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仁?從孔子的《論語》來解讀,我們的優秀品質

2020-12-14 飛虹一生

我們很早就知道「孔曰成仁,孟曰取義」,那麼這裡的「仁」該如何理解呢,今天我們從《論語》出發來了解一下。

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者,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節選自《論語》

1、何為仁?

仁字在《論語》中的論述共有109處之多,那麼到底什麼是仁呢?左邊一個人,右邊一個二,就是仁。再進一步理解,仁就是處理二個人的關係。也就是處理和別人之間的關係,而「仁」其實就是孔子絕對對待別人的最高標準。所謂「仁者愛人」就是這思想。

上面的話翻譯過來的簡單意思,大概就是孝敬長輩、友愛兄弟的人,應該不會和上級頂撞。其實孔子在這裡的意識是:孝敬父母、尊重兄長,就是仁的根本,處理好這兩種關係的人,基本上就能處理好在社會上的所有關係。

2、仁愛關係

孔子的仁愛關係,從家庭出發,從孝順長輩,尊重兄長出發,向外擴展,所謂家國天下,這裡也就是中國的傳統文化認同。

一個人能夠處理好家族裡的關係,那麼同樣也能處理好自己和他人和社會的關係。以此為基礎,就能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而且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也就沒那麼多的矛盾了。

仁的反義詞是什麼呢?「巧言令色,鮮仁矣」如果一個人表裡不一,花言巧語,那麼他的內心一定是缺少仁德的。而真正仁義的人是不會對人說一堆討好的話的。這與孔子當時所處的環境有關係,當時社會處於「禮崩樂壞」的邊緣,孔子意識到人們如果心中所想和口中所說不一樣,這也許就是社會崩潰的先兆。

3、表裡如一謂之君子

表裡如一的老實人,從孔子開始,就被安置在中國人的文化內核中,小到丈母娘挑女婿,大到國家之間的邦交,表裡如一的老實人其實是得到社會青睞的。

這裡的老實人不是現在那種傻愣愣的鐵憨憨,而是一種對自己要求十分嚴苛的「君子」,是道德模範。比如每天寫日記反省的曾國藩,漸漸從平庸之輩成長為立功、立德、立言的三不朽。美國最偉大的總統之一的富蘭克林也每天給自己做一個功過表,來不斷訓練自己向完人更進一步。

孔子在《論語》中第一次將「仁」根植於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中。

相關焦點

  • 讓住在《論語》中的孔子更鮮活
    孔子作為文化名人,讓人「仰之彌高」,但其作為普通人的一面,卻難露真容。何偉俊的作品《〈論語〉裡住著的孔子》,既延續他此前平易、親切的講述風格,又增添了解讀《論語》的嶄新視角。作者由表及裡,從人物形象深入人物內心,聚焦孔子的人心、人性、人情,充分發掘他的意趣、洞見與智慧,讓住在《論語》裡的孔子更加鮮活、生動,也讓孔子於當下人的生活有所啟迪。整體觀照,洞察隱秘結構在普通讀者看來,《論語》就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薈萃,零散參差。
  • 《孔子詩傳》:解讀孔子的好書,尋跡古人的腳步,感受《論語》的博大
    當讀《孔子詩傳》將半處,內心已然傾慕無限!從司馬遷的《孔子世家》開始,到當下數不清對孔子的解讀書作,從未讀過以律詩的體裁、童話的語言,精到的對孔子一生完整的詮釋。這本詩集沿著孔子一世的生活軌跡,用通俗、有趣、甚至卡通了的形象語言,讓那段記錄孔子思想的文字不再艱澀難懂。把孔子最精彩的履歷、不凡的事跡、深邃的思想,盡收其中。使那些人們誦讀出包漿的文言文鮮活起來。
  • 切問近思:讀《孔子的學問——日本人如何讀〈論語〉》
    子安先生切切實實點出了閱讀的困難:《論語》中的很多概念,我們已難以理解,因為今人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都和古人迥然有別,「就算我們能通過後來中國禮教世界的發展來理解『禮』的重要性,孔子的教示中涉及的『詩』與『樂』的重要性,我們未必就能夠很容易理解,因為『詩』與『樂』早已不再在現代世界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了」。
  • 切問近思:讀《孔子的學問——日本人如何讀<論語>》
    子安先生切切實實點出了閱讀的困難:《論語》中的很多概念,我們已難以理解,因為今人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都和古人迥然有別,「就算我們能通過後來中國禮教世界的發展來理解『禮』的重要性,孔子的教示中涉及的『詩』與『樂』的重要性,我們未必就能夠很容易理解,因為『詩』與『樂』早已不再在現代世界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了」。
  • 孔子《論語》起名:一見傾心的小孩名,這些名字,驚豔清新
    《論語》是中國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門人記錄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書於戰國初期。《論語》成於眾手,記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傳弟子,也有孔門以外的人,但以孔門弟子為主。儒家創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禮」、「義」。
  • 孔子論語名句:10個眉清目秀的女孩名字,你想擁有嗎?
    《論語》是中國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門人記錄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書於戰國初期。現存《論語》共20篇,492章,其中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談論之語約444章,記孔門弟子相互談論之語48章。一、《論語》中的經典名言,每句都發人深省,讓我們體會古人的智慧吧!1. 不憤不啟,不悱(fěi)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出自《論語·述而》篇。
  • 「論語心解」「裡仁為美」
    論語心解《論語》是言說不盡的……面對這部指導人生實踐的語錄體經典,不同時代、不同身份角色的人都可以圍繞自己的生活體驗,對它做出不同的解讀。這也是我們00後的優秀學生們鬥膽來分享自我思考與闡釋的原因,我們生活的時代賦予了我們不同的人生體驗。
  • 中華經典(二)孔子《論語》
    在五千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與古人對話,與經典同行。貴州教育發布將於每晚21:00帶來特別專欄#中華經典#,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中華經典資源庫·詩文詞曲·先秦文學——《論語》七章。
  • 從孔子的《論語》中,讀懂中國人的國民氣質
    這段話其實在說明孔子的品行,而這其實也是孔子對自身和學生的要求,這是君子的風度,也可以認為是中國傳統文化理想狀態下想要塑造的國民基本氣質。即使到了2000多年後的今天,身上有溫良恭儉讓氣質的人依然能讓我們感受到君子的翩翩風度。
  • 孔子《論語》取名:20個文武雙全的男孩名,真的美到一字一音一意
    中國人取名素有「文論語,武周易」的說法。20世紀偉大的幾何學家,微分幾何之父陳省身名字就出自《論語·學而》:「吾日三省吾身」。文武雙全的男孩名1. 忠之取自《論語》:「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釋義: 意思是孔子的學說,只是忠和恕罷了。2.
  • 孔子在《論語》中留給我們的智慧,知道這3句就夠我們受用終身
    《論語》這部書,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的《聖經》。從它誕生至今,就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滋養了幾乎無數人的心靈,指導了我們的行為。要說《論語》是一部寶藏一點也不為過。因為從他裡面,隨便翻出幾個句子,就可以夠我們受用一生了。難怪宋代宰相趙普說「半部《論語》可以治天下矣。
  • 《〈論語〉:大傳統視野的新認識》:一部從大傳統視角解讀儒家第一...
    葉舒憲、蕭兵著 湖北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荊楚網客戶端一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姜建斌)一部從大傳統多維視角解讀儒家第一經《論語》的學術新作——《〈論語〉:大傳統視野的新認識》近日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由我國文學人類學派的領軍學者葉舒憲和蕭兵合著,入選2018年度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也是湖北人民出版社重點學術出版叢書「中華元典的人類學解讀」系列之一。該書以儒家經典《論語》為研究對象,使用文化人類學的多維研究方法,在大傳統視野下提出了一些解讀《論語》的新認識和新思路,具有三個方面的重要價值。
  • 賈志剛解讀孔子和春秋戰國
    如果想了解孔子這個人和春秋戰國這段歷史,讀一讀《說論語》《賈志剛說春秋》以及《賈志剛說戰國》還是非常不錯的。賈志剛的書非常流暢,淺顯易懂,就像一個人在講故事一樣。他對春秋戰國這段歷史的理解非常深刻在此基礎上還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觀點。
  • 孔子論語大全:20個簡單好聽的男孩名,為孩子起個自在前行的名字
    《論語》是中國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門人記錄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書於戰國初期。《論語》成於眾手,記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傳弟子,也有孔門以外的人,但以孔門弟子為主。儒家創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禮」、「義」。
  • 「論語心解」「飯疏食飲水」
    論語心解《論語》是言說不盡的……面對這部指導人生實踐的語錄體經典,不同時代、不同身份角色的人都可以圍繞自己的生活體驗,對它做出不同的解讀。這也是我們00後的優秀學生們鬥膽來分享自我思考與闡釋的原因,我們生活的時代賦予了我們不同的人生體驗。
  • 孔子《論語》中說的「仁」是什麼意思?
    仁在不同時期,不同人心中有著不同的文化解讀,在幾千年的文化當中,中國人自始至終都沒有一個固定不變、絕對的神祇。「子不語怪、力、亂、神。」(《論語·述而第七》)就明顯地表明了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對鬼神的態度——知之不詳,不如敬而遠之。再如「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 孔子《論語》名句:20個德才兼備的女孩名字,驚豔了時光,溫柔了歲月
    釋義:子貢問孔子問道:「有沒有一個字可以終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說:「那就是恕吧!自己不願意的,不要強加給別人」。換言之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裡的「言一」就是終身奉獻的一字箴言。所以「言一」還有真理,哲理,人生道理等深刻的內涵。
  • 孔子論語大全:30個眉清目秀的女寶名字,個個都是逃不掉的心動
    《論語》是中國人的智慧源泉,其中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儒家學派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許多樸素的人生觀點都是在前人的成敗得失中淬鍊出來的經久不衰的智慧。一、《論語》智慧古語,字字珠璣,讀懂受益一生!更可以作為起名參考1.
  • 從《論語》尋找蛛絲馬跡,探究孔子最喜歡哪個學生?為什麼喜歡?
    世間萬物的此消彼長都有痕跡,所以對於一些成功的人,不僅是他們的美好品質,良好運氣,有的還在於能夠發現事物的規律,先人一步進行計劃自己的行動。研究歷史的目的一方面是在於探究古人的生活習慣,另一方面就像古語所說「以史為鑑,可以知興衰」。《論語》不是單純照本宣科的教條似讀物,在這部極具古代先哲智慧的書裡,我們可以窺探出當時的民俗風情,以及孔子的品格行為習慣及愛好。
  • 孔子《論語》起名:楚辭詩經的女寶名字,不想脫穎而出都不行
    《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多方面表現了孔子的思想和學說,包括孔子的政治主張、教育原則等,對中華民族的心理素質及道德行為起到過重大影響,一直是中國人的初學必讀之書。一、楚辭詩經的女寶名字《論語》中有很多的講到一些倫理思想與道德修養的,很多的人觀點都非常的有道理,而且也促進人的修養,父母們採用論語中的字眼來取名,非常的好聽有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