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出離心?就是我們真正理解死亡的心

2020-12-23 普通人看世界

眾生與世界諸相,皆是無始劫妄想與塵業相續,所現的業果,本質緣起性空,我們本質上就是心性塵垢所現的果報,我們根本就是被業力妄想所塑造,被業障習氣所推動,所活著,被因果束縛,無奈無助地造就著下一世的業習循環,妄想相續,永不停息,因緣生滅,無有終始,妄念業果所現目前的這一生。就算你掌握了全世界的知識,成為最有知識的大科學家,就算你在人世間功成名就,富貴至極,名譽響徹一億個宇宙,權利統攝十方三世無量國土,可是宇宙本為業果相續,根本緣起性空,一切擁有獲得,只不過是因緣相續,果報聚合,皆是生滅不停中,所現虛假幻境。

因緣聚合所現生,因緣分解所現空,一切繁華囂張到最終,依舊無法逃脫成、住、壞、空的結果。我們所擁有的這一切,所值得炫耀的這一切,所自以為豪的這一切,我們所牽掛的這一切,讓心靈痛苦的、讓感受幸福的,人世間所有一切的擁有:權勢、財富、名譽、利益與親情,在死亡面前皆是虛幻!

就算你是世界領袖,就算你的財富比比爾蓋茨超出了無量億倍,你擁有整個地球的財富,因緣聚合,因果兌現,四大分解之時,也買不回來你一條命!宇宙都是緣起性空,因緣和合之物,任何物質都在運動中生滅,任何生命現象都是生滅運動所現暫時的體現,我們怎麼可能脫離因果?世界皆是因果相續所現,因果的源頭就是我們的心靈。當我們被心靈色塵所投射的妄想業果所蒙蔽,我們註定被妄想塑造,被業果束縛,沉淪生死,無有片刻休息。當我們從妄心業塵中,尋找到心靈的源頭,見證了生命的實相,我們才可能從生死大海中解脫,獲得究竟恆常的安樂!我們必定會死,可是我們原本的自性伴隨生滅相續,卻無生無滅,圓覺不動。

為什麼不以死亡,這個註定的、必定發生的事實,去衡量生命過程中我們暫時擁有卻迷惑我們心智,本質毫無實際意義的現實利益呢?如果我們最終都要面對死亡,你為什麼不去考慮考慮死亡的本身?為什麼非要去考慮最終必定會失去的一切擁有呢?難道你沒有聽聞過,從未見到過他人已經死亡了嗎?如果我們已經看到思維到,生命的苦、空、無常、短暫,猶如河流上漂浮的樹葉,隨著湍急的水流湧向懸崖,飛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如同死亡的黑暗,將我們的身心靈魂帶入深淵,我們卻從來不去考慮如樹葉般脆弱的身心,如何從湍急的水流中解脫?雖然看到死亡的瀑布吞噬著我們一代又一代的祖輩以及世界上所有的眾生,我們眼睜睜地看著這所有一切的發生,卻熟視無睹,好像死亡最終不會降落在我們的頭頂,持有這樣麻木茫然的心態,我們如同傻子一樣,無奈絕望地走向生命的黑暗漩渦……

如果能夠體驗到死亡的真實存在,比現在所擁有的、所獲得的、所希望、所期許的一切,更加永恆真實,更加客觀公正,心靈願意直面死亡,直視生命因緣和合,緣起性空的本質,深刻理解佛陀所說,三界如同火宅,危機四伏,升起真實逃離之心,離舍世間索取享受貪愛,這就是出離心。

出離心並不是去寺院過幾天清苦日子,並不是在深山閉關幾年,過清淨離世的生活。真正的出離心是直面死亡,此刻當下,真實、如實地面對內心深處,對於死亡的恐懼。要像面對導師一樣,真誠、坦誠、如實地面對死亡的覺受,去面對任何人都無法迴避的,最終最現實的問題——死亡。當面對死亡,心靈直面死亡的時候,你會發現,我們今生所有一切的獲得,僅僅是一張脆弱的紙片,就是一片漂浮在虛空當中的柳絮,就是空中綻放的一朵煙花,就是水上浮起的一個泡沫,脆弱單薄,瞬間即逝,了無真義。當心靈能直面死亡的時候,當我們渴望去了解死亡終極真相的時候,當我們渴望從生死的掙扎輪迴中,獲得究竟解脫意義的時候,當下即是出離心的升起。

出離心是圓滿菩提心的基礎。菩提心是眾生先天的圓成自性,如虛空般,隨順萬有,無生無滅。但是我們要想通往終極的究竟自性,第一步就是誠實、真實地,無所掩飾、無所牽絆、無所恐懼、無所幻想、無所索取地直面死亡。思維無常,思維死亡,思維苦、集、滅、道,思維生命緣起性空,思維宇宙因緣和合,思維所有這些究竟法義的實相,能讓修行者升起真正的虔敬心,升起離我無求的純正信仰,升起真正的大雄勇猛的精進,升起徹底的出離心。當我們直面死亡的現實,在死亡的赤裸黑暗面前,我們的人生一無所有。

當我們徹底放棄對於人世間一切擁有、獲得、索取的執著,徹底放棄對於生命未來享受,以及所有獲得的希望,心靈覺知清淨,六根清淨,隨順世間諸種塵垢色相,卻不再攀緣色相,從而在內心升起諸種境界體驗,當我們再看報紙的時候,再看電視的時候,再使用電腦的時候,內心會覺得了無實意,了無興趣;這些外界的信息,繁雜而空虛,無聊膚淺,卻佔用我修行的時間。修行中的人,心靈深入觀察內在習氣經驗,清淨覺照習氣念想,在妄念相續中,在生滅剎那間,體驗不被生滅聚合所掩蓋的自性真如。

我們要全身心專注於內心,處於無有疑慮,無有思議的自然,心安住在裸露如虛空的明覺純然中,無有取捨無有分辨,任何思慮皆是牽絆,任何覺受波動,皆是幹擾禪修的魔羅。閉關修行不是進入深山,而是清淨內心對於世界的攀緣。

心隨著意識的靜止而清淨,意識隨著心靈的柔軟祥和而放鬆,心不再被意識的分別觀念所聚合所分割,意識隨著心靈覺知放棄我執,放棄對於六根色塵的攀緣,而停止分別停止記憶觀念的相續,心不再被意識分別的緊張感所凝聚束縛,意識停止,意與心靈覺知此刻即是一體,心靈覺知徹底柔軟放鬆,離於焦慮情緒體驗,意即會融化於心,心與意相合,心靈覺知就會消散,所有附著在心靈覺明上的煩惱習氣、客塵、體驗、覺知、分別、我執、幻想、欲望、習氣的客塵煩惱,都會分解消散。

此刻,我們依舊看報紙,依舊使用電腦,依舊看電影看電視,可是,僅僅是看,心靈覺照所看景象,卻不生絲毫境界染著,無有情緒感受波動,心清淨如鏡,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見聞覺知的所成就的景象,如同鏡面映照世界,能照外界萬物,卻不留絲毫景象,鏡面不會因為映照的外界景象,升起一絲波瀾,境過不留,如同雁過寒潭,無有痕跡。報紙上的每一行字都清晰清楚,心靈明晰覺照,卻無染記憶觀念對於文字的延續幻想。離舍思維概念對於文字的分別,心靈深處即會清淨文字境界,明空離念,文字所指向的究竟意義即會現前。心靈明晰覺照,電腦中每一個圖面歷歷清晰,電影中每句話都聽得很清楚,心靈覺照不被習氣色塵所構成的情緒所蒙蔽,聽,僅僅是聽,聽到了聲音,心靈卻不會被情緒體驗所造作演化,成為任何情緒的衍生波動。

心靈覺照藉助眼睛在看,意可以分別萬物,心卻不會跟著分別走,這就是清淨心。

相關焦點

  • 健身黑話|向心與離心
    今天我們討論一下健身教練經常掛在嘴邊的向心與離心運動到底區別在哪裡,那麼進入正題。
  • 離心收縮還是向心收縮更容易讓肌肉變大?
    什麼是離心收縮和向心收縮,大家應該很熟悉。簡單講,向心收縮就是我們訓練時舉起重量的過程,離心收縮就是放下重量的過程。
  • 204.如何修行出離心和忍辱…心迅速調柔…對佛法僧生…恭敬心…
    如何修行出離心和忍辱巴拉密?如何讓自己的心迅速調柔?如何對佛、法、僧生起無限的恭敬心、珍惜心、難遇心?  答:如何修習出離心和忍辱巴拉密?修習出離心,就是你應該要看到世間的過患,看到種種因緣和合之法的過患,這個可以培養出離心。修習忍辱巴拉密,就是無論……其實我們說到的忍,巴利(語)叫做(khantī)他的意思就是忍,而不要把他只是理解成忍辱。
  • 向心離心和頂峰收縮
    這期文章呢講下向心與離心,為什麼這個要單獨講呢,因為很重要!!!很多訓練者啊對這個誤區,什麼是向心力和離心力以及頂峰收縮呢,往下看。我們在做每一個訓練動作的時候都是讓肌肉(肌纖維)撕裂和重組的過程,這樣才能讓我們的肌肉在每一次重組之後變得更加強大。向心力,離心力,我說的通俗易懂一點。比如說二頭彎舉,這個動作的向心力就是小臂與大臂靠近的過程,離心力呢就是分開的過程,再簡單點說呢就是胳膊彎的時候是向心力,而後又伸直的過程叫離心力。
  • 想要有效提升肌容量,就必須了解離心收縮和向心收縮
    相信絕大多數的健身者都希望提升自己的肌肉容量,但是我們應該如何進行提升呢?眾所周知,肌肉是由肌肉纖維而組成的,肌肉纖維可通過運動來達到收縮的目的,通過收縮鍛鍊肌肉、促進肌肉提升容量,這就是肌肉成長的原理。而我們在進行健身鍛鍊的時候,可將所有的運動有效劃分為離心收縮和向心收縮。
  • 超負荷離心訓練也就是上大重量,請一定小心
    離心訓練搭配超負荷訓練,進一步提升訓練難度,當然對肌肉的刺激也是前所未有的,但上大重量一定要小心翼翼,最後有小夥伴輔助訓練。我們都知道肌肉具有「記憶」能力,長時間的使用同一個重量,肌肉就會摸清楚我們的「套路」,當然這個時候增肌效果就很差。打破肌肉這種「記憶」能力,正是各種高級訓練技巧所宣揚的方式。超負荷和離心訓練都已經能夠進一步加深動作的刺激效果。
  • 科普 - 向心還是離心?— 細說肌肉收縮的運動模式(轉)
    在《贏膕繩肌者得天下》這篇文章裡,我們簡單提到了肌肉收縮方式的不同。不少跑友初次聽到等長收縮、離心收縮和向心收縮三個名詞,會覺得很深奧,其實,三幅簡單的圖片就可以一目了然。等長收縮肌肉對抗阻力,但肌纖維的長度維持不變的肌肉收縮形式,比如二頭肌向心舉起啞鈴到一半保持狀態不動。向心收縮
  • 什麼是離心收縮、等長收縮、向心收縮?3個動作讓你更快更強
    肌肉的收縮模式有3種:離心收縮(肌肉拉伸)、等長收縮(肌肉長度不變)、向心收縮(肌肉縮短)。離心收縮(肌肉拉伸):肌肉在外力作用下被拉長的狀態。當外部力量超過肌肉產生的力量時,肌肉會被拉長,此時就會產生離心力量。相對向心動作訓練,離心動作可以讓肌肉承受更多的負荷。
  • 慢速離心訓練
    文章思路:上篇關於青少年的文章我提到了慢速離心訓練。今天的內容就是這個主題。我們知道最基本三種肌肉收縮形式:向心收縮,離心收縮和等長收縮。大多數骨骼肌可以縮短到靜息長度的50%,可以拉長到靜息長度的170%。離心收縮主要包括三種訓練形式:慢速離心訓練,超負荷離心訓練,雙起/單下離心訓練。
  • 念一句佛號,就是給黑暗的心投入一束光!
    這句佛號是阿彌陀佛的清淨心,我們自己沒有辦法清淨,然而這句佛號你去念、念、念,它就慢慢地,我們的心就會清淨。就像清水珠,有一個寶珠叫清水珠,清水珠是什麼?一個很混濁的水,這個寶珠投下去,這個水就澄清了。
  • 向心詞組、離心詞組,傻傻分不清楚
    向心詞組和離心詞組的概念來自於美國語言學家布龍菲爾德(Leonard Bloomfield)在《語言論》一書中提出著名的「向心結構」(endocentric construction)和「離心結構」(exocentric construction)概念。
  • 你為什麼要重視離心收縮?細數離心訓練所具備的優點!
    在健身房裡,教練帶著會員上課時,經常能看到教練強調著下降階段要慢、要控制,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離心收縮階段,也是很多高手們所一直強調著的「秘訣」。那麼,離心收縮在訓練中為什麼被如此重視呢?究竟能起到什麼作用?
  • 關於愛和夢想的電影,什麼是真正意義的死亡,這部電影告訴了我們
    死亡、愛和夢想,是電影的主題。電影的主角是十二歲的墨西哥男孩米格爾,故事是米格爾追逐夢想而展開,但米格爾家族是以做鞋為生,他們家禁止觸碰音樂,米格爾的夢想卻和音樂相關。小念發現這個電影中的剪紙和中國的有些相似,雙方都是用剪紙記錄故事,但是兩個國家用的時間不同,在我國,剪紙是在春節,結婚的場合會用上。而墨西哥的用途卻更為廣泛。
  • 理解生命,直面死亡,讓「死亡教育」真正走到陽光下
    「死亡是什麼?」「爸爸媽媽,你們也會死嗎?」每當這時,家長手足無措,不知道如何跟孩子解釋,只能閉口不談或含糊其辭。在日常生活中,人們諱言死亡話題,往往以「不吉利」予以迴避。而近日,江蘇常州一家幼兒園卻反其道而行之,帶著小朋友們為皮球蟲「辦葬禮」,對小朋友們開展了一場關於死亡的教育,園長稱:「不談死亡的生命教育是不完整的。」
  • 健身常說的向心和離心,傻傻分不清楚?原來對增肌的影響那麼大!
    前言作為健身玩家的你,應該都有接觸過向心收縮,離心收縮這些名詞,有的人看到有「心」這個字眼,認為靠近心臟的動作叫做向心收縮,原理心臟的動作叫做離心收縮,這樣理解是正確的嗎?,只是可能是我們一開始不懂而已,那麼下面就來說說向心收縮和離心收縮是什麼,和對增肌的影響。
  • 用150%的向心負荷進行離心訓練,這種訓練靠譜嗎?
    按照肌肉長度變化的特點,可以分為肌肉的向心收縮和離心收縮兩種形式。向心收縮(Concentric)是指當肌肉工作時,外界阻力小於肌肉力量,肌肉的長度縮短。這是人們熟知的、經常採用的力量練習方法。離心收縮(Eccentric)是指當外界阻力大於肌肉力量時,產生離心收縮。此時肌肉用力收縮,肌肉被迫拉長。滑動右側滾動條查看餘下內容
  • 為什麼要進行肌肉的離心運動訓練?
    因此,在肌肉做離心運動的過程中,可能會給肌肉帶來一個更高水平的機械學刺激,並且這個可能潛在的作用於離心訓練方案後的骨骼肌機械學上的適應。肌肉離心動作激活策略的特殊性可能主要因為其更大的肌肉輸出。大腦皮質激活的更早,並且在肌肉離心動作過程中活動的更加劇烈,在一個相同的機械功率輸出情況下,肌肉離心訓練過程中股四頭肌肌電信號的振幅要比等速向心運動和自行車運動要低。
  • 肌肉大佬們的最愛,死亡極限2.5,健身最猛的練法
    作為健身忠實愛好者的大家,有沒有聽過這個「死亡極限2.5」的訓練方法呢?所謂死亡極限2.5,意思就是訓練到連2.5kg的啞鈴都舉不起來的程度。我們都知道,一般健身房最輕的啞鈴就是2.5kg,如果連2.5千克的啞鈴都舉不起來,說明這時候肌肉狀態處於真正的力竭。
  • 運動員離心訓練的實施與進展
    如果運動員想在運動中變得更快或更強大,則離心強度是運動員提高身體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這一點經常被忽略。不幸的是,離心訓練通常不能適當地進行以優化預期的適應性。如果管理不當,則由於無法達到其離心訓練閾值,運動員將無法從所需的訓練效果中受益。在嘗試達到離心超負荷的同時,這對於離心訓練過程中的後半部分最為明顯。當峰值離心力和峰值離心功率輸出高於我們在向心作用下產生的功率時,就會發生離心過載。
  • 無甲醛離心玻璃棉是什麼顏色?_尤特森
    無甲醛離心玻璃棉是什麼顏色?通過顏色可以直觀分辨出離心玻璃棉與無甲醛玻璃棉,前一種是以黃色為主,後一種以白色為主,無甲醛離心玻璃棉普遍是白色,又稱作是白色環保的保溫材料。無甲醛玻璃棉無甲醛離心玻璃棉是什麼顏色?相信大家對這個問題已經有了答案,但無甲醛離心玻璃棉一定就是白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