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6年7月開辦以來的一個涉及面廣、關注度高的險種,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交強險)最新經營情況如何?12月25日,中國銀保監會和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同步向社會發布了2019年交強險的經營情況。
2019年承保盈利82億 累計仍承保虧損
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交強險參保機動車(含汽車、摩託車、拖拉機)2.78億輛,同比增長9%;機動車整體投保率為80.0%,同比提高2.0個百分點;其中汽車的投保率達到95%。
2019年,交強險保費收入2187億元,各項經營費用為640億元(含救助基金28億元)。綜合成本率為96.2%,較2018年下降1.2個百分點,實現承保利潤82億元。實現投資收益71億元,經營盈利153億元。
儘管2018年、2019年交強險連續實現承保盈利,但其累計仍為承保虧損425億元。
2019年交強險理賠的立案件數為3407萬件,同比增長7.2%;賠付金額為1436億元。2006年交強險制度實施以來,截至2019年底,交強險累計處理賠案2.9億件,累計賠付金額達到11578億元。
2020年全年出險頻率預計有一定下降
當前,車險綜合改革已實施3個多月,這次改革中,交強險也迎來多年未見的調整,2020年及未來經營情況預計如何?陽光財險副總裁、總精算師朱仁棟表示,主要關注三大方面:
第一,2020年全年交強險出險頻率預計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上半年受新冠疫情的影響,經濟活動減少、企業停工停產、交通出行減少等因素,導致交強險的出險頻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不過因為國內疫情控制較好,下半年已經恢復到正常水平。
第二,賠償標準的提高將進一步推動賠付成本上升。交強險中的人傷責任佔了很大比重,而人傷賠償標準中的死亡賠償金和殘疾賠償金,主要是根據城鎮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的人均純收入來計算。未來,有兩方面原因會導致賠付成本提高。一是賠償標準的自然增長。國家統計局每年都有相關統計數據,2019年扣除價格因素的影響,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了5%,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提高6.2%,這將會對交強險保單的案均賠償和賠付水平形成上升壓力。二是2019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下發了《關於授權開展人身損害賠償標準城鄉統一試點的通知》,人身損害賠償標準城鄉統一試點目前已在全國各省市進行。試點方案落地後,農村居民的賠償標準將大幅提高,對於交強險的案均賠款賠付、賠付成本也形成上升壓力。
第三,2020年9月19日車險綜合改革實施後,交強險的有責賠償責任由12.2萬元提高到了20萬元,同時費率浮動的係數下限由0.7下降到0.5。賠償限額的提高,以及費率浮動係數下限的下降,將使交強險整體的保費收入水平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總體來說,可以看到交強險成本端的壓力在進一步增大,未來的經營也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朱仁棟表示。
建議完善救助基金制度 提高基金使用效率
「當前主要問題還是救助基金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體現在使用效率不高、向社會公眾宣傳不夠充分、區域使用不平衡、管理機構不統一等問題。」人保財險副總裁邵利鐸表示。
據悉,救助基金制度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7條規定的一項制度,是交強險制度的補充,旨在保證道路交通事故中受害人不能按照交強險制度和侵權人得到賠償時,可以通過救助基金的救助,獲得及時搶救或者適當補償。
對此,邵利鐸表示,建議一是規範和統一救助基金的管理機構。以省為單位,由各地監管機構推動,省級財政會同公安、交通、醫療、民政等部門聯動,保險行業協會參與,規範救助基金的管理機構。江蘇等省份已經進行了嘗試,形成了比較好的示範效應。
建議二是擴大覆蓋範圍。目前,助基金使用的情形有三種:一是搶救費用超過交強險責任限額,二是肇事機動車未投保交強險,三是機動車肇事後逃逸。「這三種情況適用救助基金,覆蓋面還比較窄,救助作用沒有得到完全發揮。建議擴大救助基金的覆蓋範圍,作為國家救助體系的一個重要部分。」
此外,還建議加大對社會公眾的宣傳力度,做好救助基金制度的宣傳,讓社會公眾更好地了解救助基金的功能和使用方式。
來源: 證券時報 劉敬元
審讀:譚錄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