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石頭剪刀布是小時候常見的遊戲,我們通常喜歡用石頭剪刀布來決定一項遊戲誰先走第一步或是誰先在一件事情中開始行動。在我們看來,這是簡單又公平的決勝方法。
之所以認為它公平,是因為無論出什麼手勢,每個手勢都有三分之一的獲勝機率,因而雙方有相同的輸贏機會。
石頭剪刀布又稱「猜丁殼」,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決爭議,規則通俗易懂:布克石頭,石頭克剪刀,剪刀克布。
這個遊戲由來已久,最早見於明代陸容的《菽園雜記》,但是又與現在的規則有所區別,我們現在所用的規則更加簡單化。
在一局遊戲中,人們對出石頭、剪刀還是布有自己的偏好,但是當遊戲進行的次數增多時,上一局的勝負結果很容易影響我們下一局打算出什麼。
浙江大學等高校研究對這一遊戲的獲勝方法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對360名學生進行隨機分配,並連續進行了300輪石頭剪刀布的遊戲。
最終的研究結果顯示,在進行遊戲時,當一個人贏了遊戲會習慣於保持所處的手勢,而輸的時候則會習慣於做出改變。
比如,如果一個人出布以後獲勝,那麼在下一局的時候會更傾向於出布,如果在一局遊戲中出石頭輸掉了,那麼會很大程度上在下一局變換手勢。
知道這個規律後,我們可以有的放矢,出招前進行一番較量,了解對方的心理狀態更有利於獲勝。
「剪刀先勝」策略
英國科學家做過無數次的反覆實驗,通過對大數據的分析得出結論;大多數人在玩這個遊戲的第一局時,會有80%以上的概率出「石頭」
但是會在出手勢之前進行稍稍的思考的猶豫,最終可能會改變想法,把「石頭」換成「布」,那麼,根據心理學上的分析,如果我們在此刻出「剪刀」的手勢,勝率會有所提高。
如何將「剪刀先勝利」的策略運用到極致呢?一家拍賣行就曾巧用這一策略戰勝了競爭對手,籤下了合同。
2005年,一名日本收藏家打算將一幅名畫賣出,但是他對於拍賣行的選擇舉棋不定,十分猶豫,最後將選擇限制在索思比拍賣行和克裡斯蒂拍賣行。
最後,他實在想不出解決辦法,就讓兩家拍賣行通過「剪刀石頭布」的輸贏來決定在哪家拍賣。克裡斯蒂拍賣行負責人詢問了自己的員工還有11歲的女兒。
女兒建議爸爸先出「剪刀」,因為大部分人會覺得對方下意識出石頭,所以會率先出布,這個時候出剪刀會獲勝。
最後果然如女兒所料,索思比的代表出了「布」的手勢,克裡斯蒂的代表聽取了女兒的建議出的「剪刀」手勢,拿下這一幅名畫的拍賣合同。
上一局的輸贏影響著下一局的決策
當一名玩家在一局遊戲中獲勝或者平局的時候,他在下一局更傾向於出相同的手勢,而輸掉的玩家則恰恰相反,會在心理做出選擇上的改變。
比如,一名玩家出了「石頭」克了對手的「剪刀」,那麼出「石頭」的人下一局的遊戲中有極大的概率會再次出「石頭」,出了「剪刀」的玩家則會在下一輪遊戲中不選擇相同的手勢,更傾向於在餘下的「石頭」和「布」二者中進行選擇。
發現這個小小的規律後,對於遊戲經驗較少的對手,我們可以稍微利用一下,在對手贏了一局以後,下一局出和對方上一局手勢相對的那個,有很大機率多贏幾局
號令的魅力
在遊戲進行中,我們通常會兩人一起喊石頭剪刀布的口令,因為「布」的口號是最後一個,所以當一個人在出的瞬間心中還有猶豫或是沒決定好時,會下意識地跟隨著號令走。
這時出「布」的概率會遠遠高於其他。當我們看到對方眼神遊離或是飄忽不定時,或許可以利用這一點勝利。
不過,這樣的小竅門在遊戲進行次數多的情況下往往會失效,因為當對方發現自己輸的次數過於多時,便會改變自己的策略。
石頭剪刀布是一個概率遊戲,即使我們機關算盡,也不能保證局局獲勝,只能通過依據對玩家的了解和觀察分析出什麼樣的手勢獲勝的機率更大。
所謂「以不變應萬變,敵變我不變,萬變不離其宗。」在某些情況下,或許沒有策略就是最好的策略,要學會見招拆招。
- The End -作者 | 神奇小小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參考資料:《General 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