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卷語:
童年永遠是記憶中最美的風景,你還記的小時候玩的遊戲嗎?跳皮筋,丟沙包,彈彈珠,老鷹捉小雞應該是全國統一的吧,無論是哪個遊戲,總有需要決定誰是第一個開始的時候,用什麼方式決定呢?首先這種方式需要公平,其次需要簡單易行,那無疑是剪刀石頭布了,獲勝的有優先選擇權。
石頭剪刀布又叫猜拳,現在在不同地方有不同說法,北京叫猜丁殼,東北叫定崗錘,江西叫懂切,湖南叫銅頭剪刀布,太原叫猜跟氣,潮汕叫哦羅松等等。
為什麼用剪刀石頭布這個遊戲方式來決定,而不是其他地遊戲方式呢,因為小孩子們都認為出剪刀、石頭、布的機率隨機的,勝負都佔了三分之一,並且不需要其他的道具。
剪刀石頭布,和五行相生相剋一樣,剪刀贏布,布贏石頭,石頭贏剪刀。大家可以想一下,剪刀能剪短布,布能包裹石頭,石頭能讓剪刀一身本領無處施展,瞬間感覺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
其實剪刀石頭布看起來很簡單,但是什麼事情都不要只看表面,要看它背後的規律,這個遊戲完全是一場心理博弈。因為你會猜對方會出什麼,尤其是三局兩勝,無論第一局輸或贏,你都會猜對方下次出的手勢和上次一樣嗎?
中國兩所大學和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300次石頭剪刀布對戰實驗中,發現了石頭剪刀布遊戲裡面贏的秘訣,研究人員用少量現金作為贏的獎勵,讓實驗者有一定的積極性,並把前來測試的學生們打亂報名順序後,分成了六組,他們發現了輸贏的概率最後決定在兩點上,一個是遊戲者的習慣,一個是策略。
最後研究結果顯示,在一定情況下,贏的人維持現狀,會保持原來的手勢,比如用剪刀贏的對方,下一次大概率會出剪刀;輸的人則會不斷變換手勢,比如你出布輸了,下次可能出石頭,也可能出剪刀,大概率不會再出布,了解了這個研究背後的意義,就可以用這個方法來增加制勝率。
01必勝的「剪刀戰略」
2005年,一位日本藝術收藏家拿出了一幅大師級畫作,有兩家拍賣行想獲得拍賣權,這讓收藏家很頭疼,因為兩家拍賣行都很優秀,在他左右為難時,有人提出了這樣一個妙招,就是讓兩家拍賣行以孩子們的方式進行決定,也就是剪刀石頭布。
其中一家克裡斯蒂拍賣行和員工們商量對策,後來公司一位主管的11歲女兒給出了建議,最後,果然贏了,贏得了價值1000英鎊的勝利。
那麼主管的女兒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她和小朋友們總玩這個遊戲,大部分的小朋友會先出石頭,認為石頭是堅硬的一定會贏,所以對方理所當然地認為我們出石頭概率最大,這樣他們出布就可以奪得畫作的拍賣權,那我們要反其道而行之,用剪刀擊敗他。
02逆向思維
逆向思維是反向思考問題,比如所有的銷售都被告知,要站在顧客的角度考慮問題,要有同理心,考慮你的商品或服務能為對方帶來什麼好處。
那遊戲中也一樣,一部分人只考慮自己出什麼,這樣贏的機率一定會小,因為兩個人的遊戲,你一定要考慮對方出什麼才會贏,隨時觀察對方的表情,你要猜對方下一次出什麼,然後出一個相反的手勢,比如對方第一次出剪刀,第二次一定會改變,第一次贏了,若還是堅定的表情,就是下一次還出剪刀,第一次輸了,換了猶豫的表情,下一次可能出石頭或布了。
03廣告的重複策略
怕上火喝加多寶還是王老吉。今年過節收禮嗎?收禮只收三個字。恆某祥,咩咩咩。雖然我更改了廣告詞,大家還是能想到我要說什麼。
這些廣告的重複策略,都在讓觀眾增加印象。十分鐘播十句不同的廣告詞,一定不如十分鐘只播放一句同樣的廣告詞效果好。在觀眾心裡有印象之後,會下意識地選擇哪個品牌,無條件的信任。
綜述:
石頭剪刀布也一樣,當我們在喊出石頭剪刀布或剪刀石頭布的時候,布都在最後面。所以石頭、剪刀、布,每一次猜拳之前,最後一個喊得都是布,我們在不知道出什麼手勢的時候,可能會受到布這個口號的影響,大概率的出布。
但是這些小竅門有的是在遊戲次數少的時候可以用的經驗技巧,有的需要對對方玩家的了解和觀察,所以這樣的概率遊戲,並不能保證一定獲勝。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作者|蘇庸子編輯|蘇庸子圖片|來源網絡參考資料|Social psychology