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王昌齡絕句齊名,這兩首詩都寫採蓮女,您喜歡哪首?

2020-12-09 沉於古詩

李白和王昌齡的絕句齊名,代表了唐詩絕句的登峰水平。

那麼,他們倆到底誰更勝一籌呢?

正好,他們各有一首名篇,都是寫的採蓮女,我們不妨來讀一讀。

1、先讀李白的詩。《越女詞》(其三)耶溪採蓮女,見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來。

客,指詩人。

(1)採蓮女見到詩人為什麼要回呢?

因為詩人是陌生人。古代未出嫁的女子,見到陌生男人一般都會主動迴避。

(2)為什麼她要唱著歌,笑著回呢?

很顯然,她心裡想吸引詩人的注意。

(3)為什麼要佯羞呢?

佯,就說明不是真的害羞,而是相見但又不能見的心情。

2、再讀王昌齡的詩。《採蓮曲》(其二)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1)詩人見到採蓮女了嗎?

採蓮女的羅裙和荷葉一樣都是綠色,採蓮女的臉色和荷花一樣紅。

所以詩人應該隱約見到了採蓮女,但是看得不太清。

(2)為什麼後面又說「亂入池中看不見」?

本來有荷葉遮擋,看得不太清,微風吹過,荷葉搖擺,就更難看清了,所以詩人用了「亂」字。

「亂」字,還側面表達了詩人想看清,但是始終看不清的心情波動。

(3)詩人為什麼確定池中有採蓮女?

之前是隱約見到採蓮女,不敢確定,想看清但是又看不清。

現在,聽到了歌聲,才終於確定這池中是有採蓮女。

我們來對比兩首詩。

相同點:

(1)採蓮女都進入荷花池中;(2)採蓮女都唱了歌。

不同點:

(1)李詩中,採蓮女是為了躲避詩人,返回荷花池;王詩中,採蓮女是一直在荷花池中,沒有受外人幹擾。

(2)李詩中,採蓮女唱歌是為了吸引詩人的注意;王詩中,採蓮女唱歌是隨心而唱,和外人無關。

(3)從詩歌內容看,李詩是描寫採蓮女見客之後的反應;王詩是描寫採蓮女採蓮的過程

(4)從寫作角度看,李詩正面描寫採蓮女,有心理描寫和神態描寫;而王詩側面描寫採蓮女,有詩人的視覺描寫和聽覺描寫,還反映了詩人情緒的微小波動。

(5)從詩中感情看,李詩表達了採蓮女見到詩人之後的嬌羞之情;王詩表達了詩人渴望見到採蓮女,而又未見到的微微失落之感

可見,李白有迷之自信,王昌齡是在單相思。

那麼這兩首詩,哪一首寫得更美呢?

還是交由您來評判吧。

我是沉於古詩,為您解讀古詩的感情脈絡,讓您了解古詩中的感情表達方法。

如果您喜歡,歡迎關注我,每天我都會為您解讀至少一首古詩。

相關焦點

  • 原來「詩家天子」的這首詩還有另外一個版本
    第  1040  篇深度好文:2177字 | 6分鐘閱讀正典君邀您閱讀前,先思考:王昌齡最擅長寫什麼詩呢?王昌齡在唐代不算是大家,也就是說他和李白、杜甫這兩位相比還是有很大距離的。他和王維、柳宗元這樣的詩人,大致處在同一個位置,可以認為是唐代的名家。
  • 唐詩中最著名的三首《採蓮曲》,驚豔千年,第一首最有名
    在王昌齡的《採蓮曲》中,採蓮女和荷塘完美的融為一體,荷葉和羅裙一色,讓人眼花繚亂,芙蓉人面,一樣嬌俏可愛。在那一片綠荷紅蓮叢中,採蓮少女的綠羅裙已經融入田田荷葉之中,幾乎分不清孰為荷葉,孰為羅裙;而少女的臉龐則與鮮豔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難辨。在池塘中,我們已經分不清哪是荷花,哪是採蓮女,此時,聽到歌聲,才知道,有人過來了。
  • 詩詞 | 王昌齡《採蓮曲》
    這首詩寫的是採蓮少女,但詩中並不正面描寫,而是用荷葉與羅裙一樣綠、荷花與臉龐一樣紅、不見人影聞歌聲等手法加以襯託描寫,巧妙地將採蓮少女的美麗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全詩生動活潑,富於詩情畫意,饒有生活情趣。詩歌在開始就展現出一幅人與環境和諧統一的美麗畫面採蓮女的羅裙和荷葉的顏色一樣青翠欲滴。比喻雖不新奇,但用在此處卻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既描繪了田田的荷葉,又寫了採蓮女美麗的衣裳,兩者相互映襯,恍若一體。尤其是「裁」字,用得極其巧妙,羅裙是裁出的,可是此處也用在荷葉上,似從賀知章《詠柳》詩「不知細葉誰裁出?
  • 王昌齡很美的兩首詩,詞美人美聲音美,寫盡生活的美,百讀不厭
    王昌齡曾經有一段悽惶的人生歲月,那是他被貶龍標的時候,當時李白送他,曾留下詩句:「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王昌齡的內心當時是落寞的,是傷感的,也是憂鬱的,便他的心理調適能力很強,在很短的時間內,他便放下了那種種不上進的心思,轉而關注到身邊最美麗的風景。
  • 唐詩鑑賞:王昌齡 · 採蓮曲 · 其二
    關注微信公眾號「品聽經典」或「品聽詩詞」後,即可更方便、輕鬆地瀏覽學習詩詞、古文、成語等所有音視頻內容,以及永久收藏各部小編為您整理出的《書籍目錄》,歡迎轉發,謝謝支持。
  • 若隱若現採蓮女,王昌齡寫《採蓮曲》
    《採蓮曲》唐朝.王昌齡。《採蓮曲》是一首優美如畫的小詩。把美麗的採蓮女子與美麗的蓮池有機的組合在一起,等於把人的美和自然的美巧妙的寫進小詩。「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女子的羅裙翠綠如荷葉,恰巧又有採蓮女子也在蓮池中,羅裙與荷葉分不清似乎為一了。
  • 王昌齡的《採蓮曲二首》:「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這兩首詩大概是王昌齡被貶龍標尉之後的所見成詩。龍標即如今的湖南懷化地區,在當時稱吳越之地,離京城遙遠,但是民風淳樸,少數民族特色明顯。王昌齡作為七絕聖手,在遊玩的時候看到少女採蓮戲水,心念勃發,得此二絕句。
  • 李白為何是天才,讀這六首絕句你就懂了,不常見但精妙,不讀可惜
    李白有豪氣,其詩自有一股風流態度,飄逸絕塵不可拘縶。《朱子語類》評李白詩,「非無法度,乃從容於法度之中」,他的詩看似脫口而出,其實千錘百鍊,不求工而自工。今天推薦的六首絕句,可知王和尚所言不虛。這六首絕句,不常見,但是寫得絕妙。
  • 王昌齡在嶽陽送別李白,這首詩意味深長,但很多人讀不懂
    (全文約4000字,讀完大約要10分鐘,如果您暫時沒有時間,建議先收藏哦)大家都知道,王昌齡和李白的交情不淺。李白有詩為證: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但您可能還不知道,王昌齡也給李白寫過一首詩,更加意味深長。這首詩非常含蓄,很難讀懂。不過您別怕,我耐心講給您聽,您肯定能明白王昌齡的良苦用心。
  • 王昌齡和他的詩
    兩人又都擅長歌行長篇,高作昂揚奮激,岑作瑰麗雄奇。王昌齡卻另闢蹊徑,以短小的絕句形式,抒寫徵人的種種情思,既有「不破樓蘭終不還」(《從軍行七首》之四)的壯志和「已報生擒吐谷渾」(《從軍行七首》之五)的勝利喜悅,也有沙漠風前、長城月下懷念親人的離愁,都寫得含蓄深沉、情景交融,配以格調的舒緩自然、音節的宛轉瀏亮,成為傳唱不衰的名作。  第二類是抒寫宮女思婦怨情的閨怨詩和宮詞。
  • 詩家夫子——王昌齡
    王昌齡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適、王之渙齊名,時謂王江寧。有文集六卷,今編詩四卷。代表作有《從軍行七首》《出塞》《閨怨》等。王昌齡存詩181首,體裁以五古、七絕為主,題材則主要為離別、邊塞、宮怨。就數量之多,體制之備,題材之廣說,王昌齡的詩實不如李白、杜甫和高適、岑參,但他的詩質量很高。
  • 三年級語文古詩詞鑑賞之《採蓮曲二首其二》
    《採蓮曲二首》是唐代詩人王昌齡創作的七言絕句組詩作品。這兩首詩主要描寫了採蓮女子的美貌,都具有詩情畫意。看不見: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綠葉紅花,哪是少女的綠裙紅顏。聞歌:聽到歌聲。始覺:才知道。《採蓮曲》鑑賞:詩可以說是一幅《採蓮圖》,畫面的中心自然是採蓮少女們。
  • 詩家夫子王昌齡最美的三首詩,都是經典
    說到盛唐傑出的詩人,不得不說的一個就是王昌齡。王昌齡,字少伯,今陝西西安人,盛唐時期著名的邊塞詩人。王昌齡是一個慕俠尚氣、縱酒長歌的性情中人,所以他在文人圈裡的人緣很好,和李白、王維、高適、王之渙等一流詩人都是好朋友。王昌齡是專攻七絕的高手,無論些什麼題材,表達什麼感情,格調都是高昂開朗,雄渾跌宕。他的七絕留存下來的只有七十餘首,但是每首都是精品。
  • 白居易的這首詩,只有短短的4句,卻把少女的嬌羞表現得淋漓盡致
    而到了唐代,這類詩歌逐漸成為一種流行,不乏名篇佳句。譬如,李白的:「若耶溪邊採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王昌齡的:「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張籍的:「秋江岸邊蓮子多,採蓮女兒憑船歌」等。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採蓮曲》,便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留下的一首寫採蓮的經典名篇。它寫於白居易出任杭州刺史期間,是白居易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 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這首《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
    前天看到這樣一個問題: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能不能解釋詳細點?前言關于格律詩與樂府詩的問題,以前寫過類似的文章 。這兩個問題和題主的問題答案一樣:都是。一、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王昌齡的《出塞》兩首,都是七言的絕句,不過這兩首有區別,第一首是近體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 王昌齡《採蓮曲》,二十八字,滿足人對採蓮的所有幻想
    ——唐代:王昌齡《採蓮曲》說到採蓮,腦中則會浮現一幅優美的畫面。劃著槳,小舟在蓮葉中間穿行,走近蓮蓬,摘下來。那是多麼美妙而有趣味事情,想著不覺令人生出許多嚮往。我多麼希望自己能身處採蓮舟上,被荷花、荷葉包圍,剝開蓮蓬,嚼一顆新鮮蓮子。蓮倒是常見,只是採蓮的事,對我來說著實稀罕。
  • 夏天寫的一首詩,異於邊塞之風景點,清新自然,心曠神怡
    如果問哪一首詩最能代表夏天,想必大家第一個反應就是「接天蓮葉無限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然後想起了與荷花有緣的詩人楊萬裡。但今天,我們要介紹的不是楊萬裡筆下的荷花,而是王昌齡在邊塞所作的一首採蓮曲。這個採蓮曲是在王昌齡被貶為龍標的時候創作的。
  • 王昌齡很清新的一首詩,開篇7個字美妙絕倫,令人沉醉了一千餘年
    採蓮曲往往都代表著詩人愉悅的心情,他們看到採蓮女的活潑由心底煥發出來的輕鬆愜意的詩興,由此寫下了一篇篇經典唯美的採蓮詩。李白、白居易、賀知章等著名的詩人都曾經以採蓮曲為主題寫過多篇經典之作。而採蓮曲的風格基本都保持得比較一致,因為這樣輕鬆歡愉的詩題,也只有從心裡沒有壓力的詩人筆下才能流露出來。
  • 李白、陸遊、賀知章都寫過的同名詩,夏季必讀!
    前陣子,si妹做詩詞日曆時,在百度搜索《採蓮曲》相關的資料。突然發現,竟然有這麼多詩人都寫過《採蓮曲》。其中不乏我們熟悉的李白、賀知章等著名詩人。為什麼這麼多人都寫過《採蓮曲》?其中最著名的又是哪幾首呢?《採蓮曲》出自何處?採蓮曲屬於樂府清商曲辭,是《江南弄》七曲之一,起作於梁武帝蕭衍父子,後人多擬之,形成了各異感情的《採蓮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