武松的刀法確實不錯,但是武松的刀並沒有砍出一個武林高手級別的人物。與楊志相比,他的刀法也稍遜一籌。所以,他的刀功不能排在《水滸傳》的前面。不能與關勝相提並論。
  • 林衝買刀誤入白虎堂,勸君莫交無義郎
    林衝買寶刀,中了高俅的計。在電視劇《水滸傳》中,林衝和嶽父在回家的路上,迎面有一個大漢,穿著舊戰袍,手裡拿著一把寶刀,站在街上自言自語,說遇不到認識寶物的人,可惜了寶刀。林衝光顧著和嶽父說話,並沒有注意他,大漢見狀,又在背後說道這麼大的一個東京,竟然沒有一個認識軍器的!
  • 《水滸傳》中楊志賣刀要價三千貫,這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
    楊志賣刀算是《水滸傳》中的一個經典情節,其與《隋唐演義》中的「秦瓊賣馬」,可謂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兩大失意青年的典型。充分告訴了我們社會現實的殘酷,虎落平陽,不勝唏噓。《水滸傳》中的楊志,出身名門,武藝高強,身為楊家將之後的他,憑藉著一身本事,本該是前途一片大好。
  • 水滸傳中,楊志賣刀要價三千貫,這個價格到底算不算貴?
    楊志賣刀算是《水滸傳》中的一個經典情節,其與《隋唐演義》中的「秦瓊賣馬」,可謂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兩大失意青年的典型。充分告訴了我們社會現實的殘酷,虎落平陽,不勝唏噓。當時楊志之所以選擇上山,除了害怕梁中書的懲罰之外,更多的是他已經嘗遍了人情冷暖,不想再淪落到當初賣刀時那樣,被牛二這樣的潑皮欺負。所以,賣刀一事,對於楊志的心境轉變有著很大影響。
  • 水滸傳裡楊志賣刀要價三千貫錢,換算成人民幣,有多少?
    楊志的賣刀是《水滸傳》中的經典情節,與《隋唐演義》中的「秦瓊賣馬」一起,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兩個失意青年的典型。充分告訴我們社會現實的殘酷,虎落平陽。《水滸傳》中的楊志出身名門,武功高強,應該是繼楊家將之後的大有前途的人物。可惜命運造人。
  • 《水滸傳》中,林衝買刀花費1000貫,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
    林衝屬於宋朝的人物,根據高俅推算,還是處於北宋宋徽宗時期,先不說這把刀值不值這個價錢,我們就單純的按照這個數據與相關規則計算,下面跟著我一起來做好玩的數學題。就以米價為基準。那時,一市斤為640克,一石有92.5市斤,這樣一計算,一石總共59200克,約等於60千克。
  • 青海曲藝《林衝買刀》
    她演唱的下弦段子《林衝買刀》,婉轉優美、深沉抒情、哀怨憂傷,雖是單曲體,但唱腔多變,旋律自然流淌,毫無重複之感。板胡伴奏也是該唱段的一大特色,似哭似訴,哽哽咽咽,配合默契,風格獨特,百聽不厭。1961年,尕甘姐的《林衝買刀》被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錄播,青海人民廣播電臺也多次錄播過她的唱段。文桂貞是青海省內深受廣大群眾愛戴和尊重的民間曲藝藝人。
  • 水滸中楊志賣把刀要價3000貫,放現代值多少錢?普通人根本買不起
    作為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也誕生了不少經典的名場面,而「楊志賣刀」更是經典之一,楊志因為被高太尉趕出了殿帥府,因為身上沒錢決定賣掉家傳的寶刀渡過難關,然而卻碰上了糾纏不清,看上他刀的牛二,從此導致了一樁血案的發生。
  • 水滸傳:林衝誤入白虎堂的四大疑點,林衝的致命錯誤,毀所有
    一切需要從林衝購買寶刀說起。林衝以一千貫的價格買了一把價值三千貫的寶刀,他的本意是把買來的寶刀轉送高太尉,以化解高衙內和林娘子之間糾葛。林衝的想法是好的,可是現實卻很骨感,現實不僅沒有給林衝化解矛盾的機會,而且高太尉更是依靠自身的位高權重,設計陷害林衝,治林衝死罪。
  • 從「三碗不過岡」到「楊志賣刀」,看水滸中的廣告宣傳
    「三碗不過岡」是《水滸傳》中景陽風下酒店門前的酒旗上的字。「無三不過望」的「望」字即酒旗兒,亦代表酒肆。這是武松大鬧快活林前向金眼彪施恩提出的要求。這兩個「三」字,對小說情節的發展、塑造武松的英雄形象和剛毅性格都起了很好的推波助瀾的作用。這也是《水滸傳》作者施耐庵,對幌子廣告的巧妙運用,可以看作是廣告與文學作品的緊密結合,並為之服務的典範。
  • 水滸:楊志賣刀,恰恰反映了楊志人際關係極差,楊志註定一生孤獨
    在水滸傳中,楊志為什麼賣刀?而且這把刀是祖傳的寶刀,折合人民幣大概一百多萬吧。楊志賣刀,是楊志押運的花石綱在太湖裡翻了船。後來走高太尉的關係,把自己積攢的全部家當都給高俅送了禮了。不但沒有求個一官半職,還被高俅轟了出來。書中說,楊志走投無路,手中無錢才被迫賣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