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林大師生建造心理「防火牆」,用「心」守護這個春天

2020-12-14 澎湃新聞

快看,是咱們學校老師的課!

日前,央視網官方微信平臺一條名為《我不知道你是誰,但我希望你幸福》的推文在北林人的朋友圈裡引起很大反響。在文中提到的由該網搭建的「戰疫最前線」心理幫助平臺上,我校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心理系教授雷秀雅及其所授《公共危機壓力事件中常見心理反應及其理解》課程赫然在列。

事實上,和她一起的,

還有我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以下簡稱「心理中心」)60餘名師生們。

戰「疫」當前,

他們正奮戰在心理援助一線,

用「心」守護,

於這個肆虐病毒的春天裡建造起一道心理「防火牆」。

「火線」組隊

這個春天,新冠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正肆虐全國,很多人不約而同地談「新冠」色變。

根據學校黨委相關工作安排,學校準備成立一支心理援助服務工作隊伍,面向校內外提供疫情期間心理諮詢服務。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劉祥輝領到任務。多年的工作經驗讓她和中心首席專家雷秀雅教授達成共識:「恐慌是疫情的助燃劑,心理援助隊伍必須儘快成立!」。

1月25日,農曆正月初一

在數不清的拜年信息中,兩人開始醞釀疫情期間心理援助服務工作方案。

1月26日

《北京林業大學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的心理支持服務方案》初具雛形。1月27日,完成疫情防控心理支持團隊諮詢師和微課講師的招募,並組建工作群,團隊成員六十餘名師生一致響應,全部投入到籌備工作中。

1月28日

工作方案進一步細化,在專業團隊的基礎上抽調成員組建了三支工作團隊:線上諮詢組、微課組和宣傳組。開展第一次業務培訓。

1月29日

開展線上第二次業務培訓。與此同時,線上預約、問卷調研、課程籌備等工作也隨之啟動。

1月31日

線上諮詢正式面向公眾開放,公眾微信群也同時建立。

5天時間,60餘名師生,

2個專業團隊、3個工作團隊……

在這場心理戰「疫」中,

心理中心的反應可謂迅速及時。

張斯宇是這場「迅速」反應的見證者,更是參與者。她2019年剛入職心理中心,負責此次援助的預約工作。

由於疫情線上諮詢在假期啟動,以往的諮詢預約系統無法使用。為了保證預約工作快速有效、「不遺漏一個」,她帶領預約部工作人員開始了探索開發,不停地試用各類軟體及統計方法,一邊工作一邊完善。

1月31日,預約平臺如期上線。當前的預約系統可在遠程辦公的條件下設置網絡問卷,收集來訪者諮詢意願,並可做到諮詢數據及時更新。預約員24小時內為來訪者匹配適合的諮詢師,為諮詢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保障。

從事援助工作和群策群力的過程讓張斯宇覺得十分驕傲。她說:

團隊在切切實實地為疫情做貢獻,作為團隊的一員,我得要求自己百分百投入這場工作戰役中,服務好團隊與來訪者。

而事實上,疫情離她並不遙遠。張斯宇正身處疫情較為嚴重的浙江地區,身邊幾個朋友也被感染。在剛得知這些消息時,她的內心不免焦慮。但所幸,她能迅速利用所學知識進行自我調整,用科學的態度面對疫情。「疫情當下會有焦慮,這是人之常情。疫情雖然嚴重,我們總有辦法戰勝它。」她分享當時的心情。

不僅張斯宇,全中心的所有師生都積極投入到這場「火線」組隊的工作中來。

「我們當時並沒有想太多,大家都想盡一份力,能做點什麼就做點什麼。」現在回憶起團隊組建過程,劉祥輝不無感慨。

兩大「法寶」

根據工作方案,線上諮詢和心理微課是此次援助的兩大「法寶」。

線上心理諮詢提供一對一心理援助服務,每次諮詢時間為30到60分鐘。

儘管已經開展心理諮詢工作多年,但開放線上諮詢對心理中心而言還是第一次。

微課講師團成員:雷秀雅、吳寶沛、楊智輝、劉洋、項錦晶、王廣新、丁新華、田浩、金燦燦、朱建軍、李明、楊陽、王明怡

和之前的線下諮詢相比,我們並不確定線上諮詢最終效果如何,而且當時來訪者的情況也不明確,我們是『摸著石頭過河』。

劉祥輝不無擔心。

為確保中心線上諮詢工作平穩推進,在線上諮詢剛開通的第一階段,雷秀雅、吳寶沛等經驗豐富的13位諮詢師主動承擔起全部諮詢任務。除白天諮詢工作外,雷秀雅還每天利用晚上的時間整理當天的諮詢情況和相關數據,定期與其他諮詢師進行技巧與經驗交流,並開展督導工作。

隨著諮詢案例的增加,團隊的經驗也越來越豐富,收到了更多的正向反饋。「諮詢對我有些啟發」「讓我有了很多收穫,有了力量」「我發現可以跟他們交談了」……諮詢者的反饋讓整個團隊倍受鼓舞。

「我們一線的諮詢師都很有經驗,表現也都很不錯。」雷秀雅信心滿滿。

而生活在疫情「旋渦」中心的人們也給雷秀雅帶來深刻的感動。

這份感動源自於她的一名在武漢的學生。這位學生的母親不幸感染了新冠肺炎,奶奶也是疑似感染者。從疫情爆發開始,雷秀雅就一直和她保持聯繫。後來得知她的奶奶不幸去世,雷秀雅放心不下,就給她打了通電話。

「孩子一直跟我說『老師你放心好了,我很好,我能夠照顧好自己,照顧好家人』,但她的處境其實很艱難。我就跟孩子說『你要是哭,你想流眼淚,你就可以流』。後來孩子的那種哽咽,那種克制,真的很讓人感動。」雷秀雅感慨道。

雷秀雅老師工作照

雷秀雅覺得,經歷這一「疫」對諮詢師而言也是一種成長,對學院和中心更是團隊協作的考驗。在諮詢過程中,也會碰到心理危機需要緊急幹預,在危機組成員朱嘉慧看來:「雖然是線上危機幹預同樣需要家庭、學院和中心的共同協作努力才能保證危機幹預效果。」期間共幹預心理危機6起。

此次心理援助的另一大「法寶」——心理微課項目則是心理中心的「金牌」項目。依託由北京市教育工會委託我校承辦的北京市教育工會心理諮詢中心,我校的心理微課在北京多個院校、集團、社區等有著廣泛的影響力。

為有效疏導民眾情緒,從心理層面幫助廣大師生恢復健康正常的生活狀態,心理中心計劃以「一天一微課」的形式開設《非常時期如何安頓身心》《公共衛生事件下的疑病症》等相關課程14講,心理系十幾位老師參與其中。沒想到第一期推出之後,受眾反響強烈,多個社區、街道、教育機構、社會媒體等紛紛跟進。

目前,臺盟北京市委和臺盟湖北省委,北京市教育工會,愛學習教育集團及高思教育等機構已聯繫我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開展微課合作。截至2月6日,中心共建立微課微信群34個,共計7616人同時在線收聽微課。

開篇提到《疫情中公眾關注的心理問題及其應對》正是此系列微課的第一講,也是雷秀雅專門針對公眾需求專門準備的。

在整個公共危機事件中,人的反應和疫情、個人個性是高度關聯的。開設這一課的目的是想讓民眾對自己的反應有較為準確的評估和清晰的認識,把握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發展狀態。

雷秀雅道出設計這堂課的初衷。

截至2月20日,14講微課已全部結束,用戶可在微信微課分享平臺、央視網等平臺觀看回放,相關文字內容也已上傳到「北林心委會」公眾號。

「我剛回聽了吳老師的課,講的很好,準備繼續聽別的老師的。前期的組織協調,後期的加工製作,你們的工作做得很到位了,謝謝北林,為北林心理點讚!」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白玉萍如是說。

「第一次聽智輝的課,邏輯清晰,通俗易懂,非常贊,好評如潮。」教師王曉旭反饋道。

「感謝各位老師和工作人員,非常清晰,受益良多」「學習到蠻多關於網絡謠言知識,謝謝金老師耐心講解」「下午完整聽了一遍,講得深入淺出,接地氣」……

源源不斷的正向反饋,

讓心理中心的老師們感到欣慰。

很多老師主動把微課連結和回放地址發到朋友圈,

希望幫助到更多人。

「法寶」背後

提到這次微課的文字轉錄工作,聶寧最有發言權。她是這次援助工作微課組的組長,前期籌劃、後期整理等正是她和團隊的重要工作內容。

聶寧清晰地記得,接到這項工作的時間正是大年初二晚上。

「那時感覺到似乎自己也能為這次疫情做點什麼,貢獻微薄之力。」回憶起接到任務時的心情,聶寧說道。

宣傳組劉騰、微課組聶寧、

諮詢組張斯宇、幹預組朱嘉慧在開展工作

由於在假期,大家只能藉助線上開展工作。聶寧與對接小組各個成員都未曾謀面。為了第一時間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團隊,她多次召開線上工作會議,及時了解大家的情況,「深夜在線」對她來說成了家常便飯。

安排好一節心理微課,需要經過與授課老師溝通、協調確認時間、培訓直播操作、審核微課內容等多項過程。

聶寧是中心的新教工,入職剛過半年,對心理系的老師和微課各項工作都不甚熟悉。原本這個熟悉的過程可能還要持續一段時間,如今被「火線」縮短了。

公眾的反饋讓聶寧對心理工作的意義和「心理工作者」這個詞有了更深的認識。

她說:

心理健康微課為大家在疫情期間調適心理、正常健康生活提供幫助,公眾的反饋是對工作效果與意義最好的彰顯,今後我們要根據大家的反饋與建議,完善微課開展各項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務。

如果坐在一起分享,那麼聶寧的團隊工作經歷肯定讓宣傳組組長劉騰有「於我心有戚戚焉」的感慨。

劉騰是心理中心「2+2」工作人員。和聶寧相似,她同樣需要在短時間內和組員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與默契,需要多次召開線上會議,常常討論問題直到深夜……

但不同的是,宣傳更是一項「長線」工作,尤其在「戰」時。策劃選題、微信排版、內容對接……每一項工作她都不厭其煩地審核把關,直到合格為止。

「內容簡明扼要,覆蓋面很細緻,對我很有幫助」「學校的應對能力,讓我感覺很安心,同時作為湖北省的學生,更感覺到希望與溫暖」……看到這些反饋,劉騰更感受到這份工作的意義。

同時,為更好地幫助我校學生適應「宅」家生活及學習,由宣傳組領頭,中心創造性地開展了「安心宅」線上活動,每天在小程序中「打卡」,與其他同學分享居家生活。

● 「安心宅」線上活動 ●

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很有意義,讓在家的日子也更加豐富有趣」「看了大家的生活都很豐富,也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讓我們忽略生活中的不美好,尋找到小確幸」……參與「安心宅」線上活動的同學表示,將持續堅持打卡。

讓宅在家的學生放鬆身心,感受不一樣的溫暖是這個活動最大的目的。

劉騰介紹道。

截止至2月23日,

「安心宅」線上打卡共1390人參與,

總計打卡1217人,

活動至今累計打卡6629次。

微課組會議照

宣傳組會議照

諮詢組會議照

希望我們的工作能保障我校心理工作服務到更多需要的人,能為抗擊疫情盡一份力量。

多重身份,多重壓力

事實上,為保證工作效率和質量,此次援助的一線諮詢師全部由經驗豐富的成員擔任。他們既要在線為諮詢者提供援助,又要承擔預約登記、課程整理、數據分析等多項任務,很多專職教師還需要斟酌選題、準備線上微課……

多重身份,多重壓力。其實,中心的研究生也是如此。

參與各工作組的心理系研究生部分正處於畢業年級,寫論文、找工作等來自學業和就業等方面的「多重」壓力正向他們襲來。

白靈娜正是這樣一個生活在「多重」壓力下的應屆畢業生。面對疫情,她也曾像所有的應屆畢業生一樣,為論文和工作實習而苦惱;現在,她正嘗試從中走出。

「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中,受疫情的其實不僅僅是身體、各種被打亂的計劃,更多的是內心產生的恐懼、焦慮等應激情緒以及在爆發式信息當中產生的各種複雜的情緒波動。」白靈娜慢慢意識到。

在一次次和自己的對話中,她學會慢慢接納內心的不安定,並與它們和平相處。

莫坤鈺則是另一類生活在「多重」壓力下的研究生。作為宣傳組內唯一一名非全日製成員,他不僅要協調好自己在家遠程辦公的時間,還要保證疫情期間心理服務宣傳工作及時開展。

「希望能夠幫助在這次疫情中受到影響的同學、老師恢復良好心態,建立穩固的心理防線,相信我們一定能打贏這場防疫攻堅戰!」他說。

對團隊中的其他學生成員而言,

他們也都因在「兒女」「朋友」「親人」等身份的來回遊走

而陷入各類「旋渦」中。

比如,張海丹、王姬等學生自己或親友身處疫情嚴重區,情緒較為焦慮,還要分擔家中的壓力,照顧家人情緒;楊靜同學在工作期間出現水痘……但所幸,他們都積極地調整狀態,合理安排時間,也通過學習微課、鍛鍊身體、操持家務等方式適應宅家生活、平復情緒,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

看著全國人民和一線的醫護人員在為對抗疫情而努力,我也很想為這次疫情做些什麼,可能只能起那微乎其微的作用,但每天工作的時候是我一天最開心的時候,因為我也可以為這個社會貢獻那一點點心理學人的力量!

微課組成員楊婷婷說道。

而這,

相信也是所有心理中心師生的共同想法。

往 期 回 顧 (點擊文字查看原文)

新時代青年擔當!北林大90後校友的朋友圈:抗擊疫情、馳援武漢,幹就完了!

這張卷子,你能答對多少題?

微視頻 | 北林青年學子「雲合唱」《你有多美》,看完淚目!

-bjfu1952-

北京林業大學黨委宣傳部新媒體中心

北京林業大學新媒體聯盟

文字|梁若昕 劉堯

排版 | 馨雅

原標題:《北林大師生建造心理「防火牆」,用「心」守護這個春天》

相關焦點

  • 北林大師生眾志成城 在線課堂花開絢爛
    北林大師生眾志成城 在線課堂花開絢爛 2020-02-22 12: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林法院】春天裡的感動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北林法院】春天裡的感動 2020-02-29 14: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哪個牌子路由器最好用,360家庭防火牆路由器怎麼樣
    連上網線,打開路由器後,電腦上就彈出360家庭防火牆5Pro安裝頁面。隨即出現一個便捷的一鍵"換機"功能:按照提示從舊路由器將上網帳號,WiFi名稱等信息同步遷移到360家庭防火牆5Pro上。這可太方便了。要知道原來的老路由器密碼是多少早就忘記了。家裡幾個電腦、幾部手機,如果沒這個一鍵換機功能,需要每臺機器都重新設置一下,不僅麻煩,還浪費時間。
  • 在北林,過節原來這麼暖…
    我們迎來了一次奇妙的節日——國慶中秋雙節同慶,我們這個「小家」與祖國大家庭一起慶祝生日,共團圓。國慶遇中秋,雙節同慶,雙倍快樂。同一個月亮下,同一片祖國大地,都是我們愛的家。我們這個「小家」所有成員祝祖國國泰民安,祝大家闔家歡樂。 ——工學院張騏驥
  • 剛剛,北林方陣走過天安門
    在這個舉國同慶的日子裡,北林學子用鏗鏘的誓言向祖國獻禮,用昂揚的鬥志為祖國增光。青山悠悠,綠水蕩漾,生態環保戰線工作者組成「綠水青山」方陣。最嚴厲的環保執法,最大力度的環保投入,最深入人心的綠色生活理念。
  • 中信保誠人壽發布「心守護」大病心理健康管理產品
    中信保誠人壽成立20周年紀念日即將到來,9月2日,中信保誠人壽聯合中國癌症基金會腫瘤心理協作組共同發布《中國癌症患者心理地圖》。同時,中信保誠人壽宣布推出「心守護」大病心理健康管理產品,為重大疾病患者提供心理疏導和援助,這是中信保誠人壽「管家式健康服務」體系的又一創新。
  • 北林,我來了!直擊新綠報到首日!
    晨光熹微接站志願者和老師們早早出發他們用貼心的服務迎接新綠們的到來「獨自報到?沒關係,有我在!」如願考到北林,對他來說是「心之所向」,即將在園林學院學習城規專業的他,認為大學生活會非常充實,他對此充滿了期待。因為「不喜歡傷感的離別」,他今天一個人來到北林報導,「我還給家人拍了學研、食堂、宿舍的照片!希望他們知道我可以照顧好自己,讓他們安心。」
  • 秀洲從「美」開始 用「心」守護 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
    近年來,秀洲區從「美」開始 用「心」守護,切實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以「共建、共治、共享」為服務理念,以「系統性、專業化、公益普惠」為建設目標,將社會心理服務與健康秀洲、社會治理、精神文明多方建設有機融合,積極構建「部門全參與、服務全覆蓋、生命周期全貫穿」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充分發揮了社會心理服務在源頭預防矛盾風險、培育理性平和社會心態方面的重要作用,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和全民幸福健康,助力美麗城鎮建設人文美
  • 00後北林學子「逆行」宣言——「把自己上交國家,令行禁止...
    00後北林學子「逆行」宣言——「把自己上交國家,令行禁止、使命必達」!但要想實現這個美好祝願,正是需要千千萬萬像黃昊天一樣的青年學子敢於肩負時代擔當,需要無數像武警戰士一樣的逆行者、奉獻者來守護祖國和人民的平安健康。
  • 「五全工作法」築牢學生心理防火牆
    原標題:「五全工作法」築牢學生心理防火牆   十月的一個清晨,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大同小學六年級(1)班的班主任謝蓉走進教室,看到男生小新(化名)頭戴帽子趴在桌上。如果在以前,謝蓉一定會馬上過去責備他,讓他把帽子摘下來。不過,在參加完「班主任心理培訓」之後,她改變了方法。
  • 分支機構動態 | 2020年成都公園城市國際花園節暨第三屆北林國際...
    為激發園林學子的設計創作能力與實踐建造能力,弘揚工匠精神,北京林業大學於2020年1月啟動第三屆「北林國際花園建造節」設計競賽徵集活動,至6月6日設計競賽線上終評會順利舉行,經過多輪評選,77個高校和機構的241份作品的激烈角逐,
  • 北林英文期刊進入JCR林學領域Q1區
    高起點高標準選擇國際化運行模式        《森林生態系統(英文)》誕生於2014年,其前身為《林業科學與實踐(英文)》,更早為北林大1992年創刊的《北京林業大學學報(英文版)》。2013年,北林期刊編輯部主任趙秀海與現任主編Klaus v.
  • 防火牆淺析
    什麼是防火牆新版本的Windows系統新增了許多的網絡功能,可以很方便地定義過濾掉數據包,例如Internet連接防火牆(ICF),它就是用一段"代碼牆"把電腦和Internet分隔開,時刻檢查出入防火牆的所有數據包,決定攔截或是放行那些數據包。
  • 出徵還是冬日,凱旋已是花期,用生命守護春天!
    出徵還是冬日,凱旋已是花期, 用生命守護春天 靈丘縣人民醫院 劉向榮 曹媛媛
  • 什麼是防火牆?
    資料庫防火牆面對來自於外部的入侵行為,提供SQL注入禁止和資料庫虛擬補丁包功能。四、Linux 防火牆Linux 防火牆在企業應用中非常有用,舉例如下:中小企業與網吧裡有iptables 作為企業的NAT路由器,可以用來代替傳統路由器,而節約成本。IDC機房一般沒有硬體防火牆,IDC機房的伺服器可以用Linux 防火牆代替硬體防火牆。
  • 【8.15網媒聚焦綏化】講述北林故事
    這滿打滿算,北林開發設鎮的歷史也不過短短一百多年的光景,所以北林區很年輕。  但北林這片土地上的歷史又絕對厚重,已經被考古發現的甚至有舊石器時代人類活動的痕跡與遺物,還有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墓葬品,所以北林區很古老。  在清初時期,北林這片土地被作為「龍興之地」而封禁多年,這又為北林的歷史披上了神秘的色彩,所以北林又很很神秘。
  • 朋輩支持守護"心"成長 滬高校班級心理委員首次同臺競技
    朋輩支持守護"心"成長 滬高校班級心理委員首次同臺競技時間:2020/12/21 16:53:21 來源:上海教育新聞網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秦嘉瑩 每天廢寢忘食的打遊戲,面臨退學風險卻依舊不能控制自己
  • 甘谷:防護員築起森林防火牆
    近日,在天水市甘谷縣大石鎮的北山林帶防滅火值班點,30多位護林員在總隊長王珠明的帶領下,騎著摩託車穿行在山林間,守護森林,築起森林防火牆。今年63歲的王珠明是大石鎮大石村的村支部書記,從事護林工作已經30多年。
  • 北林最強學院天團來襲!
    北林最強學院天團來襲! 有院千裡來相會 自然有你選北林
  • 自然茶聊第34集:漫步北林秘密花園
    從不同專業來看,比如林業需要林木種植、林木培育;風景園林需要園林種植設計、園林植物培育;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專業需要用植物保持水土等等;而非植物專業學生和大眾則需要通過認識植物來了解自然,保護自然。2013年3月,用CAD繪製的第一版種植現狀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