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家在京保險公司攬收健康險保費逾400億重疾賠付近40億

2020-12-16 東方財富網

「目前,北京地區共有111家保險公司,其中106家在京開展健康險業務,提供了涵蓋醫療、疾病、失能收入損失、護理以及醫療意外保險等共計五大類、5000餘個保險產品。」 6月22日,北京銀保監局披露稱,其在完善商業健康保險保障上取得了積極成效。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末,北京健康險保費收入400.7億元,一年內短期健康險綜合賠付率74.3%,為不同消費能力和保障需求的居民提供了多種健康保障。

一是與基本醫保銜接的企業補充醫療保險,為城鎮職工提供醫保目錄範圍內的部分自負醫藥費用補償。據粗略估計,2019年共承保約1022萬人,參保率61.9%,賠付金額近36.9億元,對參保人醫藥費用補償率為35%。

二是高端醫療保險,為高端需求人群提供突破醫保用藥及診療限制、廣泛覆蓋公私立醫療機構、超高保額的醫療費用保障。2019年承保約35.1萬人,當年賠付約8.5億元,對參保人醫藥費用補償率為80.3%。

三是百萬醫療等中端醫療保險產品,針對近年突出的大額住院及特殊門診費用報銷需求,部分公司在網際網路渠道創新推出了適用人群較廣、保費較低、保障較高的一年期醫療保險,向參保人提供突破社保目錄的醫藥費用報銷。2019年承保約451.2萬人,賠付2.02億元。

四是以惡性腫瘤等特定重大疾病為保障內容的重疾保險。2019年承保約575.3萬人,賠付38.3億元。此外,結合北京地區人才行動計劃,北京局配合市有關部門協調多家保險機構開發針對外籍來華人員的專屬健康險產品,提供涵蓋門診、住院、齒科、生育、體檢疫苗等保障的打包醫療保險方案。

另外,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期間,轄內保險機構積極向醫護等疫情防控一線人員捐贈意外、醫療等保險;適度擴大現有險種責任範圍;針對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客戶取消等待期(觀察期)、免賠額、定點醫院或醫院級別、藥品和診療項目等限制,為上述人群提供充足的保險保障。

據統計,截至5月底,轄內保險機構除捐款捐物外,通過贈送保險產品為一線醫護人員提供保障,涉及保額3872.3億元,共有34家機構累計完成3655筆理賠,合計賠付金額4927.51萬元。

除了豐富產品供給,滿足居民多樣化需求外,在京保險機構還在創新保險服務,改善居民就醫體驗方面取得較好成績。

據介紹,近年來,轄內保險機構致力通過多種方式加快實現與醫療機構對接,為居民提供快速理賠服務並減少資金墊付成本,呈現出由點及面、模式靈活、覆蓋面廣的特點。目前共有12家保險公司通過籤訂線下直付協議、APP直連等方式實現與醫療機構對接,覆蓋北京市內近350餘家公、私立醫院及齒科、婦產等專業私立診所,其中包括約20家三甲醫院普通門診、53個國際醫療部及特需門診。

同時,高端商業醫療保險產品均可實現直賠,無需患者墊付商保報銷費用。部分普通門急診、住院患者在向保險公司提出理賠申請後可實現最快20秒內的商保結算支付,就診患者就醫體驗良好。但由於保險機構在對接醫院範圍、直付服務水平上存在差異,患者在就醫醫院和直付服務的選擇上仍存在局限和需求矛盾。

北京銀保監局還透露,下一步將聚焦推動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研究在北京市適時建立全民意外保險制度,支持保險機構開發涵蓋部分傳染性疾病等特殊保險責任的意外傷害保險。

二是分步推進商業保險與基本醫保、醫療信息的數據交換、共享,實現商業保險實時結算的更廣覆蓋,以快捷理賠改善居民就醫體驗。2020年年初,北京局已與市醫院管理中心進行多次溝通,初步研究在22家北京市屬醫院和保險機構中選取試點。

三是在國家出臺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政策背景下,研究基本醫保個人帳戶資金結餘購買長期護理保險等健康險產品政策,充分發揮健康險作用,不斷提升居民健康保障水平。

(文章來源:國際金融報)

相關焦點

  • 深度丨從1000萬到10000億,中國健康險38年與33項政策
    截至2008年,共有65家保險公司開展健康險業務(包括46家壽險公司、4家專業健康險公司、15家財產險公司)。  ②第一批專業健康險公司取得初步發展  2005年後,人保健康、平安健康、和諧健康(原瑞福德健康)和崑崙健康先後成立,2008年四家健康險公司保費140.7億元,佔當年行業健康險保費的24%。
  • 已經有了醫保,我還需要買健康險嗎?
    那麼,健康險是什麼呢?有了醫保還需要再買健康險嗎?挑選健康險產品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什麼是健康險?所謂健康險是指由保險公司對被保險人因健康原因或者醫療行為的發生給付保險金的保險,主要包括醫療保險、疾病保險、失能收入損失保險、護理保險以及醫療意外保險等。
  • 6家險企去年累計賠付上千億 醫療、重疾是大頭
    各家公司年度前十大賠案中,疾病身故和重大疾病賠付案件數量最多,最高賠付金額1696萬元,是由平安人壽賠出的因病身故保險金。重疾賠付中,甲狀腺癌已成最大癌症風險因素,家庭頂梁柱成癌症高發人群。在賠付效率方面,2019年,各家保險公司理賠服務更加智能化,理賠時效速度顯著提升。
  • 五上市險企前5月攬1.29萬億保費,券商:看好下半年結構性反彈機會
    分業務看,前5月,5壽險公司合計攬收0.87萬億保費,同比增長5.39%,平安人壽、人保壽險負增長較前4月縮窄趨勢明顯。財險公司方面,前5月,老三家合計攬收0.38萬億保費,同比增長6.69%,經濟復甦、新車銷售情況轉好,促使車險業務回暖,保費佔比有所提升。
  • 保準牛神盾:讓僱主責任險賠付率下降40%,讓企業能投,讓保司敢保
    全球保險品牌百強,平安第一,國壽第三,友邦太保人保進前七  【一周保險招聘】56家公司350+崗位,需求人數上千  【年度價值】少兒重疾「開心小保貝」讓家長既放心又開心  保準牛神盾:讓僱主責任險賠付率下降40%,讓企業能投,讓保司敢保  疫情加速保險業轉型升級  2020註定是保險科技年  用科技者得天下
  • 健康險不是坑,買錯那才叫坑!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在疾病保險的保單裡,會嚴格約定所保障範圍和賠付比例,保障範圍之外的疾病是不賠的。因此,保障範圍的差異是配置疾病保險需要關注的重點。在重疾方面,銀保監會已經對25種重大疾病做了統一的規範和規定,這一塊,各保險公司的產品差異不會特別大,建議選擇賠付比例更高的產品。而在輕症方面,監管機構沒有做硬性要求,各個產品的賠付範圍千差萬別,建議對「極早期惡性腫瘤」、不典型心肌梗塞等高發輕症進行保障。
  • 險種擴至「28種重疾+3種輕疾」,你的重疾險以後要這樣買!
    據重疾發生率表項目統計數據顯示,僅2007年至2018年這11年來,重大疾病保險已為消費者提供了超過3000款產品,累計承保近2億人次,累計賠付約180萬人次,賠付金額超過1000億元。目前重疾險在健康險業務總保費中佔比近60%。因此,此次重大疾病保險疾病定義使用規範的發布備受關注。
  • 事關健康險、重疾險、車險、資金運用
    截至2020年4月底,共有23家保險公司參與試點,19家公司出單,累計實現保費收入3.0億元,參保人數4.76萬人。儘管試點進展較為平穩,但業務總體規模不大,市場普遍反映政策吸引力不足。下一步,銀保監會將積極協調財政部、稅務總局等相關部門,完善稅延保險試點政策,擴大試點地區範圍。
  • 財險公司賣健康險是什麼操作?原來依據在這裡!
    以微保為例,根據其官網披露的合作保險公司信息,位列前五的公司均是大品牌公司,其代銷的拳頭產品,也大多出自於這些保險公司:看到這裡,我們腦海中產生了一些疑問:微保平臺上主推的微醫保、重疾險、意外險等不都是健康險嗎?
  • 圖說保險:7月份保費增長持續爬升 健康險仍高位運行 國壽保費規模...
    8月27日,根據中國銀保監會官網發布的7月份人身險公司經營情況表顯示,前7月人身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人民幣21761億。其中,壽險保費累計收入16882億,健康險保費累計收入4488億元,意外險保費累計收入392億;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4852億元,投連險獨立帳戶新增交費209億。
  • 監管大限將至 短期健康險市場承壓
    截至2020年11月末,健康保險業務累計實現原保費收入7642億元,同比增長16.4%,成為拉動保費增長的主力。 近三年,健康險的保費增速逐年上升。2017年至2019年,保險全行業健康險保費收入為4389.46億元,同比增長8.58%;2018年增至5448.13億元,同比增長24.12%;2019年增至7066億元,同比增速提升至29.7%。
  • 你買重疾險了嗎?近40款「救命險」大測評!哪家的性價比最高?
    在保障期限上,既有定期也有終身;在繳費方式上,分為10年、15年、20年和30年等;在保障範圍上,包括重疾、輕症、特定疾病和身故/全殘等。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通過對近40款重疾險的投保年齡、繳費方式、保險期間、等待期、保障範圍、附加服務、投保示例的比較(詳見圖表),希望為消費者提供更為客觀的參考。不過,「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著才知道」。
  • 行業數據 2019年人身保險公司保費收入排名
    在人身險業務中,健康險仍然是保費增長的主要動力。其中,壽險業務賠付支出3743億元,同比下降14.72%;(主要與產品結構調整有關)健康險業務賠付支出2351億元,同比增長34.81%;意外險賠付支出298億元,同比增長11.19%2019年各家壽險公司業績統計
  • 精算師帶你解讀重疾新規
    何劍鋼:前後兩個徵求意見稿的變化並不大,除了提升了輕症的賠付比例外,主要都是些細節改動,具體如下:1.20%變為30%:上次徵求意見稿輕賠付比例是20%,而後業內曾提出,近2年重疾險輕症給付額度基本在20%至40%,所以此次最新意見稿也將輕症額度由20%提升至30%。
  • 買重疾險的最佳年齡是多大?什麼時候買最好?
    買重疾險的最佳年齡是多大?這個時候買最好?重疾險是健康險的一種,需要符合健康告知才可以投保。但是重大疾病保險並不是任何歲數都可以投的,一般重疾險產品都是有年齡限制的,且投保年齡一般不超過55歲,只有極少數的產品允許60~70歲投保。
  • 重疾擇優賠付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定義調整發布不久各家保險公司陸續發布了自己的新聞通稿,表達的一致意思是:從現在開始到2021年1月31日之間投保的重疾險,在理賠的時候,將會按照新舊定義中更加寬鬆的標準進行賠付。到底這個調整對客戶來說是否有巨大的好處呢?好處一定有,但是不一定很給力,我們一起分析。
  • 躉交計劃200億!新華保險2020開門紅戰略曝光
    財聯社(上海,記者 丁豔)訊,今年前三季度新華保險躉交保費的快速提升頗受業內關注。近日,財聯社記者獨家獲悉,新華保險今年四季度將不再投放躉交產品,明年開門紅躉交投放規劃為200億。對於新華保險目前開門紅的最新動態,記者了解到目前公司仍堅守今年業績目標,正在衝刺收官戰,目前新華保險業績達成率已超80%,其將在11 月、12月份準備明年開門紅,主要策略仍是先年金後健康險。值得注意的是,新華保險會計估計變更增加2020年9月30日壽險責任準備金20.95億元,增加長期健康險責任準備金55.03億元。
  • 商業健康險爆發式增長,新風口下平安福如何力爭上遊?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今年前十個月,我國商業健康險保費收入達到6141億元,同比增長超過30%,成為保險行業增速最快的險種。隨著新修訂的《健康保險管理辦法》施行,有業內人士預測,2022年健康險保費將增長至萬億規模,成為當前醫療支付困境下的創新解決方案。在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參局、金融科技蓬勃發展、人們對健康保障個性化追求等諸多背景之下,健康險再次成為資本競相追逐的一個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