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仁正醫德董事長李政:回歸醫療本質,以預防為主,讓人們更健康)
12月5日—7日由鳳凰網、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主辦,人民日報出版社協辦,鳳凰網財經、中華網財經承辦的「破局與新生·2020鳳凰網財經峰會」在北京舉辦。北京仁正醫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首科醫學交叉學科研究院院長李政受邀出席,和與會嘉賓一起暢談大健康產業的發展趨勢與機會。
新冠疫情讓旅遊、餐飲等許多行業皆遭受重創,但對於醫療健康行業來說,一些細分領域卻獲得更多的關注。今年上半年,國內主要網際網路醫療APP的用戶總數已經達到11億,並且用戶留存和用戶使用時長大幅增加;有的健康險企業保單銷售量是平時的180倍。一方面,患者無法去醫療機構就醫,只能在家中通過網際網路線上諮詢或者複診開藥;另一方面,對疫情的關注也同時提升國人的健康意識和健康消費意願。可以說,2020年是居家健康管理市場揚帆起航的元年。
對此,在2020年鳳凰網財經峰會「大健康產業發展與醫藥投資」環節的主旨演講中,仁正醫德董事長、首科醫學交叉學科研究院院長李政表示:「大健康產業應該回歸醫療本質,以預防為主,讓人們更健康;而構建以數位化為基礎的主動式居家健康管理服務體系是落實預防為主思想的關鍵。」
目前,我國大健康市場的現狀是「重臨床,輕預防」。形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由於在特定歷史條件下,我國的生產力不發達,只能集中力量解決急症、重症挽救群眾的生命。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種醫療體系已經越來越無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對健康生活的需求。以臨床為主的醫療體系,沒有解決慢病患者越來越多的現象,已嚴重影響國民健康水平的問題,同時給醫保和家庭帶來嚴重的經濟負擔。
對此,國家發布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強調以預防為主,治未病。在規劃綱要的指引下,國家陸續出臺家庭醫生籤約、國家慢病防治中長期規劃等一系列政策,預防工作逐漸形成了以基層醫療機構為核心,從社區輻射家庭的新局面;同時,隨著醫療級IoT設備、大數據、醫療人工智慧等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在疾病預防中的實踐和應用,催生以家庭為核心的健康管理服務新業態,新技術與基層的融合,也不斷拓寬大健康產業的想像空間,使家庭健康管理市場有機會成為大健康產業的下一個風口。
如何實現以家庭為核心開展健康管理?在2020年鳳凰網財經高峰論壇「大健康產業發展與醫藥投資」環節的主旨演講中,李政表示:「實現家庭健康管理,應該構建以數位化為基礎的主動式家庭健康管理服務體系。」
一、以家庭智能IoT設備為基礎。由於家庭與醫療機構不同,為了讓醫生或健康管理師可以掌握患者的生命體徵,家庭健康管理應該以居家智能IoT設備為基礎,對人的四項基本生命體徵(血壓、血氧、心率和體溫)、基礎代謝率和血糖、血尿酸等生化指標進行監測並將數據自動上傳雲端,讓服務人員掌握患者的真實狀況。應選擇醫療級的可穿戴設備以保證數據的準確性,採用技術手段保證數據傳輸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隨著科技的發展,居家可穿戴設備逐漸呈現從主動傳輸到被動傳輸、從侵入到非侵入、設備小型化、監測無感化等發展趨勢。
二、以PHR全景全息數據為支撐。對患者的生命體徵進行持續的檢測和記錄,形成的數據叫做患者的PHR。相對於院內檢測,居家檢測數據形成的PHR對於臨床和預防都有著不可替代的獨特價值。PHR反映患者在院外真實的身體狀況,彌補院內數據的不足。未來將PHR和患者院內數據EMR有機的整合起來,輔以先進的數據處理能力,會使數據對健康的價值最大化。
三、以精準匹配為驅動。在患者PHR的基礎上,結合患者的行為、遺傳、飲食、運動等方面的數據,就形成了個人的健康畫像。根據健康畫像可以為患者匹配精準的健康產品和服務。近年來,今日頭條的迅速崛起,印證了精準匹配算法帶來的巨大的能量。
四、以上的技術和服務應與基層醫療機構和社區相結合,為基層醫療賦能,通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輻射家庭,這才是符合國家政策走向家庭健康管理服務的新模式。
目前仁正醫德已經在成都市、廊坊市等地區與基層醫療機構合作開展家庭健康管理服務。2020年9月22日,仁正醫德與廊坊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籤署「廊坊市居民網際網路+居家精準照護服務合作協議」。根據協議,仁正醫德與其合作夥伴香港聯交所上市公司中智全球(股票代碼06819)一起,將通過網際網路線上與線下醫療服務機構相結合的方式,採用醫療級可穿戴設備、大數據分析畫像、服務精準匹配算法等技術,將京津冀地區乃至全國和全世界的優質醫療服務資源引入廊坊,為廊坊市居民提供精準的居家健康管理和照護服務,讓460萬廊坊市居民在本地就可以解決健康問題,讓健康服務真正觸手可及。
演講過程中,仁正醫德董事長李政還特別強調,在居家健康管理服務的開展過程中,應該更注重患者隱私保護,合理合法利用數據。以及網際網路醫療企業應該摒棄利用平臺地位形成壟斷的固有思維模式,開創與生態合作夥伴共同繁榮發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