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自己都沒臉說自己二戰時「明智」投敵的歷史,但我沒辦法控制一些人的想法,總有一群自以為是的「磚家」喜歡說一些「傻話」!
明智與否要看「帳面數據」
我只能說,法國二戰投降到底明智不明智,這要看你是怎麼看的,如果只是從戰後的數據統計來看的話,那法國投降絕對是「不虧」的,甚至「有賺」。
對比起蘇聯總傷亡6000萬人(傷亡比33.33%)、中國總傷亡3500萬人(傷亡比21%)、波蘭傷亡730萬人(傷亡比21%)、南拉斯夫傷亡470萬人(傷亡比19.8%)、英國傷亡160萬人(傷亡比3.4%)……法國傷亡50萬人,傷亡比僅為1.08%,對比起其它參戰國,法國的這點傷亡真不算什麼,我們從這個「帳面數據」來看,比起他們的投降對象德國2800萬人的傷亡,這50萬隻能算「零頭」,鐵定是「不虧」的。
恰恰我們是最有資格「嘲笑」的人,沒毛病!
另一方面,縱觀整個二戰,有資格「嘲笑」法國的國家真不多,只是不好意思,別人沒資格「嘲笑」法國,並不代表我們沒有資格「嘲笑」法國,恰恰也沒有人比我們更有資格嘲笑它。
我為什麼要「嘲笑」二戰中法國投降的歷史,主要是因為法國這個國家,至始而終都以世界大國自居。如果當時法國沒有投降的那麼快,做做樣子在投降也行,真不會有那麼多人「嘲笑」它。
既然作為一個「世界大國」,那麼你可以被打敗但是你不能投降,哪怕拼上最後一口氣,也能給「敵人」帶來致命的傷害,這個時候哪怕你投降了,起碼大家都知道你有骨氣不好惹。可你幹了什麼事。一開局就點投降,等到勝利了,你卻反過來要「戰勝國」的身份,這點你真的好意思麼?要知道哥幾個都是打了滿場拼了老命的主!
所以你說不能「嘲笑」法國麼?開戰時「明哲保身」,開局點投降,等到勝利了,還要身披大國戰袍,和打滿全場的主們「分蛋糕」,合著所有好事都讓你給撿了?那麼,笑話你不是理所應當的麼?沒有半點毛病!如果不是出了個戴高樂,估計現在法國的地位和東歐那些小國差不多。
投降前的並非不可接受
其實,法國也並不是一直那麼「慫」,起碼法國在一戰中的表現就可圈可點。英法兩國在歐洲戰場上同德國,幾次大會戰下來,戰況可以說是要多慘烈有多慘烈。
所以,在一戰結束後,法國為了防止德國對其再次發動攻擊,於是沿著法德邊境修了一條馬奇諾防線。試圖通過馬奇諾防線來來抵擋德軍。只是法國沒想到的是,德國並不攻擊法軍修築的馬奇諾防線,還是先通過使閃擊戰攻下了比利時,然後通過比利時對法國發動進攻,打他個措手不及。所以在德軍的裝甲部隊向法國挺進的途中,一路上不斷有法軍向德軍投降。更無奈的是當時號稱「歐洲第一強國」的法國,僅抵禦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便向德國舉起白旗,這就有點尷尬了。
當時的法軍也確實沒啥辦法了,畢竟啥都沒幹成,就損失了2000多飛機、4000多輛坦克,雖說截止法國投降前,法軍還有64個成建制的師,但德軍有142個師和「鋼鐵洪流」,這樣的差距是非常明顯的,顯然法國如果繼續打下去,最終還是會輸。
而且,根據談判法國政府雖說投降了,還是保留了一些基本利益在的。如法國艦隊、殖民地可以不參加對英作戰;阿爾薩斯、洛林以外地區的民政事務由法國人自理等等
所以,在面對軍事體系瓦解與自身沒有戰略縱深,談判上保留了一定的基本利益的前提下,法國人選擇投降,對他們而言也並非不可接受。
勝利後又覺得無比羞恥
其實,法國輸給德國是必然。法國太過依賴馬奇諾防線,認為無論如何德國都不可能攻破,但德軍非常的聰明,並沒有選擇和法軍硬碰硬,而是選擇繞開馬奇諾防線直接對法國本土進行攻擊。
所以法國輸了,而且輸非常的徹底,好在最終我們戰勝了法西斯,法國因此也得以光復。但是光復後的法國,又覺得投降太羞恥。所以,又以戰勝國的姿態,發洩自己的不甘,以納粹的方式瘋狂報復在自己的同胞身上。(當然了,不止法國這樣,當時西歐所有國家都有這樣的心態)。
所以,在戰爭結束之後,我們在法國社會上出現了這樣的一個現象,不少法國女人被當眾強行剃了頭,甚至當眾被脫去衣物羞辱。因為這群女性在戰爭期間「背叛」了法國。我記得有一檔節日,記錄了當時僅巴黎就有超過兩萬女性在德軍佔領時期與德軍「通姦」,在戰爭結束後而被憤怒的民眾剃頭、遊街,同時在她們的臉上、身體上畫上納粹的標誌,甚至脫去她們的衣物,對她們進行全方位羞辱。
更可笑的是,這群對他們施暴的法國男人裡面,還有不少當時德軍的「狗腿子」。可笑的是,在德軍來時,這群人為了自保紛紛逃命,留下這些婦孺忍受德軍的羞辱。在戰爭結束後,這群軟弱的男人又跑了回來,將自己的兇狠對準了這群原本就受過傷害的女人們。他們當年的表現又比這些女性強多少?一群懦夫罷了。而今所做的一切,無非為了掩蓋自己曾經的懦弱,假裝自己曾也是抵抗德軍的積極分子罷了。不知道,這是可笑還是可悲?
總的來說,法國從開局便投降,到戰爭結束後,以「戰勝國」的姿態出現在世人面前瓜分蛋糕,再到以納粹的方式瘋狂報復在自己同胞身上。作為打滿全場的我們,有資格也有理由「嘲笑」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